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信息经济的迅猛发展,网络环境下的消费者行为越来越被广大的商家和学者所关注。本文探讨顾客消费情感与感知风险和行为意向的关系。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概念模型,并通过对旅游电子商务网站作实证调查,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等分析方法,对这个模型进行了实证检验,得出以下结论:1、正面消费情感对感知风险有显著的负向影响;负面消费情感对感知风险有显著的正向影响;2、正面消费情感对行为意向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负面消费情感对行为意向有显著的负向影响;3、感知风险对行为意向有显著的负向影响。  相似文献   

2.
采用北京大学测度的2011—2018年数字普惠金融指数与地方税收面板数据,研究了数字普惠金融发展与地方税收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能够显著地促进地方税收增长,在考虑了内生性等因素后,这一结论仍然稳健地成立。分位数回归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在低分位数上对地方税收影响小且统计显著性弱,在高分位数上数字普惠金融对地方税收的影响大且统计显著性强。数字普惠金融对地方税收的影响存在门槛效应,在不同发展阶段,其对地方税收影响有显著差异。数字普惠金融促进税收增长主要是通过数字普惠金融覆盖广度提高和移动化、便利化等程度加深实现的。  相似文献   

3.
贺明华 《企业经济》2020,(1):119-128
以社会交换理论为基础,探讨了共享经济下多维度感知利益和多维度感知风险对消费者持续共享意愿影响机制的性别差异。研究表明:感知利益对消费者信任/持续共享意愿的正向影响显著,感知风险对消费者信任/持续共享意愿的负向影响显著,消费者信任在感知利益/感知风险与持续共享意愿之间发挥部分中介作用。同时,感知利益和感知风险对持续共享意愿的影响路径上表现出显著的性别差异。当前,我国共享平台企业应注重加强参与共享的利益宣传,通过完善制度机制提高消费者信任,减轻消费者的风险感知水平,同时应在运营和营销实践中关注性别差异,实行差异化运营管理和营销策略。  相似文献   

4.
数字普惠金融已成为当前普惠金融发展的主流,也是金融领域的重点发展方向。基于此背景,分析当前湖南数字普惠金融发展面临的受众接受度偏弱、技术应用覆盖面不广、征信体系信用度较低、风险监管有效性不足等多重制约因素背后的原因。在此基础上,建议加强数字普惠宣传,提升市场接受度;加速技术研发应用,实现全域化覆盖;加快全民征信建设,提升诚信意识;加大风险监管力度,提高监管能力等方面。  相似文献   

5.
周思雯 《管理学家》2021,(17):67-69
基于防护型行为决策理论,探究企业安全事故情境下组织伦理氛围对员工工作投入的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关怀型和规则型组织伦理氛围显著正向影响工作投入,负向影响风险感知,自利型组织伦理氛围与之相反;风险感知对工作投入有显著负向影响;风险感知在组织伦理氛围与工作投入的关系中具有部分中介作用。据此,企业应营造积极的组织伦理氛围,在企业发生安全事故时降低员工的风险感知,提高工作投入。  相似文献   

6.
顾客感知风险对网络零售商惠顾意愿影响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梁健爱 《企业经济》2012,(8):110-114
感知风险是影响顾客对网络零售商惠顾意愿的重要因素。在研究文献和访谈基础上,通过问卷调查,量化分析了顾客感知风险对网络零售商惠顾意愿的影响机理。研究结果表明:网站因素、顾客因素和网络零售商因素对网购感知风险具有差异化影响;产品风险、隐私风险、经济风险、配送风险、服务风险和心理风险对网络零售商惠顾意愿具有显著影响,呈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7.
本文基于认知评估理论,通过对460名数字零工的多期追踪调研,重点探讨数字零工非体面工作感知与主动服务行为的关系及内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非体面工作感知负向影响数字零工的主动服务行为,挑战性评估和工作重塑在非体面工作感知和主动服务行为之间起链式中介作用;雇佣关系氛围在非体面工作感知和挑战性评估关系中起调节作用,并且通过减弱非体面工作感知对挑战性评估的负向影响,调节挑战性评估和工作重塑在非体面工作感知与主动服务行为之间的链式中介作用。本文的研究结论不仅丰富了非体面工作感知和主动服务行为的相关研究,也可为平台管理者如何推动数字零工展现主动服务行为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文章基于2011-2019年全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采用向量自回归和门限模型实证检验了数字普惠金融、农村居民消费和产业结构升级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1)数字普惠金融显著促进农村居民消费升级;(2)数字普惠金融对产业结构升级,短期内存在抑制作用,长期内具有促进作用;(3)产业结构升级与农村居民消费升级间存在负向抑制的“U型”关系;(4)数字普惠金融对产业结构升级存在双重门限效应,即存在由弱到强的非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9.
《企业经济》2017,(5):86-93
在顾客选择日趋多样化的环境下,如何促进顾客参与、提高顾客满意度,从而维持顾客忠诚,成为企业进行顾客管理的重要课题。基于社会心理学视角,本研究以银行理财顾客为例,探讨认知因素(感知风险、感知利益)、情感因素(顾客满意度)、行为因素(顾客参与)在顾客忠诚态度形成过程中的影响作用。研究结果表明,顾客满意与顾客参与均对顾客忠诚有显著的积极影响;顾客满意和顾客参与在感知利益与顾客忠诚之间均起到部分中介作用。研究结论有助于深入了解影响顾客忠诚态度形成的因素,并由此提出提升顾客感知收益水平、降低顾客的感知风险水平以及识别忠诚顾客等管理启示。  相似文献   

