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重点城市邮政投递网建设现场交流会议上,集团公司李国华副总经理说,要树立投递是邮政的核心竞争力的观念。李国华指出,投递网对中国邮政来说地位极其重要,有些同志对投递网重要性的认识还不够,还存  相似文献   

2.
邮政投递网是邮政的重要基础网络,是直接面向市场和客户的重要平台,也是邮政核心资源、品牌和形象的重要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3.
武洪斌 《邮政研究》2002,18(5):26-27
面对国际邮政新环境的变化 ,随着现代物流和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 ,对邮政投递网的改造和优化势在必行。市场要求邮政真正独立参与市场竞争 ,建立既面向邮政内部各专业 ,又面向社会各界、开放式的物品递送服务平台 ,并建立起适应物品递送市场要求的经营机制。文章结合国内外投递网改造环境及其成功做法 ,提出了中国邮政在投递网改造方面应遵循的原则 ,并对中国邮政改造投递网提出了一些切实可行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黄莺 《邮政研究》2005,21(1):1-4
为深化邮政投递改革,加快邮政发展步伐,文章对当前投递网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根源进行了分析;阐述了改造投递网的紧迫性和必要性;探讨了改造中国邮政投递网的系统方案。  相似文献   

5.
为充分发挥邮政投递网的优势作用,增强邮政企业核心竞争力,文章阐述了邮政投递网现状,分析了当前邮政投递网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已采取的措施,提出了基于混合所有制模式的邮政投递网建设思路.  相似文献   

6.
赵青 《邮政研究》2013,29(5):25-28
文章介绍了邮政投递网的现状,分析了市场对电商小包投递服务的需求,总结了邮政投递网存在的问题,并借鉴国外先进企业和国内民营快递公司的经验,探索了适合中国邮政发展的电商小包投递方案。  相似文献   

7.
《中国邮政》2005,(12):24-24
本期主题业务:投递 投递服务是邮政通信生产流程的最后环节,也是邮政对外服务的重要窗口,更是邮政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核心能力。投递服务水平的高低,代表和反映着邮政的社会形象。随着邮政业务的快速发展,投递量、投递对象、投递领域不断增加,这给邮政投递在时限、质量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长期以来,各地邮政各出“高招”,不断完善投递服务,提高投递水平,为邮政核心竞争力的提升添加砝码。[编者按]  相似文献   

8.
王爱平 《中国邮政》2005,(12):28-29
邮政投递网是邮政通信网的末端环节和特有资源,是邮政区别于其他行业的不可替代的核心竞争力,也是邮政履行普遍服务面对用户的前沿窗口,其运行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邮政的长远生存和信誉形象。近两年来,面对社会经济的日趋发展、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用户需求的日趋多元,常德局站在企业发展的战略高度,对投递网的建设和管理做了一些积极探索。  相似文献   

9.
投递网是邮政通信生产全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邮政企业面向市场、服务客户的关键环节,也是邮政实现产品价值和服务功能的基础平台。在如今强调"终端为王"的市场竞争中,如何继续发挥投递网这一核心资源的优势,在保证普遍服  相似文献   

10.
陈景涛 《中国邮政》2004,(12):32-33
投递网是邮政的重要网络资源,也是邮政的重要竞争优势。然而近年来,随着市民对投递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和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邮政投递网也开始面临着新的挑战。邮政企业传统的“邮发合一”、信报合投的投递体制与报刊收订方式已经越来越不适应市场环境的变化,邮政报刊发行市场不断被蚕食,社会投递网对邮政投递巳从潜在威胁演变成正面的竞争。  相似文献   

11.
黄莺 《邮电经济》2007,(3):46-49
邮政投递网经过多年的建设,已拥有相当的规模,在支撑邮政业务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随着邮政业务种类的丰富、业务量的快速增长、客户需求的日益复杂以及市场竞争程度的加剧,使以履行普遍服务义务为目的而构建起来的投递网不堪重负,再加上长期投入不足、网络组织不科学、运行机制滞后等深层次问题,使投递网从总体上不能适应外部环境变化和邮政业务发展的要求,突出表现为能力与需求发展不平衡,城市特别是大城市投递能力严重不足,已成为制约邮务类业务发展的“瓶颈”,影响中国邮政的持续、协调发展。因此,进一步加快投递网建设、解决城市投递能力不足问题已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2.
四通八达、遍布城乡的邮政投递网是邮政基础网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邮政企业与用户打交道的主要界面之一 ,最终体现了邮政部门的劳动成果。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和层出不穷的邮政新业务以及日新月异的通信新技术的发展 ,进一步加强邮政投递网的经营 ,充分发挥这一独特的网络资源优势 ,对邮政企业而言显得十分重要。对此 ,笔者谈几点认识和思考。一、加强邮政投递网经营 ,当务之急是建设和改造好现有投递网。投递网是邮件处理四大过程中最末稍的环节 ,也是最重要的一个部分。但是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社会对邮政投递的深度、广…  相似文献   

