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金凤 《发展》2009,(6):84-84
一、何谓“中国传统文化” 文化,《现代汉语词典》定义为:“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特指精神财富,如文学、艺术、教育、科学等。”“文化”内涵可以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就广义而言,文化是人类生活的总和,它包括精神生活、物质生活和社会生活等极其广泛的方面;狭义而言,文化就是人的全部精神创造活动,是意识、观念、心态和习俗的总和。  相似文献   

2.
李希贤 《魅力中国》2013,(10):70-70
舞蹈是一门独立的艺术。众所周知,人类的文明离不开文化,而通常我们把文化概括为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两大类。无疑,舞蹈是精神文化范畴的艺术属概念下的一个艺术门类。舞蹈存在的根本意义和价值,及其表现的目的和要求就在于:显现人类生存的样式和自我完善的方式。舞蹈的审美创造规律,艺术的表现时代、社会、人和人的生活本相的整体规律。无论是舞蹈创作的标准,舞蹈批评的尺度,都必须有—个美学的历史的观点,遵循美的创造规律,  相似文献   

3.
文化创新的一个重要使命 人类创造文化的意义在于服务人类自身.以人为本的文化,才是积极的有意义的文化.广义的文化概念是人类创造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的总和.也可简单区分为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狭义的文化概念主要指精神文化.艺术、哲学、文学、宗教、道德、科学、政治等.不同的文化形式满足不同的人性层面. 人性层面有本能的人,文化的人、社会的人、宇宙的人之分.文化中也有功利和非功利之别.科学开发物质世界,政治主管社会秩序.科学和政治都是人类生命的手段.目的就是让人类生命更合理生存,幸福生存. 人性具有强烈的功利性.当功利性比重大的时候,人性往往比较低俗.当非功利比重大的时候,人性往往比较高尚.当今我们谈论文化创新,有一个重要的使命,就是提高非功利化艺术文化在文化中的比重.因为只有非功利化艺术的教育,才是人格与精神的孵化器.  相似文献   

4.
杨晓璐 《走向世界》2010,(25):22-23
什么是文化?一般而言,文化指的就是人类作用于自然界和社会的成果的总和,包括一切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文化创造跟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文化资源同样可以变成真金白银。  相似文献   

5.
新居住文化     
所谓“文化”是指人类在社会历史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按照这样的定义,“居住文化”就是一个民族特定居住生活方式的整体。它既包括物质的硬件,同时也包括知识和精神的软件,是人类在居住范畴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相似文献   

6.
李昕睿 《黑河学刊》2012,(12):32-32
随着人类社会步入“传媒化阶段”以及大众传媒的形成和发展,媒介文化逐渐成为文化研究领域中新的文化形态和研究热点。从表面上来看,媒介文化引起了文化传播方式的变革,使文化批判的焦点发生了转移,实际上,在更深层的意义上而言,由于电子传媒所带来的媒介文化不仅从根本上改变了人类的生存境遇,同时,它也改变了内在于其中的人类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7.
刘荣 《发展》2003,(4):67-67
文化生态是人类社会所形成的尊重自然,保护环境的物质技术手段、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想观念、价值体系、制度措施等文化因素和文化资源的总和。它是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的有机组合,它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条件。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推进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甘肃乃至西部地区的文化生态受到了更大的冲击。因此,文化生态保护问题是非常重要的,这种重要性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保护建设文化生态能促进与自然生态协调发展。西部开发的根本点就是治理生态环境,而生态环境包括自然生态和文化生态,只改善自然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8.
《中国集体经济》2012,(2):34-35
控制全球变暖,走低碳发展之路是近年来学界关注的焦点和热点话题。低碳发展作为一种新趋向,旨在实现人类经济发展方式、能源利用方式、文化生活方式的一次新变革,同时蕴涵着人类社会发展形态、文化价值观念和伦理生存方式的深层次变革,更是对低碳发展的属人本性、价值原则以及思维方式作新的梳理和反思。  相似文献   

9.
以全球信息互联网络的形成为标志的信息技术大发展,把人类社会推向了信息网络时代,人类生存在一个日益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的环境中,以电脑、电视、无线电话、人造卫星等现代通信手段为主体的传播网络,已把全球联结成一个紧密的信息网络整体,信息化生存、数字化生存和网络化生存成为人们的一种生活方式,而且有可能成为最主要的生活方式。信息技术和信息文化正在从根本上改变社会形态、社会规范以及人们的生活力式和思想观念,人类社会正在进入信息社会。与其它现代技术一样,信息技术也是一把双刃剑,在极大地推动着社会信息化进程,有力地促进了社会经济、科技、教育、生活等领域的快速发展的同时,也给社会带来一些不可忽视的负面效应。因此,加强对信息技术负面效应的认识和研究,积极采取有效预防和控制措施,趋利避害,对发展和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纵观人类历史舞台,可知,人类文明离不开文化的发展.文化可以分为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两个方面,换一句话说就是,人类生存的依靠的是物质文化,也是人类生活的基本条件;精神文化却能丰富人类生存的样式,和自我完善的方式在人们意识形态上的反映.无疑,舞蹈是精神文化范畴的艺术属概念下的一个艺术门类.  相似文献   

