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金融资源错配导致生产率损失严重,而中国所有制歧视所致的金融资源错配不仅存在于不同的所有制企业,还存在于国有部门内部企业。基于 ACF 方法所估计的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国有企业要小于非国有企业,然而国有企业获得的信贷资源却高于非国有企业,信贷资源在不同所有制企业间存在错配。并且,在国有部门内部,信贷资源依企业生产率而流动的能力也要显著小于非国有部门,信贷资源在国有部门内部企业间存在错配。同时,商业信用融资流入了生产率更低的企业,而企业的国有身份减慢了这一金融资源的反向流向能力。  相似文献   

2.
研究目标:从微观企业视角考察中国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试点政策的影响成效。研究方法:基于中国沪深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季度数据,运用双重差分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绿色金融试点政策对试验区的整体企业发展有显著的抑制作用,明显降低了污染企业的生产效率,促进了绿色企业的创新发展,且存在约束效应大于激励效应的现象,说明企业仍未形成超过遵循制度成本的"补偿性收益"。机制分析发现,绿色金融试点政策提升了污染企业的融资约束和治污成本,挤出了其研发支出,从而导致生产效率降低;而对于绿色企业,绿色金融试点政策则明显增加了绿色企业的商业信用和研发支出,促进了其生产效率的提升。进一步分析发现,绿色金融试点政策对国有、大规模企业的影响效应更强,并呈现出显著的上市年龄异质性。研究创新:从微观企业视角论证了绿色金融试点政策的影响效应及其在污染企业和绿色企业之间的效应差异和作用机制。研究价值:为深化创新绿色金融政策、促进企业绿色高效发展提供经验证据和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3.
中国正在崛起的国有跨国公司已经引起了世界范围内的广泛关注。本文结合纵向历史法和过程-事件分析,通过梳理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国有企业的国际化发展脉络,力图揭示国有企业国际化经营演进的阶段特征及其制度逻辑。研究发现,中国国有企业的国际化成长,始终伴随着强制性制度变迁和诱致性制度变迁的交互作用;国有企业的国际化符合传统的渐进演化规律,在推进速度上又表现出超常规、非线性的特征;国有企业国际化的特殊历程根源于中国改革开放和大容量内需市场的特殊制度环境。当前,唯有通过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在混合所有制基础上建立现代跨国公司治理体系,进一步规范国有企业海外投资行为,才能使国有企业在国际市场以更加合法合规的姿态,更好地实现国家使命和企业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4.
从微观企业投资的视角,研究宏观经济受到冲击时国有股权的作用。研究发现,受到经济波动冲击时,上市公司资本投资规模下降;组间系数差异检验发现,宏观经济波动冲击对国有股权组的影响显著小于无国有股权组;将国有股权样本按国有股权比例分组后发现,只有在比例较低组投资规模显著下降,而在比例较高的两组不显著,说明国有股权能够稳定企业资本投资。进一步研究发现,国有股权通过担保和政府补助获得经济波动期间的投资稳定性。  相似文献   

5.
以A股国有上市企业为样本,考察非国有股东治理对企业风险承担水平的影响。研究发现,非国有股东治理能够显著提升国有企业的风险承担水平,这种影响在2013年底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强化之后更加明显,在地方国有企业和竞争性国有企业中更加突出。进一步研究发现,非国有股东治理对企业风险承担水平的影响机制在于提高高管薪酬和降低代理成本,提高股权混合制衡度和超额委派董事均能提高企业风险承担水平。研究结论从企业风险承担的视角证实了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效果,为进一步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提供了经验证据和借鉴。  相似文献   

