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研究目的:揭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与自然资源管理的互动关系,研究自然资源管理创新助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关键环节与实施路径。研究方法:理论分析法,案例分析法和归纳演绎法。研究结果:(1)自然资源管理创新通过自然资源“要素化、空间化、市场化、品质化”,推进生态产品价值“发现—捕获—提升—实现—发挥—再提升”。(2)自然资源管理中的调查确权、规划引领、核算评估、资源配置和供给能力提升是推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5个关键环节。(3)实施路径包括:基于调查确权分区域、分层次开展生态产品信息普查;完善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内容,开展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保护和使用规划、生态产品专项规划研究探索;引入“标准生态产品”理念,建立生态产品基准价格体系和公示价格体系;推动自然资源资产所有权和使用权分离,丰富配置规则;以整治修复为抓手提升供给能力和质量,提升溢价水平。研究结论:基于“1 + 5 + N + 1”的自然资源管理创新助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逻辑,深化管理方式、政策和机制研究创新,是加快促进生态资源资产价值转化和保值增值的关键和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2.
研究目的:解析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保护和使用规划的性质、定位、与相关规划的衔接关系、编制路径与主要内容。研究方法:基于产权理论、自然资源价值理论和资产规划理论的归纳演绎。研究结果:自然资源资产保护和使用规划兼具民事和行政属性,基于所有权和监管权的规划内容应有差异。规划定位是包含了资产选择搭配规划、资产运营规划和资产管理工作规划的自然资源资产权益管理顶层设计,是国土空间用途管制下的国有资产运营规划。自然资源资产规划与国土空间规划相互支撑、补充。研究结论:自然资源资产保护和使用方案应按照“分区、分类、分级”的技术思路编制,规划内容应包含资产管理制度建设和资产保护使用方案两项主要构成。  相似文献   

3.
研究目的:解析各层级国土空间规划行使的“域权”及规制的“地权”,从省级、城市两个空间尺度解析广东基于“地权”“域权”考量下的国土空间规划探索,为全国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实践提供参考。研究方法:历史分析法、案例研究法。研究结果:(1)对土地实施用途管制本质上是对土地承载的各种权益即“地权”的规制。(2)基于对土地权利的界定和管理,空间规划成为不同层级政府代表国家行使配置和管理“地权”的公共政策,不同层级的空间规划单元享有特定的“域权”。(3)广东从省级、城市两个空间尺度,在国土空间规划中探索统筹不同空间尺度的“域权”,以通过提高政府在配置资源中与社会需求的匹配性来协调自然资源与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研究结论:(1)国土空间规划对“地权”配置起决定性作用,涵盖政府与政府、政府与土地权利人、土地权利人之间的空间发展权益配置。(2)国土空间规划编制要基于对“地权”的界定和保护的原则下,凝聚不同空间尺度“域权”的力量,以实现保障国家安全、满足国家发展需求、促进资源资产增值“三大目标”。(3)基于广东实践,省级“域权”重点是贯彻落实国家意志,构建保护与发展相协调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协调空间资源总量与布局;城市“域权”重点是优化调整城市功能空间组织,协调好政府、社会、市场利益及土地使用权人的空间价值权益。  相似文献   

4.
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保护和使用规划是打通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权委托代理机制全链条工作的关键环节。文章从委托代理机制运行逻辑、代理主体资产配置需求、规划实施技术可操作性角度,提出实施型资产规划应突出实施导向,从行权履职、时空、规划效用3个维度为自然资源综合配置提供参考方案,剖析编制实施型资产规划的必要性、定位与作用、规划编制关键技术内容,阐释实施型规划与既有的自然资源空间规划、发展规划、经营规划之间的相互关系。在此基础上,从统筹贯通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权委托代理工作链条角度出发,提出实施型资产规划的关键技术要点:(1)夯实资产清查统计等基础支撑;(2)开展自然资源资产时空维度的综合整备;(3)制定自然资源资产综合配置方案与指引;(4)做好资产规划与金融政策工具接口。  相似文献   

