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新媒体的高速发展为传统线下旅游业注入新的活力,线上“云”旅游刺激新的消费需求,但随着文化旅游和新媒体专业的深度融合,跨行业人才供给不足的问题逐渐显现,这与高校新媒体人才培养模式不健全、课程设置不合理等问题有密切关联,文章以青岛酒店管理职业技术学院新媒体专业人才培养为例,试图通过课程内容、教学流程、考核方式等方面的重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搭建文化和旅游沟通传播的桥梁,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培养文旅融合背景下的优质新媒体人才。  相似文献   

2.
1.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国内市场的“全国化”,“地方货”的概念必将逐步淡化,这是一个趋势,是一个可喜的现象(这里还暂不谈“全球化”)。2.市场意味着分工,一个城市、一个地区不可能什么都好,甚至可能在整个领域里就是没有优势。北京从历史上看,从现在的城市功能定位上看,可能在整个“货物”生产领域中都不占优势。这也没什么不好。北京作为首都,作为“京城”,可能就是以其消费城市这个特点而消费全国的优质货物,这也没什么不好。3.一个在“货物”生产上不占优势的地区可以在其他方面占优势。比如“政治产品”、“文化产品…  相似文献   

3.
<正>通过分析淄博和哈尔滨两个城市火爆出圈的原因,对于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促进行业健康发展有很大启示。在2023年,从年初的大学生组团“进淄赶烤”迅速登上抖音热搜,到年底“沙糖橘”“小豫米”们争相去哈尔滨看雪火爆出圈,一场场线上线下、跨省市联动的流量盛宴相继开启。热闹之余,通过分析淄博和哈尔滨两个城市火爆出圈的原因,对于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促进行业健康发展有很大启示。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我们见证了一批小城市的出圈,它们在一众大城市中突出重围,成功跃升为“网红城市”。聚焦淄博、曹县、理塘三个典型,探究这些网红小城出圈的原因和长红的对策。网红小城的形成实际上是“人”“媒”“城”共同作用的结果。社交媒体赋权提升了这些城市的“可见性”,一系列媒介事件和热点话题的制造,人们线上的观看、生产与传播,同线下的空间实践相互连通并不断赋能,背后还有社会心态的悄然变化,多方力量共同构筑了网红小城的实现逻辑。而面对流量易逝的困境,如何化流量为存量,实现可持续发展,成为“速朽”或“长红”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消费文化的社会意义及消费文化阶层结构的形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同的群体有不同的消费文化,消费文化已成为一种“地位符亏”。本文阐述了消费文化理论的形成及研究视角,分析了消费文化的符号性与社会意义,在此基础上,从衣、食、住、行、休闲娱乐等五个方面,将中国城市社会阶层分为五个消费文化阶层,并对每个阶层的特征进行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6.
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教授江林日前在“文化中国:中国文化产业指数发布会”上说:“我国居民潜在文化需求未得到有效满足,文化消费存在着巨大的市场空间。”会议首次发布了“中国文化消费指数(2013)”。江林介绍,我国文化消费潜在规模约为4.7万亿元,占居民消费总支出的30%。而当前实际文化消费规模约为1.0388万亿元,仅占居民消费总支出的6.6%,存在约3.66万亿元的文化消费缺口。  相似文献   

7.
《东南置业》2013,(1):18-23
都市中日益提高的人口密度。日渐稀缺的宜居资源、发达的消费文化、无形的工作压力等因素,使“宅家”生活方式盛行,也使“宅文化”得以产生和发展。从这个意l义上讲,“宅家”生活方式的涌现是社会进步的具体表象。随着信息技术提供的高度便利:城市生活成本的居高不下、区域配套和社区配套愈加科学丰富,“宅生活”领域也越来越大。  相似文献   

8.
经济危机时期,人们的物质需求会紧缩,而精神文化需求会膨胀。当买房、购车等大宗消费成为困难的时候,人们会将“闲钱”转向相对廉价的消费。文化消费既能满足精神需要,又符合其承受能力,就会成为一种大规模的需求。经济学家将这种现象称为“口红效应”。中共十七大强调“要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加快发展文化产业,重在提升文化的“口红效应”。  相似文献   

