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徐梅  王蕾 《魅力中国》2010,(20):96-96
资产证券化是20世纪70年代兴起于美国的一种融资机制的创新成果,它对于优化世界金融资源的配置、促进各国金融改革和金融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然而,自美国次贷危机爆发以来,资产证券化受到种种非议,我国处在发展初期的资产证券化也遭到人们的质疑。本文从资产证券化的角度阐述了美国次贷危机爆发的原因及其所暴露出的问题,并总结次贷危机对我国资产证券化市场稳健发展的启示。最后,结合我国实践提出发展资产证券化的决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基于美国次贷危机视角的我国资产证券化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郭朝晖  周虹 《特区经济》2008,(12):107-108
2007年2月,美国次贷危机爆发。随着其对全球金融的影响不断扩大和深化,对资产证券化质疑的声音随之增加。本文通过深入分析美国房贷证券化的发展过程及次级贷款危机的原因,结合我国资产证券化实践,得出资产证券化工具运用本身并不是导致次贷危机的根本原因。对我国的资产证券化的稳定推进提出了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3.
张细松 《山东经济》2011,(4):112-116
围绕次贷危机,从资产证券化、金融创新以及金融规制的角度作出一种解释。在美国次贷危机的形成中,资产证券化是危机爆发的一个引子,包含资产证券化在内的大量金融创新强化了金融市场的脆弱性,使金融体系的整体稳定性下降,是次贷危机的真正根源之一。金融规制的缺失对次贷危机的全面形成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因此,为有效防范金融危机,必须正确引导资产证券化,合理控制金融创新风险,尤其大力加强金融规制。  相似文献   

4.
2008年次贷危机给美国和世界经济都造成了较大的影响,引发次贷危机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资产证券化,它在改善金融资产流动性,增加资产收益的同时,也带来了风险。资产证券化涉及信贷市场,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增加了系统性风险爆发的可能性,一旦出现危机对整个金融市场影响都非常大。  相似文献   

5.
何树红  孙文  徐文涛 《改革与战略》2010,26(7):93-95,105
从2007年以来,美国的次贷危机愈演愈烈,与此同时,我国的资产证券化试点工作也在如火如荼地进行。文章着重从次贷危机与资产证券化入手,结合我国资产证券化现状,对资产证券化的风险控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6.
李彬 《特区经济》2010,(7):125-127
过去20年资产证券化产品的爆炸性增长可归因于商业银行在旧巴塞尔资本协议框架下的监管套利动因以及宽松货币政策下的流动性需求,并对房地产泡沫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随着次贷危机爆发、房地产泡沫破灭、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即将全面实施,将对资产证券化的发展产生深刻影响。本文将分析次贷危机与新协议实施后,经济环境与监管框架发生变化,商业银行进行资产证券化的动因转变趋势。  相似文献   

7.
美国次贷危机发生的主要原因是由于资产证券化的过快过滥发展导致的,但并不能因此而否定资产证券化。本文针对我国资产证券化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就中国资产证券化的发展如何应对风险提出相应的策略和措施。  相似文献   

8.
次贷危机发生后,有观点认为资产证券化风险过大,并认为中国银行业管理水平不行,没有能力做好资产证券化,而事实上次贷危机的根源并非资产证券化本身出了问题。资产证券化是银行业应对资产迅速增长,保证资本充足、分散风险的一个良好途径。中国资产证券化的进程应继续推进,不应因次贷危机而受影响,而应在机制设计上吸取教训l。  相似文献   

9.
美次贷危机对我国金融风险管理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次贷危机发生后,我国针对经济发展局部过热的现象,开展了对金融风险管理的反思.对预防和应对金融风险以及如何正确对待导致此次美国次贷危机的资产证券化问题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10.
许赛君 《特区经济》2014,(2):115-118
继上世纪70年代美国出现资产证券化这一金融创新工具以后,欧亚的很多国家也都纷纷引入这一融资工具,我国也在2005年计划引入这一制度,但是自美国次贷危机爆发之后,一度放慢了推行的速度。在资产证券化的推行过程中,投资者权益保护的问题一直是核心问题,本文从投资者权利救济这一角度来解析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11.
本文分析了资产证券化促成次贷危机发生和发展的原因:资产证券化的时候没有如实地披露信息;美国金融监管部门对贷款证券化监管的缺失;商业银行经营的“原生一分销”模式的制度设计缺陷。然后提出了次贷危机给中国信贷资产证券化留下的启示:要正确把握创新金融工具的特点;要严格把握住基础产品的标准关;要加强对证券化业务的监管。  相似文献   

