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WTO经济导刊》2013,(6):12-13
中国首次将"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人权保障"写入人权白皮书 中国国务院新闻办5月14日发表的《2012年中国人权事业的进展》白皮书指出,公民享有清洁生活环境权益进一步得到保障,初步建成覆盖各环境要素的国家环境监测网和地方环境监测网。这是中国首次将“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人权保障”写入人权白皮传。  相似文献   

2.
陈虹君 《现代商贸工业》2010,22(15):310-311
2010年,中国的人权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就人权的特殊性体现为人权的时代性观点,以处于社会转型期的中国凸现的特殊群体——农民工为主体,从实证角度考察他们的人权状况并进行原因分析。从政府职能角度以农民工应当享有的人权为内容,并提出新时期我国对保障农民工生存权与发展权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3.
2010年,中国的人权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就人权的特殊性体现为人权的时代性观点,以处于社会转型期的中国凸现的特殊群体——农民工为主体,从实证角度考察他们的人权状况并进行原因分析。从政府职能角度以农民工应当享有的人权为内容,并提出新时期我国对保障农民工生存权与发展权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4.
黄婧 《商》2013,(2):239-239
一、本书脉络及主要内容人权是一个极其复杂的概念,夏勇教授的《人权概念起源—权利的历史哲学》在笔者看来就是解决"权利是什么"和"权利是如何形成的"的问题。全书大体分为四篇,分别是权利现象及权利概念,古代的人权萌芽,近代人权概念的形成及人权与人类和谐。在首篇中作者分析初民社会的习俗权利及其表现,继而论述权利的基础,并得出权利的五大要素。中篇作者突出以个人独立视角研究权利,并论述权利产生的三大理论基础,下篇作者介绍权利推定类型及近代人权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新商人形成京海港三派"新商人已形成京派、海派、港派三大流派。他们既竞争又联合,成为中国商界的劲旅。"国务院特区办主任胡平日前在一次谈话中对"新商人"发表了新见解。胡平说:京派新商人(以北京为中心)是从传统商人、政府官员中脱胎而出的,经商方式比较多地表...  相似文献   

6.
谢园 《成功营销》2011,(6):62-65
西门子家电从过去以互联网展示广告补充媒介组合的战略,转向专注于Web2.0的营销尝试,由"外围辅助"转向"核心阵地"。近年来,以80后为代表的年轻消费者逐渐成为了社会上的主流消费群体,更有甚者,他们的喜好和价值观正在对整个主流社会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随着越来越多的80后们成家立业,他们对家电的需求也水涨船高。  相似文献   

7.
王雪 《商》2013,(13):80-80
"粉丝"是英语单词"fans"的谐音,在中国俗称追星族,即崇拜某些明星的一些人或群体。他们多数是年轻人,有着时尚流行的心态,现在大概是因为超女们的出现追星族有了另外一种称号,那就是粉丝,"fan"是"运动、电影等的爱好者"的意思。所以,"film fan"是"影迷"的意思。也可以理解为"××迷"或者"××追星族"一类意思"粉丝"本文从粉丝行为入手,分析他们的行为对特定商品供求的影响,以明星现象为切入点,进一步分析粉丝现象的网络外部性与粉丝市场存在的巨大的可以挖掘的商业价值。  相似文献   

8.
文章通过对人权的总体概述,以此表明人权保障的重要性。通过说明国际条约在国内适用的一般理论及实践的同时,以比利时、日本、美国为例,展示了国际人权条约在国内适用的特点。重点将国际人权条约在中国适用存在的问题予以阐述,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最后寄希望于中国在不断完善本国国内人权保障制度的同时,能够为人权赋予更多色彩,为人类发展目标做出更多贡献。  相似文献   

9.
不久前,李克强总理出访了德国,与德国总理默克尔主持召开第三轮中德总理级政府磋商,并联合发表了以"共塑创新"为主题的《中德中长期合作行动纲要》,对两国中长期合作进行了规划。2015年是"中德创新合作年",两国将加强在科技、工业、信息技术、节能环保等领域合作,中方还将作为合作伙伴国参加汉诺威电子、信息和通信博览会。  相似文献   

10.
尊重人权,保障人权是目前社会发展中人们关注的重要议题。然而,有关人权保护的问题,人们总是下意识地认为,人权是政治问题,保障人权是政府的责任和义务。当代西方一些国家也通常将人权作为政治外交的一种手段和工具,将人权大棒指向他们认定“侵犯了人权”的主权国家。实际上,并  相似文献   

11.
吴惠智  钱伟 《市场论坛》2009,(11):71-72
文章以酒店餐饮业为例,对其现状进行分析,并详细论述了实施人力资源战略管理的过程,指出只有实施以人为本的柔性管理,充分尊重和关心员工,在员工招聘、培训与开发、激励、绩效与薪酬管理等环节实现员工满意。以此为手段,激励他们对工作的积极主动性,创造"增值"服务,以提高满意顾客度、企业效益。  相似文献   

12.
杜如益 《商业科技》2014,(1):170-172
跨国公司的人权责任日益为国内外所接受和倡导,但是此种理念如何与传统法律制度相融合,仍然面临许多问题,尤其是有效救济在国内讨论还不多见。以体系化视角,对公司人权责任的特殊性、构成要件、责任方式作了分析。并以中国劳工保护为进路,结合跨国公司在华人权侵害的代表性案例,试图通过解释学将跨国公司的人权责任纳入其社会责任范畴,以期在公司法框架内实现人权诉讼救济,并探讨了《外国侵权法令》等其他多元救济。  相似文献   

