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主要以彩色电视机和固定电话普及应用为依据,构建相应的数学模型,分析贵州城乡数字鸿沟2004—2012年的现状以及未来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在传统信息工具方面,贵州城乡数字鸿沟逐步缩小,这是因为随着信息工具的使用成本的下降,城乡居民均有能力使用传统信息工具。  相似文献   

2.
信息化与全球化背景下的城市管理(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四、数字城市与电子政府 数字城市的兴起代表着城市管理的未来。数字城市是信息社会的主要组成部分,它是继“信息高速公路”之后又一革命性的最新技术,它将现实城市数字化、虚拟化,通过数据处理来科学地、实时地管理城市。无论是其网络平台,还是其数据库系统都将是海量的。电子政府是数字城市的主要组成部分,是在信息社会实施城市管理的唯一选择。 1、数字城市产生的背景 数字城市(Digital City)是数字地球(Digital Earth)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字地球最早是美国副总统戈尔于1998年1月31日在美国加利…  相似文献   

3.
何枭吟 《经济咨询》2006,(4):20-22,19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个人电脑和因特网发展和普及,对整个经济社会产生了巨大影响,拥有计算机、网络等数字科技者,正快速拉大与未拥有者在知识取得、财富分配以及社会地位的距离,形成新的社会不公平现象。面对新形态的鸿沟现象,1999年美国商务部在《在网络中落伍:定义数字鸿沟》研究报告中首次提出“数字鸿沟”并对该现象进行了具体描述:在信息社会中,个人计算机和网际网络等信息工具对于个人的经济成就以及生涯发展具有关键性的影响力,有无计算机和运用计算机能力的高低将成为主宰贫富差距的力量,计算机科技的高度发展,已有快速拉大知识取得、财富累积以及社会地位差距的现象,而这种因社会数字化的结果而加大个人之间在知识、经济、社会差距的事实,称为数字鸿沟现象。  相似文献   

4.
国际数字鸿沟的经济发散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芸 《经济论坛》2007,(3):52-55
数字鸿沟(digital divide)是伴随信息通信技术(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lion technology,以下简称ICT)发展所产生的新现象。ICT作为一种通用的智能工具,是从外部世界得到本体论信息,再以认识论信息的形式通过通信网络传递,并且支持整个信息流程的实现,是由通信、传感、计算机、人工智能、控制系统构成的一个完善的系统网络,成为现代传播信息与知识的重要工具。从Lloyd Morrisett最早提出数字鸿沟名词开始,数字鸿沟被赋予广泛的学科内涵,学者从社会学、伦理学、民族学、政治学等多个学科角度来审视数字鸿沟现象,打破了传统的数字化趋同说。从狭义上来讲,所谓的数字鸿沟就是不同主体之间在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兴ICT普及和扩散中的不均衡状态;从广义的角度,数字鸿沟则是ICT在各个国家、地区、行业之间存在的差距的集合体,表现为个人和企业在以互联网为代表的ICT接入、使用、生产和应用创新上的差距,以及在此基础上对知识与信息的创造、理解、应用和吸收能力的差距。在2006年4月28日颁布的《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中,将缩小数字鸿沟作为我国信息化发展的重要计划之一。因此,本文试图从经济学视角,分析国家主体之间存在的数字鸿沟将对国民经济发展产生的经济效应。  相似文献   

5.
美国经济学家巴泽尔关于“奴隶赎身”有趣现象的发现和问题的阐述,从奴隶社会中揭示了人作为生产力具有很强的能动性,正如工业文明早期,工人成为“工具人”从而导致毁坏机器和罢工一样,说明了人与其它生产力要素的本质区别。“经济人”、“社会人”、“文化人”等等,无论是哪一种假设,  相似文献   

6.
随着数字金融化与金融数字化的发展,数字资本与金融资本深度融合,“数字—金融”复合体成为当代资本主义社会中新生的资本形态。在金融科技的加持下,“数字—金融”复合体基于大数据构建信用体系,利用数字化服务、智能化工具等进行资本运作,显著提升了货币资本集中的规模与流动效率。但在资本逻辑的驱使下,“数字—金融”复合体的形成也强化了对大众的价值榨取和国际资本掠夺,加剧了垄断的形成。为此,应在政治经济学的视阈下,深入考察这一新生资本形态对资本运行规律和当代资本主义生产关系造成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7.
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计算机多媒体和互连网为基础的现代信息技术日趋成熟,其智能化程度日益提高,成为拓展人类能力的创造性工具。计算机与学科课程整合试验,旨在通过把计算机作为认知工具和手段应用在各学科教学过程中,将各种教学资源、各个教学要素和教学环节,经过整理.组合,相互融合,保持协调一致,产生聚集效应。从而实现教育教学改革的突破性发展。 一、整合,是创建新型教学结构的理想切入点 1、现代信息技术提供的学习方式,有利于开展因材施教,体现教育的公平、民主和全体发展的思想 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现…  相似文献   

