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美国是个家庭高负债消费的国家,本文在追溯美国家庭负债消费历史渊源的基础上,分析了近二十年美国家庭负债消费带来的主要问题,发现近十几年以来美国家庭负债消费明显扩大,2001年以后在低利率政策和资产泡沫之下负债消费逐渐脱离收入上升轨道而依赖于资产价值的增长;重贷套现政策鼓励家庭增加负债,消费住房;债务负担越来越绑定在中低收入家庭身上。这些问题是应当引起我们充分注意的。  相似文献   

2.
3.
王乐忠 《消费经济》2000,16(3):54-56
家庭是购物活动的基本单位,沿袭宗亲文化,崇尚亲情,讲求伦理,使家庭本位成为中国社会特色之一,丰人们的消费心理和购物行为。我国家庭仍存有若干不科学、不文明的消费方式,应当大力开展家庭消费教育,将其作为国民经济消费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区分不同情况,制定教育内容,选择教育方式,有目的、有组织、有地对性地进行。此举不仅可以提高思民生产质量,且有利于扩大内需。  相似文献   

4.
家庭消费问题一直是北京市摆脱内需不足的一大阻力,其中城乡家庭消费数量、家庭消费结构是这一问题的主要表现。严格控制房价,减少住房消费的影响;加强公共消费政策的引导,尽量消除居民畸形消费、过度消费的问题,改善消费结构;改善分配制度,提高普通居民的收入,应成为北京市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内扩大内需,推动经济持续、稳定、快速发展的政策首选。  相似文献   

5.
何劲 《新财富》2005,(5):22-25
债务杠杆所支撑的住宅投资和轿车消费构成了这一轮总需求扩张的原动力。中国家庭自2002年以来第一次开启了大规模的债务消费,但随着2004年的大规模债务消费和生活必需品价格的上涨,家庭部门进行债务消费的能力目前已大为削弱。债务消费增速的放慢将使房地产市场的繁荣自然消退,而且中国经济的总需求也将开始自我紧缩,未来的景象可能是:经济增长速度放慢、企业盈利状况普遍恶化、股市继续下跌。  相似文献   

6.
7.
许桂华 《财贸研究》2013,24(2):102-109,145
通过引入家庭债务变量对LC-PIH模型进行扩展,并运用动态最小二乘(DOLS)方法、误差修正模型、暂时性—持久性因子分解和脉冲响应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家庭债务、收入和财富的持久性变动对消费存在显著的促进效应,收入的持久性变动影响最大,其后依次为财富和家庭债务;不同于传统分析框架的结论,不但财富的持久性变动会影响消费,其暂时性变动也会影响消费,但收入的暂时性变动对消费的影响并不显著;在家庭债务和财富的持久性和暂时性变动共同作用下,消费变动更为剧烈。因此,政策当局一方面要稳步提升居民预期收入水平,完善消费信贷的相关政策,以推动消费的稳步增长;另一方面还应密切关注家庭负债水平,以防范家庭过度负债而可能引发的债务收缩,导致消费的大幅下滑。  相似文献   

8.
利用CHFS的微观数据,充分考虑到不同抽样家庭的权重差异,考察了中国家庭债务的年龄、教育、收入和资产特征.研究发现,随着年龄增长和教育水平升高,家庭债务参与率分别呈现倒U型和正U型变化;教育、收入、资产与家庭债务规模高度正相关;年轻、低教育、低收入、低资产家庭的杠杆率最高.  相似文献   

9.
10.
研究家庭老年照料与家庭消费之间的内在关系,对于协同应对释放国民消费潜力和人口老龄化问题、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有着重要意义。文章利用CFPS2010、2016和2018年的家庭面板数据,使用固定效应模型考察了家庭老年照料对家庭消费总量和结构的影响,并进一步采用中介效应模型和加入交互项方法检验了家庭老年照料对家庭消费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家庭老年照料会显著增加家庭消费总量,同时对家庭消费结构升级有着显著促进作用;但在高强度照料家庭中,促进作用会受到明显抑制,且不再有助于消费升级。在使用工具变量法和PSM倾向得分匹配法缓解内生性问题后结果依然可靠。机制检验结果表明,家庭照料会通过向下的代际转移对消费产生显著促进作用,从而改善家庭消费结构;而家庭老年照料导致的“收入惩罚”效应和健康风险提高则会对家庭消费产生明显抑制作用。异质性检验结果表明,该影响存在显著的收入、城乡和区域差异,对低收入、农村与西部地区家庭有着显著影响。巩固家庭老年照料的基础地位、围绕家庭照料构建社会养老保障体系,有利于释放家庭消费潜力、促进经济持续增长,高强度照料、低收入、农村与西部地区家庭应是政策的首要关注对象。  相似文献   

11.
中国服务业发展与城镇居民消费关系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中根  洪涛 《财贸经济》2012,(12):125-133
理论分析显示,服务业的发展将通过提高居民收入和改善收入分配等路径促进居民消费增长。本文引入路径分析方法,设计了两个步骤的实证方案:第一步,验证居民收入、收入分配对居民消费的影响;第二步,验证服务业发展与居民收入和收入分配的关系。同时,利用中国29省(市、区)1993-2010年的面板数据进行了计量检验。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产业政策对服务业发展与居民消费关系的影响。结果表明,以2001年政策颁布为分界:2001年之后,服务业发展对居民消费产生了更大的促进作用。因此,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扩大消费需求具有内在一致性,而政策支持可以放大其积极效果。  相似文献   

