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八千多年前黄河下游的先民们怎样生活?他们用着什么样的工具?住在什么样的房子里? 中国考古学家对山东地区距今八千多年前的新石器早期考古学文化研究获重大突破。该项研究向人们撩开了黄河下游八千多年前先民生活之谜的神秘面纱。 由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承担的中国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山东地区新石器早期考古学文化研究”历时4年,最近完成。专家称,该项研究成果填补了黄  相似文献   

2.
琴箫古韵长     
史瑞玲  陈川 《走向世界》2012,(21):34-35
考古资料表明,早在遥远的史前时期.我们的先民就创造出了灿烂的音乐文化。比如,河南舞阳贾湖遗址出土的骨笛.距今约有八九千年:山东莒县陵阳河大汶口遗址出土的杯形陶笛.距今约有五六千年;山西襄汾陶寺龙山文化遗址出土的窀鼓和特磬,距今约有四千五百年。这一切都足以证明中国史前音乐文化的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那么古史传说中的有关大舜在音乐方面的成就和贡献.也就不是无根之谈。  相似文献   

3.
正松江是上海历史文化的发祥地。据考古发现,距今约6000年,先民们就在九峰一带劳动、生息,创造了崧泽型和良渚型等古文化。东汉建安二十四年(219年),东吴名将陆逊以功封华亭候,华亭始见于史志。唐天宝十年(751年),置华亭县。元至元十四年(1277年)升为华亭府,翌年改为松江府。至清嘉庆十年(1805年)  相似文献   

4.
当代“中国梦”表达了人民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待,它有着深厚的思想文化渊源。远古时期的先民们以诗歌的形式表达了他们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则从理论的高度构思未来的理想社会,最终汇聚成了中华文化中的“大同”理想。当代“民富国强”的“中国梦”正是对中华“大同”理想的扬弃。  相似文献   

5.
邙山区,是一块浸满了黄河母亲乳汁和中华历史文明的土地。 她位于黄河中下游分界处和下游开端处的南岸,诃南省会郑州市的北部,紧贴黄河母亲的胸怀。当黄河中下游的中原地区发祥了中华民族时,地处中原之中的邙山区也留下了距今5000年的先民们的活动足迹。 今天,当市场经济的大潮涌动中原大地时,俯视中国版图,有识之士会在这个仅仅是一个点的地方发  相似文献   

6.
数字是使用频率很高的常用字。汉语的数目字是在原始计数活动中产生的。在长期的计数活动中,先民认为使用起来最便捷的就是自己的手指。数目字一至九就是先民日常手势语的形象记录;数字“十”、“廿”、“卅”则是先民在结绳记事的活动中创造出来的;数字“百”、“千”、“万”也是先民生活经验的反映。  相似文献   

7.
王延华 《理论观察》2004,(6):116-118
经考古发掘确认,齐齐哈尔早在旧石器时期就有人类活动.至距今7000年左右,先民们以其勤劳和智慧,创造了举世闻名的昂昂溪细石器文化.辽金时期,齐齐哈尔所辖泰来县塔子城为辽泰州所在地,亦是重要的军事、文化、经济重镇;克东县金城乡古城村为金代蒲与路路治(相当于准省级).清代,康熙帝准奏在嫩江东岸建齐齐哈尔城,齐齐哈尔成为黑龙江地区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交通中心.  相似文献   

8.
藏族     
据史书记载早在秦汉以前,藏族先民就聚居在雅鲁藏布江中游两岸。如今,在西藏自治区以及青海、甘肃、四川、云南等临近省都分布有藏族。素有“世界屋脊”之称的西藏,是藏族的主要聚居地。藏族是汉语的称谓。西藏在藏语中称为“博”,生活在这里的藏族自称“博巴”。“博巴”又按不同地域分为“兑巴”(阿里地区),“藏巴”(日喀则  相似文献   

9.
编者按《经济日报》1998年10月22日、26日、28日在一版显著位置刊登了记者阵晓峰、李雅萍采写的“源头经济看青海”三篇系列报造,从江河源头地区的优势资源开发、生态环境建设、中下游地区与源头地区的经济合作等方面,就“源头经济”的内涵、发展“源头经济”的意义及思路,作了比较全面的探索。本刊推荐这3篇报道,相信读者会从中受到不少有益的启迪。江河之水青海来“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其实,黄河之水青海来。不仅如此,长江之水也由青海来。为有江河青海来,青海不再是一个无足轻重的经济小省,而成为一个在未来区域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0.
深秋季节,朋友陪伴我踏访银川平原的天然屏障贺兰山,专程探寻远古先民留在大山深处的文化遗存——贺兰山岩画。穿行于巍峨壮观的翠峰秀岭之间,细细揣摩先民们刻在石头上的一幅幅图画,我真的体验了一回“一瞥既成无限,走过就是永远”的美好感受。  相似文献   