9.
《经营者》2008,(1):97-97
国内期刊市场目前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迅速增长。林林总总的期刊群中。一种新的被定义为“城市生活”类的杂志形态正在确立,它的成长和发展日益受到业界关注。从目前的发展态势来看,城市杂志主要可分为两类:一类以都市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时尚话题为主题,《城市画报》是最具代表性的。该画报将目标读者锁定在国内大中城市25~35岁的年轻读者,在内容策划上通过五个板块栏目的设置(城市报道、生活、文化、专栏和消费)将资讯、时尚、新闻与娱乐结合,行文注重“私人感受的发掘与镂刻”,全方位地展现城市话题,  相似文献   

10.
《中国房地产》2023,(8):26-28
随着“新十条”的颁布与落地,全国文旅市场热度持续攀升。今年春节期间,机票、火车票、酒店订购量暴增,经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测算,春节假期全国国内旅游出游3.08亿人次,同比增长23.1%,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88.6%。多地发放文旅消费券,提振文旅消费。市场的积极反应叠加利好政策,文旅市场迎来新的发展机遇。随着疫情防控措施不断调整优化,文旅市场复苏趋势明显。部分文旅企业紧抓机遇,积极行动,通过打造特色品牌、丰富产品业态、增强沉浸式体验等多种形式提升自身经营实力。国家层面利好政策出台叠加各地积极引导培育文旅市场新业态,未来文旅市场或将赢更多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1.
产品营销与观念营销善于“观念营销”,比“产品营销”更重要。我国柳州牙膏厂是较早重视向消费者“营销观念”,并获得巨大成功的企业之一。早在80年代初,这家企业根据人们对健康需求的变化,率先推出刷牙防治口腔疾病的新观念,进而推出两面针药物牙膏新产品,改变了牙膏保洁的单一效能,被消费者们所接受,由此成为全国重点牙膏生产企业。“观念营销”就是把新的消费理念、消费情趣等消费思想灌输给消费者,使其接受新的消费理念,改变传统的消费思维、消费习俗、消费方式,使消费更上一个新的层次的营销行为。企业要取得消费者的认同…  相似文献   

12.
金良 《上海企业》2022,(8):97-100
<正>氤氲香气,杳霭流玉。袅袅咖啡香气里涌动的是上海这座城市永不止息的消费活力。近年来,随着“咖啡文化”在上海的深植,咖啡已不止于一种消费饮品,更成为了人与人、文化与文化之间的连接载体,逐渐融入了这座城市的肌理,成为了独特的城市名片,传递着城市的温度与风尚,展示了上海独特的人文气候。  相似文献   

