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东方经济》2003,(6):73-73
如果你还年轻,又喜欢古典音乐,那么该去听听马勒的作品。我想得到这样的忠告的年轻乐迷决不止我一个,而马勒也的确没有让我失望,他的作品中最让人感动的无疑就是这首《大地之歌》。  相似文献   

2.
《所罗门之歌》 是1993年获诺贝尔文学奖的美国黑人女作家托妮·莫里森的第三部长篇小说,它奠定了莫里森作为美国当代重要黑人女作家的地位.《所罗门之歌》 运用魔幻现实主义的写作技巧,融入非洲传统文化因素,在文本中具体体现在象征和隐喻;民间故事和神话传说;夸张和荒诞三个方面.作品展现了丰富的传统文化,反映了黑人追求自我解放这一心路历程的现实思想主题.  相似文献   

3.
《伤心咖啡馆之歌》是美国南方女作家卡森?麦卡勒斯的力作,本文试从畸形的家庭伦理道德与自利的社会伦理道德两个层面对主人公们所面临的伦理困境进行伦理解读,以期深入了解作者小说中的伦理关怀特质。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研究苗族神话史诗<苗族古歌>之中的<洪水滔天歌>,认为<洪水滔天歌>是苗族各个支系共享的"集体记忆".这一"记忆"包含了"姜央与雷公"之争引发"洪水滔天"使族群濒临灭绝,进而发生"兄妹结婚"有悖伦理的惨剧.这些故事情节集中表现了苗族先民浓郁的"劳动务实"和"祖先崇拜"以及为应对灾难而产生的矛盾交织的原始婚配心理.  相似文献   

5.
淦婉妮 《魅力中国》2010,(5X):91-92
我国唐初杰出诗人陈子昂的代表作《登幽州台歌》英译本颇多。许多学者已对众多译本从不同角度进行了对比分析,本文从诗歌意象,诗题着手,用词汇学中语义分析法为工具,对《登幽州台歌》四种不同英译本进行用词的分析,试找出出彩与不当之处。  相似文献   

6.
本论文主要从"飞翔"角度阐述托妮·莫瑞森的代表作<所罗门之歌>的主题."飞翔"是黑人文化中一个颇具神话色彩的传说,黑人女作家托妮·莫瑞森将这个传说作为故事的主线和象征的核心创作出了该部小说,旨在弘扬黑人民族传统,指引当代黑人重新认识自己、认识自己的民族,摆正今后所要前进的方向.本文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简单介绍下<所罗门之歌>及选择的主题,第二部分详细分析了四位人物的不同"飞翔":奶娃·戴德的父亲小麦肯·戴德,姑妈派拉特,他的朋友吉他,以及奶娃自己的"飞翔",第三部分总结全篇,点出作者想要传达的信息.  相似文献   

7.
王蒙 《新西部(上)》2013,(Z1):152+159
本文认为,自然类纪录片《森林之歌》的成功原因在于四个方面:即"让动植物自己讲故事";创作手法艺术化;人文化的叙述方式;市场化的运作方式。  相似文献   

8.
《伤心咖啡馆之歌》是美国当代南方女作家卡森.麦卡勒斯的代表作。小说中的主要人物艾米利亚、李蒙、马文在怪诞的气氛中体现的是异化的人性和孤独的爱、哥特式的变态与怪诞、孤独与绝望,揭示了现实社会中人的异化、孤独与爱的无能。  相似文献   

9.
法国著名汉学家的葛兰言,对作为异文化的<诗经>进行剖析,从道德教化及歌谣溯源的角度颠覆了传统注释家关于<诗经>的道德教化使命的观念.他将<国风>作为远古情歌看待,并把它们与古代全民节庆联系起来.本文试图通过对葛兰言所强调的<国风>的民间性、非道德化以及所涉及的狂欢节庆的探讨来理解<中国古代的节庆与歌谣>中对诗经的研究及其方法.  相似文献   

10.
奴隶制结束后,在白人主流文化的影响下,非洲民族传统文化逐渐走向边缘化,非裔美国人面临种种身份困境.如何重建美国黑人文化身份也成了非裔美国作家莫里森关注的重点.运用后殖民批评理论中的身份认同、 文化霸权、 民族文化主义等术语分析莫里森小说中的黑人文化身份困境,反对种族主义和性别歧视,弘扬黑人民族传统文化是非洲民族文化的重建之路.  相似文献   

