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扬州在谋划"十二五"发展规划时,提出了把"发展创新型经济、建设创新型城市"作为扬州未来5年发展的奋斗目标,确立了建设"创新扬州、精致扬州、幸福扬州"的战略构想.建设创新型城市,必须推动创新型农业建设,对农业科技创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2.
本文研究了扬州从建城之初到2010年的城市空间扩展历程,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其城市空间扩展的驱动力机制,结果表明: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是扬州城市面积扩展的重要因素,而对外交通和政府规划因素在扬州城市方向扩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随着物联网、下一代互联网、云计算等新一轮信息技术变革的展开,城市信息化进程又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推动了社区服务信息化的日益兴起。本文以扬州为例,基于"智慧扬州"平台对扬州市社区服务信息化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合理性建议。  相似文献   

4.
扬州五塘     
扬州历史上的五塘,一般指陈公塘、句城塘、上雷塘、下雷塘、小新塘。五塘创建于汉代,是江淮地区早期有名的灌溉工程。五塘工程完善于唐代,其时不仅灌溉效益增大,並开始接济运河水。由于泥沙长期的淤积,水系的变迁,维护管理不善等因素,五塘于明代堙废,历时一千三百五十多年。五塘在古代扬州水利事业中曾起过较大的作用,对南北漕运的畅通有一定的贡献。研究五塘的发展衰退过程,对今天灌溉工程的维护管理亦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5.
“十五”期间,我市已被纳入“南京一小时都市圈”和扬州“一体两翼”、“西进南下”城市发展战略规划。就农业而言,我们必须面向城市,狠抓结构调整,加快实施城郊型农业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6.
宋代是我国古代农业取得较大发展的一个朝代。其农业劳动生产率比唐代有了很大的提高,这除了与农业政策、措施及土地利用率的提高等诸种因素有关外,更主要是与农业劳动者自身素质的提高,科学技术的发展及其在农业上的应用,生产过程的社会结合等有关。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劳动生产率的迅速提高就为其它行业部门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宋代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对于手工业、商业、对外贸易、城市结构及其资本主义萌芽都产生了深远影响。本文着重分析、考察了宋代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水准、其提高的原因及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建设能够有效整合区域内分散化的农业品牌资源,延伸农产品产业链,提升农产品价值,助力农村经济发展提质增效。以扬州绿扬春为例,阐释扬州绿扬春仅在本地有着良好的声誉,但在国内其他地区知名度不高的发展现状,分析扬州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建设面临的困境。最后,从提升厂商凝聚力、提高生产质量、加大宣传力度等视角,提出扬州绿杨春区域公用品牌建设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8.
本文分析在产业集聚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的产业集聚动力变化,并以美国北大西洋工业带的形成和衰退为例分析产业集聚的生命周期,指出产业集聚动力的变化推动产业集聚的产生、发展和衰退。  相似文献   

9.
烟花三月,琼花盛开的扬州,迎来了长江三角洲十五个城市的盛会─—长江三角洲城市经济协调会第一次会议的胜利召开。参加会议的有上海、无锡、宁波、舟山、苏州、扬州、杭州、绍兴、南京、南通、泰州、常州、湖州、嘉兴和镇江十五个城市的领导和协作办(委)主任,有关部门负责人,以及专家学者等近百人,围绕21世纪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战略,共商推进这一地区经济社会共同发展,共同繁荣的问题。长江三角洲是中国经济实力最强,发展潜力最大的地区之一,已形成了令世人瞩目的城市群。它们的土地面积只占全国的l%,人口不到全国的7%,却…  相似文献   

10.
针对我国农村城镇化建设中面临的农业衰退风险问题,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建立城市现代产业对农业的改造机制。农业是城镇化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产业,没有农业剩余,也就不可能有二、三产业的发展和城市素质的提高。这也就是说,农业现代化发展是城镇化发展的应有之义。因此,我国在二元结构进一步强化的条件下,要加快城镇化发展,就必须建立城市现代产业对农业改造的机  相似文献   

11.
资源型城市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主要依赖于当地的自然资源,从资源型城市的发展状况来看,大部分资源型城市在发展中基本都会经历兴起—繁荣—衰退等过程,学术界将这一过程称为"资源诅咒"。因此这就要求资源型城市在发展的过程中不但要破除"资源诅咒",同时在发展的过程中需要通过经济转型来实现资源型城市的发展。吕梁市在近年来面临着较为严重的资源危机,在发展的过程中需要积极借鉴相关的经验,以相关的理论为基础探索出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12.
株洲市是湖南省最重要的新兴工业城市,伴随着该市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城市人口的急剧增长,湘江天然渔业资源发生了很大变化。本文对湘江株洲段天然渔业资源的现状、成因、影响和趋势进行了研究和阐述,并提出了相应对策。认为水质污染、乱采滥挖、水工建设以及酷捕滥捞等导致了湘江渔业资源的逐年衰竭,而且衰退趋势在今后相当一段时间里难以改观。这不但直接影响湘江的生态平衡和渔民的生产收益,而且威胁着沿岸广大群众的饮水安全。加大污染防治力度、控制水工建设、加强水域行政执法和开展资源研究保护等措施有利于遏制湘江渔业资源衰退趋势。  相似文献   

