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本文以广西为实证,对金融在地区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强化欠发达地区农村经济金融支持的紧迫性、广西农村经济发展支持的金融效率等进行了全面深入的分析研究,提出了强化欠发达地区农村经济金融支持的具体思路。  相似文献   

2.
本文着眼于少数民族视点,通过对恩施州经济金融发展状况的调查,剖析了金融支持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提出金融进一步支持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若干设想。  相似文献   

3.
经济是金融的基础,经济发展需要金融支持,在以工业主导经济发展的地区,如何为工业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金融支持,是推动工业化进程不容回避的问题。本文以内蒙古赤峰市为例,分析了工业经济发展现状,探讨了工业化进入中期以后如何发挥金融的助推作用,促进工业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相似文献   

4.
欠发达地区县域工业企业多为中小型企业,县域工业经济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许多矛盾和问题,特别是金融支持滞后较为突出,本文分析了县域工业经济发展现状和金融支持滞后的因素,提出了金融支持县域工业经济发展的七大对策。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欠发达地区金融在支持三农经济发展中发挥了积极作用。本文介绍福建省大田县金融机构支持三农经济发展措施和成效,分析了当前农村地区金融支持三农经济发展遭遇的体制和政策"瓶颈",提出通过重构和深化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培育新型农村金融市场,加快信用环境建设,开展金融产品创新等举措,进一步助推三农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金融支持区域经济发展的角度,以西北五省区为例,分析了欠发达地区银行信贷、保险业和金融效率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民族地区金融创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经济发展格局中,民族地区是其中的弱势区域,其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制约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是资本,许多民族地区由于金融资源的匮乏,甚至出现非法融资的现象。而解决资本问题的有效途径是重视和发挥金融的作用,特别是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更离不开金融支持。本文通过分析民族地区金融发展的现状,表明要让金融进一步支持民族地区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必须深化民族地区的金融改革,解决民族地区融资困难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滇桂黔石漠化片区是全国扶贫开发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之一,本文选取滇桂黔石漠化片区的主要区域,桂黔毗邻地区为视角,分析3市州的基本情况、金融支持取得的成效以及金融支持特困地区经济发展所面临的矛盾,借鉴国外的一些经验,就金融如何支持连片特殊贫困地区经济发展提出相关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我国的资源型地区由于大多身处内地,在经济发展程度上还有待提升,我国政府在"十二五"规划中大力提倡资源型地区进行"经济转型",在资源型地区进行资源转型需要有金融业的发展作为经济基础,只有这样才能支撑起经济转型的重任。我国的资源型地区具有一定的发展特征,无论是经济发展的状况还是金融业的发展状况都带有一定的地域特色,由于资源型地区的金融业不健全,经济发展不完善,造成资源型地区经济转型缓慢。本文通过研究资源型地区金融支持的机制,分析了资源型地区金融支持的不足之处,并通过对资源型地区金融支持路径的研究,最终实现发挥金融支持对资源型地区经济转型的支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王璐 《时代金融》2014,(7X):67-68
金融集聚有助于为西部地区城镇化建设提供资金融通支持,带动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同时城镇化建设不仅是金融集聚的基础,其建设过程本身就对金融集聚有着强烈的需求。今后西部地区应加强金融集聚的政策支持,提升城镇化建设的整体水平,推动金融创新,从而营造金融集聚的有利环境。  相似文献   

11.
目前,内蒙古草原畜牧业的小规模家庭经营方式显现出诸多不利因素,其中最明显的特点是草原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多样性受到破坏,游牧文化中的生态智慧在消失………与主流观点有所差异的一个非主流的观点认为,牧区的发展要走合作之路,以协调和整合组成现代牧区社会的生态保护、草原产权、社区契约等基本制度要素,实现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和谐发展。构建和创新牧区新型合作经济组织是实现上述目标的重要载体。  相似文献   

