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新农村建设的不断加快,完善上海农村青年创业金融服务体系已迫在眉睫。本文以上海金山区为例,对上海农村青年创业金融服务供求总体现状和三种创业贷款流程进行调研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
今年,上海将为15万郊区劳动者建立职业培训个人账户,每个账户内起注金额为2000元。手持一张账户卡,郊区农村富余劳动力将和城市登记失业人员一样,自主选择培训机构,参加政府补贴的职业培训。  相似文献   

3.
《上海农村经济》1999,(3):31-33
松江区小昆山镇位于松江城区西北8公里,处于佘山国家旅游度假区范围之内,沪杭高速公路在镇南1公里处东西横贯,建设中的5120国道穿越南北。全镇户籍人口为1.9  相似文献   

4.
上海着力构建的就业援助体系,已经逐步从市区延伸到郊县、农村。最新数据显示,在2005年上海约60万新增岗位中,非农就业者即“不以农业为工作形式的农村劳动力”达到15.2万人。  相似文献   

5.
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中国现代化的一个突出问题。而土地问题又是三农问题中的一个关键问题。中国改革是从农村开始的,而农村的改革从某种程度上,又是从土地制度改革开始的。核心是实施土地的两权分离。即在承认土地所有权的基础上,承认土地的使用权为承包农户所有。由于上海在全国处于特殊的重要地位,最近市委、市府对上海农村提出了重大的战略决策。其核心是实现上海的“农村城市化,农民市民化,农业现代化”,并在此基础上最终构建城乡一体化的国际大都市城市形态。实现这个重大战略转变,必须根据上海农村发展的实践,对上海农村的土地制度进行改革。对此,提出以下几方面看法和建议,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6.
21世纪初叶上海农业必须有新面貌和大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上海的农业生产已进入了一个历史发展的新阶段。其主要标志是由资源约束转化为资源和需求双重约束。面对这双重约束,21世纪初叶的农业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克服障碍,走出一条新路子,跃上一个新台阶,创造一个新水平。总的目标和任务应是:一、把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增长全面转移到提高质量与效益上来,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开辟新领域、新来源;二、改善农业和农村生态环境,注重人类、自然、社会三者关系的协凋,确保农业持续稳定增长;三、把农民文化科技知识提高到一个新水平,适应新时期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 为了实现上海21世纪初叶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总要求和总任务,要狠抓以下“三个转变”。  相似文献   

7.
《上海农村经济》2008,(3):47-47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民思想不断解放,眼界不断开阔。开始,农民以前所未有的热情离开土地进入乡镇企业。到20世纪末,中国乡镇企业已达两千多万个,吸纳了1.3亿农村富余劳动力。在进入21世纪后,农民走出国门,迈开了更大的创业步伐。  相似文献   

8.
一、上海农村城市化严重滞后 上海农村工业化在80年代有了迅速发展。1980年,农村社队工业产值29.28亿元,1992年发展到512亿元,增长16.5倍,年递增率为26.93%。1980年,上海农村集体经济总收入47.6亿元,其中大农业17.45亿元,占37%;第二、三产业30.15亿元,占63%;到1992年集体经济总收入达633亿元,其中大农业62.42亿元,占9.68%;工业、建筑业518.73亿元,占81.94%;第三产业51.93亿元,占8.2%。1980年,上海农村共有劳动力282.19万人,就业分布为;大农业 189.47万人,占 67.14%,第二产业 55.72万人,占 19.75%,第三产业37万人,占13.11%;1992年沪郊农村共有劳动力243.84万人,就业分市为:大农业73.45万人,占 30.11%,第二产业130.03万人,占 53.32%,第三产业 40.37万人,占16.56%。  相似文献   

9.
龚介民、黄振忠、吴志冲、杨德安、庄荣盛对上海农村城市化作了潜心的研究。本期农村城市化专栏特刊登他们的力作《全面推进上海农村城市化进,程》。文章分析了上海农村城市化发展的现状和问题,提出了上海农村城市化体系的基本构想,并且从六个方面提出了推进农村城市化的必要的制度建设,不少是对现有体制、机制的突破和创新,值得引起政府有关部门的重视。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指出,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大提出的战略目标,必须保持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上海农村经济的发展,有赖于上海农村经济质量的提高,有赖于农村的进一步城市化。范德官同志的这篇文章,有助于大家对此进一步理解。  相似文献   

