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社会对于能源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在生产生活中对于电力资源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电能逐渐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组成部分。而对电能的需求也促进了电力行业的发展,对电力行业的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根据不同地区的需求情况,对电力资源进行合理而迅速的分配,提高电力应用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是电力企业面临的主要问题。本文对电力行业自动化系统中RTU技术的应用进行了分析和探讨,为电力行业自动化系统的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电力行业发展迅速,配电系统所需求的资源也越来越多,消耗的电力能源问题需要解决,为有效降低配电设计过程中能源的损耗,保证能源的可持续利用,应加强配电设计系统中节能技术的应用,保证电力行业可持续快速发展。能源保护对国民生产起着重要作用,只有在配电设计系统中改善节能系统的设计,才能保证节能系统能长久应用在配电设计过程。  相似文献   

3.
电力行业发展迅速,配电系统所需求的资源也越来越多,消耗的电力能源问题需要解决,为有效降低配电设计过程中能源的损耗,保证能源的可持续利用,应加强配电设计系统中节能技术的应用,保证电力行业可持续快速发展。能源保护对国民生产起着重要作用,只有在配电设计系统中改善节能系统的设计,才能保证节能系统能长久应用在配电设计过程。  相似文献   

4.
朱忠俊 《企业技术开发》2012,(20):69-70,102
我国电力行业发展了几十年,也逐渐走向成熟,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我国的电力行业也承受着巨大的重担,电力行业在中国现在也到了从技术引进到技术开发的阶段,在火力发电、水力发电、核力发电基础上各种新型能源发电层出不穷,风力发电、地热发电、沼气发电、太阳能发电等清洁能源发电不断涌出,火电施工企业要在新型能源领域分享到一瓢饮,就必须提高自身施工管理水平,以高质量,高品质赢得社会的认可,方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站稳脚跟,立于不败之地。  相似文献   

5.
<正>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电力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大,也对电力行业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本文以江苏省为例,基于协同发展理论,通过问卷调查法构建了涵盖电力能源结构、经济发展水平和电力环境发展水平3个维度的评价指标体系,分析了影响电力行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因素,以期为相关研究人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伴随着科技的进步,电能计量技术得到了全面更新,在实际应用中取得良好效益,计量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也越来越突出。众所周知,电能是现代社会正常运行发展不可或缺的能源之一,各行各业的发展都以电能作为基础能源。因此,电力行业必须高度重视电能计量的现代化管理,结合现代信息、科技以及人性化管理方式,为电力计量新技术的应用提供可靠的保障。笔者结合多年工作经验,从我国电能计量管理工作现状着手,分析了电能计量现代化管理的意义,对电能计量新技术的应用推广应用做了简单介绍。  相似文献   

7.
电力行业是技术、资金、能源密集型产业,产业关联度大,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产业,也是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同时,电力行业也是重污染、高能耗的行业,因此,对电力行业的环境信息披露情况现状进行研究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相似文献   

8.
电力是以电能作为动力的能源,电力行业发展的各方面都离不开技术创新。文章总结了近些年中国电力的发展成就,给出了电力与技术创新的相关概念,介绍了技术创新理论对电力工业发展的价值,论述了电力行业前沿发展中技术创新的必要性,并分别对电力技术的五个方面给出了技术创新思路,对今后的电力行业的发展提出了更多建议。  相似文献   

9.
段丁强  赵擎 《价值工程》2014,(5):181-182
电力垄断行业的改革对于我国电力行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这就要求相关部门人员从多个方面考虑,实现水电等可再生能源的发展,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以此来为我国社会发展创造一个崭新的电力行业。  相似文献   

