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地方公共财政运行机制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所谓“公共财政”,指的是国家或政府为市场提供公共服务的分配活动或经济活动。当前,建设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公共财政既是国家财政的奋斗目标,也是地方财政的改革方向。一、转变财政职能,营造公平的市场环境是构建地方公共财政的前提公共财政既非生产型财政,也非“吃饭”财政。因此,构建公共财政要走出财政与经济建设无关的误区。财政资金退出竞争性生产经营领域,并不是说财政要退出经济建设领域,而是要把财政对生产经营领域的投入转到公共建设和提供教育、科技、卫生、文化等公共服务以及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上来。在具体工作上,应着…  相似文献   

2.
公共物品的私人提供与合作生产:理论的扩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志铭 《生产力研究》2004,(3):24-25,28
公共物品理论的现代扩展表明 ,并不是所有的公共物品都是需要通过政府干预来提供的 :公共物品的提供并非都是“囚犯两难”的问题 ;利他主义和动态博弈的存在意味着公共物品合作提供的可能性 ;将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相联系的激励机制同样可以在自发情况下解决一部分公共物品的供给问题。公共物品理论的这些发展对我国公共物品提供机制的改革具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建构公共财政过程中,如何认识对公平和均等的要求成为一个重要问题。本文首先从历史的角度,以英国为例研究了民主政治与公共财政的互动演进过程,认为随着税收普遍性的增强,财政逐步实现了由"王室财政"向"国家财政"的转换。其次从市场经济发展进程的角度,探究了政府作为公共物品供给主体的必要性和必然性,认为自由市场经济的缺陷使政府成为公共物品的供给主导,推动了财政逐步实现由"国家财政"向"公共财政"的发展。最后从公平性和均等性的角度,分析公共财政的特点,认为在民主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公共财政要求政府更加均等地提供公共物品,使每个公民都能平等地享受公共财政的阳光。  相似文献   

4.
浅析公共财政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点和主要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支持农业和农村的发展是公共财政的本质要求,也是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客观需要。但新农村建设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国家财政所能提供的支农资金的有限性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对资金的巨大需求之间存在着较大矛盾,这就要求在财政支农资金的安排和使用上,既要统筹兼顾,又要突出重点,尽可能多地为农村居民提供生产生活所需的公共产品与公共服务,更好地发挥财政支农资金的公共职能。  相似文献   

5.
公共财政是人类社会进入到市场经济发展阶段后所产生的一种财政模式。公共财政的内容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丰富。中国之所以要实施公共财政模式,既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财政职能转变和振兴财政的需要。公共财政模式的构建应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市场体系和转变政府职能为条件。要实现从生产建设型财政向公共财政的转变,政府财政应理性地退出私人商品生产领域,而转向为公众提供公共商品和公共服务。同时,还必须推进财政的民主化和法治化建设。  相似文献   

6.
西部地区建立公共财政的现实基础已经具备。在西部地区谈公共财政是否不切实际?其实不然!西方经济理论认为,市场经济是公共财政存在的前提,公共产品是公共财政的基石。市场为社会提供私人产品,解决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的问题。与私人产品相比,公共产品具有效用的非分割性、使用的非排他性以及消费的非竞争性,由此决定其只能由政府通过运用财政手段来提供,而非由市场提供。公共财政就是以提供公共产品,满足社会共同需要为目标的财政,它是国家或政府介入公共领域、实现公共政策目标的工具。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运用公共财政,不断地“进入”或“退出”市场难以发挥作用或市场效率不高的公共领域,以解决“市场失灵”问题,从而提高社会资源的配置效率。很显然,公共财政体制和市场经济体制是相伴而生的,前者是后者的重要组成内容。经过20年的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西部地区已初步建立,我们不仅要针对财政体制中的公共财政体制问题,还应该从能否真正建立起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能否使政府和市场“两只手”在资源配置过程中协调配合和高度,来认识建立公共财政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相似文献   