8.
美国商务部从1998年起,每年编辑出版一份关于信息技术革命和它对经济影响的报告。1998年和1999年报告名都是《正在出现的数字经济》,今年6月初出版的报告名为《数字经济2000》。副总统戈尔和商务部长戴利联合发布了这一报告。就是说,美国宣布已进入数字经济时代了!副总统和商务部长认为,电子商务和信息技术工业以令人激动的速度增长着,并改变着我们的经济,改变着美国人的生产、消费、交往和娱乐。 副总统戈尔强调指出:我们的确是处于一个新经济的时代,一个由信息、研究、知识和技术驱动的新经济时代。 1.信息技…  相似文献   

9.
曹华 《经济研究导刊》2012,(12):236-237
当前,互联网是传递社会信息、交流思想情感的重要载体和工具。在引导社会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中,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逐渐发挥出积极作用,已成为意识形态斗争的重要平台、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桥梁、社会主义主流文化宣扬的重要阵地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渠道。  相似文献   

10.
新时代是信息经济时代,以知识和信息的产生、传播和应用为基础的知识经济将占世界经济发展的主导地位。与传统经济不同,这种新经济下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能力更加取决于教育、科学技术和知识创新的水平,教育在经济和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也将更加突出。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不可避免地改变着传统的教育模式,信息与教育相结合毫无疑问地成为了当今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关键组成部分,当前蓬勃发展的以计算机网络为主导的现代信息技术是教育现代化必不可少的基础,是培养人才的重要手段。 一、西部大开发与教育信息化 西部大…  相似文献   

11.
文章利用2011—2019年中国286个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首先刻画了各城市数字经济、要素流动以及区域经济差距的时空演变特征,发现数字经济与要素流动的交互影响成为决定区域经济发展潜力的又一重要力量。此后,文章借助于包容性增长框架,采用工具变量法以及“宽带中国”的准自然实验法实证检验了数字经济、要素流动与区域协调发展三者之间的因果关系。结果表明,数字经济通过强化要素的双向自由流动实现了区域的协调发展。但数字经济的这种调节效应主要与资本的迁入以及技术的扩散有关,通过劳动力迁移所发挥的调节效应尚不明显。就数字经济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异质性表现来看,数字经济所带来的包容性增长效应在基础设施水平、城市创新水平以及市场化水平偏高的地区表现更为突出。基于此,以基础设施建设为抓手、以创新能力的提升为驱动,以要素市场化改革为保障,加快推进数字中国建设,畅通要素流动对于实现区域协调发展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2.
美国以信息产业为支柱的“数字经济”或称“新经济”在上个世纪克林顿政府执政的八年内得到了难以置信的迅猛发展。但好景不长,在上个世纪末和9·11之前,这种发展已呈颓势。9·11之后的一年里,美国的“新经济”更是停滞不前。原因有多种,经济学家虽各有定论,但“网络经济”泡沫的破灭却是多数人所共认的。常言道瘦死的骆驼比马大,美国各州的“数字网络”挤掉水分与泡沫后仍然是成绩斐然,潜力很大。本文将简单介绍美国在“数字经济”发展中排名靠前的一些州在高技术产业、网络经济指数等领域的一些数据,以便对美国一些主要高科技强州的发展现…  相似文献   

13.
果刚 《数字经济》2021,(11):24-29
一、数字经济演变:信息化、数字化、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 2020年,全球数字经济规模达到了32.6万亿美元,美国数字经济蝉联世界第一,规模达到13.6万亿美元,中国数字经济位居世界第二,规模为5.4万亿美元. 2016 年 G20 杭州峰会对数字经济进行了如下定义:"数字经济是指以使用数字化的知识和信息作为关键生产要素、以现代信息网络作为重要载体、以信息通信技术的有效使用作为效率提升和经济结构优化的重要推动力的一系列经济活动."可以说数字经济代表了围绕数据这种关键生产要素而进行的一系列生产、流通以及消费的经济活动的总和.  相似文献   