13.
车栋梁 《商》2014,(2):270-270
本文以我国人权理论的实践研究和思考作为研究主题,首先,从西方人权思想的起源和西方人权学说的形成与发展两个方面对西方人权理论的历史沿革进行了概述,其次,对当前我国人权理论的历史进行了回顾,对当前的现状进行了分析,最后,从思想前提、实践核心、现实基础和坚实表现四个角度对我国人权理论的实践进行了研究和思考。期望能够为相关专家学者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4.
随着国务院颁发的《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及中国科协和财政部《科普惠农兴村计划》的深入实施,越来越多农民真实的感受到了科技、科普给他们带来的实惠。在网络成为主要传播手段的今天,以声像视频等为主要形式的公众喜闻乐见的科普宣传载体得到了大家的欢迎。用数字化展现"科普惠农"成果,以影视动态效果记录一批有突出贡献的、有较强区域示范作用的农村科普带头人,宣传他们的"致富经"和生产劳动技能,带动更多的农民"爱科学,用科学",以此提高全民科学文化素养,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和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5.
尊重人权,保障人权是目前社会发展中人们关注的重要议题.然而,有关人权保护的问题,人们总是下意识地认为,人权是政治问题,保障人权是政府的责任和义务.当代西方一些国家也通常将人权作为政治外交的一种手段和工具,将人权大棒指向他们认定"侵犯了人权"的主权国家.实际上,并非只有主权国家或政府才有保护人权的责任,企业作为主要的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对人权的发展和进步也承担着不可推卸的责任.本文试图在阐述企业社会责任的基础上,分析企业承担人权责任的客观依据,探讨企业应当承担的人权责任内容,并指出企业承担人权责任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陶立 《中国品牌》2014,(7):78-79
品牌寄语托起民族品牌脊梁依波也已启动了第五个5年战略——精品战略,这是依波优化增长方式的新征程。依波正以"做好表"为新理念,以瑞士品牌为新对标,学习他们精益求精的专业态度和制表技艺,为消费者奉献可媲美瑞士品牌,用"中国创造"和"中国高端制造"的精品腕表,从而实现民族品牌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CSR月度报告     
《WTO经济导刊》2013,(6):12-17
法律·法规·政策CSR Law&Policy中国首次将"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人权保障"写入人权白皮书中国国务院新闻办5月14日发表的《2012年中国人权事业的进展》白皮书指出,公民享有清洁生活环境权益进一步得到保障,初步建成覆盖各环境要素的国家环境监测网和地方环境监测网。这是中国首次将"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人权保障"写入人权白皮书。  相似文献   

18.
人权之光 一九九三年,为纪念联合国《世界人权宣言》签署发表,丁绍光应邀创作此画。联合国世界联台会将《人权之光》的限量版画赠给了联合国秘书长加利先生、克林顿总统、戈尔副总统及各国驻联台国大使,以颂扬联合国的理想及宣扬联合国《世界人权宣言》。 艺术家在附信中强有力地表达了他本人的意愿:“联合国坚信国家及个人能够在和谐与相互理解中共处,深为鼓舞人心。我希望我的作品能对人类这一崇高目标做出更大贡献,让人权之光照亮全世界。” 丁绍光先生选择了一种展望二十一世纪的理想主义艺术形式。 丁绍光先生被誉为“联合国所倡…  相似文献   

19.
荷兰学派是指在技术哲学领域,以特温特大学、埃因霍温理工大学、代尔夫特大学以及瓦格尼格大学哲学部为代表的荷兰学者们及其相关研究。他们掀起了国际技术哲学界的"经验转向",提出了"技术人工物双重属性"的技术解释学论纲,具体表现在对工程哲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信息技术、技术文化、技术可持续性等的关注。在国际技术哲学的舞台上,荷兰已有取代美国成为研究中心的趋势。  相似文献   

20.
@@人权与主权孰高孰低是一个被长期关注争论却似乎没有定论的问题。产生这一问题的原因在于当今以美国为代表的少数西方国家借人权之名干预落后国家的主权,他们认为人权具有普遍价值,地位高于一国之主权,当落后国家的制度侵害了其国内和国外民众的个人权利(即人权)时,他们这些先进国家有权利甚至有义务举起人权的大旗以各种方式干预他国,即使干预侵犯了他国主权也不为过。由此可带来以下思考:人权是否具有普世意义,即使有是否有其局限性?人权的地位是否超越于一国主权之上?即使一国有侵犯人权之行为他国能否干预?这三个问题彼此关联牵扯,其背后还有一些更本质的问题,比如东西方的人权主权观是否一样?如果不一样是否一定要全盘西化接受西方的人权主权观?所以人权主权之比较必须考察中西不同文化背景下人权主权的观念,而同一文化下的人权主权观又必须至少在下面两个维度上进行考量:一、时间意义上即历史上两者产生的先后,并且这种先后有无关联?二、哲理意义上即各种理论学说所探讨的人权主权谁更根本,并且两者有无决定性质的关系?前者是从实然角度分析,后者是从应然角度分析。本文正是打算从实然角度出发,分析比较历史意义上中西不同文化下人权观与主权观形成之先后顺序及其关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