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价值工程》2013,(18):78-79
在沿空留巷实施过程中,为了观测两顺槽在本工作面留巷期间和二次采动影响期间的围岩活动规律,考察巷道围岩变形和充填体的变形,在沿空留巷过程中设置相应的测站,对围岩表面位移、围岩深部位移及围岩应力变化进行观测,以验证沿空留巷效果。  相似文献   

2.
《价值工程》2019,(22):191-193
为了分析研究预切顶留巷技术应用效果,以某煤矿20916工作面为研究对象,采用PFC2D模拟软件模拟该工作面预切顶留巷工程实践,分析了留巷周边围岩的应力分布和裂隙发育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采用预切顶无巷旁充填这种沿空留巷方式,使留巷围岩始终处于低应力区,从而沿空留巷上方基本顶稳定性,使覆岩压力向能够更深部煤体传递,有效防止顶板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针对沿空掘巷合理小煤柱尺寸确定难的问题,本文采用相似模拟方法研究了留设不同宽度煤柱的条件下风巷围岩屈服破坏和变形特征: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风巷围岩应力特征。根据两种方法研究的结果最终确定煤柱宽度5m为合理煤柱尺寸。  相似文献   

4.
针对矸石膏体充填综采工作面全采全充沿空留巷的围岩控制问题,以岱庄煤矿2353工作面为研究对象,根据2353工作面皮带顺槽的生产地质条件,通过理论分析、数值计算和现场试验等方法,开展膏体充填工作面沿空留巷技术研究。据此形成针对性矸石膏体充填条件下的沿空留巷围岩控制技术,指导沿空留巷工程实践的开展,对提供煤炭资源采出率、减少巷道掘进量,以及实现Y型通风、治理瓦斯超限等难题、推动我国无煤柱护巷技术的进步,具有极为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5.
《价值工程》2019,(25):226-231
本文主要借助FLAC3D软件建立了龙游县艾公洞古洞室三维模型,针对洞室模型下的应力和位移两方面进行围岩变形及其边坡的稳定性数值分析。通过研究发现,洞室顶板底中部产生的拉应力远小于岩石的抗拉强度,证实了顶板的拉弯受力满足承载力的安全要求,洞室围岩的破坏主要是在重力作用下的剪切错动破坏,且具有长期缓慢发展的趋势,本研究可为该洞室边坡的加固提供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为了少掘巷道、增加煤炭资源回收率、增加生产的连续性和提高矿井的经济效益,采用沿空留巷方法以实现无煤柱开采。本文对沿空留巷的地质条件、矿压分析、支护设计、材料选择等方面都进行了大量研究,最终得出结论沿空留巷的顶板最终沉降量与支护技术和支护参数的关系不大,其最终沉降量主要取决于煤层采高、围岩性质,只有采空区当基本顶下沉触矸时,留巷的顶板下沉才能基本停止,因此,我们不能企图用支护来改变围岩应力状态,但支护能在相对程度上抑制直接顶离层,平衡采动影响,只有让压适度,卸压充分,并保证合理的支护形式,使顶板下沉而不离层,压力释放而不松动,留巷才能取得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曹剑锋 《价值工程》2015,(18):155-157
地下岩体在开采之前,由于自重和构造所引起的应力是处于平衡状态的,当掘巷道或者进行回采工作时,就破坏了原来应力的平衡状态,使岩体内部应力重新分布,具体表现在巷体周围的煤、岩体产生移动、变形,直到煤和岩体内部形成新的应力平衡状态为止。在煤的开掘过程中,由于采掘活动引起巷道围岩应力集中和重新分配,为了防止围岩变形遭到破坏,需要对围岩进行支护和加固。本文就大断面煤层沿空巷内支护加固技术进行研究,以便为煤矿在开采过程中积累一些技术和经验。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沿空留巷顶板结构特征及运动规律,阐述沿空留巷顶板控制机理,同时对沿空留巷巷道支护进行分析,指出留巷支护结构可能因某一部分变形进而导致整体失稳,并且明确巷旁支护与实体煤支护强度与刚度相匹配是控制沿空留巷围岩变形的关键,并与顶板、实体煤形成共同承载体系,以充分发挥围岩自承能力。  相似文献   

9.
就泵送巷旁充填沿空留巷矿压显现规律进行深入的研究,其成果为新发煤矿沿空留巷巷道围岩控制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0.
临近既有采空区新建巷道的开挖必将对既有采空区的稳定性及其围岩应力状态产生明显影响,确保开挖过程中新建巷道以及既有采空区的稳定性具有重要工程意义。采用ANSYS数值分析软件建立相互影响力学模型,获得了新建巷道开挖引起的应力重分布规律。新建巷道改变了采空区顶板局部范围内的应力分布规律,但并不改变整个采空区围岩的应力分布趋势。通过岩体单元应力安全系数的比较分析,确定新建巷道距离采空区顶板的最小安全距离为18~20m。  相似文献   

