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3G、4G时代的到来,既给电信运营商带来了发展的新机会,也带来了高昂的网络基础设施新建成本;而语音、短信等电信运营商的传统收入受到OTT产品的强势冲击,使电信运营商面临收入增速放缓、开支骤增、盈利受到强势冲击的局面。近年来,电信运营商纷纷开展战略转型,进入新兴业务,在新兴业务领域出现了从业务外包到创业孵化器到风险投资等多种创新模式。采用何种创新模式与电信运营商所处的外部环境、自身运营状况以及发展战略等有很大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集团客户驻点服务的必要性 随着全业务运营模式的深入,集团客户依然被视为电信运营商激烈争夺的焦点。电信运营商与集团客户合作的紧密程度或者说电信运营商对集团客户的捆绑程度,  相似文献   

3.
在我国,传统的电信运营商已经开始转型,专业化分工日益显现,一大批国有、民营和个人投资的电信增值业务运营商纷纷进入运营市场,与基础运营商进行了全方位的合作与竞争,因此,对竞争与合作环境下的业务运营模式进行研究就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电信增值业务及其运营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陆富琪 《当代通信》2005,(15):15-16
在我国,传统的电信运营商已经开始转型,专业化分工日益显现,一大批国有、民营和个人投资的电信增值业务运营商纷纷进入运营市场,与基础运营商进行了全方位的合作与竞争,因此,对竞争与合作环境下的业务运营模式进行研究就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随着移动对固定通信替代效应的不断增强,全球的固网运营商纷纷陷入了用户减少和收入下降的困境。为了有效地保有用户和收入,固网运营商开始利用IT市场与电信市场逐渐融合的机遇进行业务转型。2006年,中国电信借鉴国外电信运营商的发展经验,在国内率先推出了商务领航业务,即提供基于电信有线IP宽带网络的信息通信业务,并将该业务与传统的语音业务捆绑提供给客户。以下笔者介绍国外电信运营商与商务领航同类业务的发展情况,以期为国内电信运营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电信业务及产品能力运营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舒华英  刘宝哲 《当代通信》2006,13(15):40-43
本通过对多年与电信运营商项目合作经验的总结,给出了一个电信运营模式的参考框架。此外还将继续推出一系列章,都是作在业务与产品运营模式下,将电信企业运营中的一些问题的思考和实践成果整理成,深切希望业内人士共同探讨。[编按]  相似文献   

7.
目前,电信运营商正面临一个艰难的转变,那就是必须将传统的语音世界与数据世界融合在一起。多样化、个性化、多媒体等应用将是下一轮电信企业竞争的热点,智能网络,个性化服务、移动服务、高增值业务将给电信运营商带来新的业务增长点。提供更高增值的个性化服务,要求电信运营商对已有的IT平台进行新的组合与设计,进一步发展增强功能,建立以客户为中心  相似文献   

8.
《中国电信业》2006,(5):29-29
随着市场发展以及3G时代的到来,电信运营商的业务和运营模式将发生深刻的变革,传统的依赖网络的通信产业将向要求内容、服务、创意的信息通信产业演进,电信企业将转向以发掘用户需求、开发新技术新业务、促进行业价值增长的集约型发展阶段,新业务新产品的开发将成为运营商创造下一轮竞争优势的焦点。在此背景下,如何理解成功创新的主要概念,  相似文献   

9.
从我国电信运营商持续发展定位来看,智能管道是电信运营商立身之本,创新业务是电信运营商转型发展重要方向,是电信运营商持续发展之源。近几年来,我国电信运营商高度重视创新业务的发展,在创新业务发展上创新推进,动作不断。但这并不意味着电信运营商创新业务发展已取得重大突破,我国电信运营商创新业务离真正的成功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摆在电信运营商眼前的还有四道坎。  相似文献   

10.
未来的电信市场将是一个多运营商(业务供应商)与多种业务的市场。随着电信市场竞争的加剧,用户的要求也愈来愈多,要求运营商(业务供应商)必须高效地为市场推出新的增值综合业务。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随着世界经济的风起云涌。在电信领域,电信运营商的电信业务支撑系统正在从传统的“面向应用”的运营模式向“面向服务”的运营模式转变。同时,新技术和新业务为运营商提供了新的利润增长点,运营商之间的融合以及业务转型也正在有序进行。  相似文献   

12.
张强 《当代通信》2003,(14):53-55
电信计费模式变革的趋势 计费系统曾一度被运营商视为是一种配合硬件设备销售的后端附属品。如今,随着无线技术与互联网技术的逐步融合以及各种增值业务的推陈出新,许多对传统的语音业务及包月式的计费模式早已习以为常的电信运营商,在新型业务的计费问题上往往显得无所适从,尤其是在应对移动数据业务的计费方面更是表现的力不从心。运营商由此开始重新审视计费这一关平企业生存和繁荣的重要环节。令人欣慰的是,电信业界对计费系统的重视程度近年来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计费模式的创新已成为运  相似文献   

