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自小跟着做生意的父母从广西金秀老家去到浙江温州的莫艳,1989年读幼师专业毕业后,进了当地一家幼儿园当幼师,每天教孩子唱歌、跳舞,日子过得很是惬意。温州是中国著名的手工业之城,当地的人都以手工业为主。种地的人很少,菜价很高。莫艳心想:人总是要吃青菜的,何不种菜卖呢?因此她1994年便从幼儿园辞职出来种青菜。那时候她种的卷心菜和西兰花,地头收购  相似文献   

2.
解宏顺下岗养金鱼发了财,在广陵区21个村广大农民中,早已家喻户晓。到解宏顺金鱼养殖场采访,才了解到五年前在扬州玩具三厂工作的解宏顺,因企业生产不景气而下岗。之后,他在扬州家具厂工作的兄弟也因企业倒闭赋闲在家,接着一位上班的亲戚也没了饭碗。  相似文献   

3.
韦祖祠  吴辉 《农家之友》2009,(15):36-36
融安县大良镇和南村,24岁的青年农民陈轲选准创业项目,办起了该县最大的一个肉兔养殖场,成立了融安县大良镇肉兔养殖基地,他被老百姓誉为“养兔大王”。说起陈轲从打工仔到“养兔大王”创业的故事,真是满山的葡萄一串又一串。2004年夏季,高中毕业的陈轲虽然考上了河南省一所建筑大学,但由于家境贫困,他无奈地丢下入学通知书,  相似文献   

4.
<正>黄立祝1997年毕业于西南农业大学,毕业后从乡镇农业推广站技术员干起,2000年担任南宁市那马镇政府副镇长,开始踏上了仕途。然而在2005年,正是事业蒸蒸日上的时候,他却毅然辞去公职,倾尽家财投资农业,摇身一变,成了一个农场主,满怀着浓厚的农业情怀,追逐自己的农业梦。从种植几十亩柑橘起家,一步一步扩大经营规模,如今的黄立祝,在家乡的田野上闯出了自己的一片新天地,成了远近闻名的大农场主。他和他的企业,依然在现代农业的道路上领跑着,带领着乡亲们一道致富奔小康。  相似文献   

5.
地处苏北里下河的建湖县冈西乡,历史上还没有出过大老板。如今,这个偏僻的水乡出了个全国500强、省级集团私营企业的大老板,他就是排水板大王——成炳全。初现锋芒1951年,成炳全出身于一个农民家庭。父母凭借一双勤劳的手,把他拉扯到初中毕业,在动乱的年代里,天资聪明的成炳全继续深造无门,立志回家务农。他拉过田,插过秧,罱过泥,划过渣,做过电工,当过机工……他曾和他一代又一代的先辈一样,在水乡古老的土地上辛勤劳作,希冀着有一天能在这贫瘠的土地上找到富裕。1984年,伴随着农村改革大潮的勃兴,年届而立之年的成炳个集资2.7万元,买下了处于瘫痪状态的村办塑料厂所有设备,租用了8间厂房,聘用了原厂16名工人,并承担原厂2.5万元债务,办起了家庭塑料厂。开业不久,一把大火把儿间草房烧得光光,他没有灰心,带领工  相似文献   

6.
当多年的梦想变为现实的时候,湖北省襄樊蒋群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经理蒋群林别提有高兴了。虽然他的公司才开张不到两年,但他对未来充满了希望。因为有了公司,他和更多乡邻们养殖的蛋鸡,才有继续走下去的希望,良性循环、生态发展、环境保护之路才会越走越宽。他也从昔日的“污染大户”变成了如今的“生态大王”。这也是乡亲们对他最大的褒奖。  相似文献   

7.
凤华禧  俸溪 《农家之友》2009,(18):37-37
现年45岁的杨遵球,是恭城瑶族自治县三江乡对面岭村的一名普通党员。虽然只有高中文化,但他虚心好学,敢闯敢拼,从一名在外扬名的“木材大王”变成了村上的“养猪司令”。也许他的奋斗历程让人琢磨不透,但正是因为他的执着,他不仅带头养殖瘦肉型猪,而且带领村民沉着应对金融危机,走出了一条靠养殖瘦肉型猪致富的好路子。  相似文献   

8.
《农家致富顾问》2011,(4):11-11
“养一只樱桃谷鸭可净赚3~5元,一批共计7000只,利润可达到3万余元。”河南省平舆县被誉为“鸭大王”的秦锋伟擦着满脸的汗水,笑着跟笔者算着账,收获的喜悦溢于言表。  相似文献   

9.
正甘肃省民勤县的温室沙葱种植状元叶长炼,熟悉的人都说他是一个有胆略、善思考、肯吃苦的人。他在大漠深处把小沙葱做成了大产业。二十座试验棚,多年追寻路,他实现了从传统农民到沙葱大王的华丽转身。艰苦创业播希望叶长炼,现年52岁,甘肃省民勤县大坝乡八一村农民。高中毕业后,他就一直在家里从事农业生产,先后上过水库、修过干渠,开过荒地、搞过收购,也从中获得过不菲的收入。他家小日子过得从容自得,  相似文献   