11.
孙松滨 《边疆经济与文化》2007,(10):I0001-I0001
追求是社会发展的动力。追求产生欲望、产生动力、产生行动,人类就是因为不断地追求,社会才发展到今天。人类追求生活的富足,就努力生产制造更多的生活物资以满足生活生产的需要。人类要不断地提高生活水准,就要发明创造创造出更新更多的新产品。人类的追求不断地促进着生产力的发展。不少亿万富翁仍在拼搏创新,就是因为他们在追求,人们通过追求达到自身的和谐和社会的和谐。[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遵循规律是企业科学发展的第一要则 实现科学发展是人类拯救自己、发展自己的基本命题。在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中,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细胞,不仅创造了物质文明,也在不断地把社会推向新的更高层次的文化和文明。因而,在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征程中,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任重道远。企业能否担此重任,首要也是最重要的就是能否按企业发展规律的客观要求不断改革、创新发展、做大做强。  相似文献   

13.
届虹  刘红云 《北方经济》2011,(19):71-73
一、草原生态文化传承的内涵文化传承,是指文化在民族共同体内的社会成员中纵向交接的过程。在历史过程中,文化传承就是文化与主体的有机结合。草原生态文化是指草原上生活的人们为了生存和发展,形成的正确认识和处理人类社会与草原生态系统相互关系的理念、态度及生产生活方式,以实现人与草原的相互和谐,以及为达到这种和谐做出的所有努力和取得的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的总和。草原文化的本质特征  相似文献   

14.
王小红 《发展》2012,(5):139-140
人类社会发展到现阶段,经历过了漫长而又曲折的道路,然而到了今天,人类的生存受到了很大威胁,不论是生存环境、资源占有量、生存空间还是生活方式及消费观念,都在越来越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可以说这是人类遇到的前所未有的巨大威胁。  相似文献   

15.
人离不开群体.人类的前身就是群体动物,离了群体就难以生存,人更是如此.社会越是进步,科技越是发展,人类社会的分工就越细化.人是社会众多成员中的一分子,人类要靠群体去生产劳动,去创造衣食住行,去为社会做贡献,从社会索取生活生产的必需品.在当今高度发达的社会中,人也必须靠群体才能生存下来.  相似文献   

16.
人们在创造现代化的物质产品和生活方式的同时,也加快了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造成了地球生态失衡,其中,包装材料的非科学化使用,就是造成环境污染的一个重要因素。"绿色包装"设计的科学思路正是在这种背景下提出来的。其设计理念也正是人类对科技文化所引起的生态环境破坏的反思。"绿色包装"要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无害、能重复使用和再生、符合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其包装从原料的选择、制造到使用和废弃的整个生命周期,均应符合生态环境保护的要求。  相似文献   

17.
艺术在整个社会的上层建筑即意识形态领域中,占据怎样的位置和空间,作为文化形态是如何以各种形式和独特的魅力满足和充实着人类的精神需要,在人的生存和社会活动中发挥着怎样的作用?这是个复杂而又颇有意义的研究课题。探讨这一问题的目的,可以使我们从历史的、现实的、动态与发展的角度去认识艺术与时代、艺术与社会发展、人类生存以及与人的精神生活、审美理念之间的内在联系和相互关系,或者也可以说是在研究人类生活为什么离不开艺术,艺术为什么使原始人和现代人相通时遇到这个问题。或许是人类有爱美的天性、创造的本能,而艺术…  相似文献   

18.
农业是人类首先创造的生产事业,人之所以要创造农业,就是为了人的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因此,一切人的社会活动,包括国民经济中的工业、商业、科学、文化等都不得不依赖于农业。一切国家、一切社会都是建筑在农业这个基础上的。农业愈发展,一切事业就愈发展;农业愈衰退,一切事业也就随之而衰退。这就是农业对国民经济的决定作用。正如毛主席所指出的: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在这个问题上,我们党的许多领导同  相似文献   

19.
郭红威 《魅力中国》2014,(19):398-398
在社会生活中。芙无处不在,语文课堂教学是社会生活的第二部分,美也贯穿其中,语文教学要善于创造距离蔓和形象美。  相似文献   

20.
谢梦 《魅力中国》2010,(3):280-280
作为社会文化的分支,电视媒介文化给人类的思想和行为甚至是整个社会的文化带来了巨大的影响。而在消费主义浪潮的卷席之下,市场化改革进程中的电视媒体从其生存发展状态到社会文化现状再到整个精神再生产,很大程度上因此而发生变异。故本文立足于政治、社会和文化整体转型的关键。对当前消费语境下电视媒介文化现象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揭示其发展的必然趋势,以期能够对我国电视媒体文化的决策、电视文化品位的提高和社会文化生活的丰富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