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基于人格结构理论的知识员工行为与激励策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知识工作的生产率来源于知识员工激励管理的成效。根据行为科学的研究,任何激励策略都必须作用于人的行为动力才能发挥作用。显然,激励策略与员工行为动力的匹配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激励的有效性。本文借助“精神分析之父”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对知识员工的行为动力源与行为动力架构进行分析,进而提出知识员工的激励策略。  相似文献   

2.
委托代理理论视角下的知识团队成员激励路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何有效地激励团队成员是目前企业所面临的一个关键问题。本文在分析激励内涵的基础上,运用委托代理理论对企业所有者与知识团队成员间存在的信息极不对称下的委托代理关系进行博弈分析,并有针对性地提出知识团队成员激励的路径选择和建议。  相似文献   

3.
白云 《经济师》2012,(4):232+234
如何激励知识员工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工作。文章在回顾知识员工定义和分析其特征的基础上,从授权的角度深入探讨知识员工的激励问题,以期为我国各类组织激励知识员工提供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4.
21世纪,世界经济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知识已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因而作为知识的载体———知识员工就成为知识经济时代管理的重点。任何企业要发挥知识员工财富增值的核心作用,就要认真研究知识员工的激励问题。由此,文章从分析知识员工与普通员工的区别及知识员工的行为动力结构出发,以知识员工激励因素的实证研究为基础,对知识员工四层次激励体系模型的构建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5.
知识员工的激励效用分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郭玉林 《当代财经》2002,(11):63-66
目前企业激励方式存在着两大误区,一是重视经营者激励而忽视了对员工的激励,二是将一般员工激励与知识员工激励等同。忽视前者的结果是导致了非X效率;忽视了后者的结果是员工激励效用的非最大化。一般员工激励主要是一种结果激励,激励效用最大化主要是通过经济报酬激励实现的,而知识员工的激励主要是一种过程激励,激励效用最大化主要是通过复合激励实现的,进而为知识员工激励提供相应的激励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6.
田应华 《经济师》2009,(7):181-183
酒店业作为劳动密集型服务性行业,员工是最宝贵的资源,酒店必须重视员工、激励员工、在员工身上倾注精力。文章归纳了西方激励的相关理论,以此为基础。指出了当前酒店员工激励的现状、存在的突出问题,并分析了问题产生的内在原因,在西方激励理论的启发下,结合实际寻求科学、可行的员工激励措施。  相似文献   

7.
激励问题一直是公共行政研究中的热点也是难点问题之一,本文一改以往从管理学角度研究公共行政激励问题的视角,另辟蹊径,以经济学中的激励理论出发来研究这一公共行政传统问题.文章首先对激励理论的发展和内容作出了概述,着重说明了两种激励机制的设计,并通过对公共行政中存在的委托代理关系的论述,提出了相应的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8.
完全借助委托—代理理论来解决经营者激励问题的做法,在实践中受到了挑战。本文尝试将心理契约理论引入经营者激励的研究之中,对经营者的人性假设进行了认真的思考,认为以心理契约为基础是解决现有经营者激励机制缺陷的关键,再通过对经营者心理契约特征的分析,来探讨与此相应的经营者激励对策。  相似文献   

9.
基于经济增加值的知识员工激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知识员工进行有效激励从而获取长期竞争优势已成为当前以知识为竞争点的许多企业的共识.基于EVA的广泛应用以及知识员工激励的特殊性的分析,EVA作为一种衡量绩效、激励员工的手段,其长期性、系统性激励的特点更能激发知识员工的积极性,通过建立EVA的考核和管理体系、奖励基金和奖金银行等方式能有效激励知识员工,提高企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10.
从心理契约角度研究知识员工的激励模型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李明智  韩娜  吕荣杰 《经济师》2005,(1):53-53,55
文章从心理契约的角度入手,在分析了心理契约的内涵、形成过程的基础上,认为心理契约在知识员工应对组织变革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从而提出基于心理契约的知识员工的激励模型,为变革管理者提供了一个独特思考激励的角度。  相似文献   

