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西方的不同文化决定了汉语和英语这两种语言的不同思维模式,汉语是主观意向性的,英语是客观对象性的。在英语和汉语的互译中只有遵循他们各自的思维模式特征,才能更好地做好英汉互译。  相似文献   

2.
英语教学改革中读写教学创新之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英语教学中听说读写四项基本语言技能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采用以读促写,读写结合的教学方法,中教和外教合作教学,侧重学习方法和策略的指导,使学生充分了解英语写作的思维模式,努力消除汉语思维模式的影响,最终实现学生从有意识到无意识地用英语进行思维的转变,使学生在英语读写策略方面取得重大突破。这是英语教学中教与学的一场变革。本文旨在为如何培养学生语言综合运用能力提供新的思路和实证参考。  相似文献   

3.
从中西思维模式差异看英汉语篇构建与翻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自然状况、语言和文化的差异,不同的民族会有不同的思维模式,不同的思维模式必定会影响到语篇的构建和翻译。思维模式的不同也是造成英语民族和汉语民族构建不同语篇的深层原因。语篇结构的不同也相应地对英汉语篇互译形成影响。  相似文献   

4.
英语写作不仅是一种语言活动,更是一种思维活动。中国学生在进行英语写作时,很容易受到汉语思维的干扰,以至造成作文中的汉语思维、英文表达现象。本文从思维模式的角度对中国学生在用词、组句和篇章三个方面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在英语写作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重视英汉思维模式差异对英语写作能力的负面影响,帮助学生意识到这些差异,自觉按英语作文特点和规则遣词造句,布局谋篇,写出较地道的英文来。  相似文献   

5.
针对高职高专学生英语基础薄弱的特点,在对比英汉两种语言的基础上,本文通过简化和提炼英语语法,建立起后置修饰成分体系,帮助学生摆脱汉语思维方式的束缚,对英语从整体上有所把握和认识,逐渐建立起英语思维。  相似文献   

6.
英汉思维差异及其对大学英文写作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英语民族思维的主要特征是直线性思维,而汉语民族思维的主要特征是曲线性思维。英汉民族思维方式的差异决定了英汉篇章结构的不同。文章着重分析英语篇章的三种模式和汉语篇章的曲折性特征,以及英汉篇章结构的差异对中国学生在英文写作上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谷素萍 《企业家天地》2011,(12):159-160
汉语和英语中都存在双宾语结构句式。两种语言的双宾语句既有相同之处,又有明显不同的地方。通过汉、英语对比,不仅可以让学生充分了解汉语双宾语句的特点,而且可以让学生在学习英语时认清受母语影响而产生偏误的根源所在,从而达到避免来自母语的干扰,真正掌握汉、英两种语言双宾语句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语言与思维形影相随,学习语言其实就是学习另一思维习惯.但是已接受汉语教育的人,尤其成年人在学习英语这门外语时经常遇到极大的困难,主要原因是其汉语思维不断抗拒英语思维,形成潜意识抗拒英语,所以在学习过程中老是以汉语思维习惯学习英语,结果英语越学越痛苦.学习另一语言就是在学习了解另一思维习惯,如果在学习过程中,注意两种语言语法结构上的异同,让两种思维习惯完美地结合形成"中介语",使英语学习更为容易.  相似文献   

9.
在英语和汉语中,口语和文字所表现出来的差异有其深刻的影响思维习惯的重大意义。两种语言在基本单元即字与词汇方面表现出来的不同是思维习惯形成的原始基础,而句子构成方式上的特点则较为明显地反映了英语文化和汉语文化在思维习惯上的区别。英语文化的思维模式,其特点是分析的、抽象的,同时又是具体的,可称之为"理性文化";汉语文化的思维模式则是综合的、形象的,同时又是整体的,可以说是"悟性文化"。语言文字作为描述"感性经验"的手段和形成"理性认识"的载体对思维习惯的形成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语言和思维关系密切,思维是语言的灵魂,语言是思维的载体.不同民族文化背景下的思维与修辞模式形成各种书面语言的不同风格.英语语言思维作为英语语言符号的内部运行机制,在其"思"、"想"的过程中形成其独特的运行特制,我国学生英语作文中遇到的困难,除了语言知识和技能外,更主要的是源于中西思维模式的差异.  相似文献   

11.
英语广告的句法与修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英语广告即有英语语言的共性,但更重要的是因其功能目的而决定的独特之处。章从然法修辞角度探讨了广告英语的特点,以丰富的例证说明特征的同时,提出了汉语广告英译的一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2.
元曲代表着元代文学的最高成就 ,阅读元曲的障碍除词汇之外 ,还有语法方面的因素。元曲的句子中 ,既有与诗词相同的语法现象 ,也有体现元代汉语特点、戏曲特点的语法现象。值得注意的是下列这些可能会影响阅读元曲的现象 :语序的错综、口语特点的叙事句、大量使用虚词、格律句的形式与语法句的内容不符合等  相似文献   

13.
商务英语翻译中的词汇与句法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准确的翻译是双语教学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商务英语强调使用特定的专业词汇,同时半专业词汇被广泛运用,同一个单词也可能对应多个不同的专业性词义。句型的翻译以精确、简练为本,并且需要相应的逻辑判断处理和对句子引中含义的表述。  相似文献   

14.
蒋遐 《嘉兴学院学报》2006,18(2):110-112,142
“A就A在B(上)”句式是活跃在口语中的常用句式。该文从句法、语义平面上对该句式进行分析,首先从句法上分析能进入这个框架的“A”和“B”的性质。然后分析其语义,该句式既可以表示范围,也可以表示原因,还可以表示条件。  相似文献   

15.
赵元任的《中国话的法》中蕴含着极为丰富、鲜活的口语材料,以及对这些语料的细致的语音特征分析。这些语音特征对句法分析具有辅助和印证价值。语音形式的句法研究价值主要有三个方面:作为语法单位的切分标准,作为语法单位的归类依据,作为确定名型句类的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6.
《太平广记》中出现较多的“动1+之+不+动2”的结构,是近代汉语中的一种常见结构。在句法上包括连动、动补两种,在语义上呈现出较为复杂的情况。连动结构中,两个动词之间可以表示时间先后、肯定与否定、行为与结果等关系;动补结构中,补语“不+动2”补充说明动.或者动。的受事者“之”,在语义上可以表示可能、结果、状态、目的等。发展到现代汉语,连动结构大多还保留,动补结构基本消失,或者词序发生变化,或者由其他结构替代,有的在方言中还保留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