11.
随着上海经济、社会的发展,中心城区600平方公里的区域将不可能承载上海新一轮经济发展对于空间、资源和环境的需求,而需要在全市6000平方公里内通盘考虑,彻底打通中心城区与郊区,实行一体化发展的战略。根据市委、市政府规划,今后上海约2/3的人口将主要在郊区活动,经济活动将由目前的点状布局走向平面布局,发展空间将扩大。加工业、服务业的发展以及经济社会活动平面的扩张,势必减少农业人口和农业生产所覆盖的地域范围,不仅农业产出在全市经济总量中的比重将会进一步下降,而且本地农产品在上海市场的份额也将逐步减少。在这种状况下,上海的农业今后怎么发展,仍然滞留在农业中的人口和劳动力如何处理,并使他们的收入与转移出去的劳动力一样保持同步增长,如何消除由于经济社会活动平面扩张到郊区以后所导致的一些新的经济问题和社会问题,如何顺应宏观经济发展的现实,捕捉到上海农业新一轮发展的切入点,既是对今后上海农业的发展提出要求和挑战,同时也是上海农业构筑新的发展路径、形成新的发展思路和开拓新的发展时空最有利的时机。  相似文献   

12.
2008年,本市探索创业农民高水平培训项目,市农民培训项目推进小组聚焦农民专业合作社领办人、农业企业负责人、农业产业实体业主、种养业大户,遴选了214名创业型农民(其中合作组织带头人占45%、种养业大户占40%、农产品加工占3%、服务组织负责人占3%、其他占9%),分成4个培训班,分别委托上海交大、上海海洋大学、上海农林学院以及上海市农技推广服务中心实施培训.  相似文献   

13.
农村城市化是世界各国从农业社会走向工业社会的必然过程。随着上海一个龙头,三个中心建设的推进,必然要求建设一个与此相适应的现代化的上海郊区。全面推进上海农村城市化进程,这是上海郊区必须完成的一项跨世纪的战略任务。  相似文献   

14.
一、上海农村水利机械化的发展概况 1.农田排灌机械 上海自1956年开始发展电力灌溉,到1970年上海电力灌溉控制面积已占耕地面积的90.6%,率先在全国实现了灌溉电气化。70年代以后,上海电力灌溉事业处于调整、巩固、提高阶段。进入90年代,上海农田灌溉的一项重大措施是开始大规模实施灌溉泵站综合技术改造。共需更新改造电灌站3000余座,5694台套,总投资约1.2亿元。目前已更新改造了2000余座,3622台套,占计划数的64%。  相似文献   

15.
农村城市化是社会发展的规律,也是广大农民渴求过现代生活的目标.嘉定区江桥镇太平村原来是近郊的农村地区,广大农民在党的改革开放方针指引下,经过二十多年的努力,在农村城市化道路上大步迈进,取得了巨大成绩,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海门市积极引导,鼓励农民走出家门、走出国门,参与国际市场竞争,拓展了农民增收空间,对促进全市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上海农村工业发展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一、上海农村工业的发展历程和现状分析(一)上海农村工业的发展历程上海农村工业作为中国农村工业的一个典型,其发展有自己特殊的历史轨迹。上海农村工业萌生于50年代,徘徊于60年代,复苏于70年代。农村改革开放以来20年的发展历程大致分为三个阶段,其中出现...  相似文献   

18.
一、上海大企业集团的发展历程 1、大型企业集团数量积聚膨胀,占全市企业数比重提高。 90年代以来上海大型企业集团迅速增多。据统计,目前上海工业企业中大型企业522家,比1992年新增了247家,占全市工业企业总数的3.3%,比1992提高1.3个百分点,其中特大型企业23家比1992年增加了12家,占全市工业企业总数的0.15%,大一型企业155家比1992年增国了97家,占全市工业企业总数的1%,大二型企业344家比1992年增加了138家,占全市工业企业总数的2.2%。  相似文献   

19.
就业是民生之本、安国之策,也是社会和谐之基;创业是经济活力之源、社会进步之翼,也是扩大就业的倍增器。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将促进创业带动就业确立为新时期就业工作的主攻方向。  相似文献   

20.
《上海农村经济》2002,(9):19-20
上海市农村经济学会于7月31日举行研讨会,就上海郊区农民集体土地使用权流转问题进行研讨.出席研讨会的有市农委原主任、市农经学会顾问逢树春,市人大财经委员会主任张燕,市农委主任袁以星,市房屋土地资源管理局党委书记姜燮富,市农经学会常务副理事长、正副秘书长,本市农经战线上的专家、教授以及浦东新区、青浦区土地流转试点单位的代表.到会同志围绕农民集体土地使用权流转的有关问题,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展开了热烈的讨论.现将有关情况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