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加快城镇化建设是世界各国走向现代化的基本经验,无论西方发达国家还是亚洲经济强国,经济发展都与城镇化高速发展的进程紧密相伴。本文旨在从泛珠九省区城镇化进程的比较分析出发.并根据泛珠九省区在城镇化进程中存在的具体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2.
陈梦华  陈颖 《海南金融》2008,(10):35-40
本文通过对泛珠九省区宏观税负差异的比较,分析了影响税负差异的各种因素,包括经济发展水平和质量、经济结构、税收制度,并提出了促进九省区税负差异均衡化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泛珠九省区FDI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动态关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FDI的动态变化对泛珠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本文在经济学理论的框架下,建立FDI、经济增长和国内投资的状态空间模型和变参数误差修正模型。从总需求的角度系统分析FDI对泛珠九省经济增长、国内投资的动态影响,并进行了泛珠九省间的对比分析,为泛珠九省今后外资引进工作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城乡财政是我国财政的基石,对我国财政收支平衡有着重要影响.近年来,随着城乡结构的调整,城乡之间经济社会发展加速融合,城乡财政收支、运行管理等进行了适应性调整,取得了不错的成效,但仍存在一些问题亟待改进.本文主要探讨建立现代财政制度,创新城乡财政管理方式的途径.  相似文献   

5.
2016年我国进入第十三个五年规划期,财政平衡的程度反映着我国财政运行的基本情况,因此有必要对我国"十三五"期间财政平衡的程度进行预测,作为政府宏观经济调控的参考。本文比较了衡量财政收支平衡程度的各种指标,认为财政平衡度(率)(财政收入/财政支出)是衡量财政收支的平衡程度的合适指标。在对有关预测文献梳理的基础上,本文选择了两种预测方法进行分析,一是基于财政平衡度的时间序列数据做直接预测,一是基于财政收入与财政支出两个分量做结构分析预测,最后再综合两种预测,得到我国"十三五"期间财政平衡度各年度预测值依次为0.929、0.927、0.927、0.926、0.927,其平均预测值为0.927。  相似文献   

6.
财政拮据地区实现稳固平衡必须注意的几个问题鲁恩旺汪玉林洪日南财政收支平衡是社会主义国家财政的本质特征。实现财政平衡,既是落实《预算法》的基本要求,也是促进财政经济发展、实现良性循环的重要途径。邓小平同志曾讲过,财政收支平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  相似文献   

7.
单继祥 《财政监督》2011,(30):35-36
财政风险是在财政资金运行过程中财政收支结构和体系遭到破坏的可能性,主要体现在矛盾突出的收入支出和经常性的财政平衡预算困难及政府自身长期资金短缺造成的收入与公共需求的差距。此外,地方财政收入结构上的不平衡,收入来源单一,缺乏稳定的财政资源基础等也削弱了地方财政抵御风险的能力。为此提出以下建议。  相似文献   

8.
一、财政的周期性风险经济总是处于周期性的波动中,在财政收支制度一定的情况下,经济增长和经济衰退会导致财政收支的波动,从而使财政收支及其平衡(主要是财政赤字)出现周期性风险。  相似文献   

9.
1986年以来,财政收支状况日益紧张,全年收支相抵,出现赤字70.55亿元,1987年国家预算又安排赤字达80多亿元。财政收支难以平衡,原因何在?我们试作如下分析。(一)现行财政平衡的计算方法,掩饰了财政收支不平衡的矛盾,容易造成财政决策失误。现在确定财政平衡的计算方法,是把债务收入与财政经常性收入算在一起,即用:经常收入+债务收入-当年支出的公式,来确定财政是否平衡。这种计算方法具有严重弊端,混  相似文献   

10.
坚持财政收支平衡,是世界各国普遍遵循的一条重要理财原则,也是财政运行的基本要求。邓小平同志提出的“国家财政要建立在经常的、稳固的、可靠的基础上”的思想,是对财政平衡思想的精辟概括。在宏观经济视野中,财政平衡是国民经济总供求平衡的重要组成部份,并直接影...  相似文献   

11.
利用公开年鉴数据,对民生支出基尼系数进行结构分解,考察2007~2010年间我国省域民生财政支出的均衡性,以及各项民生支出对总体民生支出均衡性的影响。研究发现,几年来民生财政支出的地区均衡性有所提高,但是结构性问题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利用随机前沿分析方法对我国26个省级地方政府1978~2008年的财政支出效率进行了测算,并分析了影响地方政府财政支出效率的主要因素。研究结果表明:(1)中部地区的政府财政支出效率平均好于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2)1994年的分税制改革明显地提高了我国地方政府的财政支出效率,但之后地方政府的财政支出效率呈逐年下降趋势;(3)财政自主性、人均GDP、人均预算内财政收入对地方政府的财政支出效率有显著的负面影响,人口密度对地方政府的财政支出效率有显著的正面影响。  相似文献   

