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城镇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尽管我国的城镇化率已经超过50%,但离发达国家的水平还有相当距离;若考虑2.5亿左右进城农民工并未真正融入城镇的因素,则差距更大。差距就是潜力,各地在挖掘城镇化的潜力,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的进程中,必须重点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2.
吉林省城镇化率增速低,人口城镇化率在全国排名显著下降,城镇化发展慢于工业化,城镇设施建设水平低,城镇居民收入和消费水平不高。利用时间序列预测法对吉林省未来十年的城镇化水平预测结果不容乐观,到2019年,吉林省将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吉林省推进城镇化建设,应逐步增强城镇的吸纳能力,增强城镇承载能力,促进"空间城镇化"向"人口城镇化"转变,逐步提高城镇居民收入水平。  相似文献   

3.
日前,中国社科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发布2012年城市蓝皮书《中国城市发展报告(2012)》指出,2011年,中国农民工总量达到2.53亿,其中外出农民工1.59亿,相当于城镇总人13的23.O%。今后20年内,中国将有4亿~5亿农民需要实现市民化,农民市民化尤其是农民工的市民化,将是中国实现向城市型社会转型面临的关键问题。按照人均成本10万元估算,4亿-5亿进城农民完全市民化,  相似文献   

4.
一、饲料粮的发展与粮食安全关系密切伴随畜牧业及饲料工业的高速发展 ,全社会对精饲料的需求越来越大。据预测 ,我国到 2 0 10的人口将达到 13.6亿 ,对粮食的总需求量约为 5 .4亿吨 ,到 2 0 30年我国人口将达 16亿左右 ,对粮食需求将达 6 .4亿吨。因此 ,未来饲料粮供应还面临很大压力。我国人均耕地少 ,而粮食 (谷物 )基本上只能在耕地上生产。尽管粮食单产还有增产潜力 ,但要进一步提高单产要付出的代价将越来越高。因此 ,中国的粮食资源是特别宝贵的 ,在粮食 (谷物 )的消费上应该尽可能地精打细算。我国的直接口粮消费出现了下降趋势 ,越…  相似文献   

5.
提高城镇化质量,说到底就是改变传统城镇化模式,谋求新型城镇化红利与改革红利的叠加优势.提高城镇化质量首先必须确立正确导向.城镇化是人口向城镇集中的过程,简单地说,是农民市民化的过程.其核心是人,关键是农民工市民化,根本目的是富裕农民、造福人民.但是,多年以来,由于制度约束和发展阶段的限制,我国城镇化的导向存在较大偏差.突出表现为片面追求物质形态的城镇化,而忽视人特别是农民工的市民化.城镇化走上"化地不化人"的歧路,导致人口城镇化明显滞后于土地城镇化,城镇占地快速扩大、城镇数量快速增加、城镇形态快速变化,但农民工问题日益凸显.过去10年,全国城镇建成区面积增长接近70%,城镇建设用地面积增加达到75%,但城镇常住人口增加不到30%.  相似文献   

6.
统一农民工社会保险模式,扩大农民工社会保险覆盖面,是加速城镇化的重要基础。每年提高城镇化率1%,大约能为经济增长贡献10%的GDP。坚持每年提高城镇化率1%,扩大居民消费,增加城镇建设投资和农业现代化投资,能够为我国GDP未来20多年每年贡献10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7.
一、饲料粮的发展与粮食安全关系密切 伴随畜牧业及饲料工业的高速发展,全社会对精饲料的需求越来越大.据预测,我国到2010的人口将达到13.6亿,对粮食的总需求量约为5.4亿吨,到2030年我国人口将达16亿左右,对粮食需求将达6.4亿吨.因此,未来饲料粮供应还面临很大压力.我国人均耕地少,而粮食(谷物)基本上只能在耕地上生产.尽管粮食单产还有增产潜力,但要进一步提高单产要付出的代价将越来越高.因此,中国的粮食资源是特别宝贵的,在粮食(谷物)的消费上应该尽可能地精打细算.  相似文献   

8.
正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城镇化步伐加快,城乡人口流动加剧,2011年我国城镇常住人口首次超过农村人口,2017年城镇化率达58.52%。同时,我们按照统筹城乡发展方略,坚持推进城镇化与建设新农村双轮驱动,加快农业农村发展。我国工农城乡关系明显改善,城乡建设和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绩。但是,在城乡建设的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问题困扰。主要是:城乡建设在一定程度上面临未来城  相似文献   

9.
正2017年我国户籍人口的城镇化率为42.35%,比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低约16个百分点,这就意味着有2.3亿农村户籍的人口虽已在城镇居住和生活,但尚未落户城镇。按"十三五"规划要求,到2020年年底,将有1亿已经在城镇定居的农民工及其家属落户城镇。但这同时也表明,现已进城的农业人口中,多数人到2020年年底还不能在城镇落户,何况今后还会有农村人口陆续进入城镇。因此解决好这个问题,正如习近平总书记讲的那  相似文献   

10.
城镇化既是未来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也是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我国城镇化率刚超过50%,如按户籍人口计算仅35%左右,远低于发达国家近80%的平均水平。从现代化发展规律看,今后一二十年我国城镇化率将不断提高,每年将有相当数量农村富余劳动力及人口转移到城市。江苏将统筹推进户籍、土地、社保等  相似文献   

