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在今年开始实施的“十二五”规划中,政府将新能源汽车等七大领域确立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政府将集中投入财政资金,推进自主的技术研发。七大领域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比例将从目前的约3%提高到8%,成为中国经济新的增长引擎。尽管日美欧企业在高技术产业领域占据优势,但中国企业正在奋起直追。  相似文献   

2.
梁海明 《英才》2015,(2):96
这次官方加大七大领域的投资,核心在于"重实效"、"稳增长"。这七大领域,将为企业、股民带来巨大的投资潜力。近日有媒体报道称,国务院2014年底已批准总投资额逾10万亿元的项目,其中今年投资超过7万亿元,具体是加大对粮食水利、交通、生态环保、健康养老服务、信息电网油气等重大网络工程、清洁能源,以及油气和矿产资源保障工程等七大项目上的投资。对此,笔者认为这无论对政府、对企业、对个  相似文献   

3.
简讯     
梅赛德斯-奔驰卡车荣获2012中国物流创新奖日前揭晓的2012中国物流年度评选将"年度中国物流创新奖"颁发给梅赛德斯-奔驰卡车,以表彰其成功将TCO(Total Cost of Ownership,总体拥有成本核算)概念引入中国,为中国物流行业发展做出突出贡献。一年一度的中国物流评选由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主办,评审委员会根据政府机构、专家学者和物流企业的意见评选出获奖企业,是目前国内该领域最具影响力的评奖活动。获奖企业均是为中国物流行业做出巨大贡献,并树立了行  相似文献   

4.
促使更多高素质企业的产生,需要优化其生存的土壤。种种迹象表明,中国新一轮的改革大潮将至。政府和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同时迎来一场素质"大考"。在几经周折之后,中国经济结构又陷入了"二元"局面:一"元"是巨无霸式的央企和国企,它们拥有庞大的市场和体制资源,获得权力的直接庇护;另一"元"则是占企业总数99%的民企,它们一方面承担繁重的税负,另一方面在资  相似文献   

5.
《中国乡镇企业》2002,(12):59-60
中国2001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37595.2亿元,比上一年增长10.1%。国家经贸委贸易市场局负责人邸建凯称,未来几年,中国零售业将不断扩大,并将呈现七大趋势。1、零售业对上游产业的主导地位将进一步加强。2002年上半年600种重要商品86%供过于求。中国经济已由过去的供给约束型转为需求约束型,零售业已成为市场经济运行的起点。未来几年,随着中国推进流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零售业对上游产业的决定作用将更加突出。2、连锁经营将走零售企业居主导地位的经营方式。到“十五”末期,连锁企业的销售额将达到7000亿元,年递增约35%,占社会…  相似文献   

6.
徐建凤 《英才》2012,(11):54-55
"如果有一些经营不善的企业倒掉,剩下的企业就可以活得很好。如果政府拼命维系经营不善的企业,所有企业都得死。"这是一场不见硝烟的持久战。10月10日,美国商务部公布了对中国光伏产品征收反倾销和反补贴关税仲裁结果,中国输美太阳能电池将被征收14.78%-15.97%的反补贴税和18.32%—249.96%的反倾销税,并从中扣除10.54%的出口补贴,经计算行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以"一带一路"建设为契机,中国对孟加拉国投资合作发展势头良好。中国企业在孟加拉国电力、交通、通信等领域实施了多个重大项目。鉴于孟加拉国发展"金色孟加拉"的愿景,孟加拉国可持续发展委员会主席拉赫曼·索布汉教授等学者和政府官员普遍认为,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可帮助孟加拉国实现长期发展目标。本文通过分析中资企业在孟加拉国能源领域的参与情况,看中国电力企业如何为孟加拉国电力行业镀"金"。  相似文献   

8.
焦点信息     
国家将从四方面支持中国企业对外投资跨国经营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张晓强近日在"中国论坛:实现可持续增长——融资和投资机遇"会议上表示,国家将从完善政策环境、培育市场主体、鼓励企业依法经营、加强政府间国际合作四方面支持中国企业对外投资,开展跨国经营。他说,近年来中国企业"走出去"呈现出投资领域、投资方式以及投资主体多元化的良好趋势,但与"引进来"的规模与经验相比,中国企业"走出去"的进程还处于初级阶段。国家将在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的前提下,在四个方面支持包括金融企业在内的中国企业开展对外投资合作。  相似文献   

9.
《内蒙古财会》2001,(8):63-63
国家计委新闻发言人郑新立日前表示,中国加入WTO后向外商开放的领域都会向国内企业开放。 郑新立表示,当前中国经济增长在很大程度上还依赖于投资,尤其是国债投资的增长。但是在利用国债的同时,政府将制订政策,为中小企业提供更好的政策环境,努力启动社会投资。 首先,要放宽中小企业的进入领域,除关系国家安全和必须由国家垄断的领域外,其余领域都应允许社会投资进入;中国加入WTO将向外商开放的领域都会向国内企业开放。 其次,取消对中小企业贷款、融资、股票上市的歧视性规定,使之与国有大企业享有同等的机会。 第三,简…  相似文献   

10.
未来五年,中国经济必然会出现明显的结构调整,例如,2015年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占GDP的产值达到8%,2020年将达到15%。其次值得注意的是收入倍增计划。今后五年内,如果企业有能力使员工平均工资每年增长15%以上,政府将给予税收减免或者优惠,这就意味着中国政府并不仅仅追求经济增长,而且追求让更多民众切身感受到经济增长带来的好处。  相似文献   

11.
是到了要改变的时候了,中国企业应当将企业升级的重点从"硬实力"的扩张,进化到追求"软实力"的阶段"如果从企业的发展史来看,中国的很多企业确实发展很快。但很多企业往往在前面的90%做得很好,但却缺乏后面10%的部分。那么德国公司的管理方式,就是在最后的10%特别全面,特别详细,特别注  相似文献   