7.
正一、"五型"财政理论基础:市场经济公共财政职能当代西方公共财政理论认为,财政存在的正当性理由为市场存在缺陷,即"市场失灵"。公共财政是为弥补"市场失灵",提供公共产品的政府分配行为,它是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财政模式,要求财政职能范围严格局限于"市场失灵"领域,资源配置、收入分配及经济稳定正是财政弥补市场失灵的具体体现。1.公共财政与资源配置。由于在市场机制中存在着竞争失败、公共物品问题、外部性问题、信息不完全、市场不完  相似文献   

8.
1.处理好建立公共财政与支持经济发展的关系。解决当前的财政收支矛盾,经济是基础,发展是关键。财政部门要把促进和发展生产力作为财政工作始终坚持的方针,为促进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做贡献。公共财政理论要求财政逐步退出竞争性和经营性领域,但不能简单地理解为财政要退出经济领域。要转变对经济发展的支持方式,从加强公共管理、提供公共服务出发,为经济发展创  相似文献   

9.
主流公共物品理论以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作为公共物品判别标准,而以布坎南为首的公共选择学派则分别以集体决策或市场决策来界定公共物品或私人物品。集体决策是公共物品交易与私人物品交易的本质区别。而人们在进行集体决策时将首先选择决策规则,之后在某种决策规则下进行公共物品决策。一致同意规则在集体决策中可以确保帕累托效率解的出现,任何不足一致同意规则都意味着对帕累托效率的偏离。存在互投赞成票行为时,虽然有利于决策的达成,但往往导致对公共物品的过度供给。同时考虑公共物品数量和税费分担安排的公共物品决策同样有望出现威克塞尔解。然而出于决策效率的考虑,人们往往选择僵化的财政制度,这进一步导致公共物品的过度供给。  相似文献   

10.
张青阳  王英 《新经济》2014,(22):22-24
一、俱乐部物品的概述 经济学中,公共物品是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经济物品,正是由于公共物品这两条独特的性质,使得公共物品在市场上的供求关系与私人物品的供求关系出现了较大的差异。然而,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并不是非此即彼、  相似文献   

11.
公共产品如何供给的问题,是福利经济学、财政学等关注的焦点问题。在什么情况下,用什么样的激励制度才能促进私人供给公共产品的积极性,长期以来悬而未决。近期出现的开放源代码软件为我们提供了新的案例。开放源代码软件倡导自由和开放的精神,完全打破了以往的商业惯例。开放源代码软件符合公共产品的基本特征,对开放源代码软件特殊供给方式的研究,能使我们在探讨公共产品的私人供给方面开拓更广的视野。同时对开放源代码软件生产过程的研究,还揭示出一种新型的生产关系正在逐步形成。  相似文献   

12.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地方政府的主要职责是分级提供各种地方性公共品 ,满足居民生活和企业生产的共同需要。但是 ,政府提供并不等于政府生产 ,更不等于政府垄断生产。中国现行地方性公共品供给制度的主要缺陷是地方政府以及公共部门的过度垄断。按公共品生产与提供、直接生产与间接生产分开等原则 ,打破垄断 ,有序地向国内外开放公共品生产市场 ,大力推进公共品生产的市场化 ,形成“公”与“私”以及各自内部的竞争 ,将有助于提高地方性公共品供给效率 ,增进公共福利 ,并有助于推进中国的市场化进程。  相似文献   

