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主要对3G移动通信业务的应用进行了介绍,浅要分析了3G移动通信的主要业务。  相似文献   

2.
任霞 《科技与企业》2014,(22):68-68
正1、前言随着移动通信业务的发展和移动用户的快速增长,电信业正在发生巨大的变革。为适应移动业务从以电路语音为主的单一业务向多业务转变,移动网络架构从2G到3G,后续向LTE演进,移动网络在向ALL IP化、宽带化发展过程中,对传输网提出新的需求。SDH/MSTP具备高可靠性、高稳定性、易于管理维护等特点,在2G和3G初期以语音业务为主时,兼有少量数据业务的应用中,SDH/MSTP仍是最佳的传输网解决方案。随着3G/LTE宽带业务的发展,SDH/MSTP传输网存在带宽利用率低下、扩展困难、配置不够灵活等  相似文献   

3.
李金莹 《活力》2010,(23):94-94
随着移动通信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得移动通信新业务不断出现,通信业务量不断增加,人们使用这些新业务欲望也在随之激增。从2008年5月24日国家三部委宣布电信业重组开始,3G业务竞争即拉开了序幕。在这样的前景下,资源系统整合能力的强弱便成为三家运营商之间的竞争核心。面对网络的多样化与业务的复杂化,我们将对未来五年我国业务的发展趋势进行预测,以便于更加有针对性地进行3G与2G的网络建设。  相似文献   

4.
政策视窗     
《中国中小企业》2013,(7):12-12
工信部开展移动通信转售业务试点工作 近日,工信部出台了《关于开展移动通信转售业务试点工作的通告》。《通告》包含《移动通信转售业务试点方案》和《移动通信转售业务试点申请材料及审查说明》。《通告》明确,试点中的民营公司是指,申请者为依法设立的公司,其民间资本占公司资本比例不低于50%,且单一最大股东是民间资本的公司(不含外商及台港澳商投资。  相似文献   

5.
网络融合日益成为网络型产业的发展趋势,但是不同的业务表现出不同的融合程度,相应的商业模式也有所不同。本文通过对移动通信产业内网络融合与移动增值业务及其商业模式关系的分析,以网络融合的两种属性——业务融合和网际融合为依据,构建了一个两维的分析框架。利用该分析框架,对新兴移动增值业务的网络融合特点进行了分析,并预测相应的商业模式。  相似文献   

6.
本文主要介绍了在政府十一五、十二五规划都将新一代信息产业,移动通信产业列为重点发展行业的背景下,运营商自去年开始正式上线的3G业务发展状况,主要介绍了3G基础设施建设,用户增长情况,3大运营商特点等情况。并收集了自去年9月至今年10月中国移动与中国联通每月新增3G用户人数,通过该数据建立ARMA模型来估计3G用户的增长情况,最后通过对比日本移动通信运营商DOCOMO自2001年以来的3G用户增长状况,以此判断我国的3G用户未来增长的大致趋势。  相似文献   

7.
《辽宁经济统计》2009,(3):42-42
工业和信息化部为3个电信运营商发放3张第三代移动通信(3G)牌照,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获得TD~SCDMA业务经营许可,中国电信集团公司获得CDMA2000业务经营许可,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公司获得WCDMA业务经营许可。发放第三代移动通信牌照对于拉动内需,促进经济增长,优化电信市场竞争结构,促进相关产业链成熟,具有重要作用,对我国电信业的发展将产生重要影响,有利于提升电信业的整体水平,有利于我国民族产业的自主创新。  相似文献   

8.
体验营销在移动通信市场中的运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蹇雪红 《企业导报》2010,(2):109-110
随着我国移动通信技术日新月异,市场飞速发展,竞争日趋激烈,以"创造需求、创造市场"为核心思想的体验营销在移动通信市场中越来越被运营商们所重视和运用。在介绍体验经济、体验和体验营销的基础上,从品牌、渠道、增值业务和3G四方面论述了体验营销在移动通信市场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9.
《山东企业管理》2006,(5):I0001-I0002
德州移动通信公司(以下简称“德州移动”)系山东移动通信有限责任公司(子公司)下的分公司,全面负责德州境内“134、135、136、137、138、139、159”国家公众移动电话网的建设和运营,除提供基本话音业务外,还提供GPRS移动数据业务、短消息、IP电话、WAP等多种电信增值业务,拥有“全球通”、“动感地带”“神州行”三个著名品牌。  相似文献   