11.
中国肉类消费特征及2020年预测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中国是肉类消费大国,消费量占全球消费总量1/4强。随着人口增长、收入提高及城镇化发展,未来中国肉类消费将继续增长。本文选用调查消费量占表观消费量的比重指标,在肉类消费与生产之间建立定量关系,依据2000~2012年城乡居民肉类消费情况,结合对人均收入、人口总量、城镇化率预测分析,研究提出2020年中国肉类总体及分品种消费量和生产目标值。预测结果表明:到2020年,中国肉类消费继续平稳增长,年均增速为2.8%;肉类消费结构有所优化,其中,猪肉消费比重下降,牛羊肉消费比重增加;为满足肉类消费需求,肉类产量年均增速要达到2.7%。  相似文献   

12.
城镇化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人民的幸福,不能片面追求城镇化率.如果中国的城镇化率达到欧美水平,将意味着13亿人口中至少有9亿人要进城.这对中国来说是不可想象的.我们需要通过城镇化进程,促进城乡居民权利平等、社会保障一体化、公共服务到位.城乡差别缩小了,未来的农民可以自己选择居住在城镇还是农村.通过一系列调研发现,中国的城镇化应具体包括三部分:其一是城市老城区改造,通过工厂外迁形成商业区、服务区;其二是工业新区,通过工业化带动城镇化,将成为未来的新经济增长点;其三是农村新社区,指靠近城镇的农村社区建设.这样做,才不会重复西方的老路,走符合中国国情的城镇化新路.  相似文献   

13.
<正>关于乡村人才振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历着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城镇化进程。2018年与1978年相比,城镇常住人口由1.7亿增加到8.3137亿,城镇化率由17.9%提高到59.58%。城镇化使大量农村优秀人才及青壮年人口流向城镇。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要实行积极、开放和有效的人才政策,推动乡村人才振兴。乡村人才振兴,实施一些短平快项目,如"招才计划""农民工返  相似文献   

14.
[目的]畜产品消费占食物消费比重逐渐上升,中国快速城镇化进程与食物消费结构升级已经形成了历史性的交汇,但测度两者联系的研究不够充裕。文章探究两者之间是否存在内在联系,有助于弥补城镇化和食物消费关联性的文献缺口,也可以在城镇化发展过程中给相关部门提供一定参考。[方法]在统计描述中国畜产品消费历史特征的基础上,通过中国农业产业模型(CASM)对比分析不同城镇化背景下畜产品消费趋势,详细分析城镇化给畜产品消费带来的增长效应和结构效应。[结果]城镇化率越高,畜产品消费量就越多。从消费结构上看,未来脂肪和能量含量较高的猪肉消费比重下降较为明显,而富含蛋白质的牛羊肉、蛋类消费比重稍有增长,蛋白质和微量元素兼重的奶类消费比重上升较为明显。脂肪含量相对较少且环保压力较小的禽类消费增长速度是肉类中最快的,且其增速在未来或将逐渐超过奶类。从城乡角度看,农村居民畜产品增长速度快于城镇,但城镇总体畜产品消费量多于农村。[结论]最后建议优化畜牧业产业布局、标准化流通体系,加快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实现粮经饲统筹、农牧渔结合发展;健全畜产品消费可追溯体系,在做好畜产品检验检疫的基础上,准确把握畜产品消费趋势,引导居民合理消费。  相似文献   

15.
2011年农民工总量达到253亿人,其中外出农民工1.59亿人,今后20年我国仍将处于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预计从2011至2030年的20年间,我国将新增城镇人口3亿左右。根据在20多个城市开展的调查,新生代农民工没有从事过农业生产的比例高达85%,“亦工亦农”正在成为历史;八成农民工即便不放开户口也将长期留在城镇,他们进城的选择与户籍制度是否改变无关;外出农民工愿意回农村定居的仅占8.9%。  相似文献   

16.
<正>现阶段,国内经济正处于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对银行业特别是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发展战略、业务转型、创新体制提出了新的挑战。1农村中小金融机构转型升级的必要性1.1顺应经济转型、产业升级的现实要求城镇化建设步伐加快催生新需求。从国家"十二五"规划看,到2015年中国城镇化率将上升到51.5%,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小城镇建设、旧城改造、农村闲置劳动力进城就业等成为农村金融机构面临的  相似文献   

17.
中国超级杂交稻发展现状与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据有关资料介绍,到2030年世界人口将达到85亿-90亿,以稻米消费为主的人口将增至42亿-45亿.中国到2030年人口将达到16亿.按人均粮食占有量400公斤计算.粮食总需求量将达到6.4亿吨。按水稻产量占全国粮食总产量中的40%计算.未来30年中国稻谷需求量将从现在的2亿吨增至2.56亿吨。由此看来,粮食消费的刚性增长不可逆转。同时.为了改善生态环境.国家正在实行退耕还牧、退田还湖、退耕还林的政策。  相似文献   

18.
新政     
我国将逐步放开农业转移人口城镇落户限制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按照规划,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将从2012年的52.6%提高到2020年的60%左右,  相似文献   

19.
目前的城镇化是不完整的城镇化,城镇化有四个应该履行的功能还没有做到.第一是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第二是挖掘劳动力供给潜力,第三是扩大居民消费需求,第四是实现现代意义上的农业发展方式.农民工被基本公共服务覆盖的程度低,这种状态是制度性的,因为他没有本地的户籍身份.农民工是未来劳动力供给的唯一来源.从全国来看,在城镇全部就业人口的总量中,1/3已经是农民工了.我们不能想象现在劳动力的1/3一下子没了.从增量看,2011年新增的城镇劳动力就业,农民工已经占到2/3以上.  相似文献   

20.
《中国粮食经济》2017,(9):33-34
正全国人大代表孙斌代表建议大米是世界上一半以上人口的主食,我国食用大米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65%以上。人均年消费大米110公斤左右,其中农村人口消费高于城镇人口消费。随着大米消费结构变化和世界大米贸易自由化的加快,国内外大米市场的贸易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