11.
秦华  张好雨  柳瑞禹 《技术经济》2015,34(5):124-129
在高管薪酬水平过高、企业内部薪酬差距过大的背景下,从纵向公平偏好的视角研究了企业内部的委托代理关系和薪酬激励机制,假设员工是具有嫉妒和自豪两种纵向公平偏好的风险规避者,设计了代理人具有纵向公平偏好的委托代理模型。通过模型求解得到如下结论:当总经理的预期净收入高于员工时,其期望效用随着员工纵向公平偏好强度的提高而减小;当总经理的预期净收入低于员工时,其期望效用随着员工纵向公平偏好强度的提高而增大。  相似文献   

12.
知识型员工激励策略探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周炜 《经济与管理》2007,21(3):74-77
知识型员工不同于普通员工的特征导致其需求因素的非同一般,而对知识型员工的激励策略设计必须建立在对其需求要素的把握之上,即从协助知识型员工成长需要和成就动机的实现、给予知识型员工更多的自主性、为知识型员工提供良好的环境支撑和建构独特合理的薪酬体系等方面对知识型员工进行激励。  相似文献   

13.
论企业知识员工的嵌入式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知识员工的物质追求、精神追求等是以其所拥有的知识技能为基础的,如果企业为知识员工提供知识技能发挥以及知识持续增长的平台,使得知识员工形成自我成长依赖并嵌入于企业内部形成的知识实践社群,必然会取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企业知识必须通过成员间知识的交流与共享才能实现其全部价值。由于受到信息不对称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使得企业知识的共享面临种种困难。企业必须进行外部的正激励才能使知识共享实现帕累托最优。但是这种正激励并不是越高越好,本文通过对知识共享机制的研究,运用不完全信息动态重复博弈理论,深入分析知识共享的原动力,以知识贡献成本和知识贡献激励为相互制约条件提出企业知识共享的最优激励机制设计的概念模型。  相似文献   

15.
基于服务外包的家电售后人员激励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莉  郑雪娇 《技术经济》2010,29(3):121-124
本文针对国内家电企业售后服务外包的现状,基于多任务委托代理模型的分析框架,分析了服务外包模式下售后维修人员可能存在的不道德行为方式。在此基础上,对家电生产企业如何建立外包商售后服务人员的激励机制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16.
以华为为案例对象,研究了华为的知识型员工管理模式,从企业文化、招聘、培训、绩效管理和激励等方面,全方位地展示了华为的知识型员工管理体系,分析了企业文化影响下的知识型员工管理体系建设,挖掘了知识型员工管理之道。  相似文献   

17.
行为经济学和行为博弈的一些实验研究显示,对收入公平性的判断是影响参与人的行为和分配偏好的一个重要因素。本文通过对我国不同地区保险代理人的问卷调查结果进行信度分析和回归分析,讨论了公平对待与员工努力水平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公平对待与员工努力水平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而这一点并不被传统管理者所重视。进一步得出结论,基于公平偏好的激励机制是改善员工的工作努力水平的一个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8.
邹碧海  张宝生  游静 《技术经济》2011,(4):21-25,41
基于公平心理客观上对协同主体决策过程的影响,引入F-S公平心理模型,构建了信息系统集成知识创新决策模型。得到结论:对于具有公平偏好心理的原系统服务商而言,其努力水平受嫉妒心理的影响,且随着嫉妒心理程度的提升而降低,道德风险随着努力水平的降低而增大;当原系统服务商付出最优努力水平时,它能有效规避道德风险。  相似文献   

19.
刘青松  肖星 《技术经济》2015,34(2):93-100
基于国企高管的"政商"双重身份的视角,研究其在晋升和薪酬激励下的行为差异,指出晋升和薪酬的激励目标是不同的。研究发现:国企高管的晋升与业绩不相关,而与非经济指标相关;不同的晋升途径导致高管的行为不同,政治晋升与公司承担的社会责任和非效率投资正相关,非政治晋升与关联方占用正相关;在高管晋升前的任职期间即晋升激励较强时,薪酬与业绩正相关,而与非经济指标不相关;晋升激励非经济目标,而薪酬只激励业绩。  相似文献   

20.
综合考虑经济增长与节能减排的双重任务,将消费者购买行为、节能减排努力准入标准、政府监督信号考虑在内,构建了政府与企业之间的多任务委托‐代理模型。分别探讨了对称信息和非对称信息下政府如何设计有效的激励机制,鼓励和引导企业积极进行节能减排。结果表明:节能减排努力市场准入标准越高,政府应给与企业越多的固定补贴;政府应根据观测到的企业不同节能减排努力水平设计激励机制;政府监督对促进企业节能减排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