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汕头扩大特区三年来的回顾与展望杜松年一、回顾过去:汕头扩大特区三年大变样汕头特区,是我国在80年代初试办的四个特区之一。但由于在四个特区中起步最慢,且一开始只在小区域(1.6平方公里)搞加工出口为主的模式,有很大局限性,发展极为艰难。后来,虽然于19...  相似文献   

2.
<正>1994年,对我国经济特区而言,可以说是不平凡的一年,是充满挑战和考验的一年。 年初,中央推出了各项重大改革措施,并要求特区从大局出发,认真贯彻执行。这使特区与其他地区的政策差异在某些方面相对缩小了。特别是财税和外汇管理体制,特区已经与全国其他地区相同。一时“特区不特”的呼声多了,一些外商和从事特区工作的同志也心存疑虑和困惑。正在人们感到迷惘之际,江泽民总书记亲赴特区考察,代表党中央重申经济特区的“三个不变”,并对特区提出了增创新优势,更上一层楼的重要指示。按照总书记的指示,各特区通过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调整结构,加强管理,使1994年特区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继续保持了持续、稳定、健康、高速增长的势头。  相似文献   

3.
特区经济体制配套改革的主要任务笔者认为,目前深圳特区经济体制必须围绕下列四个主要方面进行配套改革: 第一、要建立国家对特区的宏观控制和特区自我控制体系。特区是全国的特区,是社会主义统一经济的组成部分,它必须接受全国有计划商品经济的宏观间接控制和指导,以便使特区经济的发展与全国国民经济发展计划相衔接。同时,特区又是具有特殊生产关系的部分,必须建立自我控制的供需平衡体系和产业结构的合理比例,以保证其自身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建立这样体系的目的,是为了使特区更好地发挥“四个窗口”、“两个扇面”的战略功能作用,全国支援特区建设,特区为全国服务。第二、正确处理加强宏观间接控制与搞活微观经济的关系。特区的企业是商品生产和商品流通的直接承担者,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经济技术进步  相似文献   

4.
《中国高新区》2008,(5):9-9
韩国大德研发特区:下一代遗传基因试用药品推出;美国硅谷:风险投资信心指数创四年新低;印度孟买卫星城:全球最大视频游戏发行商育碧落户。  相似文献   

5.
如果说中国改革对外开放之初深圳占了先机的话,那么,1984年无疑是大连年。这一年2月,邓小平同志视察特区后指出:"我们建立经济特区,实行开放政策,有个指导思想要明确,就是不是收,而是放。除现在的特区外,还可以考虑再开放几个港口城市,如大连、青岛。这些地方不叫特区,但可以实行特区的某些政策。"1984年4月30日,根据邓小平同志的建议,党中央、国务院研究决定将对外开放的范围由特区扩大至沿海其他一些城市,包括大连、秦皇岛、天津、烟台、青岛、连云港、南通、上海、宁波、温州、福州、广州、湛江和北海14个城市。这些开放城市与此前兴办的经济特区不同,他们都有一个叫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名字。其中,中国第一个经济技术开发区便批给了大连。  相似文献   

6.
《特区文摘》是由海南省记协主办,全国公开发行的四开四版周报,是我国五个经济特区唯一的一份文摘周报。  相似文献   

7.
我国目前正在创办的四个经济特区(含出口加工区,以下简称为特区),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种类型是深圳市和珠海市。基本是把整个城市都作为特区。另一种类型是汕头和厦门特区,这两个特区是在原汕头市和厦门市的市郊划出一片地来建设出口加工区。这就提出一个问题:后一类特区与其边沿市区之间有一种什么样的关系。本文就此谈谈个人的一点看法。特区的边沿市区是特区赖以发展的依托汕头和厦门特区都是以原有市区为依托,利用已有的工业基础和各种基础设施,来吸引外资,建设出口加工区。它们不仅在地理上和原有  相似文献   

8.
《中国国情国力》1996,(2):27-29
举世瞩目的深圳经济特区,已经走过了她十五年的历程。在此期间,她已实施了三个五年计划。其第四个五年计划,即"九五"计划的经济发展战略是;以高新技术产业为龙头,以第三产业为支柱,把深圳建设成为区域性的金融中心、信息中心、商贸中心、运输中心,完成特区城市向现代化国际城市的转变。目标:特区城市向现代化国际城市的转变深圳过去一直以实行特殊政策、实施改革试验的特区城市的形象出现。为了实现新的起飞,深圳应坚定  相似文献   