12.
高速铁路对居民消费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速铁路开通对居民消费发展具有重要影响。本文基于2003-2017年的省级面板数据,利用空间杜宾模型检验了高速铁路对居民消费的空间溢出效应。结果表明:(1)我国居民消费存在明显的空间集聚特征;(2)周边地区的高铁运营对本地区的居民消费水平有促进作用,但二者并非简单的线性关系,高速铁路对我国居民消费水平的影响呈倒U型;(3)周边地区高铁通过影响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和旅客周转量来促进当地居民消费水平提升。为此,我国需要充分利用居民消费的空间依赖性来改善各地区居民的消费,完善和优化现有的高铁网络,以高铁发展带动消费水平提升,为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适宜的消费环境。  相似文献   

13.
Sustained large U.S. current account deficits have led some economists and policymakers to worry that future current account adjustment could occur through a sudden and disruptive depreciation of the dollar and a sharp drop in U.S. consumption. Two factors that, to date, have cast doubt on such concerns are the stability of U.S. net external liabilities and the minimal net income payments made by the United States on these liabilities. We show that the stability of the external position reflects sizable capital gains stemming from strong foreign equity markets and a weaker dollar—conditions that could be reversed in the future. We also show that while minimal U.S. net income payments reflect a much higher measured rate of return on U.S.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FDI) assets than on U.S. FDI liabilities, JEL Classification F21  相似文献   

14.
美欧发达国家政府的债务危机问题已经越来越严重,逐渐引起了包括发展中国家在内的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面对此次债务危机,美欧各国都相继采取了各种财政、货币政策措施加以应对.在分析美欧国家债务危机产生原因以及列举美欧国家应对危机采取的措施基础上,对其政策措施实施效果进行了分析比较,最后总结了主权债务危机给中国发展所带来的几点启示.  相似文献   

15.
政府消费对居民消费存在着挤出效应、挤入效应。本文在典型的新古典经济学的分析框架下,引入凯恩斯主义中的当期绝对可支配收入研究政府消费与居民消费的关系,发现中国居民消费率与政府消费率、可支配收入占比之间存在阶段性的协整关系,政府消费对居民消费存在加强的挤出效应;政府消费与居民消费共生,互为Granger因果;政府消费对居民消费的动态效应开始为挤入,后为更强挤出。如果在新经济增长阶段中国政府消费职能从推动经济建设向提供公共产品过渡,中国政府消费对居民消费的作用也将从挤出变为挤入。  相似文献   

16.
A variety of issues and relationships will be of fundamental importance in determining the future paths of the U.S. current account, international debt position, and net international income flows.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key relationships and presents projection results that illustrate the sensitivity of the outcomes to those relationships. Although the base case scenario presented in the paper shows a relatively benign outcome based on Blue Chip projections and the likely continuation of historical relationships, alternative projections help to illustrate the risks—and the potential sources of those risks— for a more adverse outcome for U.S. international deficits, debt and income flows. JEL Classification F21  相似文献   

17.
新冠肺炎疫情对消费经济的影响及对策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新冠肺炎疫情将在未来1至2个季度内从总需求和总供给两个方面改变中国经济的宏观环境。本文通过对“非典”前后的宏观经济和消费形势复盘,并比较新冠肺炎疫情与“非典”疫情分析新冠肺炎疫情对消费经济造成的潜在影响。在宏观经济层面,既包括疫情的客观影响,如社会零售总需求下降、投资放缓、CPI波动、进出口萎缩等;也包括各方采取应对措施后对大环境的改变,包括企业融资环境(货币政策)、税费环境(财政政策)等。在消费经济层面,整体消费所受冲击较大;细分零售行业受影响的类型可分为平稳增长型、增速下滑型和逆市上扬型;超市、专业连锁和多业态零售表现较好。疫情将加速零售商业模式变革,无人配送、下沉市场、“宅经济”等需求结构的改变将重塑未来商业模式。总体而言,尽管消费领域受到疫情的影响最大,但疫情之后的“补偿性消费”会一定程度缓解对全年消费增长所造成的冲击。  相似文献   

18.
周龙飞  张军 《财贸经济》2019,40(5):143-160
不平等问题主要分为收入不平等、消费不平等两个方面,在二者之中,消费不平等在诸多方面尤其值得关注。本文以家庭拥有的耐用品种类数量为基础,利用FMM模型测算了中国城镇家庭的消费不平等。该方法可以将每个家庭内生分类为不同的消费阶层,估计出不同消费阶层的占比及其特征参数,同时也能够推断出每个家庭属于不同消费阶层的条件概率。在此基础上,本文利用1993—2012年中国城镇住户调查数据,分析了中国城镇家庭消费不平等的演变趋势及地区差异,主要结论如下。(1)在全国层面上,中国城镇家庭消费不平等的演变趋势具有三阶段特征,且低消费阶层占比从1999年开始呈现持续下降的趋势。(2)在可比时期内,所有消费阶层的消费水平始终在提升,但高消费阶层的提升幅度在2001年之前大于低消费阶层,而2001年之后则恰好相反。(3)在任何年度,消费不平等程度几乎都表现为西部地区最低、中部地区次之、东部地区最高,但东部地区的低消费阶层占比几乎始终低于中部和西部地区。(4)所有地区高消费阶层和低消费阶层的消费水平在可比时期内几乎均有所提升,但提升幅度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区存在差异,特别是从2007年开始,中部和西部地区低消费阶层的消费水平要高于东部地区。  相似文献   

19.
农村税费改革与农业税取消之后,乡村债务问题变得更加突出,影响了农村经济生活的稳定,阻碍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步伐。依据实地调查资料,从债务规模、债务结构、债务风险、债务成因等方面对乡村债务问题进行分析,基本结论为乡村债务规模较大、债权人结构复杂、债务用途多样、借款利息较低及债务成因多元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