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居民部门福利水平,不仅决定于收入与消费的绝对水平,也取决于其波动水平即风险程度。通过金融市场和财政转移支付而实现的收入的交换流通,以降低本地消费与本地产出的相关性分担本地产出波动导致的居民消费的风险。本文计算了1985—2011年中国消费风险分担的趋势,发现中国省级消费风险分担水平偏低而且增加趋势不明显。进一步的研究结果表明,政府为了增加财政收入而采取的地方保护行为,严重抑制了财政转移支付和银行信贷市场在分担消费风险中的作用,直接造成了中国较低的消费风险分担水平。而金融业的国有化,则没有呈现出类似的影响。本文的结论对中国未来统筹区域经济发展和金融业市场化改革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2.
3.
韦妙 《经济研究导刊》2014,(20):151-152
1994年,我国实行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以分税制为核心的财政体制改革,将中央和地方政府的事权和财权进行了划分,从而使得转移支付制度在财政体制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深化转移支付的理论研究、加强制度优化的分析对于缓解经济社会失衡的突出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基于此,从转移支付制度的不同效应实证的角度分析,提出了相应的措施,以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  相似文献   

4.
论财政转移支付的实现方式寇铁军财政转移支付是与分税制密切相关的经济范畴。不论是实行彻底的分税制还是不彻底的分税制,都是辅之以多样性的转移支付手段,以达到多重目标的实现。一、实施分税制,为重塑转移支付制度提供契机建立分税分级财政体制,以益于理顺中央与地...  相似文献   

5.
6.
转移支付与地区经济收敛   总被引:109,自引:5,他引:109  
转移支付是政府调节区域经济的重要政策手段 ,本文分析了 1 994年新财税体制改革以后转移支付与地区经济收敛的关系 ,发现转移支付总体上没有达到缩小地区差距的效果 ;对转移支付决定的因素分析 ,则解释了现行转移支付不能缩小地区差距的原因 ,最后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8.
9.
浅议我国转移支付制度的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彦卿 《经济论坛》2004,(10):85-85,96
实行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后,我国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由体制补助、税收返还、转向补助等各种形式构成,1995年后又实行了过渡期转移支付方法,增加对一部分困难地区的补助。但是,目前的转移支付制度还不规范,存在很多问题,因此还需要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0.
政府间转移支付与地区财力差距变化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是中央政府平衡地区差距的主要工具之一.在不考虑转移支付因素情况下,从各地人均财政收支、预算外收支及包括预算内外的财政总收支等三个方面考察的各地政府的财力差距是扩大的,尤其是在各地人均财政收入方面;而在考虑现行转移支付实施后,以人均财政收入变异系数反映的各地区人均财力的变化,呈缩小趋势,且缩小幅度越来越大.以人均财政支出变异系数反映的各地区人均财力变化在1996~1998年期间呈剧烈波动,2000年后总体呈略微上升;以各地人均财政支出为主要衡量指标,现行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并未起到缩小各地财力差距的作用.究其原因,出现人均财政收入变异系数的缩小与积极的财政政策的实施背景有关,具有一定"偶然性".  相似文献   

11.
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是实现地区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重要制度保障,而公共服务均等化是转移支付制度的目标.根据国际上通行的转移支付方式和我国转移支付制度的运行效果,当前,我们应弱化、取消非规范性、非均等化的转移支付形式,扩大一般性转移支付规模,建立一般性转移支付和专项转移支付相结合的转移支付制度.  相似文献   

12.
论我国财政均衡转移支付制度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分税制体制路径依赖的不断强化,纵向财政失衡和横向财政失衡问题不但没有妥善解决,反而呈现进一步拉大趋势。这种失衡难以保证各级地方政府提供均等的公共服务。本文以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理论为基础,以我国财力分配的失衡为切入点,提出建立均衡转移支付制度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我国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的不足与改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府间转移支付是公共财政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政府保持地区均衡、实现社会公平的一个最重要的财政手段。1994年开始实行分税制改革之后,转移支付制度在不断走向规范和完善,但在实际运行中,仍然暴露出不少问题,随着分税制财政体制的不断完善,建立科学规范的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已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4.
15.
我国现行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存在很多弊端,不能起到调整地区间差距、均衡地区间基本公共产品和基本设施建设均等化的作用,这与统筹发展的目标背离。因此,有必要对之进行改革,规范纵向转移、建立横向转移,并强化转移支付资金的管理。  相似文献   

16.
为了缩小东中西部地区的发展差距,中央财政加大了对中西部地区的转移支付力度,但在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收敛和实现地区财政均等化方面其效果如何,文章试图从一种新的视角加以分析与诠释。改革开放以来大规模的人口跨地区流动,特别是年轻劳动力从中西部地区向发达的东部地区流动,改变了各地区的人口结构和总扶养比,进而影响中央财政转移支付的实际效果。研究结果表明,由于西部地区总扶养比高于东部地区,中央财政对西部地区的转移支付相对力度反而低于东部地区。文章最后提出将地区人口负担差异纳入中央财政预算分析体系,通过增加中央财政对经济落后地区的转移支付促进地区经济增长收敛和提高地区财政帮扶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7.
赵霞  陈学志 《经济问题》2007,334(6):31-33
实现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是我国当前所面临的一个重要战略任务.目前,我国的东西部经济发展和财政能力都严重失衡.以我国的转移支付制度作为切入点,对造成我国东西部经济发展不协调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就如何完善我国转移支付制度从而促进我国区域间经济协调发展提出了有益的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18.
均衡性转移支付制度的目标是通过均等化转移支付解决纵向与横向的财务不平衡,逐步缩小地区间的财力差异,使全国不同地区公民享受到大体均等的基本公共服务.本文通过对均衡性转移支付现状的总结,分析了我国均衡性转移支付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并对均衡性转移支付制度提出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19.
We provide an empirical analysis of regional risk sharing in Norway over the period 1977–90. The approach of Asdrubali, Sørensen and Yosha (1996) is extended to take public employment into account as a possible shock absorber. The other channels of risk sharing are capital markets and commuting, taxes and transfers, and credit markets. The estimated degree of regional consumption insurance is very high. We cannot reject the hypothesis that there is full interregional risk sharing in the short term. Public employment absorbs up to 25 percent of private sector output shocks in our analyses. Generally, central government insurance against regional shocks is relatively more important, the more permanent the shocks are, and vice versa for market‐based risk‐sharing channel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