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关纯  李春晓 《中关村》2007,(1):57-57
农历戌狗年有一件很热闹的事,研究“三国”且用“三国”说事的学者,易中天和成君忆两位先生,在“对话”中舌战起来。说实在的,我对“品味三国”、“大话三国”、“水煮三国”之类的说书腔调,都不感兴趣;谁是谁非,一百年也讲不清楚,见仁见智就是了。在说到为什么易先生关于“三国”的讲座那么获得“受众”的欢迎“火”起来时,成先生说“是因为观众好糊弄”!由此让我想到一个命题——“中国的老百姓好糊弄吗”?——我辈所经历的一些事实也真是让人很难弄明白。《人民日报》1958年8月11日的消息:《发射早稻“卫星”目击记》,记录了“亩产一万六…  相似文献   

2.
当互联网疯狂地长入人们的生活时,引起一些神经敏感的纸传媒业者的“恐慌”,时下最有代表性的说法就是2006年《传媒蓝皮书》张扬的“报纸退市论”。果真如此吗?窃以为尚须研究。互联网的快速发展诚然是不争的事实。中国的网民1.1亿之众,特别是占到95%以上的中青年网民,他们是社会发展的中坚,也是互联网的“网丝”、“臣民”。专家和官员们一致惊诧“互联网构成了一种社会空间”。这广阔无垠且无遮拦和无障碍的空间,是“进行社会参与的一种渠道”,是“社会组织与动员的一种方式”,是“代表个性与感受的一种最佳引力场”,也是“满足娱乐要求的…  相似文献   

3.
周君 《中关村》2005,(9):86-87
苏州街上的那块牌子从外表上看起来,海淀区的苏州街, 是一条颇具国际化风范的都市街道,在中关村的很多企事业单位工作的上班族们对这里就更熟悉了,是因为“苏州街”这三个文学色彩浓郁的字眼吗?还是大道两旁摩肩接踵的楼台亭榭?不,当然不是这么简单的原因,还是先来听一听上班族们自己的解答吧! “我大学毕业后来北京,第一份工作就是从中关村人才市场得到的。”“我上班后跳过N次槽,中关村人才市场不但给了我更好的选择,还给我提供了很好的咨询和建议,从那以后,我的工作开始稳定了。”“我一些朋友的单位,如果需要招人了,首先就会想到去中关村人才市场,喏,  相似文献   

4.
我在《中关村》杂志上读到张士良先生发明“带翅锅”的报道。古今中外的“锅”,不论是由金属或陶瓷材料制造,底部形状都是平滑如镜的。然而,这位张先生别出心裁,勇于创新,造出一种“带翅的炊具”,一改人类几千年来“造锅”的传统。当你看过“带翅锅”的实物,似乎不觉得有什么特别,不就是“锅底采用金属曲线翅片”的造型吗!殊不知,这一变化却让“锅”如虎添翼,改变性能,增添本事。因带翅的锅底受热面积增大了4到5倍,从而可节能30—40%。  相似文献   

5.
伟弋 《中关村》2005,(3):126-127
“总部基地越来越美,像个天然花园。”一日,朋友向我提起总部基地时,既惊讶,又羡慕,还有点神往。是吗?和我一样,许多人怀着疑问之心来到总部基地;又揣着满意答卷离开总部基地。其中不乏地产开发商,也不乏当初对总部基地不屑一顾的人。但现在他们的声音基本趋同了:“没想到”、“不容易”、“了不起”……我也是这个群体中的一员,也经历过如此的反复。2004年秋日的北京,最值得留恋。当我再次踏上总部基地这块曾经让人忘却、如今生机盎然的土地时,感动之情油然而生。我不得不转变自己陈旧的观念,不得不佩服总部基地这一杰作,当然最佩服的还是…  相似文献   

6.
在“讨伐”中国经济学家的声浪中,我 蓦然想起了顾准先生“用鲜血作墨水”写 作的经济学家和思想家。我刚刚读完新近 出版的《顾准画传》,书页上留下斑斑泪 痕。我不是性情中柔弱的人,可是顾准先 生的人格魅力,让你无法 自已。顾准不仅是一位伟 大的思想家和经济学家, 更是一位令人景仰的“道 德的实践者”。许纪霖教授 在《中国知识分子十论》一 书中说,“顾准本人很少有 道德的话语,我们翻遍《顾 准文集》,没有发现任何的 道德高调,只有对传统理 想主义的冷静反省。他个 人的道德高尚不是通过高调实现的,而是 以悲壮的身体力行实现的。”  相似文献   