6.
本文基于中国有企业业混合所有制的改革和发展,运用固定效应面板模型,选取中国2014—2017年A股上市公司数据,考察不同控股性质、不同时间节点的混合所有制企业发展对董事会有效性和公司绩效的不同影响,以及董事会有效性在各类控股性质混合所有制企业中的不同作用。从混合所有制本质以及中小投资者保护角度,使用股权集中度和股权制衡度来衡量混合所有制效果。董事会有效性使用董事会行为指数(CCBI_BBBNU)来衡量,以反映董事会是否实质性发挥作用,这区别于既有研究大都满足于对董事会形式上或结构上的衡量。研究结果表明:(1)股权集中度当期效应对董事会有效性呈负相关关系,与企业绩效呈倒U型关系;董事会有效性在当期股权集中度与企业绩效之间起到了部分中介作用。(2)股权制衡度当期效应对董事会有效性并无显著影响,对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集中在U型关系的后半段;股权制衡度滞后效应与董事会有效性之间呈倒U型关系,与企业绩效呈倒U型关系,董事会有效性对二者关系的影响并不明显。(3)进一步研究发现,在国有控股公司中,董事会有效性对股权制衡度与企业绩效间的关系有显著的中介作用,相对于非国有控股公司,国有控股公司董事会行为是否有效更取决于股权制衡水平而非股权集中度,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中追求绝对控制力不利于企业发展。据此分析结果,本文对混合所有制发展以及董事会有效性机制的完善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背景下研究区域科技金融政策对微观企业竞争力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宏观层面以2007—2017年全国31个省份颁布的科技金融政策作为研究对象,设计政策量化手册对科技金融政策进行文本量化;微观层面构建企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选取A股558家高科技产业上市公司,通过实证模型研究区域科技金融政策对企业竞争力的影响。结果表明:科技金融政策与企业竞争力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且具有一定滞后性;不同政策类型、不同市场类型、不同企业性质使得科技金融政策的实施效果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8.
商业健康保险对促进消费升级、维护经济平稳运行起到关键的作用,但是大多数研究没有深度剖析商业健康保险对不同消费层次的影响。基于此背景,采用2017、2019年CHFS(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运用倾向得分匹配方法(PSM),研究商业健康保险对不同结构消费水平的影响。研究发现,商业健康保险对发展和享受消费的影响更显著;此外,从城乡、不同区域、不同收入的家庭进行比较,发现商业健康保险主要促进城市高收入以及中西部家庭消费,但是并没有降低预防性储蓄率。因此,大力发展商业健康保险,不仅可以缩小贫富差距、带动内需,还可以完善我国的医疗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9.
以2007—2017年中国沪深A股非金融类上市企业为样本,本文研究金融化对企业总体技术创新、突破式创新以及渐进式创新的影响。结果表明,金融化会显著抑制企业不同类型技术创新,且对突破式创新的抑制作用较大。在此基础上,将经济不确定性纳入研究框架发现,经济不确定性增加不仅会扩大金融化对企业不同类型技术创新的抑制作用,且这一抑制作用因企业所有权和所属产业不同而有所差异。其中,对于低创新强度的国有企业和非高新技术企业,经济不确定性增加会扩大金融化对其渐进式创新的抑制作用;而对于高创新强度的非国有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经济不确定性增加则会扩大金融化对其突破式创新的抑制作用。进一步分析不同期限的金融资产投资对企业不同类型技术创新的影响,发现长期金融化会显著抑制企业不同类型技术创新,而短期金融化的影响则不显著。  相似文献   

10.
经济权力结构变革对微观企业行为具有不容忽视的引导效应。基于中国金融发展和管理逐步由中央集权向地方分权化的典型事实,根据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的年度数据,实证检验中国式金融分权对实体企业金融化的影响。研究表明:中国式金融分权显著促进实体企业金融化。机制和异质性检验表明,金融分权通过降低企业融资约束、增加企业代理成本加剧实体企业金融化;金融分权对实体企业金融化的促进作用在高管持股比例和地区法制水平较低的企业中更为显著。进一步研究发现,地方政府激励对金融分权加剧企业金融化起到了促进作用。鉴于此,抑制实体企业金融化偏向,未来需进一步规范金融分权,优化地方政府激励机制,以确保金融分权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
企业成长是经济增长、企业发展的源泉。经济全球化使各国企业将国际化成长作为重要的战略,中国企业近年也频频走出去,开拓国际市场。中国企业在国际化成长中肩负成长和生存的双重压力,国际化成长考验中国企业的能力。企业具备一定的能力是国际化成长的基础,但是能力是演化的,特别是在不同的经营环境下,需要对能力进行更新和升级。  相似文献   

12.
以2003年1月—2017年12月沪深两市混合所有制企业为研究样本,考察了股权结构特征对企业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1)总体上,"国有+民营""国有+民营+外资"以及"国有+外资"这三种股权多元化模式中并没有哪一种模式表现出显著的优越性,但对于那些规模大、经营效率较高的企业来说,股权多元化更有利于其效率提升;(2)引进外资对混合所有制企业效率提高有显著的正向作用;(3)适当降低国有股比例,缩小国有股和非国有股之间的占比差距有利于提高企业效率;(4)实际控制人为国有股的企业效率普遍更高,但在高效率企业中,实际控制人性质为民营股时企业效率表现最好。  相似文献   

