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鉴于环境问题的日益恶化,己经严重影响着宪法所保护的生存权。更由于国际社会对人权的重视,而环境危机问题又会对当代人以及后代人的生存与发展构成严重威胁。环境权作为一项新型的、正在发展中的权利现己被一系列国际文件所确认,并广为各国宪法所认可。在我国,公民的环境意识正逐步提高,环境权迈入法定权利具有必然性。  相似文献   

2.
环境权是环境主体享有适宜自身生存和发展的良好生态环境的法律权利。其主体包括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其客体是整体的环境及其构成要素;其内容是指包括实体性权利和程序性权利,其中程序性环境权包括环境知情权、环境参与权、环境请求权等;其在性质上是一种宪法基本权利,具有宪法位阶,是第三代人权;环境权是权利和义务的统一,是一项新兴的社会权,是社会国家理念在当代的新展开。  相似文献   

3.
公民环境权是现代法治国家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对环境权的保护和救济,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从环境权保障的民法层面来看,就是要制定“绿色民法典”,即利用物权法原理解决自然资源立法问题;从宪法的国际层面来看,目前世界各国的环境权立法已经呈现出宪法化、公民权化和具体化的趋势。我国宪法中还没有明确规定公民的环境权,而且存在着宪法诉讼或违宪审查制度的缺憾,现有的《环境保护法》也早已不适应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亟需制定一部完整的环境保护基本法。  相似文献   

4.
当前我国正面临着日益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并有向生态环境危机演变的趋势.新环境保护法的出台在一定程度上为生态环境保护提供更加完善的制度保障,更为公民环境权的实现提供了一定条件,但作为环境权的核心权能的公众参与制度仍存在着相当程度的缺位,其原因的复杂性要求从多方面去完善,而现阶段相关制度并不能很好地满足要求,因此,针对公众参与制度在环境权中的缺位,从制度层面予以完善将有利于公民环境权的保护.  相似文献   

5.
环境人格权是公民固有的人格权利,是环境主体的自然权利。环境人格权的基础是民法中的人格权,是人格权的新发展,同时又是环境权的中心内容。将环境权纳入环境立法法中,使公民的人格权利得到保护。扩大民法具体人格权的范围,确保主体的环境人格权的真正实现。  相似文献   

6.
环境权解析     
环境权本身是从人权的视角提出的,因此环境权的本质是固有的、普遍的人权.固有人权是指环境权是人与生俱来所享有的权利,是每个人依其本性和尊严应该享有的权利.普遍人权是指在客观上其主体具有普遍性,在主观上人们对其能够达成共识.因此环境权的主体只能限于每一个自然人,而不包括所谓的后代人、法人、国家以及非人自然体.环境权的客体应当是"物",即整体"自然环境",至于影响环境的行为不宜作为环境权客体.环境权的内容是享有适宜的自然环境,"适宜"是指整体自然环境的适宜.  相似文献   

7.
现代医保制度对城乡居民在医疗保障品种、待遇等方面存在着二元对待,导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过大,社会贫富分化加剧.同其他公民一样,农民为国家建设,改革开放做出了巨大贡献,却难以享受到改革的成果,实际上不具备公民的地位,至少无法与城市公民相提并论.这与现代社会蛊行的人权精神及公民的平等宪法权利是格格不入的.笔者在前期学者研;强础上,提出从现代医疗保障角度论证平等权,并在平等权框架内重新构筑现行医保制度,提倡"以制度促进平等,以平等改良制度",并在此基础上对现行医保制度进行了法学思考.  相似文献   

8.
论公民环境权的实现——以厦门PX项目事件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厦门PX项目是一个有巨大经济利益预期的项目,但在当地大多数公民保护环境的呼声中最终败下阵来。由此事件引发的有关公民环境权相关问题成了人们关注的焦点。公民环境权是一种特殊的新型人权,我国原有的权利救济方式对其并不适用,因而这种权利一直未得到足够的保护。着重讨论在行政规划中如何实现公民环境权,并提出观点:政府公共治理理念的更新、规划过程的透明化和非政府组织的广泛参与是公民环境权实现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9.
郭海鸿 《商》2014,(34):214-214
人类生存、发展于宇宙之中,离不开清新、适宜的环境空间。健康的自然、社会环境,能够给人类带来莫大的福利与生活的享受,而污浊、混沌的生存空间,使人类自身利益遭受损失,甚至带来灾难性的毁灭。时代在发展,人类文明也在不停的进步。随着丰十会的进步与发展,人类的需求水平随之提高,对公民个人权利的主张也日益彰显。环境的污染与破坏,对人类的生存与发展造成不良影响,公民的环境权利遭受损失。那么,什么是公民的环境权利?当今提倡生态文明建设的时代背景下,如何实现公民环境权等问题,引起每一位公民的广泛重视。党的十八大报告更是对建设生态文明做出重要部署,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和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做了总的要求。报告指出建设美丽中国,是每个公民义不容辞的义务与责任,也是每个公民拥有健康生活环境的基本权利与义务。公民环境权作为与民生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问题被逐步贯彻日程工作中。  相似文献   