13.
逆城市化是相对于城市化而言的,城市化是一定区域的政治功能、经济功能、社会功能以及居住和消费功能向城市聚集。在这个资源集聚的过程中,一个最突出的表现就是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愈来愈大的集聚效应是城市化的必然结果,但与此同时也带来了种种“城市病”,比如:交通拥挤、犯罪增长、环境污染严重等。这种“城市病”的出现预示着城市发展达到了一定极限,逼迫城市不得不调整和优化城市的功能结构和空间结构。中心城市的各种功能,比如:政治中心、经济中心、文化中心以及居住和休闲娱乐等功能纷纷向有条件的中小城镇及乡村分解。这些功能的分解我们可以笼统地理解为“逆城市化”。城市化过程一般划分为4个阶段:起步阶段、郊区城市化阶段、逆城市化阶段、再城市化阶段。可见,逆城市化是城市化发展的中后期出现的一种城市化现象,逆城市化的出现是以城市化发展到一定阶段为前提的,本文就如何定义这个阶段,我国目前城市化发展的程度是否达到了这个阶段,现阶段对逆城市化的理解出现了哪些误区等问题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4.
基于“尔滨出圈”现象视角,运用文献资料法系统分析我国冰雪运动体旅融合的成因与发展状况,分析融合的本质、价值和特色,以及融合中产生的问题。研究发现,“尔滨现象”中的冰雪运动体旅融合具有促进经济增长、提升群众冰雪运动康养意识、传承冰雪运动文化的作用。但在融合过程中,还面临缺乏系统规划、融合度不高、未形成品牌、景点转化与需求不符等问题。通过“尔滨现象”透视冰雪运动体旅融合发展的机理,提出完善政策导向、变革管理体制、释放冰雪体旅市场活力,多角度探索、多元化培养冰雪体旅人才,用多种形式建立冰雪体旅融合产业实践载体,运用数字化手段革新冰雪体旅融合服务平台的建议,旨在助力冰雪体旅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5.
项润 《企业研究》2008,(11):61-62
如果说民族文化是海,那么,城市文化就是一条条奔流人海的大河。河表面上有水有堤有坝,内在上决定江河奔腾不息的则是地球引力.它决定了“水往低处流”的现象。如果说法律、制度、道德约束与规范是城市文化之河的堤坝,那么,汹涌澎湃的江河水则由一个城市的人、物、事组成.决定城市文化、城市文明奔腾不息的则是一个城市历史积淀形成的精神意识、思想观念,它像地球的引力。  相似文献   

16.
欧阳添  黄章凤 《活力》2022,(21):58-60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素有“千年学府、百年师范”的美誉,拥有丰厚的红色文化资源。“‘第一师范’+党建+文旅”产业深度融合新模式以“第一师范”为核心,串联湖南境内所有红色文化景点,打造线上线下湖南红色革命文化大平台,并将“党建”“文旅”“乡村振兴”融入此大平台,在红色文化历史性和现实性的交互作用中,为湖南经济、文化的进一步发展注入红色传统精神动力,使之成为享誉全国乃至全世界的红色文化名片。  相似文献   

17.
文化现象千姿百态.在当前消费型社会,人们在购买、使用商品中持有的价值观念和消费偏好构成了消费文化;各种精心构思的品牌标志、包装、品牌的内涵及延伸形成品牌文化;互联网上社区、论坛、即时聊天、博客、播客等成为成千上万人的精神后花园,层出不穷的网络产品和网络现象逐渐形成了独特的网络文化.  相似文献   

18.
城市女性消费是消费主义文化中的典型。城市文化诱导着女性的消费,女性消费文化在城市文化中养成、熏陶出来。将城市中的女性消费纳入消费主义的文化框架之中,是因为女性消费有着鲜明的文化特征。从城市文化、社会性别视角研究构建女性消费,引导女性消费,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杨步伟 《数据》2022,(7):14-23
<正>长期以来,男性在消费市场上一直处于最底层。在消费市场价值趋势排序榜上,从高到低依次是女人、孩子、老人、宠物、男人,男性消费价值垫底。近年来,我国男性消费在消费种类、数量和品质上都发生了不小的变化,并开始在细分市场上占据越来越多的话语权,男性消费的蓝海日渐形成。这些有趣的消费现象,折射出现代社会生活方式与消费文化心理的转变,对应的恰是我国消费升级的新风潮。“他经济”作为消费市场上的黑马,已成为新的消费增长点。  相似文献   

20.
在低碳经济兴起和城市发展模式转型的背景下,“城市文化资本”运作成为寻求城市可持续发展动力机制的创新。在借鉴现有研究基础上,本文构建了“城市文化资本”估算体系并以江苏省为例测算了2010年各地级市的文化资本存量,研究发现江苏省城际“城市文化资本”存在显著差异。其特点表现为:一是沿江地区、沿海地区、内陆地区依次递减,二是苏南地区、苏中地区、苏北地区依次递减。在此基础上,运用修正的C—D函数模型对“城市文化资本”与经济增长关系作了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虽然“城市文化资本”未能充分转换为经济资本,但也具有明显的促进经济增长作用。最后,就“城市文化资本”运作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