7.
6月26日《华西都市报》刊登了该报记者对所谓“冰毒皇后”华艳的采访报道。当记者说出第一句话“我是来采访你的”后,华艳就说:对不起,我可能会让你失望,我不能接受你的采访。记者问为什么,华艳回答说:“我现在心情很乱,希望你们不要打扰我。让我清静一下。”尽管华艳一再拒绝接受采访,但记者却坚持要与她“随便聊聊”,直至“像在挤一简干硬的牙膏”一样“进行了近3个小时的艰难对话”,在下面的采访过程中,华艳还不停地加上一句“你们走吧,我不想接受采访”。  相似文献   

8.
萧惑之  李春晓 《中关村》2006,(10):68-68
《乔家大院》的热播,引发人们对“晋商”的感动。“文革”期间,我曾在军工部门吃过“皇粮”。山西多兵工厂,太原、大同、长治、阳泉,是我经常驻足的地方,还在太谷小住过半年。“老西子”给我留下的印象:民风淳朴,性格憨厚,生活仔细,多讲义气,待人热情……除此之外,就是每餐都食“老陈醋”,还有太谷的活鸡特别便宜。让我真正对“山西人”刮目相看,是8年前读过余秋雨教授《山居笔记》——“抱愧山西”篇之后。初读朦胧,是文人的“溢美”吗?再读震撼,晋商曾“海内最富”!读第三遍,则真的生发抱愧感,我去过山西那么多回,竟然如此孤陋寡闻。如果…  相似文献   

9.
禁园夜色     
吴小龙 《中关村》2006,(5):116-119
颐和园的夜景和夜色,或许能够得以领略的人不多:每到黄昏,如潮的游人就往外涌,在匆匆的走马观花之后,带着对名园的浅薄印象匆匆离去,回到他们那“黄金周旅游”的暂栖之所。他们回味一番、咀嚼一番白日的感受吗?还是得让那疲惫不堪的躯体和感官尽快休憩?这种为时甚短的的在皇家园林里的“开眼界”,会给他们构成冲击吗?会使他们产生思索吗?会影响他们的生活吗?我全然不得而知。也许人家原本就无此意图,只不过就是来走走而已。今人的旅游,已然迥异于昔人那种“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人格完成之旅,迥异于宗教朝圣的经历磨难,迥异于在孤独的旅途…  相似文献   

10.
唐纳 《中关村》2004,(4):15-17
“金手指”麦奎尔世界500强企业是全世界强者的代表,弗朗西斯·麦奎尔则是世界500强的精神领袖。1973年,一个越战老兵在美国纳西州的孟斐斯带领三十几个身上脏兮兮的年轻人宣布了联邦快递的诞生,从而改变了当时世界的商业方式。他们当中的一个高大的、永远有着一脸灿烂的年轻人问大家:“喂,伙计们,我们有资金吗?”大家说:“没有!”他又大声问“:我们有技术吗?”“没有!”“我们有外部资源吗?”大家齐声说:“没有!”“那我们靠什么?”“是呀,我们靠什么呢?”大家面面相觑而疑惑。他看着大家大声而坚定地说:“靠我们的态度,我们满腔热情的态度…  相似文献   

11.
黄艳梅 《中关村》2011,(1):92-92
近年来在非传统购物方式上,“秒杀”购物可以说是炙手可热。所谓“秒杀”就是卖家发布超低价的商品,买家在同一时间抢购的一种销售方式。由于商品价格低廉,往往瞬间就被抢购,有时只用一秒钟。“秒杀”不是国内特有的购物方式,我去年到日本旅游也好好过了一下“秒杀瘾”。  相似文献   

12.
冯婷婷 《中关村》2010,(9):85-85
“活着是种能力。活得开心更是一种能力。”这是由台湾著名作家张德芬的同名小说改编的话剧《遇见未知的自己》打出的口号。与其说口号,倒不如说是一种希望——从“生存”到“生活”,简单的一字之差,却是很多人追求一辈子也未曾到达的境界。一部小小的戏剧,挖出了这个生活的秘密,让观者恍然记起,哦,原来生活可以有另外一种方式的。  相似文献   

