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4 毫秒
1.
本文构建一个在垄断竞争市场下包含中间产品和异质劳动在内的一般均衡模型,该模型拓展到开放背景下发现南北国家的中间产品贸易导致南方国家高技能劳动与中、低技能劳动工资的增长和收入差距的扩大.测度中国与发达国家中间产品的进出口对中国30个行业高、中、低技能劳动工资增长及差距的影响,发现实证结果与理论模型相吻合.由于碎片化生产带来的技术外溢、技能溢价及技能偏向型技术进步等,高技能劳动相比其他层次的劳动而言成为最大的受益者.  相似文献   

2.
运用2008年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服务业企业数据,文章实证检验了外资进入对服务业企业劳动收入份额和技能工资溢价的影响。结果显示外资企业存在更高的劳动收入份额,且外资进入程度对当地企业的劳动收入份额存在正向的外溢效应。文章进一步将不同所有制类型与技能劳动力占比的交互项引入工资方程,发现外资企业存在更高的技能工资溢价。我们进一步验证了外资进入对当地劳动力市场技能工资溢价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那些外资渗透率较高、市场竞争相对激烈的地区和行业,外资企业的技能工资溢价现象会产生溢出效应,促使当地企业提高对高技能员工的薪酬待遇。因此,在合理发挥服务业外资进入对收入分配优化效应的同时,也要采取相关措施防止其进一步拉大工资差距。  相似文献   

3.
黄彬云 《价格月刊》2007,(4):87-88,92
技能报酬溢价是指高技能劳动工资与低技能劳动工资之比,反映一国经济中的技能供求状况。技能供给可通过技能报酬溢价效应影响总产出。本文以技能报酬溢价和技能供给的这种相互作用为基础,结合实际分析了我国技能供给不足的成因,并就如何增加我国高技能劳动的供给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本文基于中国城镇家庭调查数据,运用均值回归和分位数回归方法,实证检验了中国对外贸易及其引致的技术创新效应对劳动力技能工资差距的影响。从平均工资来看,进口贸易不仅直接有利于提高高技能劳动力的平均工资收入,而且通过技能偏向的技术创新效应扩大了技能工资差距;出口贸易本身有助于缩小技能工资差距,但未通过技能偏向的技术创新效应显著影响技能工资差距。从工资分布的不同分位点来看,进口贸易及其通过技术创新效应对高技能劳动力工资的促进作用显著大于低技能劳动力,出口贸易及其通过技术创新效应对低技能劳动力工资没有显著影响;对于高技能劳动力而言,工资收入位于低端和中间位置的群体更容易从进口贸易中受益,同时也更容易从出口贸易中受损。  相似文献   

5.
以往的文献缺乏对全球价值链、技能偏向性技术进步与技能溢价三者之间因果机制的深入研究.基于此,文章首先建立了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影响工资不平等的理论模型,以中国服务业为研究对象,运用VAR和中介效应分析方法,实证研究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对中国技能溢价的作用机理.研究发现:中国服务业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以后,主要通过技能偏向性技术进步的中介作用来拉大高技能劳动力和低技能劳动力工资水平差距(技能溢价).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对高技术密集型服务业技能溢价的促进作用最大,中技术密集型服务业其次,低技术密集型服务业最小.  相似文献   

6.
随着技能劳动者与非技能劳动者之间报酬差异越来越大,技能溢价现象在各地区表现得十分明显。通过模型推导出技能溢价的表达式,本文利用CHNS数据库的数据与拟合回归的方法估算了我国的技能溢价水平,同时采用1989-2011年的时间序列数据,对影响技能溢价水平的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技能溢价水平受偏向型技术进步的影响最为显著,技能劳动相对供给和对外贸易也对其有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7.
使用CEPII 中BACI-HS02 的微观贸易数据库,选取中国2007-2016 年制造业21个细分行业的面板数据,从不同类型行业角度研究了出口产品质量升级对工薪差距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结果发现:从总体来看,出口产品质量提升扩大了工薪差距,但出口产品质量对工薪差距的影响具有行业异质性,中高技术行业的出口产品质量提高将扩大工薪差距,低技术行业出口产品质量变化对工薪差距没有影响;分行业来看,低中高技术行业的出口份额变化对工薪差距没有影响,资本劳动比提高将会扩大工薪差距,高技术行业研发投入增加会扩大工薪差距,中技术行业利用外资增加会扩大工薪差距;出口产品质量提高将提升出口产品价格,但出口产品质量对产品价格的影响存在行业异质性,其中,高技术行业出口产品质量提高将提升产品价格以及高技能劳动力的技能溢价,低技术行业出口产品质量提高将降低出口产品价格,中技术行业出口产品质量对出口产品价格没有影响;工薪差距与高技能劳动力供给之间存在倒"U"形的关系,即工薪差距随高技能劳动力供给的增加呈现先扩大后缩小的变动趋势.  相似文献   

8.
本文将我国行业层面的对外直接投资数据匹配至微观个体层面,基于产业关联视角考察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对技能工资差距的影响。研究发现:我国对外直接投资通过水平溢出效应整体促进了员工工资水平的提升,且对高技能员工的提升作用更大,即存在技能工资溢价;但这种水平溢出效应同员工工资水平呈现倒U型关系,其中低技能员工的拐点要小于高技能员工,但当前我国绝大多数行业的对外直接投资水平还未达到这一拐点。进一步地,对外直接投资通过前向溢出效应提升了下游行业员工工资水平,且对下游行业高技能员工的促进作用更为明显;但通过后向溢出效应却降低了上游行业员工的工资水平。  相似文献   

9.
扩大国内消费需求是实现"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关键所在。基于2008-2017年的省际面板数据,本文利用面板回归模型估计了不同所有制企业劳动者工资收入差距对社会平均消费率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不同所有制企业劳动者工资收入差距对社会平均消费率具有显著抑制作用;绝对收入水平的提高加强了不同所有制企业劳动者工资收入差距对社会平均消费率的抑制作用。据此,应加强财税制度改革、国有企业改革和反垄断等措施以缩小收入分配差距,扩大国内消费需求。  相似文献   

10.
基于CGSS数据,本文检验互联网对不同户籍就业者工资收入的影响作用及其异质性,并利用RIF回归分解法探讨互联网对户籍工资差距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互联网对不同户籍就业者的工资收入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且对城镇职工的影响大于农民工,从而进一步扩大户籍工资差距;网络信息渠道对城镇职工的影响更明显,互联网的工资溢价效应在"新生代"和高学历就业者中更显著;互联网对户籍工资差距的扩大效应不会一直存在,随着农民工网络技能及社会经济地位的提升而逐渐缩小.为此,本文建议强化网络基础建设和扩大职业培训,提高农民工互联网使用比例和使用技能,从而缩小"数字鸿沟"和户籍工资差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