12.
一个机制完善的"协调型"政企关系,可以让政府快速了解企业需求,与企业信息共享2015年,中国"协调型"政企关系将会加快步伐。这是因为随着政府职能的转变,为企业服务将会越来越务实,尤其是在政府和企业的角色中,将进一步突出协作及服务关系。"协调型"政企关系更适合中国一个拥有完善机制的"协调型"关系,好处在于政府可以快速了解企业的需求,政府和企业信息共享,政策能够得到有效贯彻等。  相似文献   

13.
传统的商业安全边界变得模糊了,善于突破者正试图在"侵略"中重塑边界12月7日到9日,是2012(第十一届)中国企业领袖年会召开的日子。这三天,国内外最具影响力的企业领袖、政府官员、知名专家学者将齐聚盛会,将就如何"重塑商业安全边界"展开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4.
宋杨 《河北企业》2002,(3):39-40
<正> 2001年11月10日,在卡塔尔首都多哈举行的WTO部长会议中,中国加入WTO一锤定音。入世不仅对我国各行业经济领域和人民生活水平将产生重大影响,对我国的立法、司法和行政执法工作也提出了挑战。那么入世会给我们的法制空间带来哪些的变化?中国现行的法律要如何调整才能符合这套"大家庭"的"游戏规则"?政府的行为和透明度原则以及知识产权保护从根本上将如何做才能适应客观变化了的新形势和新要求?关于政府行为政府的职能要转变,行为要规范。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任何在中国发展的企业,中国政府加入WTO后,就意味着在对内、对外的经济活动中必须遵守国际规则,这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要求。新规则的适合主体,主要是政府和企业。入世后世界贸易组织那么多协议,这些协议和协定都是来规范政府行为,要求政府职能的转变,减少干预。所以说,入世首先是政府入世,那么,政府职能的转变,行为要规范,首要核心的问题是什么?是不折不扣的依法行政。要做到这一点,就要弄清入世后,我国现行法律规范要发生哪些变化和改革不断深化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相似文献   

15.
数字     
60%仲量联行2011年"全球企业房地产调查"结果显示,全球60%的企业预计将在未来3年内增加其在北亚地区尤其是在中国的房地产投资组合的规模。中国将继续吸引众多制造商和实业家前来投资建厂,这些企业正日益寻求将房地产外包作为  相似文献   

16.
声音     
希腊政府支持中远对希腊的投资,这些投资将提升比雷艾夫斯港在东南欧的竞争力。我们的运输、旅游、电信、和银行等领域都对中国企业敞开大门。中希贸易至今的顺差依然在中国那边,这就意味着中国企业在希腊市场上还有大潜力可挖掘。  相似文献   

17.
机械     
《中国中小企业》2007,(7):91-91
美国瞄准中国拖拉机市场,中国七大领域环保设备发展获鼓励,国家级汽车电子产业园区落户长春,  相似文献   

18.
中国加入WTO后,短期内无疑会使国内诸多产业面临巨大竞争压力,而不同产业遭受的压力有较大差异。有关人士认为在七大领域内的产业都将受到冲击,包括工业、农业、商业、电讯、金融、证券和保险等,其中以机械、化工、钢铁及玻璃等行业压力最大。乡镇企业是一个根据地域和投资主体进行界定的企业类型概念,它没有经营领域的限制,也就是说乡镇企业中既有从事农业生产的农业企业,也有从事加工的工业企业,它还包括从事各种服务业的第三产业,在外资企业大规模涌入我国市场后,乡镇企业中不同产业、不同企业受到的影响会有较大差别,一些…  相似文献   

19.
严睿  孙瑜  修思禹 《英才》2012,(4):54-65
无论中国经济是否已经开始硬着陆,有一点很明确的是,中国政府将2012年的增长目标设定为7.5%,8年来首次"破8",态度坚决的降速换挡,目的就是为了转型升级。在去年《英才》"两会"调查报道中,"转型升级"作为"十二五"开局之年的最核心关键词,被来自七大主流产业的企业家深入讨论。然而,过去的一年时间里,欧洲主权债务危机持续动荡,中国经济的下滑和通胀压力并存,都直接影响了中国经济寻求转型升级突破的进程,也引发对在逆境中推进转型战略的一些思考。尽管,转型升级已为共识,但怎么转,往哪里转,在企业界仍是一个不好定论的问题。而将这个问题与经济大背景联系在一起,又不免引发忧虑,经济放缓会使企业趋于谨慎保守,更缺乏对于创新变革的动力。亦有经济学家认为,中国在全球经济中的比较优势就是劳动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的产业。盲目转型升级实际上是抛弃自己的优势,拿自己的劣势去参与全球竞争。这从另一个角度,也反映出变被动转型为主动转型之艰难。今年"两会"期间,《英才》记者延续去年的调查思路,对来自科技、工业制造、金融、地产基建、航运物流、能源、医药、农业以及投资等主流行业产业的30多位企业领袖进行调查采访,试图从他们的转型困惑和战略判断中,得到中国企业转型升级的状态样本,为进入攻坚阶段的中国经济改革,厘清下一步的转型思路。  相似文献   

20.
谢维平 《新远见》2010,(6):104-106
中国的日化行业是开放比较早的领域,到了20世纪80年代末,宝洁、联合利华两大全球日化巨头进入中国之后,本土日化企业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竞争。随后雅芳、欧莱雅等跨国公司也加入"圈地运动",本土企业的处境更加"水深火热"。调查显示,目前中国国内高端化妆品市场上销售份额60%被国外品牌所垄断,销售额90%以上为外资所控制。中国的日化企业进入了一个非常严峻的时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