9.
<正>邓小平理论中在中国开办经济特区是一项重大创举,是实行改革开放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条新路子。经过十多年的艰苦实践,中国五个特区的经济都高速发展,但是特区之间经济发展的差异性及其成因,值得进行比较研究,以求取长补短,发挥各自的经济特点和优势,实现持续、快速发展,达到共同繁荣,这是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的。 一、中国特区的经济发展状况 下面拟就特区经济发展规模、速度、效益、水平进行比较。 (1)经济发展规模不断扩大。五个特区的经济发展规模不断扩大,1993年国内生产总值(GDP),深圳已达413.54亿元,海南204.13亿元,汕头124.04亿元,珠海121.87亿元,厦门108.03亿元。在五个特区生产的国内生产总值970.7亿元总规模中,深圳占42.8%,海南占21.0%,汕头占12.8%,珠海占12.6%,厦门占11.1%。就是说,经济发展规模最大首推深圳,特区之间经济发展规模大小,相差近3倍。 (2)经济发展都是高速度的。1993年比1984年,深圳增长15.6倍,珠海增长15.5倍,厦门增长4.3倍,汕头增长4.2倍;海南1993年比1986年增长3.4倍,速度也相当快,但特区之间经济发展速度也相差3倍多。珠海经济发展规模虽比海南小许多,但发展速度却比海南快得多。  相似文献   

10.
中国经济特区的成功之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5年来,中国经济特区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成就斐然。1994年同1984年相比,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城市特区国内生产总值增长了19.4倍,工业生产总值增长了26.2倍,外贸出口增长了62.4倍,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增长了14.7倍,保持了持续、协调发展的局面。特区成功的奥秘何在?  相似文献   

11.
创办经济特区是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最成功的创举之一,海南作为我国五大综合性经济特区中最大的特区,二十年来取得了巨大的成绩、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和教训。目前,海南已初步开拓出一条极具海南特色的特区建设之路,在新形势下,经济特区被赋予了新的内涵、新的使命。海南作为我国唯一的“岛屿特区”要“重塑特区意识,重振特区精神,探索新的“特区”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2.
除旧迎新,少不了回顾与展望。本刊已在1990年第6期发表过有关文章,总结特区十年经济建设的经验和教训,本期继续向读者奉献这方面的文章,《略论深圳特区发展中的十个关系》一文就从另一个角度回顾和总结了特区十年经济建设值得重视的成功经验。走过了十年艰苦历程的经济特区,现在是全面、认真、冷静、深刻地进行回顾与总结的时候了!再不能象一段时期所说的那样“摸着石头过河”了!特区经济建设的内容是丰富多采的,其经验与教训也是丰富多采的。继承和发扬优良的传统、成功的经验,汲取某些失误或挫折的教训,将使今后十年迈出更加稳健、更加坚实的步伐,就能创造出与“深圳速度”相媲美,抑或应该说比“深圳速度”更重要、更辉煌的业绩。  相似文献   

13.
<正>10年前,我国的经济特区开始了淡化与升华的双向运动。淡化的是特区作为排头兵发挥的开拓效应;升华的则是其开拓功能。淡化使特区不特,升华则使特区更特。淡化与升华,即不特与更特,是一个辩证的发展过程。这个过程,尤其是升华,在不同的特区,有不同的表现形态,研究这个过程及其多姿多彩的表现形态,应有助于各个特区发挥各自的优势,并增创优势,迈向新世纪。 一、从1984年开始特区进入淡化与升华的发展过程 我国是发展中的大国,办特区,区域范围划小了,很难把利用外资和发展本国本地区的经济结合起来,因此特区一般都划得比较大,深圳特区一起步就是327.5平方公里,海南则全省3.4万平方公里都是特区,其他3个特区开始时面积虽然比较小,但其后都作了调整,珠海从6.8平方公里扩大到121平方公里,仙头从1.6平方公里扩大到234平方公里,厦门则从2.5平方公里扩大到131平方公里,都是十几倍、几十倍、上百倍地扩大。  相似文献   

14.
文章尝试从竞争优势角度阐释中国经济特区40年持续性产业升级何以成功。文献梳理发现,从比较优势理论到竞争优势理论的演进,一定程度上解释了中国经济特区产业升级的路径和模式。文章结合开放型经济下经济特区产业发展的演进特征,构建依托生产要素、国际国内市场、产业和创新体系、特区文化等四个因素耦合作用的经济特区竞争优势"钻石模型"。其中,"特区文化"的引入是对波特竞争优势理论"钻石模型"最大的拓展。文章以深圳高新技术产业为例,分阶段考察了经济特区产业竞争优势的动态演化,并分析其构成要素驱动产业升级的耦合机制。  相似文献   