13.
运用《扬州统计年鉴》中2007—2020年八项消费支出和可支配收入的数据,基于ELES模型,分析并研究扬州城乡居民消费结构现状。研究表明:扬州城镇居民和扬州农村居民的边际消费倾向偏低,其中居住项目是扬州城乡居民的最重要的消费点。居住项目处于扬州城镇需求收入弹性的首位且大于1,其余均小于1。扬州农村居民的需求收入弹性均大于1的项目是居住、生活用品、交通通信和医疗,说明该消费项目对于农村居民属于高档品,其余属于正常必需品。基于研究分析结果,提出了具体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2007年,扬州市龙头企业带动了全市一批优势特色产业的发展,促进了扬州优质稻米、荷藕、扬州鹅、高邮鸭等特色产业的发展。全市149万亩高效农业基地,95%以上都是在龙头企业带动下不断发展壮大。  相似文献   

15.
从旅游开发的角度,以扬州四大历史街区为例,在对四大历史街区旅游资源和开发现状分析的基础上,运用文献归纳法、实地考察等方法就如何最大程度的展现扬州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挖掘扬州历史文化街区的商业价值等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6.
<正>"玉盘素馔齿留芳,千年名品出维扬。"植根于历史文名城扬州这片沃土上的扬州五亭食品有限公司始建于1956年,目前已拥有扬州五亭食品高邮有限公司、扬州天歌鹅业发展有限公司、扬州大麒麟阁食品连锁有限公司、扬州五亭吟春茶社有限公司等子公司,是一家集传统特色产品研发、生产和销售为一体的老字号企业。从上世纪90年代起,公司开始扬州包子现代化生产工艺和流程的研制,开创了扬州包子工业化生产的先河,成为全国第一家生产速冻包子的企业,并参于制定《国家  相似文献   

17.
近几年来,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开放,带来了农业内部不同产业不同程度的消长,有的优势产业在整个发展的过程中,明显地落伍了、衰退了。如何看待这种不同产业在发展中的消长现象,是一个有普遍意义的理论和实践问题。这里,就我们对广东省顺德县蚕桑生产衰退的调查作些分析。  相似文献   

18.
吴希然  陈伟  孙伟 《山西农经》2022,(20):21-23+27
近年来,很多“80后“”90后”甚至“00后”的农民工陆续去大城市发展,这个群体被称为新生代农民工。其文化教育水平、生存模式、城市归属感等方面都和老一代农民工有着本质的不同,因此将他们进行新老划分极具必要性。研究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对促进城市经济发展的作用至关重要,相较于老一代会有更多的发现和启发。文章在广泛查阅国内外研究成果和相关资料的基础上,分析了当下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的必要性,为新生代农民工顺利融入城市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9.
[目的]以土地投入、产出为基础,分析京津冀地区13个城市的土地利用经济效益的空间相关性和异质性,为土地利用方式的调整提供科学参考。[方法]通过构建土地利用经济效益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测算土地利用经济效益值,并通过耦合协调度模型和空间分析法对京津冀土地利用经济效益空间差异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1)京津冀整体土地利用经济效益耦合协调度较低,耦合协调平均值为0.425,属于濒临失调衰退类型,并且各城市之间发展不平衡;(2)京津冀地区土地利用经济效益全局空间自相关指数Moran's I为0.217 928,表现出显著的空间集聚形态;(3)京津冀地区土地利用经济效益空间差异主要受区位优势、产业结构等影响,京津冀3地仅有北京、天津2个城市处于协调发展状态,河北省整体都处于失调衰退状态。[结论]根据区域土地利用经济效益的空间分异特点,应制定差异化策略,从而提高土地利用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0.
放眼全球,在逆全球化、气候变化、粮食不安全和营养不良等挑战下,城市和乡村都难以独善其身,而乡村及其人口在各国发展政策中普遍且长期被忽视、发展相对滞后,在冲击中将更加脆弱。乡村振兴将日益成为全球性的重要议题。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一些国家将单一的农业发展政策转变为促进乡村发展的综合性方案,对冲农业份额急剧下降、乡村衰退和城乡不平等,并借此提振经济。本文分析了全球乡村发展的关键挑战,总结和反思了代表性国家的乡村发展举措,提出了现阶段进行乡村振兴、将其转化为经济可持续增长的动力,需要强调全球视角并采取将乡村经济构建为城市经济平等伙伴的"城乡融合经济"(Rurbanomics)发展模式,进而明确了对中国乡村振兴战略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