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鲍红 《金融博览》2004,(9):54-54
20 0 4年上半年 ,周期性、政策性和结构性因素合力调整使全球经济复苏态势日益明朗。世界主要经济体复苏步伐加快。美国经济运行良好 ,第一季度环比增长3 9%。日本经济出现明显回升 ,第一季度同比增长 5 4 %。欧元区经济缓慢增长 ,第一季度同比增长 1 37% ,其中德国、法国和意  相似文献   

2.
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陈东琪表示,今年上半年国民经济的宏观数据是在预料之中的,调控的方式是比较符合实际情况的,宏观调控是有明显成效的。  相似文献   

3.
<正>2003年中国经济出现了再度高涨,这本是中同政府多年努力的结果。但没想到仅隔一年多时间,就出现了"局部投资过热",造成巨大的通胀压力。目前,经中央强有力的宏观调控,抑制"局部过热"成效已初见端倪。然而,经济运行中为何会出现"局部过热"?  相似文献   

4.
5.
夏斌 《时代金融》2004,(11):4-7
对我国银行业的改革与发展一直非常关注,现在由他主持的国务院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的重要智囊团,对我国宏观决策起着重要影响。近期,夏斌教授应光大银行昆明分行之邀,就如何看待我国宏观调控发表了十分精辟的演讲。现根据其本人演讲录音整理出以下主要内容,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6.
《西南金融》2004,(7):59-59
当前经济过热的趋势,主要表现为总需求过度扩张和经济增长过快。由于总量问题中包含着结构问题,而结构失衡增加了宏观调控的难度。对需求和增长应采取不同调控对策。  相似文献   

7.
目前宏观调控仍处于关键时刻,随着宏观调控作用的到位,要避免经济出现短暂的高增长后,随之出现生产能力过剩等问题。  相似文献   

8.
《西南金融》2004,(9):1-1
今年以来,我国国民经济正朝着宏观调控的预期方向发展,保持了增长比较快、效益比较好的良好态势。上半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58788亿元,增长9.7%,同比提高0.9个百分点。各地区、各部门通过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解决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保证  相似文献   

9.
《时代金融》2004,(7):23-24
2004年股市的猴市特征十分明显。市场格局并未发生改变,调整为长线投资提供了战略性建仓机会。中国目前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已经超过40%,大大超过GDP9%的增速,中国已经面临能源短缺和资源瓶颈。过热的投资是中国经济难以承受的,年内政府对投资的调控不会减弱。向消费品行业进行战略性转移将是2004年下半年投资策略的理想选择。  相似文献   

10.
宏观调控要有利于改革大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感觉现在的宏观经济决策颇有些左右为难。如果放松前一段比较凌厉的宏观调控政策,可能在一定程度上会出现反弹;但如果继续实行过紧的政策,又可能给地方经济和民营企业造成困难,甚至使改革受挫。从实际出发,权衡利弊,我认为需要放松紧缩力度。理由如下:  相似文献   

11.
《金融博览》2004,(1):4-4
当前,我国经济正处于回升期。从国内外条件看,仍有一定上升空间。  相似文献   

12.
13.
2004年中国经济增长面临着较好的发展机遇,有利因素主要有:  相似文献   

14.
2003年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高于上年高于上年由于非典疫情的影响,2003年消费品零售额增长呈现两头高中间低的“V”形波动态势。7月份以后,市场恢复明显好于预期,第三季度消费品零售额增长高达9.7%,比第二季度提高3个百分点,前11个月消费品零售额增长8.9%,12月消费继续保持了较快增长的局面。预计全年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幅超过2002年8.8%的水平,达到9%。影响消费增长的有利因素:首先是旅游消费呈现较快增长。2003年9月份,国家延长了旅游行业的税收优惠时间,直接促进了旅游业的较快恢复和发展。其次是消费者信心指数不断回升,促进了消费增长。…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对2003年国际国内经济金融走势的分析与预测,提出2003年下半年,全球经济呈缓慢复苏态势。国际经济金融环境将影响我国出口增长放缓,进口增长加快,贸易顺差缩小;外汇储备稳定增长,保值问题日益突出;人民币汇率升值的可能性不大,但会加大汇率形成机制改革;SARS对外商投资的负面影响有限。下半年,我国经济仍将保持较快增长。经济工作将面临制止经济增长回落的短期目标和提高经济投资增长质量的长远目标问的矛盾。为此,宏观调控一方面将采取多项措施,努力保持经济增长的势头;另一方面将出台一些政策措施,纠正和抑制经济中的过热现象,以保证经济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6.
今年下半年,我国经济将出现回落,实现“软着陆”。但需要特别关注的是,当前正是宏观调控的关键阶段,必须注意防止两种倾向,既要防止反弹,又要注意力度;既要防止走过场,又要防止调控力度过大,伤了元气。  相似文献   

17.
《福建金融》2005,(8):1-1
从国家统计局和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2005年1~6月经济、金融数据看,最近以来有关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的争论基本上有了答案,目前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得到控制,结构有所调整;消费需求稳定增长,成为支持经济增长的基础性力量;外贸出口增速趋稳,进口增幅趋缓;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同比增长23%,处于可控范围内;金融运行平稳,金融调控取得显成效总的来看,宏观经济正朝着党中央国务院确定的预期目标运行,实现了平稳较快的经济增长和低通胀的目标。  相似文献   

18.
胡少维 《新金融》2003,(12):16-19
2003年以来,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一些值得关注的问题,比如经济内在增长的动力机制是否形成,经济是否过热,“非典”的影响有多大,货币政策取向应如何等。目前,对这些问题的看法存在一定的分歧。同时,2003年上半年经济增幅较高,那么全年走势如何,2004年经济能否继续维持这种  相似文献   

19.
去年下半年,中央就提出要注意解决经济运行中投资规模过大,部分行业肓目投资,低水平重复建设,以及由此而带来的部分原材料供求紧张,能源、交通出现瓶颈的问题,并采取了相应的措施。今年3月北京“两会”结束时,温总理在答中外记提问时说:2004年中国宏观调控的难度不亚于去年的“非典”!由此,关于应该如何看待中国经济形势的争论达到了高潮,各不相同的观点纷纷出  相似文献   

20.
赵晓 《金融博览》2004,(9):9-10
关于本轮宏观调控与地方政府投资冲动的关系 ,笔者和许多经济学家曾指出 ,“地方政府导致经济过热”论缺乏理论和经验的证据。从理论上讲 ,中国的地方政府并不能制造总需求 ,更没有权力印钞票 ,甚至不能搞地方债发行财政赤字 ,因此根本不可能制造出中国经济周期来 (宋国青 ,2 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