14.
作为世界经济发展的新动能和新一轮科技革命的重要引擎,数字经济已成为驱动经济系统效率提升和结构优化的重要力量,并为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数字经济不仅通过基础设施的要素供给和工具支撑驱动大中小企业信息联通,还通过数字场景营造的机会创造以及促进合作的生态构建来驱动大中小企业有效融通,形成数字赋能大中小企业的平台融通、链主牵引下的产业链融通,以及以创新创业为特征的生态融通等典型融通模式。针对大中小企业融通意愿不强、动力不足、模式不清晰等现实问题,需要畅通数据联通渠道、发挥大企业的牵引作用、提高中小企业主动融通的意愿,并构建保障大中小企业有效融通的长效机制。建议进一步强化数字基础设施和数字融通平台建设,优先关注重点产业的融通发展,支持数字融通载体建设,加快中小企业服务体系的数字化转型,强化对数字平台的监管。  相似文献   

15.
黄伟  刘银轲  胡培奇 《技术经济》2023,42(6):138-152
数字经济的高速发展,使小农户因自身禀赋劣势面对新一轮对信息、网络技术的占有和应用程度的“知识分隔”时边缘化程度加深,造成的“数字鸿沟”更日益影响稳定脱贫成效,如何利用信息技术赋能小农户弥合其与“信息富有者”间的“纵向数字鸿沟”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通过田野调查,提出了面向稳定脱贫的小农户分类模型,利用该模型选取多个案例,结合数字包容理论剖析和挖掘了信息赋能小农户实现数字包容背后的过程机理并探讨如何借助信息技术赋能小农户、培育数字农民、建设数字乡村的途径。研究发现,信息赋能小农户的过程主要分为信息意识萌发、信息技能掌握、信息成效变现三个阶段。信息意识萌发阶段,应着力唤醒小农户信息使用意愿及主动性;信息技能掌握阶段,要开辟多种渠道增加获取信息使用技能的机会;信息成效变现阶段,要通过广泛参与发挥信息效能。三个阶段应采用不同策略进行信息赋能,才能弥合数字鸿沟,实现数字包容,促进稳定脱贫与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16.
一、“信息高速公路”浪潮的兴起1993年美国提出了“全国信息基础设施计划”(NationalInformationInfrastructureNII)即“信息高速公路”计划(InformationSuper-HighwayISHW)。“信息高速公路”只是一个形象的比喻。它是将爿算机技术,网络通讯技术为基础,以光导纤维,数字卫星系统等为主要信息传输载体,以最快速度传递和处理信息,最大限度实现全社会信息资源共享为目的,运用纵横全美的大容量,高速交互式信息网络把政府机构、科研单位、公司企业、医院、图书馆、学校和家庭等信息终端联结起来,从而奠定美国在21世纪高度信息…  相似文献   

17.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通讯科技的飞速发展.如今,大部分人逐渐告别了在固定时间收看电视,阅读报纸、杂志的习惯,而是改用手机、互联网等新的数字信息技术来满足自身对信息的需求,这就使得微信、微博、互联网、手机报等新媒体日渐成为人们普遍利用的信息传播工具.新媒体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也为人们相互之间传递信息提供了便捷途径.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信息化的进一步加深,教育软件势必成为推广数字信息化的重要工具。中国有世界上最多的学校、学生和教师;学校的信息化教育基础设施建设迅速,学生、计算机比例迅速提高;家用电脑的增加和小康社会中教育消费的增加,使中国教育软件产业的发展前景空前广阔。几乎所有的人都认为,中国教育软件的市场潜力巨大,前景是不可估量的。然而,近几年来我国教育软件产业却跌入谷底,产业链条几欲断裂。  相似文献   

19.
一建立工程研究中心(ERC)是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近几年来重大科研项目之一。也是基金会对工程科学最大的单项科研投资项目。1985年,基金会工程科学理事会(工程科学局)负责筹建工程研究中心。当时美国不少人开始意识到美国工业竞争力逐渐下降。工程研究中心的重要使命是成为工程研究和工程教育相结合、增强大学与工业界之间新的纽带,使科研成果尽快商品化,增强美国工业产品在世界市场上的竞争力。 1983年11月美国科学基金会主任请美国国家工程科学院组织专家咨询小组对建立工程研  相似文献   

20.
(一)房地产证券化简介 房地产证券化,就是把金融机构所持有的房地产低押贷款转换成为可以在资本市场上出售和流通的证券,然后通过出售证券融通资金的行为。房地产证券化起源于70年代的美国,经过20多年的发展,现已成为美国、加拿大、澳在利亚等发达国家房地产金融市场上重要的融资工具。 一般说来,证券化可以达到以下几个目的:(1)金融机构通过资金匹配,降低或消除利率、到期日和流动性风险。(2)由于发行的证券信用级别较高,可以实现低成本融资。(3)服务人在证券化过程中可获得持续的财务收益。 (二)我国开展房地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