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我国区域城市化水平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推进我国的城市化进程是新时期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章以新设计的一套反映城市化水平的统计指标体系的为基础,运用因子分析方法对我国各区域间地城市化水平进行比较分析发现,我国区域城市化水平差距很大,且内部不平衡问题相当严重。所应采取的对策是:中西部地区应用抓住“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实施超常规发展战略;东部沿海地区应发挥其经济的龙头带动作用,加快中西部地区的城市化进程;各地区还必须切实抓好经济结构调整和制度创新工作。  相似文献   

2.
陕西工业化与城市化互动关系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用计量经济统计软件对陕西省的经济社会数据做了统计分析,总结出在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中二者的互动关系和总体特征。工业化对城市化的贡献率较小,而城市化对工业化的贡献率较大。认为目前影响陕西工业化与城市化协调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工业结构的不合理,工业的高产值与低就业相矛盾在于工业资本密集化和偏重化。指出应当积极培育发展第三产业,提高非农人口就业比例,发展地方特色经济,创建特色城市。  相似文献   

3.
利用1999~2009年中国30个地区的面板数据,可以采用面板数据模型研究中国城市化进程对能源消费的影响.结果表明:城市化水平和第二产业产值比重对能源消费都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恩格尔系数对能源消费具有显著的反向影响.此外,城市化进程对能源消费的影响存在着区域差异性:中部地区城市化水平对能源消费的影响程度远远大于东西部地区;西部地区第二产业产值比重对能源消费的影响程度远远大于东中部地区;东部地区居民恩格尔系数对能源消费的影响程度远远大于中西部地区.因此,合理推进城市化进程,有助于协调社会经济发展与能源供应的矛盾,保障社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4.
全球化、国家战略与中国地区差距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魏后凯 《嘉兴学院学报》2005,17(1):91-95,114
随着中国加入WTO,中国经济全球化和市场化的进程在不断加快。然而,这种经济的全球化主要是沿海地区的全球化,而中西部地区在这种全球化进程中所享受的好处并不多。国家实施的西部大开发战略尽管有力地推动了西部地区的发展,但由于实施时间较短,至今并没有从根本上遏止东西差距继续扩大的趋势。从长远发展看,今后中国在推进西部大开发的过程中,应积极鼓励外商投资和民间资本参与西部开发,努力扩大中西部地区的出口,大力推进中西部工业化和国际化进程,使中国迅速推进经济全球化和工业化所带来的好处能够更多地传递扩散到广大的中西部地区。  相似文献   

5.
广大中西部地区农民收入低、消费水平低是制约我国农村市场开拓的主要障碍,而其主要原因则是中西部地区的城市化进展滞后,由此导致大量剩余劳动力滞留农业、难以形成规模经营和深度开发,第三产业也无力发展等。因此,应以西部大开发为契机,采取积极措施加速城市化发展进程,从而提高农民收入以开拓农村市场。  相似文献   

6.
"中原崛起"的正式提出,明确了河南在中西部地区乃至全国的定位,为河南今后的发展指明了方向。要达到中原崛起的发展水平,就必须保持一定的发展速度。但在此过程中,也面临着农业发展政策不完善、人口基数大与城市化发展水平低、城市化进程相对缓慢等困境。而要突破这些困境,实现中原崛起,加强地方政府治理能力是中原崛起的根本保障。  相似文献   

7.
基于城市流视角的成渝经济区城市群空间联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单体城市的发展已经不能满足城市化发展的需要,从而城市群体的形成就成为支撑城市化进一步发展的必然趋势.成渝经济区城市群是我国人口最多,面积最大的城市群,也是中西部地区城市数目最多的城市群.基于城市流强度的分析方法,对该地区的城市间空间联系现状的分析并与发达地区作比较,以期加快成渝经济区城市群的发展与成熟.  相似文献   

8.
中西部地区与东部沿海地区的发展差距已经进上步拉大,严重影响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这种旧历史形成的,必须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理论加以指导,重点与协同相结合在具体政策导向政府应强化宏观调控职能,实施倾斜政策,加大扶持力度。中西部地区应抓住机遇,加快有,把政策优势与资源优势利用好,加强与东部沿海地区的合作与联系。尽快缩小差距。  相似文献   

