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97年,武汉市出租车经历了有史以来最大的一次“换型”——由神龙两厢富康车替代了原先的夏利车。而在这次“换型”中,少数夏利车主因种种原因保留了自己的夏利车。此后,这些为数不多的夏利车也相继“退役”。目前仅存的一辆尚在营运中的夏利出租车,成为了武汉出租车行业的惟一。在总共有1.2万辆的武汉出租车行列中,它是否又意味着一段历史的终结和新历史的启幕?因而格外引人注目。  相似文献   

2.
李敏 《出租车之家》2004,(12):46-47
我原先在一家商业企业上班,后来单位效益不好,我下岗了。因为以前只站过柜台,其他一无所长,只会开车,下岗以后,就买了一辆富康车跑出租。然后在报纸上登了一则广告,找了一个人合开,那人开晚班,我开白班,从早上六点开到晚上六点。  相似文献   

3.
父母亲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就双双留学美国,后留美工作。我从小在爷爷奶奶家长大,在老人的呵护下,加之我不那么聪明,学习成绩不甚理想,好不容易挨到交通驾驶职高毕业,就迫不及待地赶到了父母的身边。父母要替我找份工作,我挺犟,非要凭自己的本事吃饭。不久我就向父母道喜:经过重新考驾照,我找到了一份“的姐”的职业,父母毕竟是受过多年西方开放教育的人,不管子女干什么,只要能自食其力就行。  相似文献   

4.
舍生忘死勇追持刀歹徒后,沈阳“的哥”郭守财万万没有想到:迎面泼向他的竟是一盆冷水,先是发现追赶歹徒前后车上的钱被偷,后是被车主炒了“鱿鱼”。郭守财说,车主是怪他的车份钱交少了,又嫌他多事,一次见义勇为让他失了业。此时,他上中学的儿子还等着爸爸挣钱回来给交学费和小饭桌钱,郭守财哽咽着告诉记者:“尽管这样,我不后悔!”  相似文献   

5.
《出租车之家》2005,(1):61-62
对武汉出租车来说,目前像是一个多事之秋,不时出现司乘纠纷,甚至出现打斗,究其原因,我认为:  相似文献   

6.
2001年,我28岁,离开那个曾经挥洒了我8年青春汗水的军营?惟一值得我珍惜的是一名合格军人才拥有的刚毅和一个健康的体魄。回到了那个曾经再熟悉不过而现在却变得陌生的大都市。也许是过惯了那与事无争、朴素艰苦的军营生活,突然面对眼前的这种喧嚣,我并不兴奋,而是一脸的茫然。军队和社会是有区别的:军队是按照律令规章行事的,军人的天职就是服从命令,我习惯了那一切。将来是个什么样,我并不知道,  相似文献   

7.
奋然 《出租车之家》2004,(10):50-51
我的出租车经营历程有7年。人生能有几个七年!25~32岁的黄金年华就这在“的士”空间度过。作为一个普通人,我艰难地完成了我的创业。可想要保住这份来之不易的产业却不太容易。  相似文献   

8.
一位出租车司机在出车过程中,被劫身亡。劳动部门不给确认工伤,理由是司机与出租车公司不具有劳动关系。老父亲怎么也想不通,他的儿子身上还带着出租车公司发的工作证,怎么就和公司没有劳动关系呢?于是,他将广州市劳动局告上法庭,一审和二审法院均认定双方不存在劳动关系,驳回其请求。  相似文献   

9.
一程一课     
在北京这个大都市里生活、学习、工作已经有很多年了。却很少乘坐这里的出租车。不是因为自己寒酸到那种望车兴叹的地步,而是我不喜欢北京出租车司机的那种海吹神侃,油腔滑调的样子。  相似文献   

10.
今天是我第一天开的士。然而沿市区大道兜了好几个圈子却没人截车,为了不浪费汽油,我把车停在一家酒店旁——守株待兔。  相似文献   

11.
《出租车之家》2005,(3):60-61
我开出租车时间不长,掐指算算才两年。每天的生活平淡得像碗粥。最近我把车里的音响设备整个换了,安了个CD机。等客人的时候听听音乐,也算是放松一下心情。我从小酷爱音乐。所以奢侈一把也就不太心疼。前几天不小心撞到了护栏,把右边的车灯划伤了,漆也掉了不少。后采叉重新喷了漆,换了个车灯。  相似文献   