13.
中国公共品供给制度的缺陷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中国公共品供给制度的显特征是政府调节是其公共部门的过度垄断,市场机制及私人部门和第三部门在公共品供给中的参与程度较低。因公共品供给过程中垄断代替了竞争,单一的政府调节和公共生产,导致公共部门规模膨胀,财政负担过重,公共咨询配置效率低下,公共品供给不足以及寻租行为猖獗,腐败现象蔓延等诸多积重难解的问题。本在简要回顾中国公共品供给制度变迁的历史过程的基础上,着重分析中国现行公共品供给制度的缺陷及其成因,理出中国公共品供给制度创新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4.
随着时代的进步,城市公共品的供给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城市甚至是一个国家文明及进步程度的关键因素.本文首先对城市公共品进行了界定,分析了现有城市公共品的主要供给模式.然后针对当前我国城市公共品供给存在的主要问题:政府和公共部门的过度干预控制,而私人部门或是第三部门在城市公共品的供给过程中参与程度却比较低,整体供给效率不高等,进一步剖析其原因.最后指出为了提高我国城市公共品的供给效率,应继续推进并不断地深化城市公共品的供给市场化改革思路,进行配套地改革,建立起多样化的投融资模式;进一步探求多样化的公共品供给模式,以地方政府和民间资本为城市公共品的有效供给者;建立和规范规制机构,建立健全补偿机制和供给机制;转变政府的职能角色,由“划桨”向“掌舵”进行转变,树立起服务理念;同时还要提高市民享有城市公共品的权利意识.  相似文献   

15.
肖葱 《经济问题》2007,339(11):45-47
由于环境服务的大部分内容具有公共物品属性,所以在我国长期以来主要由政府负责供给,对财政支出造成巨大的压力.在研究西方私人供给公共物品的理论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为我国私人参与公共环境服务供给提供现实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6.
《Journal of public economics》2007,91(5-6):1071-1094
This paper empirically documents the effects of subsidizing private goods to the detriment of the government's supply of public goods. We use a new data set from the rural sector in fifteen Latin American countries over the period 1985–2001 collected using a methodology that allows us to separate government subsidies to private goods from expenditures in the provision of public goods. The econometric evidence shows that the government's decision to subsidize either private or public goods has dramatic consequences for economic development. Reducing the share of subsidies to private goods (or, equivalently, increasing the share of public goods) in the government's budget has, ceteris paribus, a large and significant positive impact on rural per capita income, reduces certain undesirable environmental effects associated with output expansion, and contributes to poverty reduction.  相似文献   

17.
论公共产品的市场提供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一般而言,满足消费者需求的消费品划分为两类,一类是用货币收入等价交换的消费品,即私人产品;一类是不以货币交换的消费品,即公共产品。私人产品只能由私人提供,公共产品只能由政府提供,这一分析结论所包含的政策含义往往导致公共产品供给决策绝对化和“一刀切”的倾向,把许多行业和商品纳入公共产品范畴由政府垄断性供给,由此导致资源配置效率和使用效率较低,因此。中国应加大公共产品提供的市场化改革步伐。  相似文献   

18.
从农民生活所需的公共物品角度,以农民的需求为出发点,根据凯恩斯的绝对收入假说消费函数模型以及农村公共物品供需平衡理论的线性回归模型,对湖南省农民的需求偏好和农村主要公共物品的供给状况进行回归分析。认为应该进一步强化公共财政的职能,优化投资结构,创新投融资体制,提高湖南省农村公共物品的供给数量和质量。  相似文献   

19.
将新制度经济学中交易费用理论引入公共产品供给分析,给出了供给公共产品的主体确定的理论模型,并在威廉姆森范式扩展的基础上得出了各个主体的边界,认为最优公共产品供给方式的选择和主体边界的确定,取决于公共产品供给过程中发生的交易费用.测算了中国公私部门供给公共产品过程中存在的交易费用,发现就我国公共产品的供给而言,在一定的条件下将公共产品供给由政府部门交给私人部门与第三部门可以节约交易费用,提高公共产品供给的效率.  相似文献   

20.
公共产品理论认为公共产品与服务应该由政府垄断提供。但是公共选择学派在理论上的创新以及欧美国家私有化改革实践都证明了公共产品私人供给的可能性。19世纪中期美国消防服务供给模式向市政化演进,是私人利益所致,市政化对包括消防员、保险公司和政治家在内的利益集团都有益处。对中国公共产品供给政策的借鉴和启示:引导社会组织参与公共物品的提供;明确划分各级政府事权范围,并以法律形式确定下来;完善政治决策程序,提高政府服务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