13.
记得在大学读书时,林语堂老先生的《生活的艺术》一书曾让我茶不思、饭不想,着迷了好一阵子。至今,他的充满“抒情哲学”的笔调和那种“和草木为友”,“与土壤相亲”,“灵魂舒服地在泥土里蠕动就觉得很乐、极满足”的悠闲陶醉仍然留在我的记忆深处。然而,这些在全球经济、市场大潮的今天,对于现实生活中的每一个人来说,上面的一切却简直成了一种奢望。  相似文献   

14.
我有一个朋友在哈瓦那做过几年生意,没有赚到大钱,却生活得很惬意,每每谈起古巴人的世风,都赞不绝口,给人一种“君子国”的印象。我姑妄听之,却不信之,朋友也不同我争论。最近,我在《每周文摘》上读到一篇题为《古巴为何无人上访》的文字,让我大发感慨,世界上竟然有这样一块“净土”,让人浮想联翩。短文摘自《同舟共进》第6期,作者张心阳,系《解放军报》理论部高级编辑。  相似文献   

15.
国庆长假,我骑单车穿过临夏回族自治州、甘南藏族自治州,进入四川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最后到达九寨沟。旅途是孤独的,但时常有人对我笑、向我打招呼,是多么好的一种感觉啊!在路上走了十几天,有的司机都已经从四川到甘肃,甚至到青海、到西藏了一两个往返了,当他们再一次见到我还骑车在高原区走的时候,觉得稀奇,有的说是佩服,经过我的身边,或按喇叭,或减速挥手,也有的司机停下来让我搭车,并说:“哎,小伙子,搭我们的车走吧,反正也没人知道!”我谢绝了他们的好意。我想,既然我选择了这个方式,我就会用我真实的脚  相似文献   

16.
虽然这两年“海龟”和“海带”的话题已经不再成为媒体关心的焦点,但是关于MBA的讨论似乎更加白热化。我曾经也认真地问过自己,“真的值吗?” 1999年8月26日,我乘坐UA851航班飞往美国纽约,开始了我在美国圣约翰大学为期两年半的留学生活。离开中国之前,我在职场上工作了12年,在市场营销业工作了9年,留学美国花费了我和太太十几年职场工作的全部积蓄。虽然这两年“海龟”和“海带”的话  相似文献   

17.
张永利 《中关村》2004,(1):40-41
记得在大学读书时,林语堂老先生的《生活的艺术》一书曾让我茶不思、饭不想,着迷了好一阵子。至今,他的充满“抒情哲学”的笔调和那种“和草木为友”,“与土壤相亲”,“灵魂舒服地在泥土里蠕动就觉得很乐、极满足”的悠闲陶醉仍然留在我的记忆深处。然而,这些在全球经济、市场大潮的今天,对于现实生活中的每一个人来说,上面的一切却简直成了一种奢望。  相似文献   

18.
冯婷婷 《中关村》2011,(4):46-48
“我曾想:我是妇女吗?在国家发改委主要是男人的世界里,我经常不想自己是女性,也缺乏性别意识”  相似文献   

19.
严望佳  曾颖 《中关村》2004,(10):16-18
启明星辰的企业文化要素启明星辰的企业文化要素可用三个词概括:“中和、中正、自强”。所谓“中”,不偏不倚谓之“中”,也就是当一个人在完全了解了事物的本来面貌时,能以一种客观而适中的心态、态度及行为方式对待之并处理之。“中”是很难做到的,需要我们把握做事的分寸。其实,在我们所从事的网络安全领域也是有“中”的概念的。我常讲,没有绝对的网络安全,既然是相对的,我们就要掌握一个尺度,既能让用户避免过大的投资,又能把风险降低到用户可以接受的程度。说到“中”,自然会联想到孔子四书里的“中庸”,其实“中”不仅是儒家的思想,在…  相似文献   

20.
“让我们和着美酒谈论昨天,让我们蘸着咖啡描绘明天。”多年前,一位小诗人的一首诗中的名句,至今仍令我回味无穷。对于一个教育工作者而言,最美好的“明天”究竟该是怎样一番图景,诗歌的语言美留给我们的只是一种朦胧的美。而真正将这幅明天图景绘制成方案图的,则是俞敏洪先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