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共中央政治局6月27日下午进行第23次集体学习,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主持。他强调,能源资源问题是关系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一个重大战略问题。我们要从推动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全局出发,全面分析能源资源形势,深入研究能源资源问题,全面做好能源资源工作,促进形成可持续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建立资源节约型国民经济体系和资源节约型社会,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和我国的长远发展提供可靠的能源资源保证。  相似文献   

2.
《中国科技产业》2005,(7):47-48
中共中央政治局6月27日进行第二十三次集体学习.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主持。他强调.能源资源问题是关系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一个重大战略问题。我们要从推动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全局出发.全面分析能源资源形势.深入研究能源资源问题.全面做好能源资源工作.促进形成可持续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建立资源节约型国民经济体系和资源节约型社会.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和我国的长远发展提供可靠的能源资源保证。  相似文献   

3.
陕西作为我国西气东输.西煤东运,西电东送的重要基地,加大电力产业建设和发展力度,促进能源资源大省向电力大省的转变.实现能源资源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变,对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4.
资源匮乏和人口众多的国情决定了我国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具有特殊含义。发达国家一般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单一目.标,但我国要以资源利用总量节约和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两个方面为目标。面对资源约束不断加剧的趋势及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新挑战,我国必须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能源、矿产、水、土地和海洋资源,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不可缺少的生产要素和物质基础。如何依靠科技进步来实现资源的集约利用,从而提高能源和资源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保障程度.保证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协调与可持续发展,是我国经济社会生活中最为迫切的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6.
人口问题是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性问题,计生工怍是事关民族发展和群众生活的战略性工作。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召开的人口资源和环境保护座谈会上,胡锦涛总书记又作了重要讲话,强调要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扎扎实实地做好人口资源环境工作,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并指出“人口众多给就业以及资源环境带来的压力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将长期面临的重大问题,要自觉把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中去把握,在稳定低生育水平的基础上,着力提高人口质量,优先开发人力资源,改善人口结构,引导人口合理分布。”  相似文献   

7.
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的新阶段。但民族地区由于地理位置偏僻、经济发展落后却资源相对丰富等原因.面临几乎把经济发展、脱贫至富的希望完全寄托在资源开发上的两难困境。文章针对民族地区的现状和困境提出了创建两型社会的决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代价是能源、资源的巨大消耗,高强度、粗放式的经济发展模式,导致了生态破坏、环境污染和资源枯竭等严重问题,发展循环经济已成为我国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9.
黄海琴 《特区经济》2013,(2):141-142
构建资源节约型社会不仅是顺应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要求,而且是缓解我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过程中能源短缺的现实通道。本文通过分析我国资源节约型社会构建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提出加快我国构建资源节约型社会的策略。  相似文献   

10.
文章根据大量最新统计资料,分析了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中存在资源短缺、能耗严重等问题,指出了我国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符合我国国情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是实现现代化的惟一出路,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1.
文章根据大量最新统计资料,分析了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中存在资源短缺、能耗严重等问题,指出了我国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符合我国国情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是实现现代化的惟一出路,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资源瓶颈和环境压力已经成为严重制约因素。如何转变粗放型增长方式,实现经济社会的协调、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当前的紧迫任务。党的十七大提出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把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作为基本国策,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加快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把经济社会发展引入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轨道。2007年,国务院把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试点列入了国家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并明确由商务部负责:在最近颁布的《循环经济促进法》中又明确规定”国家鼓励和推进废物回收体系建设”,这为再生资源行业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相似文献   

13.
《广西经济》2005,(7):1-1
近日,国务院提出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在全国范围内深入开展资源节约活动,全面推进能源、原材料、水、土地等资源的节约和综合利用工作,用三年时间在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工作方面迈出实质性步伐。  相似文献   

14.
蒋莉 《发展》2006,(2):61-61
2005年3月12日举行的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胡锦涛总书记第一次提出要"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10月11日,第十六届五中全会把"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明确地写入<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这是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我国国情出发,借鉴国际先进发展理念,着力解决我国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矛盾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环境保护的高度重视,把环境保护摆上了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要战略位置.这对于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提高资源环境保障能力,实现国民经济健康、快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苏海健 《特区经济》2008,(5):137-138
"资源节约型社会"的"资源"应界定为物质资源。我国在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中存在资源利用不合理、利用水平低、生态环境破坏严重等问题。应当完善自然资源产权制度,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强科技进步,理顺部门利益、地方利益与社会责任三者关系。  相似文献   

16.
可持续发展要求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保护的共同协调发展,而加强和不断深化资源环境审计,是实现我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全面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保证。文章通过分析资源环境审计对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并结合目前资源环境审计的现状和存在问题,提出推进资源环境审计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一、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重大意义 1.有利于解决资源利用效率偏低问题.目前,在我国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资源的利用效率却十分低下,资源和环境的承载力已接近极限.以能源为例,有数字表明,我国综合能源利用率约为33%,比发达国家低10%.  相似文献   

18.
大力促进我国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资源型城市是以本地区矿产、森林等自然资源开采和初加工为主导产业的城市。这些城市为经济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但在发展中也积累了不少矛盾和问题.严重制约了自身的可持续发展.资源枯竭城市已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突出问题。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1978年到2012年的34年期间GDP年均增长9.8%,创造了举世瞩目的经济成就。在经济规模持续快速扩张的同时,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资源与环境制约也不断增强。为应对资源环境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挑战,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我国政府将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两型社会作  相似文献   

20.
《中国科技产业》2007,(1):42-42
中共中央政治局日前进行第三十七次集体学习,由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主持。此次学习中,胡锦涛强调,全党全社会都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充分认识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下最大决心、花最大气力抓好节约能源资源工作。胡锦涛指出,能源资源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也是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物质基础。坚持节约资源的基本国策,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必然要求,是实现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