10.
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离不开电力的支持。目前,电力已经成为了整个社会的主要能源,对人们的生活、工作等具有不可估量的影响。随着国民经济的稳步发展,电力行业的发展逐渐加快,而电力系统也开始向超高电压等级、大联网的方面发展,因此也对继电保护的选择性、可靠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11.
《企业技术开发》2016,(3):109-110
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使得各行各业都进入了蓬勃的发展时期,经济生产的需要以及人们思想意识的转变,在社会生活中对电能等清洁能源的开发也越来越重视,电力行业因此发展起来。目前在我国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对电力能源产生了较大的依赖,保障电力系统的稳定,就是保证人民的生活质量。电力系统的有效运行离不开配电网的良好运行,配电线路是配电网运行的核心,对配电网的运行质量直接造成影响,因此,加强配电线路的故障研究对维护电力系统健康稳定运行具有重大意义。文章从配电线路故障诊断工作中总结经验,探讨对故障的识别与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盛颖 《民营科技》2014,(9):46-46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能源的需求量也愈来愈大,因此电力行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空间,电力系统的维护和管理工作也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近年来,我国对能源的利用率和节能环保越来越重视。配电网线损作为电力系统的主要损失形式,科学合理的控制配电网线损不但能够保障电力系统的正常稳定运行,又符合现代配电网经济高效管理理念,因此线损控制管理愈来愈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减少线损率,提高线损控制管理水平,是目前电力行业关注的焦点。线损控制管理水平的提高,不仅能够保障电力系统的正常运作,还能提高人民生活和生产的安全、可靠供电水平,增加电力供应企业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3.
近几年,我国电力事业在国际上不断的发展,电力能源作为我们生活的保障。它的发展和进步受到了人们的密切关注。而火力发电厂是我国电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为人们提供着更好的电力能源。因此,提高对火电厂锅炉运行控制与故障预防是保证当前电力能源质量的有效手段和措施。提高火电厂锅炉运行控制与故障预防不单单保障了人们的生活质量,还有利于我国电力行业在社会经济市场中的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4.
随着电力行业的飞速发展,10k V电力系统的发展也极为迅速,而且10k V电力系统中会运用到大量的电缆线路。电缆线路在连接的过程中,电缆连接头处理得是否合理将直接影响到10k V电力系统的运行效率以及使用寿命,因此在电力行业发展的过程中必须对电缆接头处理技术进行不断改进和创新,才能符合社会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我国的电力行业取得了快速的发展,电力企业的建设是电力行业发展和竞争的后备力量,也是促进电力行业不断取得新突破的保障动力。因此电力企业建设的成败,对电力行业的进步与发展有及其重要的作用,而ERP系统是一种集先进管理思想和信息技术于一体的信息管理系统,在国内众多的电力企业建设发展中具有重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我国经历着一个以电能替代非电能源和用电范围不断扩大的过程,在终端能源消费结构中,电能的消费比例不断提高。目前,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电力生产与消费大国,年发电量位居全球第二位。因此,人们对电力系统的安全性、可靠性及供电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信息技术、电子控制技术和新材料等新兴技术不断被引入电力行业,充分证明科技创新是保证电能安全的基础。而红外成像技术在变电站的应用,就是新兴技术的其中之一。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我国经历着一个以电能替代非电能源和用电范围不断扩大的过程,在终端能源消费结构中,电能的消费比例不断提高。目前,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电力生产与消费大国,年发电量位居全球第二位。因此,人们对电力系统的安全性、可靠性及供电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信息技术、电子控制技术和新材料等新兴技术不断被引入电力行业,充分证明科技创新是保证电能安全的基础。而红外成像技术在变电站的应用,就是新兴技术的其中之一。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我国经历着一个以电能替代非电能源和用电范围不断扩大的过程,在终端能源消费结构中,电能的消费比例不断提高。目前,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电力生产与消费大国,年发电量位居全球第二位。因此,人们对电力系统的安全性、可靠性及供电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信息技术、电子控制技术和新材料等新兴技术不断被引入电力行业,充分证明科技创新是保证电能安全的基础。而红外成像技术在变电站的应用,就是新兴技术的其中之一。  相似文献   

19.
李小龙 《价值工程》2021,40(26):142-144
当前电力行业正在向着信息化的方向发展,提高了电力行业发展速度,推进了智能电网工程的建设进程.但是在电网运行过程中,网络安全风险因素有所增加,这使得电力行业难以稳定发展,因此需要采取有效的主动防御技术.基于此,本文分析了电力信息化行业网络安全风险问题以及主动防御技术,以期可以为电力信息化行业发展提供有效参考.  相似文献   

20.
工业在我国的国内生产总值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对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贡献这不容忽视的力量。随着工业的迅猛发展,能源资源也在不断的消耗,在连带效应中,发展最为耀眼的当属电力行业,工业发展使用电量大幅增加,因此,各地的变压器数量也如雨后春笋般的在增加。变压器的存在不仅影响着电力行业的正常运行,更是对所在区域的人们的生命财产有着直接的影响。本文主要从电气设备的安装和电气设备的试验两个方面来简单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