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本文运用金融深化理论,讨论中国金融深化过程,中外金融深化的比较和中国金融深化的重点。文章认为中国金融改革促进了经济的货币化程度逐步提高,金融相关率逐渐增长;金融机构组织不断创新;金融市场健康发育成长;利率改革稳步推进。这个过程正是中国金融不断深化的过程。但与发达国家比较,中国的金融深化过程明显存在问题,就是中国金融资产构成畸偏;金融机构数量大量增加,但组织结构不完善;金融机构的资产规模大大增加,但资产负债结构失调;利率体系结构存在问题,利率缺乏弹性;金融市场发展不平衡,存在明显的“跛行”现象。因而我国金融深化的重点应该是,加快发展直接融资工具,增加直接融资比重;完善商业银行体制,提高资产质量,改善资产负债结构;平衡发展金融市场、规范和完善市场规则;建立有弹性的利率机制,实现利率市场化  相似文献   

2.
金融深化理论对我国金融改革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凌峰  徐德富 《时代经贸》2007,(5Z):84-84,86
本文首先阐述了金融深化及其相关理论,然后运用金融深化理论分析了我国改革开放后的金融深化进程,根据我国金融发展的实际情况,提出了金融机构企业化、市场化,利率市场化以及深化资本市场来促进我国金融深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3.
金融发展的路径依赖与利率市场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金融改革虽然成效显著,但仍未突破以银行为主导的金融发展路径,并在存款利率等方面形成新的金融压抑,存贷款利差扩大不利于银行创新改革,成为利率市场化的阻碍因素。运用金融发展的路径依赖理论对此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指出在实行赶超型金融发展战略中,为不被旧的路径锁定,使利率市场化顺利进行,减少金融改革中银行业的风险,必须在既有路径中边发展、边修正改造,调整金融结构,变银行主导型为资本市场主导型金融体系,政府在金融活动中的职能也应及早转变,促使政府主导的供给型金融向市场主导的需求尾随型金融转变。  相似文献   

4.
我国多年来的金融改革仍未突破以银行为主导的金融发展路径,并在存款利率等方面形成新的金融压抑。存贷款利差扩大不利于银行创新改革,成为利率市场化的阻碍因素。我国在实行赶超型金融发展战略中,为不被旧的路径锁定,使利率市场化顺利进行,最佳选择是在既有路径中边发展边修正改造旧路径,调整金融结构,变银行主导型为资本市场主导型金融体系。政府在金融活动中的职能也应及早转变,促使政府主导的供给型金融向市场主导的需求尾随型金融转变。  相似文献   

5.
田华臣 《当代经济》2007,(7):130-132
我国多年来的金融改革仍未突破以银行为主导的金融发展路径,并在存款利率等方面形成新的金融压抑.存贷款利差扩大不利于银行创新改革,成为利率市场化的阻碍因素.我国在实行赶超型金融发展战略中,为不被旧的路径锁定,使利率市场化顺利进行,最佳选择是在既有路径中边发展边修正改造旧路径,调整金融结构,变银行主导型为资本市场主导型金融体系.政府在金融活动中的职能也应及早转变,促使政府主导的供给型金融向市场主导的需求尾随型金融转变.  相似文献   

6.
互联网金融是创新创业企业重要的融资渠道,解决了广大社会资本投资实体经济、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瓶颈.政府要引导和鼓励众筹融资平台规范发展,加强风险控制和规范管理的同时,大力发展小额股权众筹融资;应该重视网络小贷公司的发展,不但要在数量上发展,而且要通过政策支持现有的网络小贷公司做大做强;P2P网贷由于其手续简单、审核相对容易,对广大创新创业者来说是重要的融资渠道,需要在规范发展的基础上继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高效率的金融制度对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资金支持,可以提高经济的总体竞争力,促进经济增长。对农村信用社、农业银行、农业发展银行和邮政储蓄银行等正规金融机构和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等非正规金融组织的效率进行调查,从资金配置效率、适应性效率和运行效率方面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正规金融制度的效率偏低,非正规金融组织的效率偏高;两种金融制度的效率有各自的空间,在规模和范围较小时,非正规金融制度效率更高,而超出一定的发展范围和规模,正规金融制度的优越性则进一步凸显。  相似文献   