12.
1992年冬,母亲病故之后,我就成了无依无靠的孤儿。在市一家出租车公司做了一名出租车司机。从那儿以后,我与一辆红色的夏利车结下了不懈之缘,开车成了我生活的全部。我把那辆夏利车当成自己的家。  相似文献   

13.
一天中午,娇阳似火,马路上热浪炙人.一位出租车驾驶入的母亲蔡某,来到某路口帮儿子拉客。这时远远见城区方向驶来一辆车,看到车将至眼前,包括蔡某在内的几名专职拉客的人员泉涌般地猛追上去,那种场面决不亚于百米PK大赛。但由于天气炎热,  相似文献   

14.
我叫陈和年,安徽铜陵营造集团安装公司的一名普通职工。1998年8月16日,是我们全家刻骨铭心、永世难忘的黑色日子。这天凌晨,找那唯一的十九岁儿子陈科在从老家汤池骑摩托车返回铜陵途中,被一辆大货车撞倒致死。噩耗传来,我痛不欲生,白发人送黑发人,叫我怎能接受这残酷的事实。我那个刚从技校毕业准备走上工作岗位的爱子怎么突然间就没了?我精心抚育了十九个年头的那条青春生命就这样倏然消失?更令我们全家肝胆俱裂、气愤至极的是肇事司机事发后竟然丧尽天良,丢下我那仍在同死神抗争的儿子扬长而去。我是一个性格倔强的人,孩子去…  相似文献   

15.
正几天前,老家的同事打来电话。他说原本不想跟我联系,但看到我父母一把年纪,还每天一大早踩着三轮车赶到菜市场卖小菜,实在忍不住要告诉我这件事。同事说,为了劝服我父母,他找了很多借口,比如"你们两个儿子这么有出息,还差几个小菜钱?","这些天总下雨,如果把身体冻坏了,岂不得不偿失?","你们这么辛苦,不知情的人恐怕还以为是你们的子女没良心,逼着你们自己养活自己呢"……可是无论同事怎么说,父母却总是从容地笑笑,替我们辩解:"儿子都很孝顺,可我们  相似文献   

16.
某报登载“盲人单独‘打的’免费”的消息中,同时刊登了为盲人提供免费服务出租车的牌照号,这则不起眼的消息,顿时引起周边看报人的议论:盲人单独“打的”免费,可单独“打的”时,他们看不见出租车的牌照号啊?找个人陪着帮助寻找提供免费服务车的牌照号,可又构不成单独“打的”的条件。这可真难为了想享受免费服务的盲人们。  相似文献   

17.
以下场景也许就会在近期的上海街头出现。市民坐出租车不用再怕不识路,即使司机不知道也没关系,一个一网覆盖的行业信息服务(调度)中心将通过车载系统提供周到的引路服务;驾驶员不用再开着空车“满世界”找客.调度中心会随时发布需求信息.乘客“找你找得好辛苦”的怨声也会少很多。  相似文献   

18.
《出租车之家》2005,(2):46-47
来自石家庄的杨先生本想带母亲逛逛京城,不想母亲独自出门迷失在北京街头.幸遇北方出租汽车公司五分公司的李双新师傅,放弃了拉活儿.带着老人转遍了大半个京城,费尽周折终于联系到了他石家庄家里的亲人?后来,老人在老伴杨建中和儿子杨继军的陪同下专程来到北方出租汽车公司感谢好心的李师傅。  相似文献   

19.
阿丁 《出租车之家》2004,(12):48-49
上个周末晚上,朋友聚会,我喝醉了。我恍惚记得,23点半后,我上了一辆的士,至于是如何回的家,怎么也想不起来了。直到今天我还在想,那个“的哥”要了我多少钱?怕是乘机将“刀”磨得飞快吧!  相似文献   

20.
出租车司机     
生活中我们总是被物质占有欲所裹挟,被无尽的雄心所推动,千方百计去获得高薪的工作,坐豪华的汽车,住阔绰的房子。也有另一种人,他们终其一生,不刻意追求,表面上窝里囊却又乖巧油滑,宁愿过简朴的生活。也许,同这种人的友谊才是真正富有,我羡慕对这种生活心满意足的人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