10.
重庆市巫溪县镇泉中心村农民金忠来,他是农广校第二期学员。如今,已是镇泉中心村远近闻名的“菜专家”。他家三口,仅菜一项,年收入达两万余元,率先步入富裕行业。1984年,巫溪县农广校招收第一批学员了。金忠来毅然放弃已学成的木匠活,毫不犹豫地报名参加了城厢教学班农学专业的学习。他一边刻苦学习书本知识,一边用学来的知识在自家土地上进行实践,搞蔬菜生产。他吸取了过去由于选种不好,育苗、种植技术不得法,施肥不当,治虫不及时的教训,有针对性地进行改进。首先,他从成都种子公司引来“京丰一号”四季莲花白菜种,立冬前,他开始晒种、浸种…  相似文献   

11.
《农家致富顾问》2009,(1):59-59
初二那年,他在窗外看到母亲躲在屋里哭,哭的原因是家里给他凑不齐10元的学费!创业路上,他先后种药材、养肉兔、搞加工,都以失败而告终…… 为了东山再起,他外出打工,在火车站当搬运工、到工地上扛枕木、下小煤窑……  相似文献   

12.
走进河南省滑县城关镇贾固村,打听一下李全东的名字,那可以说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同时你还会发现人们亲切地称李全东为“老瞳”。大家遇到种植方面的疑难问题去问李全东,都能得到满意的答复,因此,就得到了“老懂”这个雅绰。  相似文献   

13.
正2012年,荃银高科牵头联合安徽农业大学、共青团安徽省委首创"现代青年农场主"模式,定位培养宗旨是"现代农业实践者、粮食生产贡献者、美好乡村建设者、基层政权巩固者、国际合作促进者",致力于培养和鼓励有志青年到农村创业,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美好乡村。团校企共同培养农业人才的做法在全国属首创,得到政府和社会各界的高度认可,被农业农村部评为"全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十大模  相似文献   

14.
在湖南湖北的交界处,有一个偏僻的小县城。县城里有这样一个人,做挂面做了29年,而且29年来只做这一件事,做成了全国第一。他叫陈克明,今年61岁,是中小板上市公司克明面业的创始人,人称"面痴"。  相似文献   

15.
正周玉东曾是一名漂亮的川妹,家在四川乐山市。为了爱情,她远嫁到广西桂林市龙胜各族自治县,开山修路、发展产业,还拿出一手绝活制作特色腊味,年销售额达40万元,成为远近闻名的腊味大王。因为爱情,她从城市嫁到山区今年43岁的周玉东,1974年出生在四川省乐山市市中区,是地道的城里人。1994年,她在广东务工时与从广西龙胜山区来的段少云相识,两人很快坠入爱河。两年后,当他们准备结婚时遭到周玉东家人的强烈反对。  相似文献   

16.
<正>人物档案李春风:男,35岁,高中学历,上海市松江区泖港镇腰泾村人,家庭农场主。作为最早经营家庭农场、最早创业的青年职业农民之一,他应用新农机新农技、探索种养结合模式,在改善土壤、增产增收、绿色循环种养等方面贡献突出,闯出了一条农村青年致富道路,成为青年农民的代表。获上海市优秀十佳农  相似文献   

17.
正一个偶然的机会,让黑龙江小伙李鹏与秭归脐橙结下了不解之缘,早年读屈原的《橘颂》诗篇,常常让他激情满怀,到了秭归,李鹏终于找到了现实版的更让人震撼的橘颂诗篇。后皇嘉树,橘徕服兮。受命不迁,生南国兮。深固难徙,更壹志兮。李鹏从此扎根秭归,以橘树的品德为榜样,一心一意打理脐橙产业,立志当秭归的脐橙大王。经过数年的打拼,李鹏不仅  相似文献   

18.
正初次见面,毛国志的介绍简单明了,您好,欢迎来到瑞森,我是这里的农场主,叫我小毛就行!眼前这位年轻的农场主充满自信和朝气,令人印象深刻。用毛国志的话说:我是一个农民,走出去是出路,回来建设家乡是乡情。2012年的春天,毛国志辞掉城里稳定的工作,回到魂牵梦萦的小山村,准备开辟绿色循环农业的一片天地。做农业说得容易,可是要做起来困难重重。整基地,建圈舍,  相似文献   

19.
<正>俗话说:生命只有走出来的精彩,没有等待出来的辉煌。这话对于天峨县纳直乡纳直村丘乐屯班华忠而言可谓是真实的人生写照。这位2008年退役、2013年家里还是在册登记贫困户的年轻人,通过努力学习种果技术,成了种果行家,也成为了远近闻名的致富带头人,2018年还被当选为全国人大代表,人们都称赞班华忠是天峨县里飞出的天鹅。  相似文献   

20.
正盛夏时节,恰逢江苏省盱眙县穆店镇金源火龙果种植基地大棚火龙果丰收的季节。大片的火龙果园,像一片云霞映红了当地老百姓的脸。瞧,火龙果植株上长长的叶片上缀满了拳头大小的红色果实,红红的果皮上镶嵌着黄绿相间的鳞状花萼,美如一朵含苞待放的莲花,又像一团熊熊燃烧的火球。金源火龙果家庭农场主彭锦志正在田头指导工人采摘火龙果。一筐筐的鲜果收获后,运送到加工基地,那里有冷库、包装厂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