5.
研究目的:阐释市场或规划配置土地要素的现实困境与理论逻辑,揭示不同空间尺度下规划—市场协同配置土地要素的运行机制,并提出适应性模式,以求提升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土地要素市场配置的效能。研究方法:文献研究法、案例分析法、归纳演绎法。研究结果:(1)单纯依赖规划或市场配置土地要素引发的现实困境呼唤规划—市场协同的新理论框架体系。(2)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固有的尺度差异决定了规划—市场协同配置土地要素应在国家、区域、地方尺度分别统筹规划对象与市场手段,形成协同、平衡、匹配的运行机制。(3)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土地要素市场配置模式的核心是规划或市场主导的适应性,结合浙江省的实践提出土地指标跨区域交易引导、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驱动、土地集约利用制衡等具体模式。研究结论:规划—市场协同的土地要素配置框架体系有助于推动国土空间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兼容实现区域协调、城乡融合、高质量发展和共同富裕的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6.
研究目的:探析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的概念内涵及规划体系、编制逻辑和实施路径,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工作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借鉴。研究方法:文献综述法,理论分析法和归纳演绎法。研究结果:(1)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本身概念清晰、内涵明确,与相关规划区别明显,肩负了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并在落实目标任务过程中产生建立规划体系之需。(2)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编制遵循“解决什么问题、达成什么愿景、安排什么举措”的规划思路,形成“问题导向+格局塑造+区类调控+工程牵引”的编制逻辑。(3)实施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需要遵从“规划传导—政策引领—监管服务—要素集聚—适应性管理”工作路径。研究结论:开展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工作,是引导生态修复活动科学开展的前提,需在明确该规划的概念内涵及规划体系基础上,遵循其编制逻辑和实施路径,确保规划得到科学编制和有效实施。  相似文献   

7.
国土空间规划的多目标协同治理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目的:"多规合一"的国土空间规划亟需多目标协同治理,本文基于当前空间规划多目标协同治理存在的问题分析,构建实现多目标协同的国土空间规划治理理论分析框架,讨论国土空间规划多目标协同治理应持续关注的方向。研究方法:综合分析法和推理演绎法。研究结果:(1)当前空间规划存在规划目标体系需要明确、规划管控指标阈值缺乏科学测算依据、对"规划空间"复杂系统的认知尚需提升等问题;(2)国土空间规划的多目标协同治理,一要强化规划多目标的衔接与量化,二要针对关键要素强化管控指标集构建及其阈值测算,三要利用系统优化模型进行情景分析来辅助多目标规划决策,四要从规划"目标—指标—管制"协同方面构建多目标治理机制。研究结论:国土空间规划多目标协同治理是制定科学规划方案与实施有效治理的统一。  相似文献   

8.
研究目的:总结2019年国内外土地资源利用与空间规划方面的研究进展,展望2020年国内研究趋势.研究方法:文献调查法.研究结果:2019年国内研究主要集中在土地资源的自然与生态属性、低碳土地利用、土地利用转型、自然生态空间用途管制制度、智慧型空间规划、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等方面;国外研究侧重于土地资源配置、土地质量、土地利用变化、土地规划的公众参与技术与生态影响等方面.研究结论:2019年土地资源利用与空间规划在自然资源资产、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国土空间规划、土地资源资产核算、土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价和土地利用转型潜力评价等基础理论和实践研究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2020年及未来将重点关注自然资源优化配置、土地利用转型、自然资源资产、资源集约利用、国土空间用途管制、自然生态空间管制、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技术、村庄规划等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9.
自然资源资产管理:理论逻辑与改革导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的:针对自然资源资产管理的理论诠释不清、改革导向不明、自然资源的资产属性尚未充分体现等问题,本文立足新时代党和国家机构改革背景,分析自然资源资产管理的理论逻辑,明确未来自然资源资产管理的改革方向。研究方法:文献研究法,综合分析法。研究结果:新时代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应当基于"权利—价值—经营—管理"的理论逻辑体系框架,其中自然资源资产权利应当包含自然资源资产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和管理权等对象内涵,以完整、明晰和稳定作为权利实现要求;自然资源资产价值显化应当基于生态、经济等价值的全面认知,针对不同资产类型分类采用不同价值评估方法,完善市场培育、价值调节和公平分配机制;自然资源资产经营既要保障粮食安全、生态安全和规避可能风险,又要实现高品质利用,因而应当以底量保安全,以存量、数量、质量、差量和流量保协同,优化完善编制资产负债表;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则应当打破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割裂的现状,实现系统统一管理并建立全平台、全过程、全资源和全空间的综合监督机制。研究结论: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应以"三维立体多权化"、"生态价值具象化"、"安全品质六量化"和"系统监管综合化"为改革导向,以期全面推进未来多维、绿色、高效、安全、品质、有序的自然资源资产管理方式的切实实现。  相似文献   