9.
与发达国家城市化进程对服务业影响的一般规律相背离,通过对改革开放30年中国城市化进程与服务业发展的实证分析发现, "城市化率对服务业就业比重的变化存在负贡献作用"、"城镇人口规模指教对服务业劳动生产率的变化存在负贡献作用"、"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指数对服务业增加值比重的变化存在负贡献作用"等若干悖论,并重点从制度安排、阶段特征等角度解释中国城市化进程与服务业发展相背离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
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的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施城市化发展战略,加快城市化进程,是我国经济发展和现代化进程的必经之路,但在这一过程中也出现了征地不合理、补偿费用低等农民的基本权益得不到保护的问题。本文分析了我国城市化处于快速发展时期、城市化中失地农民呈快速增长的趋势,并指出就业是城市化中失地农民问题的核心。  相似文献   

11.
上海与长三角区域经济发展形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上海为龙头,以苏南、浙北为两翼,包括上海、江苏、浙江两省一市15个地级以上城市的长江三角洲都市经济圈,正在成为中国经济腾飞的重要引擎.因此,深刻分析作为长三角都市经济圈龙头的上海经济发展态势,正确认识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发展形势,对于相关省市制定科学的经济发展战略与对策,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2.
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一体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长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沿海规模最大、实力最强的经济区,为了推动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的发展,迫切需要加强地区的协作、协调与联动.本文在分析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发展优势、特征与有利因素基础上,探讨了该区经济协作联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原因,提出了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一体化的协调机制、重点领域与近期对策.  相似文献   

13.
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是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显著特点,而由此引发的产业转移已成为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必然趋势。我国珠江三角洲经济圈产业升级转移给其周边区域经济产生辐射与带动效应。作为接近泛珠三角核心的湘南地区,应尽快依据自身基础与条件,主动承接产业转移,加快产业整合,提升整体竞争力,实现区域经济发展新跨越。  相似文献   

14.
法律制度作为制度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社会的制度安排的演化和创新起着或制约或推动的作用。本文通过对风险投资这种金融创新的制度经济学分析,列举了目前我国法律制度供给与风险投资制度安排需求的冲突与滞后,指出政府进行法律制度的创新才是发展风险投资事业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体制确立的进程中,珠三角、长三角和京津唐三大都市圈先后崛起,并成为了全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领头羊和区域经济增长的风向标。在当前经济全球化视角下,如何探索一条对地区经济资源进行重新整合,走集聚化、规模化、综合性的发展道路,变得更加紧迫。  相似文献   

16.
我国区域经济的发展伴随着国家"一五"计划的实施而不断深化发展。改革开放后,我国区域经济呈现了蓬勃发展的态势。新时期,我国区域经济的进一步发展面临着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局面。总结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历程,分析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现状,挖掘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特点和规律,有利于国家制定科学合理的区域经济发展政策,最大程度发挥区域经济对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7.
在后金融危机时代,长三角沿海开放城市是中国经济发展的火车头,要实现城市经济可持续发展,就必须高度重视城市产业竞争力的提升,积极调整经济结构,实现经济转型,不断提高城市产业竞争力的水平。  相似文献   

18.
中国经济的非均衡发展是客观存在的。尽管在泛长三角区域这样比较发达的地区,经济的发展水平也参差不齐,"一刀切"的产业政策难以准确解决处于不同发展层次的地区的发展问题。以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和地区财政收入这对衡量"民富"和"国富"程度的指标作为经济发展等高线的"高程点",刻画出来的泛长三角区域经济发展"等高线"形象,生动地反映了这一区域产业经济发展的层次性与地区发展的空间粘性特征。以此为研究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现状的基础性工具,通过进一步了解区域内不同地区的工业化进程、产业结构布局等发展特征,泛长三角地区应进一步区别开先发地区和后发地区的产业发展政策:前者侧重于加快现代化进程;后者侧重于加快工业化进程,以区域内的非均衡发展促进区域经济的持续性增长。  相似文献   

19.
从产业结构演进视角对中国经济高质量转型发展的理论逻辑和发展战略进行深入研究。经济高质量发展是在深刻认识把握中国处于新发展阶段的基础上,探索新型集约型与可持续的经济发展模式和产业发展方式,转变经济发展的动力来源,最终实现创新、高效、公平、持续的经济发展目标。构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产业结构"双协同"发展体系——产业结构合理化改造和高级化升级的有效协同、产业结构高效化提升和生态化发展的有效协同,是促进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可行之道。  相似文献   

20.
四川省是西部第一经济大省,重庆是西部唯一的中央直辖市,它们组成了长江上游经济带的核心区域.川渝城镇化建设对于长江上游经济的发展有着重大的战略意义,应对川渝两地城镇化进行比较分析,找出相同点,挖掘不同之处,提出解决方法,取长补短,共同建设长江上游经济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