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在科技创新的时代背景下,大力推进地质科技创新已成为地质调查事业发展的必然之势,并对文献资源服务提出了更高要求。文章提出中国地质图书馆进一步做好文献资源服务的基本思路:资源覆盖要更加全面、人员素养要更加精专、服务方式要更加灵活。同时建议:文献资源服务应紧密适应地质科技创新的要求,搭建集成化的文献资源数据信息平台,构建权威性的信息情报服务体系,打造专业高效的服务品牌,营造创新氛围,完善培养人才、注重激励的管理制度。  相似文献   

2.
国内信息     
农业文献信息馆藏量居亚洲第一、世界第三的中国国家农业图书馆,9月16日正式开通了“中国农业科技文献与信息集成服务平台”。这是中国第一个大型的农业科技服务系统,它可以帮助用户在充分整合的资源中,快捷地查  相似文献   

3.
图书馆信息服务主要内容是文献信息服务.本着以人为本、平等、创新、资源共享等原则展开,图书馆信息服务经历了图书馆传统文献信息服务、复合图书馆信息服务、数字时代图书馆信息服务三个阶段.  相似文献   

4.
图书馆信息服务主要内容是文献信息服务。本着以人为本、平等、创新、资源共享等原则展开,图书馆信息服务经历了图书馆传统文献信息服务、复合图书馆信息服务、数字时代图书馆信息服务三个阶段。  相似文献   

5.
学科馆员在图书馆建设中的角色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图书馆是学科建设的文献信息中心,担负着为教学、科研提供文献信息保障的双重责任。高校图书馆应大力实施"学科馆员"制度,主动参与学科建设和教学科研全进程,加强高层次学科信息资源建设,开展多层次、多载体、网络化、个性化、服务方式和服务方法集成化的学科服务,为高校的教学、科研服务。  相似文献   

6.
本文主要通过我馆文献资源复制情况反映出我校文献资源利用率偏低,说明旧的管理模式已不适应当前信息社会。高校图书馆应尽快改革,建立并逐步完善适应市场竞争需要的期刊信息资源管理体制,使高校图书馆成为我国信息服务产业中的主力军之一。  相似文献   

7.
以中国地质图书馆为核心联合中国地质调查局所属相关单位,共建地学印本文献资源和网络信息资源,构建起地学文献资源保障大体系,为文献检索、查询和信息发布提供良好的服务和交换平台;为地学文献资源的深入挖掘、分析、整理和资源共享提供软、硬件基础,更好地为地学发展和地质找矿突破助力。在此研究基础上提出了构架地勘行业地学文献信息联机联合编目共享服务体系的可能与思路,以实现更广大范围内的文献资源共享。  相似文献   

8.
图书馆是为学校教学和科研服务的单位,它的一切活动都是以文献资源为主体展开的,图书馆怎样利用好文献资源为学校教学和科研服务,不仅关系到图书馆的自身定位、自身价值,也关系到服务对象的满意程度。本文试图通过对图书馆文献的研究,从图书馆的价值观上来探讨图书馆自身定位和图书馆学理论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9.
采用实证研究的方法,以成都理工大学为例,该校图书馆利用其重点学科——地学类的馆藏特色文献资源和信息处理专业人才优势,在为教学科研服务的同时,开展国土资源文献信息的社会化服务,满足社会发展所需的各种国土资源文献信息,为全社会的发展创立一个重要的国土资源文献信息支持平台,同时提出为国土资源建设和行业科技进步与发展提供各种形式的服务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自20世纪90年代起,互联网搜索引擎逐渐在全世界普及,数字化文献资源与互联网的碰撞结合带来了图书馆管理与服务的一场革命,图书馆面临着转型发展等多方面的挑战。在此背景下,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于2017年12月出版了由国务院参事、中国农业大学图书馆馆长何秀荣主编的《高校图书馆创新发展研究》一书,该书在高校图书馆面临新环境、拓展新功能、满足新需求的形势下,针对现阶段高校图书馆创新发展中的主要问题与任务,借助于科研项目对情报研究、学科分析、信息服务、资源建设、图书馆管理、素质教育、流通服务等图书情报学科中的重要主题进行了深入研究,为高校图书馆转型发展提供了非常有价值的成果。书中代表性的科研成果包括:中国农业大学农业工程学科科研影响力分析、国内查新管理系统考察与比较研究、大学图书馆功能的演变趋势研究、基于读者需求的知识服务模式创新、涉农图书馆联盟虚拟共享空间建设等。透过研究成果可以看到,高校图书馆不能局限于简单的文献收藏、保存及传播功能,也不能局限于文献资源中心这一传统的优势功能作用,必须走向拓展新功能的转型之路,实现其管理与服务的创新。  相似文献   

