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谭智被任命为分众传媒(以下简称分众)的CEO。下一个问题:江南春要做什么?难道隐退?曾记得江南春在他的博客里写到:“我最喜欢的生活是,找一个安静的地方去写诗或做文章。”  相似文献   

2.
宁工 《上海保险》1997,(12):29-29
要找袁俊不是件容易的事,他总是风尘仆仆、来去匆匆。他曾向我透露过一个展业秘密:拜访客户时,板凳要坐得热。我问为什么,他坦言道:“性急吃不了热粥呵!拜访客户最好不要急于谈保险,而要与之交朋友。交朋友就得坐下来,喝杯茶,抽支烟,聊聊家常,叙叙友情。这样,一回生,二回熟,再谈保险就有了感情基础。”是的,袁俊的不少业务正是用这种“感情投资”的方式做下来的,而且都比较顺当。 袁俊到平安来之前是学皮革制造的,对保险一窍不通。然而,凭着勤奋和聪慧,他边学边干,很快就入门了。在辛勤的展业历程中,袁俊有其自己的为人处世之道。他始终坚信并遵循“做保险、先做人”的信条。他是个生性幽默、热情开朗、为人真诚、处事周到的人。无论是业务上的新老客户,还是工作中的男女同事,都乐于与他交往。因为从他的身上能体会到一种实实在在的诚信。  相似文献   

3.
记得曾把中国足球带入世界杯的米卢有句名言:快乐足球.与此呼应,前次看中央电视台"实话实说"节目,听一盲人作家谈体会,说他为人作文都遵循一个原则:快乐原则.看来,快乐人生于智者是相通的.由此,我想到了求财.一个人一生孜孜不倦地求财敛财,目的就是为了过一种幸福快乐的生活.说起来,这个理人人都懂,但做起来就往往忘记,因而演绎出一幕幕并不快乐的悲剧.  相似文献   

4.
人生的弧线     
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在我的家乡有一位倍受欢迎的人。记得当时长辈们都敬称他为"冉同志"或"冉会计"。记忆中的他很随和,一身的穿戴总是很整齐、干净,常年肩上挎着一个包在我们村子里来来去去。每次他到来,我们全村各户的当家人都要抢着招待他,如果不把他请进家里喝  相似文献   

5.
认识任山先生是在一次美展中。当时在他的一幅油画作品前驻足着许多前辈和著名画家。从他们的品评中,我感到他是一位很有潜质的画家。从此,我对他比较关注。他为人真诚、热心谦和、胸怀坦荡,做事执着认真。  相似文献   

6.
记得有一篇文章,说一位青年到深圳找工作.老板问他,你会做什么?他说我什么都能干好.老板把他安排到了离公司很远的一个小门面店负责营销.其实,营销对他陌生得很,但他一边学一边干,很快就适应了,并且干得很出色.结果被老板视为不可多得的人才,把他提拔为部门经理.这个青年人成功的秘诀就是自信.  相似文献   

7.
《银行家》2014,(8)
正写这样一篇貌似"宏大叙事"的文章是因为读到了黎鸣先生的一部新著——《老不死的传统》黎鸣先生大我四岁,是我十分钦佩的学者,2000年我主持《清华管理评论》的时候,黎鸣先生是提供稿件最多的一位作者,《清华管理评论》停刊以后,我们虽然也一起参加过几次学术研讨会,但一直没有得机会深谈过。近日,偶然间得到黎鸣先生的《老不死的传统》,很是欣喜,拜读之后,很是感慨:黎鸣先生还是当年那个黎鸣先生,先生的话语还是那么"硬朗",说起话来还是当年那样毫不含糊,这些都可以一眼从这个书名尖刻  相似文献   

8.
<正>近期,富滇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夏蜀;党委副书记、行长杨敏以及总行其他领导相继深入所在党支部为党员干部讲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专题党课。在党委组织部党支部、夏蜀紧紧围绕为何学、如何学、学什么的热点问题,深入浅出地讲解了"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科学内涵和实践要求。他强调,在深入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过程中,一是要深刻领会学习教育的重要意义,"学"要带着问题学,"做"要针对问题改,通过"学"和"改",着力解决党的  相似文献   

9.
李虹 《浙江金融》2001,(7):9-10
"不要立志当大官,要立志做大事"是孙中山先生的名言,也是中山先生"注重实行"的哲学精神体现.然而为官者毕竟容易做大事、成大事,所以就为官与做事而言两者并不矛盾,但我以为这里还有个做人的问题-在做人、为官与做事之间:做人是为官的基础,为官是做事的一个条件,做事是为官的目的.作为党员领导干部,在做人、为官、做事问题上,要处理好彼此之间的关系,不能顾此失彼,要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从实际出发,扎扎实实把自己所分管的工作做好,不要把心思用到个人身上,而要真正为群众做实事,谋福利,以此体现做人的价值.本文愿意与大家共同探讨以下三个方面问题.  相似文献   

10.
孙国强 《投资与理财》2018,(10):108-111
与战雄弟最初相识也是偶然,记得是在2015年冬曰北京五棵松云奕馆见的,皆是因了都在魏广君先生门下问学。一晃二年多过去了,与战雄交流越来越多,几年来从北京、祁县、大同,再往襄阳、洛阳、东营等一起写生、办展过程中,逐渐了解愈深,对他的画风也有了一点直观的认识,特别是近年他的画有了自已的独特面貌,很为他高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