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人民币升值问题上,国内的主流观点基本上是反对的,大多数人都主张人民币汇率应保持稳定,甚至像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蒙代尔(Mundell)及“金融深化论”的创始人麦金农(Mckinnon)这样国际著名的经济学也明确反对人民币升值。麦金农指出现在全球金融体系是以美元为本位货币,除非美联储减少货币供应否则不会出现货币短缺的现象。其实,世界范围的通货紧缩压力产生于美国的经济泡沫破灭以及美国的通货紧缩压力。人民币升值会减少外商的直接投资,  相似文献   

2.
近期,在国际上各国出于各自的政治、经济需要,采取种种手段逼迫人民币升值,而国内也存在一些人民币升值的因素。面对人民币升值压力,本文通过人民币升值的利弊分析,认为当前有保持汇率相对稳定的必要性,并且提出未来人民币汇率政策调整的策略。  相似文献   

3.
作为价格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汇率是影响一国或地区对外贸易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以及中国改革开放进程的不断深入,中国市场进一步向世界开放,当前中国经济总量已跃居世界第二。在全球经济、金融一体化的背景下,人民币面临的升值压力越来越大。本文分析了人民币汇率升值与我国贸易的关系、人民币汇率升值对我国贸易的负面影响,并提出了在人民币升值压力下的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4.
江远桥 《市场论坛》2006,(3):110-111
我国的人民币汇率政策在蒙代尔“不可能三角”中一贯选择的是稳定的币值和较为独立的货币政策。但随着近年来国际、国内经济形势的变化,人民币汇率政策对“不可能三角”的重新选择具备了一定的条件和背景。鉴于此,文章大胆地剖析了人民币汇率升值的可行性,以资同辈探讨。  相似文献   

5.
人民币汇率政策国际压力分析:以日元升值教训为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表面看,美中人民币汇率争端与当年美日汇率争端同出一辙,都是因为两国存在长期贸易顺差所致,但深入分析,就会发现美国对中国汇率压力要远远小于当年其对日本的压力。这是因为,中美贸易具有很强的互补性;中国入世承诺为缓解中美贸易不平衡提供了相应的法律保障;中国在汇率政策上享有更大的自主权等。日元升值后由于日本内外经济政策处置失当导致其长期经济衰退,中国应吸取其教训,对于美国要求人民币升值的压力,除在国际法层面提出抗辩外,还要从经济结构、发展模式方面进行适当的调整,以减缓相应压力。  相似文献   

6.
我国经济快速增长形势下人民币升值问题初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近几年,我国经济以平均每年7.7%的速度稳步增长,在世界经济大调整的情况下,走出了一个与多数国家完全不同的经济周期。随着国际竞争的日益激烈,我国货币承受了巨大的升值压力,不少国家纷纷要求中国调整汇率,逼迫人民币升值。本文基于我国目前的经济现状,从货币本身价值规律入手,利用国际通用的PPP法和以此调整的货币汇率,从偏差系数K的大小来分析人民币币值的上涨空间;并分析了人民币升值在进出口贸易、金融货币政策领域给我国带来的收益和风险;探讨了人民币强势时期的升值问题,及解决弊端的方案。指出目前人民币升值带来的负面影响表现明显,应适时调整汇率制度来应对人民币升值带来的挑战和机遇。  相似文献   

7.
管颖  王琦  王敏 《商场现代化》2010,(16):127-128
近期人民币汇率再次走到风口浪尖,人民币升值压力巨大,要求人民币升值的风声再起,这主要因为汇率变动对一国经济的影响与国际各经济体的利益息息相关。造成人民币升值的因素有许多,本文将分析人民币升值的压力来源和影响,提出对策,避免中国经济出现大幅波动。  相似文献   

8.
美元日元欧元的走势及对人民币汇率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民币在被要求升值的国际压力下选择怎样的汇率政策?从美元、欧元、日元的走势和中国的经济实力看,人民币温和升值和剧烈升值的时机都不成熟。应对升值压力的策略应放在适度放宽人民币汇率的波动幅度、适时适当地调整汇率和积极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上。  相似文献   

9.
2010年的时间齿轮刚刚转动,以美国为首的西方经济体就迫不及待地挥舞“狼牙棒”,拼命制造舆论,逼迫人民币升值。最近,美国总统奥巴马、财长盖特纳和一些可爱的国会议员连发高调,针对人民币汇率强硬讲话,暗示美国政府今年4月将把中国正式列为“汇率操纵国”的可能性越来越高。  相似文献   