8.
一、基于金融规模视角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金融支持制度的优化设计(一)继续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回顾三十年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取得了令人瞩目的阶段性成果,利率在优化金融资源配置、提高全社会的资金使用效率、促进金融体系改善服务质量等方面起到了强有力的推动作用。但  相似文献   

9.
金融自由化与金融风险相关性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从20世纪70年代麦金农和肖提出金融深化理论以来,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出现了金融自由化的浪潮。许多国家降低或取消利率限制,降低银行准备金率和市场准入门槛,减少政府对银行信贷政策的干预,对银行和保险公司实行私有化;发展中国家还积极推动当地股票市场的发展,鼓励外国金融机构进入本国金融市场。  相似文献   

10.
长期实施利率管制带来的"租金效应"在促进我国金融深化的同时,存在垄断均衡、存款搬家以及信贷歧视与信贷集中等问题,损害了金融消费者权益。利率市场化改革过程中,单纯放开贷款利率并没有增加金融消费者权益;全面放开利率理论上可以增加金融消费者福利,但是也要防止出现商业银行恶性竞争导致资产质量下滑,存、贷利率大幅上调等可能出现的侵犯金融消费者权益的新问题。建议从立法角度强化信息披露,规范金融创新,放宽金融市场准入限制,推动非信贷融资,建立存款保险制度等方面着手加强对金融消费者的保护。  相似文献   

11.
陈昌笋 《经贸实践》2013,(12):11-12
小微金融作为传统金融的重要补充,在推动县域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地方实体经济发展中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玉环地处我国民营经济的发源地,民营经济占生产总值的95%以上,而当地中小微企业则成为民营经济的主体,是玉环经济最有特色、最有活力的组成部分,也是小微金融机构的主要服务对象,更是小微金融机构最直接的参与者。  相似文献   

12.
数字经济时代下,数据资源在普惠金融领域具有突破传统业态瓶颈的决定性作用。现阶段我国普惠金融发展已取得明显成效,但整体来看在小微融资服务能力、普及程度等方面还有较大提升空间。究其原因,普惠金融发展的关键梗阻点是信息短板。对此,部分商业银行联合掌握海量外部数据资源的互联网企业,利用金融科技手段,有效满足了大量"适当"普惠金融需求方的金融需求。综合有关成熟做法,建议国家全面调研数据作为生产要素进行市场化配置所面临的风险和障碍,在此基础上,通过健全数据立法,保障并鼓励数据资源的有效利用;探索数据融合,促进数据生产要素的市场化配置;同时兼顾隐私保护,防范对个人权利造成制度性损害。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获得了迅速的金融增长,金融相关比率显提高,在金融资产不断增加和金融相关比率超常规提高的同时,我国的金融市场、金融组织以及政府、企业、居民融资与金融资产结构也发生了持续变化,主要表现在:1.在信贷市场扩张的同时,证券市场、股票市场开始发展,间接融资比重下降,直接融资比例上升嵛社会金融资产结构随着金融市场结构持续变化;2.新不金融机构相继创立,金融组织结构趋于多元化,由改革开放前单一的,即大一统的中国人民银行系统发展成由银行、证券、保险三大体系构成的金融机构结构,金融活动的机构化程序不断提高;3.金融工具结构由改革开放前仅有货币(现金)和银行存、贷款,发展到包括债券、股票、基金、信用卡、票据、保单等构成的较为齐全的结构;4.金融业的所有制结构由单一的国有制和依附于国有制的集体所有制,发展到包括股份制和合作制等成分的金融业所有制结构。5.信用形式结构由单一的银行通用,通过改革与开拓,形成了包括银行信用、商业信用、国家信用、证券信用等在内的较为丰富的信用形式结构;6.利率结构开始了由单一到多元,从简单到复杂的演变过程,尤其是利率市场化的启动,我国利率结构的变化正在加快,并将逐步与国际接轨。  相似文献   