11.
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的决议》,我省制定了《青海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计划纲要。》。“十五”计划站在历史的高度,放眼全国,规划青海的发展,提出了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战略布局和重点任务,描绘了我省在新世纪第一个五年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美好蓝图。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十五”期间我省的奋斗目标和主要任务,结全我省保险工作实际和“十五”发展规划,认真探讨青海人保公司在“十五”期间加快改革与发展的途径是非常必要的。本文就青海人保公司如何按照我省“十五”发展计划,加快业务发展、做好保险服务谈一些粗浅的认识。同时,对青海人保公司“十五”期间的发展远景予以展望。  相似文献   

12.
青海省委、省政府审时度势,于2005年4月18日首次在青海贵德县召开了全省旅游发展大会,提出了打造“两圈两带一区”特色牌的旅游业发展思路。争取在2015年把青海的旅游业建成青海第三产业的龙头和支柱。今后10年旅游业发展的重点是打造青海湖民族文化体育圈、环西宁旅游经济圈、黄河上游水上明珠旅游带、青藏铁路世界顶级旅游带和“三江源”生态旅游区。  相似文献   

13.
青海省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东西长约1200公里,南北宽800公里,面积为72万平方公里。在这片热土上,建行青海分行的员工们发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忍耐、特别能团结、特别能奉献”的青藏高原精神,励精图治,开拓创新,紧紧抓住“服务”这条主线,鼎力支持地方经济建设和发展,全行核心竞争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该行存款新增额连续六年稳居省内同业榜首,荣获“全国文明单位”和“青海企业50强”称号,成为青海省内惟一入围的银行。新年伊始,本刊记者对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青海分行行长张柏良进行了专访。  相似文献   

14.
<正>红山文化所体现的精神内核,在整个中华文明历史发展过程中没有缺席。红山文化历时1500余年,分为早、中、晚三期,每期又可分为早、晚两段。早期距今6500—6000年左右,是红山文化孕育和形成期;中期距今6000—5500年左右,是红山文化全面发展阶段;晚期距今5500—5000年左右,红山文化发展进入鼎盛期,并最终形成红山文明,进入“古国”阶段。  相似文献   

15.
杨博 《中国西部》2012,(8):144-148
苍翠大宁河,逶迤大巴山。1985年,巫山峡谷中的考古发现石破天惊,中国境内迄今发现最早的人类化石在这里重见天日,昭示著中华民族的先民们从三峡高地走出。  相似文献   

16.
梁山灯戏     
梁山灯戏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史料记载,梁山灯戏早在明代正德年间就从民间的“玩灯”和“秧歌戏”母体脱颖而出,距今有近500年历史。2006年,梁山灯戏被成功列入国务院公布的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相似文献   

17.
游过湘西山水的人,自然忘不了那里浓郁的乡土风情,赶过边城墟场的人, 更是忘不了那儿迷人的苗家刺绣……苗家刺绣,历史悠久,在许多地方流行的《古老歌》里,就叙述着和它有关的渊源。苗家刺绣,简称“苗绣”,苗语称为“巴倍”,传说苗绣起源于古代僕人的雕题文身。据屈家岭文化考古发现证明, 距今4800年前,苗族先民就已纺纱织布。从1958年长沙楚墓中出土的绣品可以推断,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居住在湘西大山深处的苗族妇女“以麻丝为经,纬挑五  相似文献   

18.
西部大开发以来,青海省集中建设了一批对全省经济和社会发展有重大影响的交通基础设施,2004年,40亿元的资金注入青海交通建设中,带动了青海交通事业的飞速发展。据悉,2005年,青海省将再投入40亿元发展青海公路建设,并在“十一五”期间,重点完成省际等公路的升级改造。  相似文献   

19.
从人类驯化野兽为家畜开始,畜牧业伴随人类社会演进,先民们从“樵,采,渔,猎”原始生活走向“畜,农”,而后在各社会形态下都不弃不离,逐步进化成为人害必不可少的盘中餐,口福。  相似文献   

20.
构建“和谐青海”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举措,是青海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项基本任务,是促进全省各民族平等团结进步和共同繁荣的基础和基本方略,是共产主义社会制度在青海的具体实践,是青海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目标,构建“和谐青海”与依法治省是党领导全省各族人民治理青海的基本方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