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农村关键是把农民推向市场,让农民学会在市场这个大海洋中求生存、求发展的本领。那么,如何把农民推向市场呢?笔者认为,应从“四引导、一转变”上努力,帮助农民过好市场“关”。 (一)引导农民摆脱姓“资”姓“社”的困惑,大胆地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长期以来,由于受极“左”思潮和一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为什么要把地勘单位推向市场作了简要的论述,分析了当前地勘单位走向市场的几个难点,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以邓小平同志南巡谈话和党的十四大为标志,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了市场经济蓬勃发展的新时期,计划为主市场为辅的“双轨制”局面开始打破,代之以市场调节为主,侧重宏观调控为特征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正逐渐形成。在农村,发展农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把农产品推向市场,把农民引向市场,也已成大势。然而,由于长期受自然经济和计划经济的影响,我国农民的商品意识比较淡薄,思想上自我封闭、小富即安,面对市场心中无数,无所适从。这就决定了其走向市场,必然要经历一个艰苦复杂的过程,如何帮助和引导农民顺利地渡过“困难期”,已经成为当前各级政府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笔者认为,发展农村市场经济,把农民引向市场,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4.
文章认为,要真正搞活地勘单位,必须切实转换地勘单位经营机制,把地勘单位所属的二级单位推向市场。并就目前二级单位走向市场的机遇、难点、思路、措施和管理,阐述了个人见解。  相似文献   

5.
龚正  荆发 《农村展望》1993,(2):13-14
党的十四大确定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就是在坚持公有制和按劳分配为主体,其它经济成分和分配方式为补充的基础上,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农村经济必将沿着十四大指引的目标,由封闭的计划经济步入开放的市场经济。这是一个很大的转折,如何把农民的农产品推向市场,这是农村经济面临的新的挑战,也是当前急需探索的问题,笔者从学习十四大精神体会和农村调查中遇到的一些问题谈些浅见。  相似文献   

6.
据国家经贸委透露,我国将在三五年内采取“一厂一策”的方法,分批逐个把1.3万多个大中型国有企业推向市场,让企业接受市场规则优胜劣汰。企业转换经营机制分三种情况:第一种,14项自主权落实后,促进机制转换;第二种,14项自主权到位后,仍需积极进行技术改造或结构调整;第三种企业,有了上述两类措施,仍然没有出路,只得实行关、停、并、转、租赁、拍卖或破产。因此各地要制定将国有企业逐个推向市场的计划。在当前多种所有制产权交叉的形势下,国有企业的经营者要切实承担起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责任。企业的重大产权变动以至整体出…  相似文献   

7.
把农业经济推向市场张孝理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了今后经济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农村经过十多年的改革,已经开启了市场经济的闸门,成为这一改革的先导,为整个经济注人了更多活力,证明改革方向是完全正确的。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进程中,要高度重...  相似文献   

8.
本文认为根据有计划商品经济的要求,必须转变观念,把地勘单位推向市场,使其成为真正的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文章并就建立包括国家预算项目任务在内的大地质市场和计划与市场的关系,如何实现自主经营和自负盈亏、给地勘单位松邦、转换地勘单位经营机制等问题作了论述。  相似文献   

9.
著名经济学家董辅礽,就哪类企业推向市场、怎样把它们推向市场的问题,谈了他的看法。 董辅礽说,我把国有企业主要区分为两类,一类是竞争性的,这类企业以盈利为目标,以市场为经营导向。另一类是非竞争性企业,它们又可分为两小类,一小类是自然垄断企业,  相似文献   

10.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农民走向市场是必然趋势。农民在走向市场时必须树立和强化十种意识才能从市场获得好的经济效益。 一、市场意识 许多还没有从计划经济模式中走出来的农民对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生产、经营活动还不够适应,表现为重视生产却轻视营销,看见别人搞什么就跟着搞什么。这样就不可能获得很好的经济效益,不可能成为  相似文献   

11.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对社会资源的配置要以市场为基础,经济运行要以市场为主体,宏观调控要遵循价值规律。就当前农村来说,市场经济所提出的客观要求是:在微观上,要求为农民提供市场信息和产前、产中、产后等各种服务。把农民推向市场,需要有人导向和护航。农民需要知道种什么、怎样种,怎样才能卖出好价钱。在宏观上,国家要求经管部门利用其掌握的核算资料及其自身优势,为农村调整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发展两高一优农业,逐步实现农村奔小康目标而出谋划策,提出可行性方案。这一点,实质上是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市场经营策略方面的问题,是经管部门职责范围内应当做的事。因此,经管部门应当尽快地把工作中心转移到市场经济这方面来。近几年来,一些省市经管部门开展的经营指导服  相似文献   