11.
基于信息化视角的河北省农业现代化建设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从信息化角度出发,探索河北省农业现代化建设发展情况,以期为我国农业信息化发展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通过文献查阅法对相关文献搜集整理,了解河北省农业信息化相关研究及成果,并针对存在的问题采用系统分析法进行归纳总结,进而提出具体指导意见。[结果]位于京津之间的廊坊市在农业信息化综合水平和农业信息化普及及应用指数中排名第一,唐山市在农业信息化基础设施中排名第一,石家庄作为河北省省会在农业信息化人力资源指数中排名第一,而衡水市在农业信息化主体环境指数中排名第一。尽管近年来河北省加大现代园区及高标准基本农田等现代农业的基础建设,但仍受信息服务体系不完备、资金需求大、信息服务供给与需求相互矛盾以及缺少高素质农业信息人才等因素的限制。[结论]大力发展现代化农业,要将信息化的理念融入农业现代化的建设中,健全农业信息服务软硬件设施,提升农业信息服务的实用性,构建完善的农业信息化保障机制,建设专业化农业信息服务团队,提升农业信息化工作者素质,最终全面推动河北省乃至全国农业现代化的快速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2.
The need for an information service in agricultural economics and rural sociology is apparent from the quantity of publications. The Bureau has evolved in response to progressive recognition of this need and from earlier attempts to meet it. An information service must provide for awareness of contents of current publications, and for retrieval of information from accumulated stores. The Bureau's journal, World Agricultural Economics and Rural Sociology Abstracts (WAERSA), is designed to provide these services mainly by citation of classified literature together with abstracts and author, subject and geographical indexes. Classification and subject indexing raise conceptual problems which are being handled by empirical methods. A work flow line is designed to deal smoothy with current world publications. Review articles provide complementary information. Editors and authors can facilitate the work of the Bureau by attention to form and substance of primary publications. The present situation is hardly appropriate for use of computer-based services except possibly for inter-disciplinary linkages. It is hoped that the Bureau will eventually operate in conjunction with a comprehensive international library, around which research, teaching, editorial and information services will interact.  相似文献   

13.
浅析美国地质资料信息管理与服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如何更好地进行地质资料信息管理与社会化服务已成为业界讨论的焦点。详细分析了美国的地质资料信息管理与服务模式,包括地质资料信息保存和管理机构,地质资料信息管理流程与获取方式,地质资料信息管理系统及公共服务平台,地质资料信息保密管理,以及地质资料信息公众服务模式五个方面,并提出借鉴美国成熟的管理和社会化服务模式进一步完善我国地质资料信息管理,积极拓展社会化服务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4.
The concept of resilience has permeated the discourse of many land use and environmental agencies in an attempt to articulate how to develop and implement policies concerned with the social and ecological dimensions of natural disturbances. Several distinct definitions of resilience exist, each with its own concepts, focus and contexts related to land use policy and management. This often makes understanding the inherent objectives of policies and related principles challenging. The United States Forest Service (USFS) is one example where ambiguity and uncertainty surrounding the use of resilience permeates the content of documents in various areas of the agency. The objective of this paper is to investigate how the USFS employs the term resilience as a means to communicate strategies for managing forest lands. We perform a content analysis of 121 USFS documents including budgetary justification reports, research findings (i.e., journal articles, book chapters and technical reports), public releases, and newsletters to analyze both the rise and specific use of the term resilience in the USFS. Our analysis, which is guided by definitions of resilience in the social-ecological systems literature, reveals that the ambiguity surrounding the use of resilience in the academic literature is reflected in the content of USFS documents. However, we also find that often criticized versions of resilience (namely engineering resilience) are minimally employed by the USFS, and instead the agency focuses on the notion of ecological resilience in which natural disturbances are seen as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the landscape. In some cases, the USFS employs notions of social-ecological resilience, however, the extent to which specific components of social-ecological resilience are integrated into management strategies appears minimal. The findings from this study suggest that clarity regarding the type and function of resilience needs to improve in USFS documents, and that the agency should evaluate the existing question in the SES literature of resilience of what to what?  相似文献   

