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共中央政治局6月27日下午进行第23次集体学习,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主持。他强调,能源资源问题是关系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一个重大战略问题。我们要从推动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全局出发,全面分析能源资源形势,深入研究能源资源问题,全面做好能源资源工作,促进形成可持续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建立资源节约型国民经济体系和资源节约型社会,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和我国的长远发展提供可靠的能源资源保证。  相似文献   

2.
声音     
《中国城市经济》2011,(10):94-95
抓好四个关键点推进质量强市战略实施质量强市战略,提高质量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率,对于提升经济竞争力,改善人民生活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十六大报告指出:“要在本世纪头二十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我国目前的小康建设达到了什么水平?如何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现代化?带着这些问题,本文对小康社会及如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一、小康社会的由来及内涵 几千年前,中国最古老的诗歌经典——《诗经》中即已出现这样的语句:“民亦劳止,汔可小康”。这是“小康”一词在中国文化中第一次出现。在西汉《礼记·礼运》中,“小康”作为一种社会模式得到了系统的阐述,成为仅次于“大同”  相似文献   

4.
中国“全面小康”的基本标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新宇 《开放潮》2002,(12):47-48
对中国人来说,“小康”,是一个充满期望和梦想的字眼。从古至今,它凝聚了多少炎黄子孙对幸福生活的憧憬和企盼。20世纪70年代末,我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提出“到2000年建立一个小康社会”,确定了到20世纪末国内生产总值翻两番、奔小康的战略构想。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目杯,为刚跨过小康门槛的中国指明了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5.
吕清禄  李岩 《北方经济》2004,(12):10-12
当前,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已经成为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的根本指导方针.那么,科学发展观下,内蒙古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如何?面临哪些问题和挑战?如何谋划创新,努力实现内蒙古经济社会更快更好地发展?本文就此进行初步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6.
张平军 《发展》2000,(2):17-18
自然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一个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状况与该国的资源保护、开发利用水平有着密切的关系。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当前正处在经济快速增长、经济体制急剧变化的过程中,一方面面临着提高社会生产力,增强综合国力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历史任务,另一方面又面临着相当严峻的人口、资源、环境问题。  相似文献   

7.
居住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生活质量的指标之一,也是反映社会发展水平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立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住房问题日益受到各级政府和人民群众的关注.居民的住房状况同五年前相比得到了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8.
9.
《重庆经济》2009,(6):19-26
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是我国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基本载体。将区域经济增长极理论与县域经济相结合,通过培育县域经济增长极,大力推进县域经济发展,对推动国民经济的全面增长、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要作用。相对于城市经济,县域经济是一种“弱势经济”,往往市场体制机制不完善,资本稀缺,信息不畅,  相似文献   

10.
当前,我国步入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快车道。发展循环经济作为一项系统的经济社会工程。深刻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对于深入把握当前的战略机遇期,推进全面建设小康,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大而深远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西部大开发》2013,(Z1):114-115
主持人语:从十六大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到十七大的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再到十八大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国吹响了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军的号角。从"建设"到"建成",一字之变,中国已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倒计时"。弹指十年,如期而过。这十年,是艰难的十年,曲折的十年,更是奋进的十年。在这十年间,我国的经济水平、政治环境、社会面貌、人口素  相似文献   

12.
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最基本的区域经济单元,发展壮大县域经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和战略选择,由于各地的具体情况千差万别,发展县域经济不可能有一个统一模式。在千帆竞发的改革浪潮中,资源这藏在深山人初识的山区小县,如何寻求突出自身特色、释放潜在能量的最佳途径呢?  相似文献   

13.
张存生 《发展》2007,(2):62-63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在新世纪前二十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和瓶颈在农村.近几年,中央又出台了关于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发展的一系列政策,这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在新形势下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的战略意图.而解决"三农"问题,增加农民收入,必须树立科学的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揭示了以人为本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才是真正的发展的基本内涵,是在总结我国以及世界各国工业化进程中经验教训基础上的发展新认识,也是我们审视大到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小到各个领域各行各业集体发展良性与否的客观标尺和方法论指导.  相似文献   

14.
城乡统筹发展是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必然选择.也是坚持科学发展观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要求,更是重庆大城市带大农村协调发展的必然选择。渝东南民族地区是重庆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和探索渝东南民族地区城乡统筹协调发展新途径,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重庆实施城乡统筹发展战略,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经济社会健康协调持续发展的重要工作。  相似文献   

15.
16.
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强劲势头,与此同时,资源紧缺和环境压力也日益尖锐。建立循环经济模式,将科学发展观落到实处,是加快生产和生活方式向高效率、低消耗、低排放、可循环转变,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7.
“十一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承前启后的关键时期。今后五年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和省委六届八次全会精神,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高扬树正气、讲团结、求发展的主旋律,紧紧围绕实现更快更好发展、推进和谐河北建设两大主要任务,深入实施科教兴冀、两环开放带动、城市化和可持续发展战略,更加注重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增长方式,更加注重完善体制机制,更加注重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更加注重人的全面发展,努力提升综合竞争力,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8.
新年伊始,金华市婺城区委、区政府提出了“全面追赶、重点突破、局部超越,努力加快婺城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的工作主题。它符合婺城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体现了以下三个方面的特点:(1)体现了加快发展的必要性。近几年来,婺城区经济社会等各项事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但是与周边县(市、区)比有差距,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有差距,与人民群众的期望有差距,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增强加快婺城发展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相似文献   

19.
黄强  许建民 《开放潮》2005,(9):8-10
社区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础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加强和谐社会建设,这是今后较长一个时期我国社会发展的根本思路和总体战略,也是我们党在新世纪新阶段的一个重大理论创新。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是一个宏大的系统工程,必须充分发挥基层、基础的作用。作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基础性的一环——城市社区建设,能为构建和谐社会奠基,这是不言而喻的。社区是社会的细胞,社区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础。胡锦涛同志说过,要“从建设和谐社区入手,使社区在提高居民生活水平和质量上发挥服务作用,在密切党和政府同人民群众的关系上发挥桥梁作用,在维护社会稳定、为群众创造安居乐业的良好环境上发挥促进作用。”因此,要高度重视和谐社区建设,把促进社区和谐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20.
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全面改善人民生活,一直是为中国各届政府高度关注,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问题。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的民生问题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去年召开的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管理,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