10.
满国石 《北方经贸》2012,(1):37-39,41
20世纪30年代以来,严重的环境危机引发了人们对破坏生态平衡等行为的反思,政府和民众呼吁法律体系要适应新时代的需求,提供必要的强制性手段保护已饱受摧残的自然生态环境。环境权主张是一种重要的环境保护理论,环境权是公民应当获得在良好的环境中生活的一切相关权利。行政法作为国家调整社会关系的法律手段,具有平衡行政权和公民权功能,在环境权实现上承担着重要的法律使命。  相似文献   

11.
试论公民环境权的性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公民环境权是一项基本人权,是独立的人权,它既是其它人权的基础,又是其它人权的限制;同时公民环境权也是一项确定的权利,是权利和义务的统一。  相似文献   

12.
公民环境权与企业排污权是一对矛盾.企业生产的过程难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威胁到公民的环境权,企业的性质决定了企业排污行为的正当性以及公民对这一行为的容忍,既然是容忍就应该有度,那么如何使公民的环境权与企业的排污权和谐相处便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法律问题.  相似文献   

13.
环境信息公开制度的权利实现对于环境保护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其中,环境信息公开制度中的参与权是公民通过国家不断创造的各种合法途径参与环境保护事务的权利。从权利的本源来看,参与权是宪法规定公民的一项基本人权。自然之友上海小组是上海地区专门从事相关环境保护的民间环境保护组织。2008年7月至2009年9月,该组织累计十四次向市环保局和区环保局等有关政府部门申请公开环境信息,该行动在环境保护方式的探索上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环境相邻关系不再是以地理位置的相邻而产生的权利碰撞,而是因环境因素的影响而产生的环境权之间的相邻,环境相邻关系的研究将有助于环境权的实现.  相似文献   

15.
《商》2015,(6)
近年来,随着我国法制建设的推进,公民的权利意识不断得到加强。在公民对权利越来越重视的趋势下,引导公民正确行使权利自由,减少他们对权利与自由的滥用成为研究公民权利自由的重要课题。对此,一方面应该完善我们的法律规定,规范公民的行为;另一方面加强对公民的法律教育,增强法律意识。我们应该以宪法规定的限制条款为核心,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在宪法允许的范围内,努力寻求个人自由和社会秩序的平衡。  相似文献   

16.
蒋瑛 《华商》2008,(18)
齐玉苓案件所引发的"宪法司法化"话题曾一度备受关注。学者们对"宪法司法化"这一概念是否准确以及宪法在适用过程中真正对权利救济所发挥的作用各执一词。本文并不沿此思路,而是以齐玉苓案中引发的现实问题作为出发点,试图从教育法学理论研究的角度入手分析此案,理清宪法和教育法等在保障公民受教育权方面的形式与层次,并剖析二者在适用上的联系与区别。  相似文献   

17.
近日来,越发严峻的空气状况使得"雾霾"一词再次进入公众的视野。雾霾问题关系公众生存生活所必需的环境资源,与公众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治理雾霾也就涉及了公民环境权的问题。文章首先对雾霾、公民环境权等概念进行界定,从雾霾的成因和影响两个方面指出治理雾霾与公民环境权的关系,提出治理雾霾的对策,对现阶段缓和雾霾的严峻现状、治理雾霾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陈莉莉 《商场现代化》2007,11(34):305-306
环境保护民事合同制度作为解决环境外部性问题的市场手段之一,在法律赋予企业组织和公民环境权的基础上,双方合意订立,最终达到分配效率和社会公益的统一。其发展启示来自科斯三大定理。  相似文献   

19.
贾珂 《致富时代》2011,(7):27-27
公民环境权是伴随社会生产、生活的发展而提出来的新主张,是环境不断恶化和环境保护工作不断强化的伴生物。随着我国的经济高速发展,环境问题日益严重,公民的环境权也不断受到侵害,有关环境问题的法律纠纷也日渐增多。该文就我国法律对公民环境权保护现状,通过借鉴国外经验,对我国环境权的完善提出构想。  相似文献   

20.
《财贸研究》2020,(6):25-36
宅基地"三权分置"源于"两权分离"构造下宅基地使用权因可交易性不足陷入的制度困境。权利性质是明晰法权结构和权能规则的基点。根植于集体所有权的权利属性与实质内涵,资格权应定性为集体成员权;使用权应界定为现行法中的宅基地使用权,以契合"三权分置"的政策目标、功能定位和既定法律约束。在"所有权+成员权+用益物权"的法权结构下,应从主体和权能方面扩充所有权,从主体界定、取得及登记、自愿退出和有偿使用等层面建构资格权,设计转让、抵押、期限和用途等规则改造使用权,从行为约束、用途管制和过程监管等维度升级管制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