10.
随着人类社会进步,全球经济的发展,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移动通信应运的领域越来越广。当然各行各业对移动通讯技术的要求也是越来越高。但是在我国,移动通信技术的近几年的发展,其发展速度惊人。如今,移动通信技术飞速发展,使得从全世界的一端到另一端沟通起来没有任何障碍,其得益于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和移动终端的普及。本文通过对移动通信技术的介绍,进一步阐述各个阶段以及各个发展阶段的特点,进而对未来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1.
5G时代的到来,持续推进了数字化的发展,同时为移动通信企业构建全新的营销服务模式带来了新的机遇。本文以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为案例,在综述其发展过程的基础上,探讨了中移在线的发展意义及业务转型的实践,以期为行业提供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12.
李伦 《科技与企业》2013,(1):106-107
目前,第二代移动通信技术及其使用的频谱不能满足发展需求,第三代移动通信是频谱利用率更高、通信容量更大、通信质量更好的移动通信系统。第一代和第二代蜂窝移动电话以提供话音业务为主,只满足各国及部分区域性漫游;第三代移动通信能够提供更广泛的业务,尤其是图、文、声、像的多媒体业务和接入高速因特网业务等,并能提供全球漫游。第三代移动通信应是智能移动通信系统,电磁辐射小,能提供2Mbit/s甚至更高的信息传输速率,具有兼容和扩展能力。  相似文献   

13.
随着移动通信的发展,3G的引入将会使更多的新业务出现,而业务的互联互通问题也将成为运营商开展3G业务成败的关键。本文将以短消息、多媒体消息以及即时通信消息系统为例,探讨一下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中运营商之间业务互联互通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业务运营支持系统是移动通信公司开展业务经营、实现运营管理的核心计算机应用平台。本文对移动BOSS系统的系统组成和体系结构进行重新设计,使其具备较好的客户友好性,优越的处理性能和极强的系统稳定性,以及较强的扩展性,可进一步提升客户服务质量QoS(Quality of Service),有助于快速推出新业务,实现其“服务和业务领先”的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介绍了移动通信面临的战略环境,分析了移动通信相关品牌的竞争强度,基于移动通信技术业务创新能力不强、业务结构不合理、市场竞争结构失衡、监管能力较弱、服务质量有待提高的现状,提出了加强技术创新、提升品牌核心竞争力、打造品牌忠诚度、铸造企业品牌文化、进一步提升品牌竞争力、走国际化发展道路等品牌提升策略。  相似文献   

16.
工业和信息化部宣布,批准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增加基于TD-SCDMA技术制式的第三代移动通信(3G)业务经营许可,中国电信集团公司增加基于CD-MA2000技术制式的3G业务经营许可,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公  相似文献   

17.
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G(fifth-generation)是由于目前4G移动通信网络无法满足在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情况下人们对未来移动通讯业务迅猛增长的需求,而正在研发的新一代的能力更强劲的无线移动通信技术。文章主要研究了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发展方向、特点和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8.
张太军 《活力》2013,(4):99-99
在当今社会经济大环境竞争如此激烈的情况下,企业要谋求长足的发展.就必须要提升自身的竞争力,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也就是加强企业的核心技术创新。加强企业的核心业务的拓展.加强企业文化和企业员工的培育。在加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同时,非核心业务的发展同核心业务的发展是同样重要的,核心业务是一个企业良性发展的必要条件,那么非核心业务的发展就是为核心业务的发展服务的.是企业发展的充分条件。如果非核心业务不能够为核心业务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础和环境。那么这个企业的发展不会均衡,核心业务的发展也必将缓慢或者停滞不前。所以企业的发展.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力需要核心业务和非核心业务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才能蕴发展于未来。  相似文献   

19.
2005年以来,资产管理业务进入迅速发展阶段,市场竞争激烈,形成了基金、银行、信托、保险和券商资管共同竞争的市场格局,而当前监管当局放松券商监管尤其是资管业务限制信号明显,券商资管业务面临着全新发展格局。本文通过分析当前中国资管市场及券商资管业务,预期券商资管业务政策放松将极大便利产品发行,集合理财产品差异化加大,大集合管理费下行,小集合业务比例上升,提取业绩报酬成主要盈利来源,而定向资管业务产品创新明显,业务收入上升。定向资管业务与专项资管业务将成为券商资管业务发展重点。  相似文献   

20.
正随着3G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GIS的部署方式也从桌面程序、Web程序发展到智能移动终端。多数城市规划管理部门已建立统一的规划地理信息系统,该系统依赖于电子政务网络运行,实现了规划管理办公信息化。近年来,随着规划业务的需要,规划管理人员室外现场办公的数量和频率逐年增加,在室外条件查阅规划业务信息(规划成果、现状信息、审批信息等)的需求越来越强烈。因此,建设全市域城乡在建项目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