13.
财政支出合理规模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可从需求和供给两个方面分析财政支出规模的影响因素。从1995年54个国家GDP财政收入对财政支出规模制约关系的分析,可得结论:低收入国家财政收入对财政支出规模制约性强,其系数为1.1722;高收入国家GDP对财政支出规模制约性强,其系数为0.2443。我国财政支出规模主要受财政收入规模和上年财政支出规模制约。  相似文献   

14.
This study is an empirical analysis of the impact of direct tax revenue budgeting errors on fiscal deficits. Using panel data from 26 Swiss cantons between 1980 and 2002, we estimate a single equation model on the fiscal balance, as well as a simultaneous equation model on revenue and expenditure. We use new data on budgeted and actual tax revenue to show that underestimating tax revenue significantly reduces fiscal deficits. Furthermore, we show that this effect is channeled through decreased expenditure. The effects of over and underestimation turn out to be symmetric.  相似文献   

15.
根据中央"降成本"要求,各级政府近年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较大程度上减轻了企业的人力成本,但也出现了一些新的矛盾和深层次困难。从河北来看,在经济下行、压减产能、防治污染等严峻形势下,面临着相互关联的三大难题:企业的社保负担较重,亟须减轻;职工的社保待遇较低,亟须提升;政府的收支压力较大,亟须平衡。为此,必须统筹考虑企业社保负担、职工社保待遇和政府收支压力间的关系,审慎选择进一步降低企业社保负担的空间及政策措施,加快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健全多元投入机制、形成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6.
构建含土地财政收入的内生经济增长模型,从理论上证明土地财政收入对经济增长存在非线性影响,而且会因财政支出结构的变化而对经济增长产生不同的非线性影响。并以2000-2017年省级面板数据对上述假说进行实证检验。结果显示:在东部和西部地区,土地财政收入相对GDP的占比对经济增长确实先有促进作用,后出现抑制作用,呈现出较明显的倒“U”形特征。同时,土地财政收入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会因财政支出结构的变化而出现阈值效应,过高的生产性支出比重将减弱土地财政收入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7.
首先,构建养老服务财政投入和产出的评价指标体系,利用我国30个省省际面板数据,采用Super-SBM DEA模型,对各省的财政支出效率进行测量及对比分析;其次,利用Tobit面板数据回归模型剖析影响养老服务财政支出效率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我国东、中、西部养老服务财政支出综合技术效率排序为西部地区>东部地区>中部地区,综合技术效率无效很大程度上是由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决定的,提高总效率的策略在于提高预算管理水平和优化财政资源配置。城镇化水平对养老服务财政支出效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财政自给能力、社会养老资源(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余)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基于此,可以通过增加财政支出、选好财政投入方向、不断优化财政投入方式等策略提升我国养老服务财政支出效率。  相似文献   

18.
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财政经济的影响及其应对之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冠肺炎疫情的发生对我国财政经济造成重大冲击。本文基于当前疫情发展信息,初步评估其对2020年财政收支的影响程度。研究发现,新冠肺炎疫情将导致2020年财政减收增支在1.2—1.7万亿元之间,做好今年的财政平衡工作“压力山大”。因此本文提出,要财政收入、财政支出、赤字债务“三管齐下”、多措并举,一方面调整支出结构,提高赤字率和债务规模,另一方面积极挖掘收入侧的潜力,提高财政部门对于政府收入的统筹安排能力,努力谋求2020年财政收支基本平衡,全力支持国民经济实现“六稳”,保持经济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19.
本文运用我国1953~2007年金融机构现金收支与人均GDP数据,实证分析了建国60年来我国金融机构现金收支对人均GDP的影响。Johansen协整检验表明,我国金融机构现金收支与人均GDP之间存在长期的稳定关系;脉冲响应和方差分解表明,金融机构现金收支总额对人均GDP的冲击都存在时滞但方向相反;与金融机构现金收入总额的作用相比,金融机构现金支出总额对人均GDP的方差贡献率相对较大。该实证结果的政策含义是,在我国运用货币政策调节宏观经济是有效的,但政策的制定需要在对宏观经济形势准确预测的基础上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在全球金融危机发生后,我国及时推行宽松的货币政策,其政策取向是正确的。  相似文献   

20.
财政收入与财政支出在时间进度、增长率和规模等方面均存在差异,财政收支差异加重了宏观税负水平。改革预算管理制度,加大财政收支管理与监督力度,有效控制财政平衡关系,增强财政收支的协调性,并在财政可承受范围内,探索有效的结构性减税措施,有助于降低宏观税负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