11.
崔丹丹 《魅力中国》2009,(36):176-177
露斯是《所罗门之歌》中一位独特的女性形象,她是中产阶级黑人女性的代表。本文主要运用波伏娃和弗洛伊德的相关理论,从露斯的他者地位及恋父情结两方面来分析她的悲剧人生,进而探讨她的形象的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2.
法国著名汉学家的葛兰言,对作为异文化的《诗经》进行剖析,从道德教化及歌谣溯源的角度颠覆了传统注释家关于《诗经》的道德教化使命的观念。他将《国风》作为远古情歌看待,并把它们与古代全民节庆联系起来。本文试图通过对葛兰言所强调的《国风》的民间性、非道德化以及所涉及的狂欢节庆的探讨来理解《中国古代的节庆与歌谣》中对诗经的研究及其方法。  相似文献   

13.
欧广玮  欧玉莲 《魅力中国》2010,(6):248-248,251
杜甫《醉时歌》,其系年众说纷纭,未有定论。本文在辨析吸取前人观点的基础上,联系诗人杜甫的生平事迹以及诗歌流露的感情,运用“诗史互证”以及“以杜证杜”之方法,进一步考证,得出此诗系年应为天宝十二载秋。  相似文献   

14.
钱澄之论《诗》不以艾理辞章,而从声乐的角度探讨《诗》之本原,不仅避免重蹈历代治《诗》以文害辞、以辞害志的《诗》学之井,而且合理解释了义理辞幸家所不能解释的古人用《诗》文不对题的现象。  相似文献   

15.
7月的上海暑热难耐,而此时,百里之外的南湖上却清风抚面。午后的烟雨楼前,一条画舫在波面上摇曳,一如暑气中的禾城平静而内敛,这是1921年的7月。同样是一个午后,却是87年后的4月,早上的一阵春雨使依然平静的湖面又多了些许  相似文献   

16.
张世臣 《魅力中国》2010,(21):72-72
从海子的诗中,我们可以感到那种既孤独又热切的矛盾。生存的困境、爱情的失意、自我流放的孤寂,让他更加沉溺于自我的精神困境中。然而他又怀着一颗赤子之心,对大地和人类有着深切的热爱,向往着人间的美好与温馨,“太阳”就是照耀他生活的全部力量和精神支柱,“王位”是孤独但高尚的自我定位,诗歌则是他全部的生命。因此,理解海子的诗,不得不对他的内心世界进行关照。  相似文献   

17.
高虹 《今日重庆》2009,(9):64-64
打起手鼓唱起歌,我骑着马儿翻山坡, 千里牧场牛羊壮,丰收的庄稼闪金光, 我的手鼓纵情唱,欢乐的歌声震山河……  相似文献   

18.
赵蓓 《新西部(上)》2013,(Z2):125+138
本文解读了智利诗人巴勃罗.聂鲁达1924年创作的诗集《二十首情诗和一支绝望的歌》中的象征符号,例如河流、大地、小鸟、山川、蜜蜂……,通过对诗歌中具体物质形态的分析得出它们各自象征的含义。认为作者在诗中运用高超的技巧寓情于物,通过各种象征符号表达出诗人对于爱情的憧憬以及执着,通过各种象征符号的巧妙运用,使诗意更加深刻。  相似文献   

19.
吴佼玲  刘永强 《魅力中国》2010,(32):135-135
醉酒驾车引发的惨剧引起社会舆论广泛关注,由此并产生了到底定以危险方法危害公众安全罪还是定交通肇事罪的争议,本文试着从最高人民法院下发的《关于醉酒驾车犯罪法律适用问题的意见》着手,分析两罪的区别。  相似文献   

20.
加强“从0到1”的基础研究,开辟新领域、提出新理论、发展新方法,取得重大开创性的原始创新成果,是国际科技竞争的制高点。2018年出台的《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基础科学研究的若干意见》提出,突出原始创新,促进融通发展。当前,国际竞争向基础研究竞争前移,一些基本科学问题实现“从0到1”的原创性突破,可望催生新的重大科学思想和科学理论,产生颠覆性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