15.
基于Super Mapi Client/i Server,探索了高速公路气象信息服务系统的设计方法与开发技术。提出了三层B/S系统结构、功能模块化、HTML5+CSS3+Java Script界面设计组合、空间数据库引擎+关系数据库系统的系统设计方案,开发实现了气象实况信息查询、气象信息预警服务、气象信息统计,路径导航等服务功能,为公众驾车安全出行提供了便捷的信息服务平台。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加强草原生态环境监测体系建设对于草原生态环境保护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国际草原生态环境监测和信息服务体系建设,已经开始以数字化管理技术为切入点,实现网络化、空间化、智能控制为主的全面信息化阶段,能够提供系统的数字信息和实用的数字化产品。方法 文章通过文献综述的方法对美国、澳大利亚、欧盟等草畜业先进国家的草原生态环境监测体系现状和发展特点进行了分析。结果 通过对国外草原生态环境监测体系现状进行分析可以归纳出如下5条值得我国借鉴的经验做法:(1)从政策大局上转变养殖方式,保护生态环境;(2)构建完善的草原生态环境监测评价体系;(3)加强草原信息化体系建设;(4)设立专门的资金项目加大专业人员的培训及与科研机构的合作;(5)促进畜牧生产的可持续发展。结论 提出我国草原生态环境监测体系发展建议,对完善我国草原信息服务体系和推动我国草原畜牧业现代化、产业化进程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陈玮 《中国林业经济》2007,(3):14-16,59
针对林业信息化建设中的问题,介绍了ASP技术的原理,给出了基于A SP技术的林管局信息服务平台的结构框架。根据工作流管理系统参考模型的规范,构建了林管局信息服务平台模型,提出基于A SP技术的信息服务平台的集成设计思想,并据此给出了林管局信息服务平台的物理模型和运行模式。  相似文献   

18.
学科化信息集成服务是图书馆一种新的服务模式和服务机制。国土资源科研信息内容的专业性、信息需求的前沿性、信息获取方式的自助性等特点,决定了面向国土资源开展学科化信息集成服务具有现实意义。面向国土资源的学科化信息集成服务,应以用户和信息需求为中心,加强学科资源建设与规划;以信息利用为目标,构建学科化信息集成服务平台;以用户及其科研过程为指导,加强研究课题与学科建设的有机联系;同时,加强国土资源管理机制建设,确保学科化信息集成服务的针对性和时效性。  相似文献   

19.
通过详细分析目前国内外土地信息服务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土地、土地信息和土地信息服务的关系,阐述了土地信息服务的演变过程,提出土地信息服务的概念、内容和特征.在此基础上,分析知识经济时代不同用户根据土地信息进行工作和生活的特征,提炼出土地信息服务的基本需求,构造出土地信息服务的需求框架,以期能为构建一个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土地信息服务体系奠定理论基础,为实现土地管理信息化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20.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研究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理论基础、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存在的问题、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取得的成效和对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研究的其他角度4个方面,阐述了以往学者对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研究现状和研究程度,分析了已有研究取得的成果以及存在的不足,并展望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这个领域的未来发展趋势,从4个方面来说明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