12.
草原牧区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内蒙古草原退化的主要原因是游牧变为定居;其次是不合理的围栏;再次是开垦草原或引入农业生产模式.制度模式多元化、有效的产权制度、吸收草原产权的内在制度基本制度--游牧规则、合理的放牧制度、重建合作经济制度、牧区人口转移是在不同次进行改革和创新、进行草原牧区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措施.草原牧区的文化层次上的创新应汲取游牧文明的合理内核--生态文明,这是草原牧区可持续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3.
本文在介绍本地区金融支持牧区发展基本情况的基础上,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本文认为牧区人口与牧区可持续发展存在辩证关系,并就牧区现状指出牧区可持续发展中人口问题是关键。人口数量和质量压力、牧民生产方式是制约牧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并针对目前出现的问题提出了建议:可持续性地转移牧区人口,建立循序渐进地发展牧区梯度式的城镇体系,最后强调了在实施过程中政府的主导作用,解决当前切实的牧区公共问题。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我国支付体系建设取得了重要进展,有力地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但由于我国城乡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等方面原因,农村牧区支付结算环境建设仍面临着更大的挑战,尤其在边远牧区,支付结算业务发展仍处于落后状态。人民银行兴安盟中心支行结合辖区实际情况,针对农村牧区特征比较典型的科尔沁右翼中旗(以下简称科右中旗)就如何改善农牧区支付结算环境进行了专题调研,以期全面反映农牧区支付结算环境现状,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支付结算环境提出切实可行建议。  相似文献   

16.
今日的内蒙古草原上能够生存3244万人口,比1947年的561万人口时代更显著地反映社会经济发展创造出更多的经济财富,并实现了一定的社会资本积累。但是这些社会资本积累的分配上,更多投入到恢复生态环境的末端治理上时我们不得不考虑怎样才能把这些资本节省出来更多地投入到社会生产上,创造更多社会财富问题。尤其是解决草原生态环境破坏现象时,从"末端治理"转"根源治理"的思想观点的转变十分重要,即重新梳理破坏生态环境原因的研究就有重要的意义。为此,本论文从"根源治理先要指出根本问题"的研究角度出发对内蒙古"过度放牧"问题提出笔者的新的思考和观点。  相似文献   

17.
This Australian study of the surviving pre-Federation pastoral accounting records of the pioneering Jamieson family in the Western District of Victoria examines the structure and usage of accounting information prepared in an isolated setting in a time-specific context. The study endeavours to identify the key variables affecting the accounting practices observed for one particular case of pastoral industry management throughout the fifty years to 1900. Although further research of other sets of surviving Western District pastoral accounting records is necessary to provide more generalised results, tentative conclusions are drawn about the impact of cultural, educational, legal, political, professional skill and economic factors as key explanatory variables.  相似文献   

18.
社会主义新牧区建设的首要条件是培养新型牧民。就目前来看草原牧区劳动者的素质难以达到产业结构升级和国际国内的竞争要求,人才短缺是草原牧区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人才的培养,人才的成长,从根本上讲取决于有没有一个良好的人才成长的体制和机制。因此、建立充满活力的人才成长的机制和科学合理的人才管理体制是社会主义新牧区建设的迫切任务。  相似文献   

19.
边远牧区金融业发展模式情况边远牧区金融业发展模式——新巴尔虎右旗现象在边远牧区,经过国有商业银行的大撤并,以及人民银行对农村信用社的清、整、规,金融业虽然从死亡线上站了起来,但举步维艰。不良资产比例居高不下,人员老化,亏损严重,包袱  相似文献   

20.
内蒙古牧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和医疗保险制度的确立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老年牧民的后顾之忧,它的实行是改革开放成果惠及人民群众的体现,但内蒙古牧区有别于传统意义上的农村,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在此并不完全适用。因此,有关部门在设计好相关制度的同时,应加大对贫困地区和贫困牧民的财政支持力度;大力宣传牧民养老保险制度和基本医疗合作保险制度的宣传,提高牧民的保险意识;扩大蒙医蒙药的覆盖范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