13.
《中国邮政》2001,(1):15-16
遍及全国城乡、四通八达的投递网曾是中国邮政在服务上的优势 ,但是 ,电信业的发展和电子商务的诞生 ,使传统的邮政投递面临着严峻的挑战。邮政投递在经营机制、投递能力和服务质量等方面与市场的需求不相适应 ,改造邮政投递网成为邮政企业迫在眉睫的艰巨任务。鉴于此 ,2000年全国邮政投递改革在国家邮政局的统一部署下开始了。经过一年的积极组织实施 ,投递改革工作取得了突出的进展。在管理体制上 ,各地对投递部门进行了较为明晰的人、财、物划分 ,并赋予相应的管理权 ,大多数新组建的投递机构能够坚持邮政品牌 ,实行内部专业结算 ,模…  相似文献   

14.
邮政投递网是中国邮政的宝贵资源。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宁波市邮政局精心打造“织网”工程,努力提高投递网的效率和效益。通过一年多坚持不懈的努力,投递网改造已初具规模。织网宁波市邮政局把投递网改造的切入点定位于:在居民小区中建立社区邮政服务中心。在社区邮政服务中心网点的规划和建设上,考虑了三个方面:一是布局,近几年宁波市在城乡结合部建设了大批住宅小区,因此,在社区邮政服务中心网点的分布上结合了城市规划,在新建住宅小区建立社区邮政服务中心;二是服务半径,以每百幢居民楼或4500户居民住宅为一个服务区域,…  相似文献   

15.
邮政投递网是邮政通信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核心竞争力的所在,它在生产、经营和服务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信息时代的来临和电子商务的诞生,既为邮政创造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又对邮政投递服务的深度和广度提出了新的要求。目前,邮政投递在经营机制、投递能力和服务质量等方面,与市场的需  相似文献   

16.
为加快邮政核心能力建设,文章分析了投递网的重要作用和地位,阐述了投递对营业的促进作用,探讨了邮政投递价值回归的战略和战术。  相似文献   

17.
1.办好中国邮政网站。把邮政网站办成全国一流的网站。赶上和超过新浪、雅虎、搜狐等著名网站。为2 0 0 0多万网民提供优质的服务。宣传邮政业务 ,树立中国邮政的品牌。2 .充分利用现有的“绿卡”网络。随着因特网与“绿卡”网的发展协调 ,把两个网络连接起来 ,使邮政储蓄变成网上银行 ,为人们网上购物提供电子付款 ,进行资金结算 ,最大限度的发挥邮政“绿卡”网的作用。3.发挥邮政投递点多面广的优势。办好我们的投递公司。中国邮政网点达 3万多个 ,分布在全国各地 ,网络庞大是任何企业无法比拟的。4.继续办好邮政邮购商场。建成三级邮购营…  相似文献   

18.
许葵 《中国邮政》2000,(8):17-18
邮政投递网是邮政通信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优势所在 ,在邮政生产、经营和服务中起着重要作用。现代社会的发展 ,使传统的邮政投递面临着严峻的挑战。首先是信息社会的发展对邮政投递服务提出了新的要求 ,其次是电子商务的诞生和发展给邮政创造了新的发展机遇和经营空间。目前邮政投递在经营机制、投递能力和服务质量等方面与市场的需求不相适应 ,优势不明显 ,因此改造邮政投递网是邮政企业迫在眉睫的艰巨任务。一、投递改革的指导思想和目标通过对邮政投递网进行改造、改组、改革 ,把现有投递网改造成符合信息社会发展需要 ,适应市场竞争 ,满…  相似文献   

19.
投递网是邮政的基础网络、标志性网络,是邮政核心能力的集中体现。当前邮政投递网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报刊社的发行队伍、私营公司的配送队伍以及国营的中铁快运、民航快递等,规模很大,实力很强,对邮政投递构成很大威胁,邮政的优势正在不断弱化。如果邮政投递做不好,如果邮政不能够成为投递的一流服务经营商,那么邮政就会失去自己的根本,失去立足的支撑,只有加快投递网建设,才能使邮政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因此投递网建设是基础建设的重中之重。如果我们在两年左右的时间内真正把投递网建设好,那邮政的运作就有坚实的基础。关于投递网的建设,…  相似文献   

20.
建设现代化邮政是鼓舞人心的宏伟目标,同时也是艰巨而复杂的系统工程,然而,如何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确定和发展邮政的核心产品即核心业务,是当前摆在各级邮政部门和各级领导面前的一项重大课题,对推进邮政现代化建设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一、邮政核心业务的概念及其特点(一)什么是邮政的核心业务核心业务是依托核心竞争能力而生成的业务。集物品流、信息流、资金流于一体的“三流合一”的网络优势是中国邮政最主要的核心竞争能力。紧紧依托这种核心竞争能力而生成和发展的业务就是中国邮政的核心业务。核心业务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