10.
企业家地位感知如何影响其家族控制权偏好,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是否会因制度情境差异而发生改变?研究发现:企业家地位感知越低,家族控制权偏好程度越高;在产权保护水平较差的地区,企业家地位感知与家族控制权偏好之间的负向关系更显著。进一步检验发现:企业家地位感知与企业所有权、管理权和决策权之间存在负向关系,且对于管理权偏好的影响相对较小;企业家经济地位和政治地位感知是影响其控制权偏好的主要因素,企业家社会地位感知的影响效应相对较弱。  相似文献   

11.
研究目标:系统分析中国农村数字金融发展对农户收入流动性的影响。研究方法:基于来自中国家庭追踪调查和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指数的数据,采用有序Probit模型、工具变量法等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农村数字金融发展有助于提高农户的收入流动性,促进非农就业和扩大农业经营规模是主要的作用机制。但是,农村数字金融发展并不能使得农户的收入流动性实现包容性增长。其对高收入阶层农户的收入流动性的提升作用要大于对低收入阶层的。这可能与农户的人力资本具有异质性,从而导致其受益于数字金融发展的机会不均等有关。即使对收入相对较低的农户而言,当其人力资本水平较高时,农村数字金融发展也更容易提高其收入流动性。研究创新:为农户收入流动性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并延伸了数字金融的福利评估范围,揭示出数字金融发展与收入流动性的包容性增长之间的关系。研究价值:对全面理解中国农村的数字金融发展和预防阶层固化问题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采用实验研究方法,检验了不同主体关于内部控制的有效评价意见、信息错报风险对个体投资者感知财务信息可靠性的影响.研究发现:在信息错报风险高的情况下,有注册会计师审计意见时,个体投资者感知财务信息的可靠性最高,有独立董事意见时次之,只有企业自我评价意见时最低;在信息错报风险低时,个体投资者的感知在以上三种主体意见之间没有差异;个体投资者对财务信息可靠性的感知“中介”了不同评价主体的内部控制评价意见与投资可能性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企业经济》2019,(12):86-95
电子商务业务进入爆发式增长阶段,而网络购物虚拟性的特质导致消费者网购失败的现象越来越多。本文以网购失败的消费者为对象,考察服务补救过程中消费者感知对消费者移情和补救满意度的影响机制,构建消费者感知、移情和行为意愿的补救理论模型。本文对238份有效样本运用SPSS和AMOS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感知公平正向影响消费者移情,而感知真诚中的可靠性和一致性对消费者移情有显著作用;感知公平正向影响补救满意度,而感知真诚与补救满意度之间的关系未得到验证;消费者移情和补救满意度使消费者产生更高的再惠顾意愿。在补救路径模型中,消费者移情和补救满意度起到了完全中介的作用。因此,在服务补救过程中,应同时注重公正性和真诚性,并通过消费者的心理移情来达到补救满意。  相似文献   