13.
民营经济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力军,民营企业信用评级不高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混合所有制改革是利用不同股权的融合放大国有资本功能进而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以民营企业参与混合所有制改革视角进行研究发现:国有股权参股能显著提升民营企业信用评级。影响机制检验发现,国有股权参股通过缓解融资约束和降低经营风险,提升民营企业信用评级。进一步研究发现,在管理层代理成本、国有股权制衡度、行业竞争程度及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更高时,国有股权参股对民营企业信用评级的提升作用更有效。研究表明混合所有制改革承载着巨大制度红利,有助于实现民营企业健康持续发展,对国有资本和民营企业具有“1+1>2”效应,对混改政策实施效应和民营企业是否引入国有股权有重要决策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4.
张振祥的企业养生保健学理论:企业和人一样是一个生命的载体,有着出生、成长、成熟、衰老、死亡的生命周期,受出生、成长环境和企业目标及价值追求的影响,每个企业天生就有着个性化的优势和与生俱来的问题或疾患,长寿的企业不是最聪明的,也不是最强大的,而是最能适应环境变化的企业。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规范系统的健康管理是企业健康生存和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障,根据企业自身条件和特定环境有针对性地确定企业定位,有效抑制暴富欲望、理性制定扩张与发展战略,随着内部、外部条件的变化适当调整和优化企业战略、策略是企业健康发展的长期课题。  相似文献   

15.
金融脆弱性一直是各国政府和学者关注的话题,它反映一国金融体系健康发展的程度,影响整体经济的运行状况。本文在对以往金融脆弱性理论综述的基础上,从公司、银行、投资者及市场等微观角度详细阐述了金融脆弱性的内在传导机制,期望能对正走向世界的中国金融市场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在物流行业中,着重对国有仓储企业与民营仓储企业从所有制形式、企业体制、经营观念、用工制度、人事、财务管理等方面进行了比较分析,探讨了两之间存在的不同特点与差异,目的是为不同类型仓储企业互相学习,取长补短,使仓储企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7.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开始意识到人类活动对环境的破坏,环境破坏又反过来影响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于是环境与健康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深入开展环境污染对健康影响及如何建立健康保障体系的研究,可为国家制定相关政策和法规提供科学的依据。也可为人民群众保护自己的环境权益、提高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提供指导性的意见和建议,同时又是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创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8.
新国际分工背景下,跨国公司主导的全球价值链已成为知识溢出的有效载体。本文旨在通过引入吸收能力的调节效应来探寻跨国公司知识溢出质量特性作用于本土集群企业国际化成长的微观机理。以苏州地区制造业集群企业为样本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跨国公司知识溢出质量特性和本土集群企业吸收能力均对本土集群企业的国际化成长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吸收能力对跨国公司的知识溢出与集群企业国际化成长之间则存在显著的调节效应。为此,要调整政府利用外商投资的政策取向,提高集群企业的吸收能力,以增强跨国公司知识溢出效应及其对本土集群企业国际化成长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9.
马若凡 《价值工程》2014,(22):157-159
根据产业组织理论中的SCP分析框架可知,影响企业利润的因素包括市场结构,企业的经营状况。同时,由于在我国的转轨时期,存在大量不同的经济成分以及各种所有制类型的企业。在中国特殊的政治经济环境下,所有制结构也是影响企业盈利能力的重要因素。本文拟采用2000~2003年全国工业企业数据,对行业利润水平、差异状况进加以度量,并构建行业利润决定模型,找出决定我国工业企业利润差异的因素,然后进一步分析这些因素发挥作用的机制,并分析其政策含义。  相似文献   

20.
利用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分析金融环境结构,提出微观度量视阈下金融环境指标体系,简称为微观金融环境指标体系,以四个方面五个维度指标和一个综合指标反映微观视阈下的金融环境状况,并通过适当的计量模型和方法,实证分析中国微观金融环境对家庭风险金融资产配置的影响,结果表明,中国微观金融环境对于家庭股票市场参与、风险金融市场参与、股票占金融资产比、风险资产占金融资产比有显著促进作用,是影响家庭风险金融资产选择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