10.
《中国物价》2005,(10):49-54
一、国际著名经济学家对人民币汇率的看法 从目前搜集到的资料看.国际上著名的经济学全部赞成人民币汇率继续保持稳定.包括欧元之父蒙代尔和美国前总统经济顾问斯蒂格里茨。其他未进行罗列的经济学家中也鲜有提倡人民币升值的。特别是以下列出的三位美国著名经济学家,与美国政府要求人民币升值的论调正好相反。  相似文献   

11.
目前人民币存在着一定的升值压力,但人民币升值会鼓励热钱的投机;会引致我国贸易类型的长久变化,即使将来汇率回到初始水平上,也难以使本国企业重新占有市场份额;人民币升值也不符合我国经济增长的目标。人民币汇率的调整也应建立在国际收支发生根本失衡的前提下。缓解人民币升值压力应着重采用汇率之外的措施平衡国际收支。  相似文献   

12.
人民币升值的问题已引起国内外各界的关注,随着我国汇率机制改革的深入,人民币大幅升值引起我国经济一系列变化。由于我国目前对外贸易“双顺差”是不稳定因素,人民币升值缺乏持续的内在动力。国际投机资本对人民币升值的博弈,导致通货膨胀,股市和房地产泡沫开始出现,经济稳定的不利影响出现。人民币升值面临的经济结构、经济增长、经济质量三大风险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3.
近一段时期各种针对改革人民币汇率机制的讨论越来越深入,假如人民币升值,是机遇还是挑战?目前众说纷纭,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蒙代尔认为,升值是坏事,不仅对中国坏,对世界也不好;而北大宋国青教授则说,人民币应当轻微升值,甚至给出了具体数字,升值5%。两位名人得出的结论截然不同,我们信谁呢?我个人认为,如果抛开其中的非经济因素,人民币升值弊多于利。  相似文献   

14.
人民币升值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5年7月21日人民银行宣布对中国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进行改革至今,人民币汇率呈总体升值的趋势。人民币的升值有利于我国的进口业务,会导致进口规模扩大;也会导致出口换汇收入减少,造成出口企业经济效益下降,减弱出口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15.
金融危机下人民币升值利弊分析及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游怡 《现代商贸工业》2009,21(24):146-147
自我国加入WTO之后,经济在持续快速发展的同时,也正面临着国内国际市场不稳定给中国经济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人民币升值压力不断加大,人民币汇率也屡创新高。探讨了影响人民币升值的因素,分析了人民币升值的利弊,阐述了人民币升值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提出了缓解人民币升值压力的政策建议,为我国人民币汇率调整在理论和事实方面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人民币汇率一直是国际社会和外汇市场关注的焦点,升值压力更多来自于美国的经济干预与政治呼声。但人民币升值并不能拯救美国经济,反而会给中国经济带来诸多不利影响。人民币汇率应依据市场需要与中国国情保持稳定,逐步实行灵活的汇率制度。  相似文献   

17.
人民币升值压力分析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凤武 《商业研究》2007,(12):129-132
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国际贸易盈余、外国直接投资、外汇储备持续增加。在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并小幅升值后,世界主要国家依然对人民币施压,纷纷要求人民币继续且大幅升值,以达到维护本国产业和经济利益的目的。人民币升值对中国经济并非有利无弊,而且日元升值的风险也提供了前车之鉴。应对人民币大幅升值压力的策略应放在加强对外宣传、尽可能避免贸易战、放宽外汇管制和人民币汇率的波动幅度上。  相似文献   

18.
人民币汇率升值趋势及其经济结构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8年4月10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首度突破“7”的整数大关,进入汇率“6”时代。强势人民币时代的到来,汇率的升值,正在给中国经济带来深远的结构性影响。本文回顾了汇改以来人民币汇率走势,根据历史汇率和购买力平价分析汇率的未来趋势,探讨了人民币长期升值趋势对经济结构调整的作用,对我们多角度认识人民币升值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国际收支的变化对汇率的影响、人民币升值的时机、货币政策的有效性以及来自国际社会的升值压力等方面探讨了人民币汇率升值的趋势。并且分析了人民币升值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中美贸易收支的人民币汇率弹性及政策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金融危机之后,中美贸易顺差成为美国贸易保护主义的主要借口,人民币升值的压力日益增加。此背景下,准确测度中美贸易收支的人民币汇率弹性,关系"后危机时代"中国对外贸易政策以及汇率政策的选择。实证分析表明,中国对美国出口的人民币汇率富有弹性,而对美国进口与人民币汇率不相关。因此,对中国政府来说,应该顶住外部压力,尽可能保持人民币汇率的稳定,促进贸易、就业和经济增长;对美国来说,人民币汇率不是其贸易逆差的根源,人民币升值的结果只能产生贸易转移效应,并不能缓解其逆差状况,过度和偏激地施压人民币升值实非明智之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