11.
综放工作面临空巷道由于紧临采空区,在开采过程中受临空压力与超前压力叠加影响,巷道变形严重,利用卸压孔卸压技术,使应力重新进行分布,改善了围岩中的应力环境,控制了围岩的变形,达到了保护巷道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王刚 《价值工程》2015,(19):110-113
合理的煤柱宽度能够保证工作面巷道的稳定性,改善沿空掘巷维护状况,降低由于矿山压力造成的巷道变形,煤柱宽度的确定对于提高煤柱回收率、保障安全高效的生产起到积极作用。本文针对煤矿沿空掘巷具体生产地质条件,采用数值计算及现场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沿空掘巷窄煤柱的合理的煤柱宽度,得到S2105瓦斯排放巷和S2106回风巷之间合理煤柱宽度为8 m,为该矿地质条件下煤柱留设的合理宽度确定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临近既有采空区新建巷道的开挖必将对既有采空区的稳定性及其围岩应力状态产生明显影响,确保开挖过程中新建巷道以及既有采空区的稳定性具有重要工程意义。采用ANSYS数值分析软件建立相互影响力学模型,获得了新建巷道开挖引起的应力重分布规律。新建巷道改变了采空区顶板局部范围内的应力分布规律,但并不改变整个采空区围岩的应力分布趋势。通过岩体单元应力安全系数的比较分析,确定新建巷道距离采空区项板的最小安全距离为18~20m。  相似文献   

14.
顾桥煤矿由于产量压力比较大,工作面接替紧张,造成孤岛面以及沿空掘巷工程比较频繁,沿空掘巷施工中经常会遇见邻近采空区积水。由于受积水区影响,附近的煤(岩)体变形严重,直接影响安全与生产。针对这一情况,本文运用固瑞特注浆加固技术对积水区巷道进行加固,弱化了积水对煤柱稳定性的影响,有效地控制了围岩变形,为巷道支护提供了时间和空间,并且施工工艺简单,取得了良好的技术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5.
沿空留巷可实现无煤柱开采,提高煤炭资源回收率,本文通过在对沿空巷道受力特征、变形机理、支护机理、影响因素分析和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孟庄煤矿IV315工作面的地质特征和围岩特性,提出了采用U型棚、锚索、混凝土巷旁复合支护技术.能够保证留巷的正常使用,为沿空巷道支护探索了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16.
《企业技术开发》2015,(30):177-178
随着锚杆支护技术的应用,留设小煤柱护巷成为沿空掘巷技术的主要发展方向之一。为解决塔山矿留设大煤柱所带来的煤柱损失严重、巷道矿压显现强烈等问题,在塔山矿二盘区8204工作面进行综放沿空掘巷试验研究,得出留6 m小煤柱时巷道处于应力降低区,巷道在掘进期间保持了较高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7.
段燕伟 《价值工程》2022,(6):131-133
巷道断面形状是影响围岩稳定性的关键因素.为研究断面形状对巷道稳定性的影响,对矩形、梯形和直墙圆拱形三种巷道断面形状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并分析了不同断面形状巷道围岩的应力特征、变形特征和塑性区域.结果表明:直墙圆拱形巷道围岩稳定性最好,梯形巷道次之,矩形巷道稳定性最差.  相似文献   

18.
吸能锚杆与普通锚杆相比,能够更好地加固锚杆周边的软岩岩体,保证围岩的稳定性.采用普通锚杆支护,最大应力在锚杆的底部及其与围岩接触的位置,应力值为1.66×103MPa,当采用吸能锚杆支护时,应力作用位置相同,应力值为245MPa,大大小于普通支护的应力值.  相似文献   

19.
沿空留巷技术是煤矿开采及回采巷道支护技术的一项重大改革,现针对沿空留巷围岩变形大、力学特性存在较大变异的特点,采用理论研究、运用工程结构可靠性理论、岩石力学和弹垫陛力学以及计算机技术等理论,围绕沿空留巷巷内锚杆支护、巷旁高水速凝材料充填支护方式的结构可靠性进行了比较系统的分析。  相似文献   

20.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正处于隧道建设的高潮时期,在隧道建设上我国每年都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这就迫切需要实现隧道建设高效与经济。隧道施工过程中,洞室周围岩体发生应力重新分布,当这种重新分布应力超过围岩的强度极限时,将会造成围岩的失稳破坏,因此隧道施工过程中洞室围岩稳定性评价与受力状态研究就显得日益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