13.
《中国电信业》2007,(7):69-70
作为电信运营商的CEO或CIO,你肯定意识到面临的挑战更加严峻。电信运营商将IT支出视作业务投资,这项投资必须与业务目标保持一致,并能够显著改善企业的业务成效。 新的环境将赋予CIO新的使命,从“信息科技”作为一个单独的技术部门变成“科技驱动业务”模式,这是一个行业转变。通过这种方式,CIO的工作将通过总体的业务成效来衡量,而不仅是技术服务层面的协议。 这就是我们今天所处的业务科技时代。在这个全新时代,CIO需要业务科技解决方案的全面支持,来实现优化企业业务成效的终极目标。  相似文献   

14.
IPTV的出现结束了电视业务模式的单一性.提出了全新的网络电视理念。虽然我国业界普通看好IPTV的发展前景,但受限于多方原因,目前广电部门和电信运营商都对IPTV持谨慎态度。对于电信运营商而言,一是要尽早申请到IPTV运营牌照。二是要寻求一个清晰可盈利的业务模式。随着时间的推移.后者将会成为影响IPTV运营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在信息化不断推进的背景下,电信运营商纷纷提出电信转型的战略和具体规划,其中IT服务作为运营商面向企业客户打造增值价值链的主要措施,将越来趣成为运营商转型的重点业务方向,IT服务解决方案融合了企业客户的需求,提供增值的全面信息化解决方案,与运营商向信息服务提供商转型的方向完全一致。因此,IT服务将成为运营商延伸网络服务、不断拓展新业务的重要领域。  相似文献   

16.
对于电信运营商而言,业务发展和业务创新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既是电信运营商争夺用户、获取收入的基础,也是其自身发展的重要驱动力。作为国内最有实力的电信运营商,中国移动和中国电信的业务发展,在国内电信运营商中处于领先地位。这两大运营商的业务发展道路,对整个中国电信业都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通信领域似乎开始复制计算机领域的摩尔定律,带宽越来越大,收费却越来越低。当国内3G大范围铺开后,带宽会是以前的10倍,而运营商的收入增速却会相差许多。 IBM认为,电信运营商提高带宽的同时应该加强业务创新,提高业务的价值,并以价值作为自身成长的源泉。而电信企业收费模式的转变将能带动“以价值标签为导向”的业务创新。  相似文献   

18.
电信运营商传统语音业务目前已相对饱和,互联网宽带接入和应用业务处于高速发展阶段,随着宽带用户的不断增长,开发利用宽带网络平台,进军宽带电视领域成为电信运营商提高收入的重要策略。然而目前电信运营商开展IPTV业务并没有人们先前预想的那样顺利,更多的人对开展IPTV业务商业化前景表示担忧。通过挖掘影响电信运营商开展IPTV业务的关键因素,本文希望能够提出有助于电信运营商开展IPTV业务的建议。[编者按]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90年代中期,业界提出FMC(固网与移动网融合)的概念,国际电信业对于FMC的关注程度一度达到顶峰。然而,由于技术和业务模式上的限制以及标准化工作的缺乏等因素,FMC并没有被广泛接受,相应的业务也没有开展起来。从2004年开始,随着竞争压力的加剧,国际电信运营商特别是固网运营商开始重新考虑FMC的价值,FMC有了实质上的进展。2008年,我国五部委联合发出《关于深化电信体制改革的通告》,宣告中国六家电信运营商重组为三家全业务运营商,这标志着中国的FMC即将启航。当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加速发展的重要阶段。党的十七大提出了以信息化推动工业化的战略,客观上要求运营商从战略到业务完成、从通信地址服务向通信信息服务方向转型。未来电信产业的发展完全依赖于新技术、新业务和新服务的发展。信息技术与通信技术的融合,技术的进步和市场需求的演变,固网接入与移动接入方式的比较优势,必将促使固网技术与移动技术相互融合。固网和移动网的融合将成为电信产业发展的必然。  相似文献   

20.
当前.各大电信运营商ARPU值不断下降.中国电信业目前已经进入调整和转型期,业务的重心已经由传统的语音业务转向数据业务和移动增值业务。与此同时.电子商务已经步入第二个春天.进入理性发展时期.但是支付手段和诚信依然是制约其发展的瓶颈。不少有识之士指出.电信企业有着整合电子商务产业链的天然优势.蓬勃发展的电子商务则能给电信业带来新的、巨大的利润增长源泉.因此电信运营商能够也应当积极进入电子商务领域。近期.中国电信与8848合作构建电子商务平台.移动运营商与金融机构合作整合移动电子商务产业链。种种迹象表明.电信运营商将可能成为电子商务领域的主力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