12.
农业作为一项传统的基础产业,如何尽快与市场接轨,实现向现代市场农业的跨越?带着这一问题,最近,我们在射阳县农村进行了专题调查。调查结果表明,农业要走向市场;关键是要让农民走进市场,要让农民走进市场,关键是要培育和发展开路先锋——农民经纪人。  相似文献   

13.
在由计划经济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变革过程中,农村经济正在挣脱长期以来传统计划经济、产品经济的束缚,大踏步地走向市场。尽管市场经济对于农民来说,并不完全是一个陌生的世界,但要真正全方位叩开市场经济大门,让农民在价值规律的引导下,自主决定生产和流通,并在市场竞争中获胜,还有许多问题亟待研究和加以解决。本文试就如何把农民引向市场这一问题,结合青州实际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4.
一、农民囿于根深蒂固的传统思维定势,“没有市场盼市场,市场来了怕市场”,需要县级领导进行思想疏导,帮助转换观念。 以前,国家让种什么,农民就得种什么,国家定购多少,农民就得交售多少,对此农民有怨气。现在,取消计划,将农产品推向市场,这对于已跨入市场经济“大门”的农民来说,无疑是一大喜讯。然而,我国绝大多数农民长期受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从事简单生产,习惯于生产什么  相似文献   

15.
在建立农村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如何把农产品推向市场,如何引导农民走向市场,这是大家普遍关心的问题。带着这个问题,我们到里下河的兴化市和宝应县进行了调查。 一、新旧体制的转换呼唤着市场中介组织的发育 近几年,兴化、宝应两县(市)从本地实际出发,积极调整农业结构,综合开发自然资源,形成了一批粮、棉、油和水产品、水生植物等商品生产基地,同时根据广大农民的迫切要求,积极改革农产品购销体制,发展和培育各种流通组织,使一部分农产品开始走向市场,特别是去年  相似文献   

16.
按照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建立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经济运行机制,是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基本方向。对于绝大多数国营企业来说,改革的核心问题就是通过宏观经济调控体系的配套改革和企业内部经营机制的转换,把企业推向市场,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把企业推向市场,主要是指计  相似文献   

17.
毛泽东同志说过:重要的问题在于教育农民。农村改革开放20年的历程表明,要使改革的意义为农民所认识和接受,就必须从教育农民入手。如今,农村改革正向纵深推进,市场经济已在华夏大地扎下根,结出了果实。然而,走进一些穷乡僻壤,计划经济的印迹依稀可见。不要说以市场为基础配置资源为农民所陌生,就连今日的市场是啥样、明日的市场如何走向,以及种什么有市场、养什么才赚钱这样的简单问题,一些农民也朦胧无数。因此,要在深化农村改革中取得更大的成就,引导、教育农民的力度必须加大。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四大强调了“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必须坚持把加强农业放在首位。”坚持把加强农业放在首位,就是要坚持把农业推向市场,把农业置于市场体系的链环之中,才能促使农业有更大的发展。各级党和政府,历来重视农业,把农业作为基础始终抓得很紧。在计划经济的年代,政府可以用计划的手段,活劳动和物化劳动都可以向农业上倾斜,重点保住农业经久不衰。改革、开放以来,供ll亿人口吃饭这件大事的粮食,从计划供应到放开,标志着整个农副产品的放开,标志着农业在深化改革中又一次率先推向了市场。从计划到市场的  相似文献   

19.
引导农民走向市场的思考熊长富一、农民走向市场的现状我国的改革首先是从农村开始的。可以说,自从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那天起,我国广大农民就开始逐步走向市场了。但那是自发的、陌生的,一般农民面向市场都会感到无所适从。因此,在农民初涉市场的今天,我们必...  相似文献   

20.
农业走向市场的难点及对策罗太贵,杨德林当前农业走向市场有许多难点,其中突出的有四个不适应:一、思想观念和工作方式的不适应。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一些部门和同志认为:市场经济就是自发经济,农民想种什么就种什么,想卖什么就自己到市场去卖。这种产品经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