15.
<正>8月6日下午,上海"自贸新片区"终于横空出世!这意味着,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里一大一小"两个特区"里的"小特区"官宣了。至于那个"大特区",估计距离正式发布也不远了。根据官方表述,新片区规划范围是:在上海大治河以南、金汇港以东以及小洋山岛、浦东国际机场南侧区域设置新片区。按照"整体规划、分步实施"原则,先行启动南汇新城、临港装备产业  相似文献   

16.
<正>一、汕头特区同其他特区经济发展水平产生差距的主客观原因 一是区位条件不同。深圳毗邻香港,珠海靠近澳门,而汕头偏于粤东一隅,地处“省尾国角”,显然,地理区位优势不如深圳、珠海。 二是体制、政策不同。全国沿海4个特区中,汕头起步晚了一年,且只被批准搞一个1.6平方公里的出口加工区。以后经过两次扩大,才使234平方公里的市区成为特区,而这一过程跨越10年,直至1991年才实现。小特区与大城市长期并存的体制,无疑给汕头建设带来诸多难题。而深圳一开始就确定为外向型、综合性、多功能经济特区的发展模式,一步到位。珠海也先于汕头于1988年扩大了特区范围,理顺了特区与非特区的关系。厦门早在1984年就被允许朝有限度自由港模式发展。并且经过十多年改革开放,深圳和厦门已成为计划单列市,享有省一级政府经济管理权限,并具有地方立法权,享受了国家给予更优惠的金融信贷、财税等政策待遇,但汕头仍然是地级市建制,至今并没有地方立法权,这些政策差异,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汕头特区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彭朗辉 《特区经济》1994,(12):20-21
<正> 一、海南特区大力开展金融创新的必要性 海南作为中国最大最年轻的经济特区,如何在经历新一轮经济改革和调整之后继续保持和巩固大特区已有的优势,并努力增创新优势,这是当前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海南现有工业基础十分薄弱,参与国内产业分工的程度很低,有明显的岛屿经济特征。加速开发建设海南的主要困难是资金的严重缺乏,在国家不可能直接投入大量资金的前提下,出路在于大量吸引岛外资金,而这主要取决于两个方面:一是海南的投资环境及其优惠政策;二是海南金融机制及金融市场的发育程度。从海南目前的情况看,经历建省办特区6年来尤其是1992—1993年超常规发展,海南的基础建设大为改观,投资环境大幅度改善,海南特区的体制优势、政策优势明显优于内地和其他特区以及开发区,为大幅度吸引岛外资金不断创造了良好的投资环境及外部条件。海南金融这几年随着特区开发建设的发展,也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金融业务几十倍地增长,金融机构密布,金融市场快速发展,这些对于促进海南大特区的开发建设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然而新一轮经济改革和调整之后,海南政策优势将逐步削弱,金融领先地位下降,甚至出现资金周转困难,海南金融界当前面临的形势比较严峻,压力很大,任务繁重。因此,进一步在改革上下功夫  相似文献   

18.
海南省创立农业综合开发区成效显著杨自力海南是个大特区,然而很少有人知道在这个大特区里还有一个小“特区”,这就是始创于1990年的海南农业综合开发试验区,被称之为“九亿农民的特区”。试验区的规划范围涉及9个县市和9个国营农场,面积达50多万公顷。从成立...  相似文献   

19.
研究新问题,创造新优势四年前,江泽民总书记在视察深圳时,向特区人民提出了“增创新优势,更上一层楼”的要求;四年后,江总书记把这个对特区的要求进一步扩展到广东全省。广东要在新形势下,要在迈向新世纪的征程中,继续先行一步,这是一个更为艰巨的任务。昨天,广...  相似文献   

20.
杨建梅 《中亚信息》2002,(11):16-18
布哈拉州位于乌旌别克斯坦共和国的中部和西南部,面积4.03万平方千米,仅次于卡拉卡尔帕克斯坦共和国,是乌旌别克斯坦共和国面积最大的州。该州成立于1938年,现有人口140.53万。全州共有11个农业区(阿拉特区、布哈拉区、吉日杜万区、卡沙甘区、卡拉库尔区、卡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