14.
市场经济条件下金融支持县域经济发展功能弱化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小平  严英嘉 《经济师》2006,(5):243-244
文章通过对县域金融结构实证分析,针对国有商业银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所选择的经营战略,论述了金融支持县域经济发展功能弱化,提出了若干金融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意见。指出:市场化使资金通过全国性金融机构流出贫困县。要充分培植愿意承受高风险获取低收益的地方金融,适当分流全国性金融机构存款,建立农村金融市场良性竞争机制;在此基础上,国家给予宏观政策扶持,促进以农为主的县域经济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5.
一、东北地区在金融支持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比例不协调。我国金融业畸形发展的一个显著标志是直接融资(主要依靠资本市场)与间接融资(主要通过银行)的比例失调,直接融资发展滞后。企业的外部融资渠道长期依赖于银行尤其是国有银行体系,结果造成潜在的金融风险高度,不利于金融风险的有效化解以及经济的健康运行。由于东北地区金融机构的长期超负荷运行,导致“无资金可贷”;由于企业经济效益差和社会信用差,导致金融机构“不愿贷”和“不敢贷”.  相似文献   

16.
我国民间金融在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推动金融机构创新、填补正规金融的资金缺口、提高社会资金配置效率等方面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民间金融发展存在相关立法滞后、民间借贷利率易失控、信贷风险高、监管难度大等问题。应完善对民间金融的法律规制、规范民间融资的操作行为、加强对民间金融的分类监管、加快利率市场化进程等,引导我国民间金融规范发展。  相似文献   

17.
本文将金融创新界定为金融机构提供金融创新业务的行为.重点分析了金融创新在正负两各方面所产生的效应,提出了金融创新对金融宏观调控的影响.并从加强金融创新监测分析,加强金融业务创新监管,健全完善市场化利率调控机制以及构建多元化的金融宏观调控中介目标体系等四个方面提出了规范金融创新,改进金融宏观调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随着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加快推进和基本完成,中国以银行理财和互联网金融为代表的金融创新和金融脱媒迅猛发展,传统的以货币供应量为中间目标的数量型货币调控效果日益下降.本文以余额宝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创新和金融脱媒为例,从信用货币创造理论出发,构建了考虑金融脱媒情形的货币供给和货币乘数模型,并利用中国数据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金融创新和金融脱媒使传统以银行存款为媒介的信用货币创造机制更为复杂,进一步扩大了存款的货币乘数边际效应,货币供给的可控性更加困难.在金融改革和金融体系深化发展的当下,中国的货币政策亟需向价格型调控转型,本文对此提供了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9.
中国银行垄断的表现是"双高"——高行业集中度、国有股高持股比例。打破银行垄断的核心是推进银行业产权多元化,为此中国的金融改革具有三个层次:增量上放开市场准入;存量上促进现有银行产权改革;利率市场化。这三层改革需要不失时机协调推进,促进银行业自身发展并增强其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  相似文献   

20.
黄国云  吴胜林 《经济师》1993,(10):42-42,57
<正>目前,社会上对整顿金融秩序看法不一.部分人片面地认为,整顿金融秩序影响了金融创新,影响了银行实现资产多元化的改革目标,因此,有必要澄清这种糊涂认识。 一、专业银行金融创新的现状 自去年我国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来,专业银行为了更好地发挥在服务市场经济中的作用,实现资产多元化.纷纷成立了信托投资公司、融贸公司、房地产公司、信息咨询公司等非银行性金融机构、并希望以此为突破口,达到金融创新的目的,但从这些通过创新而成立的非银行性金融机构来看,其目的并没有从根本上实现。首先.这些非银行性金融机构与专业银行业务类同,一方面,它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