12.
林杉杉  霍丽娟 《中国经贸》2010,(20):141-141
美国次贷危机的爆发使资产证券化倍受质疑。但作为上世纪最重要的一种金融创新,它具有分散风险,降低运营成本,提高经营能力及资金流动性的特点。在资产证券化过程中,涉及证券,担保,信托金融业务等多个领域,需要从整体模式和制度上进行风险监管,以防范金融系统风险。资产证券化在我国还处在起步阶段,合理、恰当、到位的监管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3.
美国次贷危机与我国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重新审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立争 《特区经济》2009,(10):278-279
美国次贷危机的深层机理在于,由于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中间作用,银行、证券投资者放宽了对次贷债务人信用和偿债能力的要求,导致次贷市场盲目扩大,一旦证券化操作存在漏洞,次贷市场崩溃就是必然的。由此给我国的启示是,必须尽快完善证券化立法,确保拟证券化的资产为优质资产,信用加强和信用评级也不能流于形式。  相似文献   

14.
我国信贷资产证券化从2005年开始至今,资产证券化产品的基础资产种类逐渐丰富,参与机构覆盖面逐渐增加。在取得显著进展的同时,也面临着众多的问题,特别是此次美国次贷危机,充分展现了金融创新的"二重性"和"双刃性"作用。我们应该以美国次贷危机为借鉴,从中得到启示,为中国房地产市场和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5.
次贷危机爆发以来,欧美各国政府纷纷动用巨额财政资金救市.右翼观察家和经济学者压倒性地宣称这是防止金融机构"恐慌性卖出资产"、确保信贷市场恢复流动性、重启抵押贷款和其他证券化资产二级市场的有效途径.然而,欧美共产党站在普通民众的立场揭示了政府救市方案"劫贫济富"的本质,并给出了他们的替代方案.文章拟对以美国、英国、希腊共产党为代表的欧美左翼在次贷危机爆发以来,尤其是政府救市方案实施一段时间以来的各种评价作初步总结,以介绍给国内的读者.  相似文献   

16.
美国次贷危机对我国住房贷款证券化的启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美国次贷危机的爆发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本文以美国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暴露出来的风险隐患因素为切入点,从中国住房贷款证券化的实际情况出发,分析我国住房贷款资产证券化中需要防范的风险,提出1、稳定房价;2、建立房地产行业风险预警机制;3、规范房地产评估机构。为中国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安全运作和金融市场稳定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7.
本文将国内外学术界关于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原因的研究归纳为三类观点:微观市场主体说.新自由主义理论说,和长期宽松货币政策说。其中微观市场说又分为三种类型:商业银行“发起-销售”模式引起道德风险增加与贷款质量下降,资产证券化和金融创新链条运用过度,以及美国金融监管机构不力,存在监管真空和监管盲点。不同观点相互联系统一,共同解释次贷危机错综复杂的成因。  相似文献   

18.
资产证券化是20世纪重要的金融创新,在近几十年的发展中获得了广泛应用和巨大成功。但在次贷危机中受到了重创并对世界经济造成了负面影响。本文对资产证券化的产生和在中美两国的发展进行了比较,通过对资产证券化的基本结构和运行流程进行分析,给出了促进我国资产证券化发展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9.
美国次贷危机的走向及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美国次贷危机是在全球流动性过剩、通胀压力加大的背景下爆发的.对于中国来说,危机带来的直接影响有限.但次贷只是第一张骨牌.危机后风险资产价格重估,美国经济明显放缓,美国政府连续降息、大幅度减税,美元加速贬值,如此强烈的连锁反应,使得正面临着流动性过剩、资产泡沫、经济过热、通货膨胀和人民币升值问题的中国经济很难隔岸观火,可以说利弊兼有.本文对次贷危机的走向及其可能给中国经济带来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和展望.  相似文献   

20.
黄杨 《环球财经》2008,(10):56-57
《环球财经》:次贷危机爆发后,芝加哥商业交易所名誉主席梅拉梅德一针见血地指出,关国次级债危机的根源在于“信息不透明和政府监管缺位”。 反观我国,由于监管机构在高通胀压力下采取收紧信贷的措施,这都加大了银行发行证券化产品的需求,以盘活资产。那么我国的监管部门如何有效监管资产证券化市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