10.
研究目的:基于珠三角等存量地区当下规划管理面临的困境,探讨增量扩张与存量调整两种导向下规划模式的差异,为生态文明时代存量调整型规划的编制与实施提供参考。研究方法:文献研究法和案例归纳法。研究结果:(1)在存量地区,传统的规划管理模式与内涵式优化、市场配置资源、多元主体治理等空间逻辑不相适应渐渐显现;(2)珠三角作为高强度开发典型地区,规划模式正发生从“增量扩张”到“存量调整”的转变,在规划编制各环节关注土地产权与土地价值协调,将规划与土地管理相融合,在推动存量调整优化中注重全链条政策支撑;(3)提出在“总体规划—专项规划—详细规划”的体系内推动存量空间调整的规划策略,形成“时空统筹+空间腾挪+土地连片整备+权益价值再平衡”等促进存量调整实施的政策支撑机制。研究结论:生态文明时代,以存量调整为主的高强度开发地区需把握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契机,探索动态治理的存量调整型国土空间规划模式,在编制和实施中关注规划对空间权益的分配与再分配及土地价值再平衡,重视存量空间调整实施过程中政策机制的支撑与保障。  相似文献   

11.
资产证券化是近30年来世界金融领域最重要的金融创新之一。从资产证券化在中国的应用角度,结合林业融资的现状和林业自身的特点,提出了林业资产证券化的可行性和模式,为商品林的投融资渠道提供了一个新思路,对于解决我国林业资金投入不足问题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文章分析了地勘单位资产经营与资产重组的现状与特点,并据此阐明了资产经营与资产重组的有效条件和途径.  相似文献   

13.
森林资源资产化管理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传统的森林资源管理体制已严重地阻碍了我国林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森林资源资产化管理改革已势在必行。森林资源资产化管理不仅是必要的 ,而且是可行的 ,应努力推进这一改革进程  相似文献   

14.
国有林场林木资产和林地资产是场顶梁柱资金,目前,前者允以抵贷,后者不能连同抵贷,无形中诋毁林场的抵贷能量和融资水平。为此,力主两大资产应随从抵贷,以充分发挥森林资源"以少胜多"的综合效应功绩。  相似文献   

15.
金融不良土地资产评估为评估界的新业务。针对金融不良土地资产评估起源、特点及评估过程中需注意的法律问题,分析不良土地资产处置中的评估价值差异,提出评估过程中的特殊问题和处理方法,探讨不良土地资产处置评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本文论述了资源性资产评估在国有企业改革中的重要性 ,介绍了资源性资产的特殊性及市场比较法在资源性资产评估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17.
王颵  郑垂勇 《水利经济》2006,24(1):52-54
针对无形资产的特点,提出无形资产贡献份额法。并在构造两种类型数学模型的基础上,计算出无形资产的贡献份额,进而求出无形资产评估现值。同时从企业层次和宏观层次进行案例分析。  相似文献   

18.
目的 通过探究家庭资产和社会互动对农村居民主观幸福感的影响,为提高农村居民主观幸福感提供理论支持与实践参考。方法 文章基于2018年中国家庭跟踪调查(CFPS)数据,采用OLS估计和有序Probit模型考察了家庭资产和社会互动对农村居民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并进一步探讨社会互动在家庭资产对农村居民主观幸福感的调节作用。结果 随着家庭资产中住房资产、非住房资产、非风险金融资产的增加和社会互动程度的提升,对农村居民主观幸福感是正向显著影响。并且,较高程度的社会互动不仅能显著提高住房资产、非住房资产、非风险金融资产对农村居民的主观幸福感,还能有效缓解风险金融资产对农村居民主观幸福感的负向作用,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结论 除风险金融资产,其他家庭资产的增加和社会互动程度的提升,均能提升农村居民感觉“非常幸福”的概率;社会互动在家庭资产对农村居民主观幸福感中起到正向显著的调节作用;东部地区或西部地区、家庭年收入中等和老一代农村居民,家庭资产的增加更容易提高其主观幸福感。由此,保障农村居民的住房资产、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鼓励并支持农村居民创业等是提高农村居民主观幸福感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9.
首先归纳分析了林木资产的内涵与价值构成情况,在此基础上总结了国际组织和世界主要国家关于林木资产会计准则和林木资产会计核算的研究进展概况,特别突出了关于林木资产的会计确认、计量和信息披露方面的情况;最后指出了现有研究在林木资产会计核算中关于研究范围、研究内容、研究角度、研究方法和研究理论基础等方面所存在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20.
山区资源资产化管理的若干问题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山区资源只有实行资产化管理才能实现山区生态、社会、经济系统的协调持续发展。本文在论述资源的涵义、资源资产化内涵的基础上,探讨了山区资源资产化管理的操作方法,并提出了资源资产化管理的资源优化配置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