14.
消费者购买决策的研究——基于感知风险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消费者在购买产品时,总是在感知利得与感知利失之间进行权衡。过去大多数的营销重点都是放在增加顾客利得方面,而对于减少感知风险的研究甚少。本文从消费者感知风险的角度出发,研究消费者感知风险意识以及减少风险的行为,提出识别和面对消费者的感知风险,是企业攻破购买阻力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5.
基于2011~2021年我国农业企业上市公司数据,考察数字普惠金融对农业企业多元化经营的影响。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有利于农业企业实行多元化经营策略;传导路径分析显示,数字普惠金融通过降低企业的融资约束和提高企业的技术创新促进农业企业多元化经营;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与农业企业多元化经营之间的正相关关系在小企业、低年龄企业、成长期的企业和非国有企业中表现得更加明显;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的背景下,农业企业多元化经营有利于企业高质量发展。因此,在有效监管的前提下,应着力发展数字普惠金融,促进农业企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6.
周卉 《企业经济》2023,(3):141-150
数字普惠金融作为金融与科技融合的新兴业态,对资本市场具有重要影响。本文基于上市企业样本和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指数,探讨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对股价信息含量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能降低股价非同步性,提升股价信息含量,且该作用对于小规模企业、所在地的传统金融禀赋基础较好和传统普惠金融发展较好的企业更为显著。中介效应检验表明: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能通过提高市场流动性以及信息透明度来提升股价信息含量。以未来盈余反应系数衡量股价信息含量和采取工具变量法检验后,结论仍然成立。基于此,应继续提升数字普惠金融的覆盖广度和使用深度,推动传统金融和数字金融协同发展,同时也不能忽略数字金融的潜在风险。  相似文献   

17.
数字普惠金融是我国金融发展历程中的重大举措,研究数字普惠金融对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及作用路径具有重要意义。将农业生产技术创新、城乡收入协调、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农业市场扩大开放和农业发展成果共享设定为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目标,把数字普惠金融中的融资便利、融资成本、融资风险以及农民的金融素养作为前置影响因素,分析数字普惠金融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以及考察农村数普惠金融如何影响农业高质量发展的五纬目标进而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实现。研究结果发现:农村数字普惠金融的便利性增加以及融资成本和风险的下降可以促进农村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农民金融素养的提高也有利于农村数字普惠金融进一步的推进;农村数字普惠金融扩大使用可以通过提升农业生产技术创新、农业市场扩大开放、农业发展成果共享、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以及城乡收入协调等途径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最后,以黑龙江省农业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现状为例,进一步分析当前我国农业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模式及面临的主要问题,并提出农业数字普惠金融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已经成为全球普惠金融发展的趋势和我国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首先,简述数字普惠金融的政策背景与发展现状,阐述传统金融、普惠金融与数字普惠金融等相关概念以及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水平测度;其次,将我国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分为线下普惠金融时期、后金融危机时期、“互联网+普惠金融”时期、数字普惠金融新时期四个阶段,并梳理总结每个阶段的研究历程,分析不同时期的研究重点及主要研究结论;再次,围绕数字普惠金融与地区经济增长、产业结构优化、城乡收入差距、农村减贫效应四个热点研究主题进行述评;最后,从研究对象、研究内容、研究视角和研究方法上对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研究现状进行高度概括,展望未来发展趋势,提出数字普惠金融风险控制与管理、创新监管模式、指标体系改进、消费者保护、地区差异与区域发展不平衡视角下的影响因素与作用机制分析等未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9.
基于互动性视角的C2C模式下感知风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章希春 《价值工程》2009,28(9):98-102
C2C购物网站信息的高度不确定性使得消费者会有较高的感知风险,感知风险是阻碍C2C电子商务发展的主要原因。从互动性的角度出发,分析影响感知风险的因素,根据理论研究提出了互动性与感知风险显著负相关的假设,通过实证分析证实了该假设并提出了相关建议,以有效降低消费者C2C网络购物中所感知到的风险。  相似文献   

20.
陈涛  刘旭青 《企业经济》2015,(2):152-156
新产品和技术在扩散中会受到消费者抗拒,产生创新抗拒。相对于网络正面口碑而言,网络负面口碑对消费者态度和行为的影响力更大。文章依据信息性影响和计划行为理论,构建了网络负面口碑对创新抗拒影响的机理模型,以中国市场转基因食品为例展开了研究。研究表明:网络负面口碑对消费者感知风险有显著正向影响;感知风险对产品态度有显著负向影响;消费者产品态度对拒绝购买和反对购买影响显著,对延迟购买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