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余泳泽  李启航 《财贸经济》2019,40(1):128-143
本文主要关注城市房价对整体全要素生产率和企业个体全要素生产率影响的差异性,重点分析城市房价上涨对工业企业的"筛选效应"与"倒逼效应"。利用230个地级市数据和微观工业企业数据,采用工具变量法分别检验了房价对城市整体以及工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差异性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城市高房价显著抑制了城市全要素生产率水平的提升,这种抑制效应主要来自房地产投资对实体经济资金的"挤占效应"和"资源错配效应"。城市房价快速上涨对工业企业的"筛选效应",使房价快速增长城市工业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一般会较高。如果对留存企业的"倒逼效应"难以抵消房价上涨带来的效率损失时,房价快速上涨累积形成的高房价与工业企业生产率之间会存在一种"倒U型"曲线关系。城市房价快速上涨对服务业企业的"锁定效应"与生产率的"侵蚀效应",使房价快速上涨及高房价城市中工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较高,但城市整体生产率水平较低。稳健性分析也支持了以上研究结论。  相似文献   

2.
21世纪的网络红词—"蜗居"蚁族"等从一个方面揭露了我国存在的高房价问题。我国当前主要城市的平均房价已经大幅度地超过了工薪阶级收入水平,以至于房价成为关系民生的重要话题。从导致我国房价高涨的原因出发,提出治理我国高房价问题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3.
地价推动下的房价上涨逻辑与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国目前房价过高、上涨过快的问题,从作为二线城市的哈尔滨近年来房价异常的走势也能够得到印证。形成高房价及房价泡沫的根本原因在于地方政府基于"土地财政"利益的幕后推手,并由此形成了地价推动下的房价内生上涨机制。高房价的负面影响很严重,尤其在民生和潜在政治危害等方面。彻底治理高房价及其泡沫的出路是改革现行土地出让金分配方式,由中央财政统筹安排。  相似文献   

4.
本文在跨期优化选择模型中根据住房和消费品的边际替代率条件得出房价决定模型,使用动态面板广义矩进行建模。得出结论:预期人均实际收入和预期房地产收益率是房价持续快速上涨及波动的主要因素。该模型可以解释我国房价自1999年以来的快速上涨以及2004年房价增长的拐点和2007年房价增长的拐点。高房价城市房价的预期收入弹性大于1,因此高房价城市房价出现了非理性增长,房地产市场存在泡沫。中等房价城市房价的预期收入弹性小于1,低房价城市预期收入对房价没有显著的影响,因此中等房价城市、特别是低房价城市房价增长较为理性。  相似文献   

5.
赵敏 《华商》2008,(15):228-228
当前我国居高不下的房价是许多老百姓望房兴叹,是什么原因促使中国出现这么高的房价这不得不令人深思。本文分析来其现状、就出现高房价的原因作出简要分析,并对怎样解决高房价的问题做出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6.
数据     
《信息与经营》2013,(10):29-29
中国宏观经济数据GDP7.6%2013年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7.6%7成央行最新发布的三季度储户问卷调查报告指出,当前67.6%的居民认为目前房价"高,难以接受",比上季增加0.9个百分点。其中一线城市居民中认为"房价过高"的比例为77%,居民高房价的感受强于二、三线城市。  相似文献   

7.
房价上升对我国城市化的影响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房价波动与城市规模之间存在双向关系,在城市发展过程中,人口与资本的集聚带动了房价上升,而房价上升对人口与资本的增长又存在负反馈机制。本文分析了高房价对我国城市化的阻碍作用,认为稳定住房价格有利于城市化战略的顺利推进。  相似文献   

8.
2009年以来,"高房价"一直是社会的热门话题,在调控政策频出的背景下,房价依然持续上涨,已严重影响宏观经济稳定运行,高位房价已超出一般居民的支付能力,带来一系列的社会问题。本文从影响房价的不同层面分析"高房价"原因,提出旨在让楼市"回轨"相对契合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市场结构、房价与城市均衡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认为,经济增长和市场结构的差异是推动国内很多城市房价迅速上涨和城市之间房价联动的重要原因,而收入机会的差异更是造成了少数特大城市的高房价。现阶段要治理过快上涨的房价,政策重点需要转移到城市的均衡发展上来。  相似文献   

10.
刘金凤  魏后凯 《财贸经济》2021,42(2):134-148
中国城镇化进入了以提升质量为特征的减速阶段,农民工有序完成迁移第二个过程,即在城市定居下来,这是高质量城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快速上涨的城市房价对农民工定居意愿的影响日益凸显.本文首先构建中国城乡人口迁移两个过程的理论模型,分析城市住房价格对农民工定居意愿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其次将2012-2017年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与288个城市数据匹配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城市高房价显著降低了农民工的定居意愿,而定居意愿下降将会阻滞城镇化的进程.机制检验发现,城市高房价主要通过提高农民工家庭在城市的预期购房成本进而降低其定居意愿.此外,本文还进行了个体异质性和城市异质性检验.个体异质性检验发现,城市高房价对第二代、低受教育水平和本地无房农民工定居意愿的负向影响更大,对更高收入水平、更大发展空间以及可获得公共服务农民工定居意愿的负向影响更小;城市异质性检验发现,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城市高房价对农民工定居意愿影响的负向作用逐渐增大.本文的政策含义是抑制城市房价过快上涨、提高农民工收入和福利水平、提供更为平等的公共服务,以及解决好进城农民工"三权"有偿退出问题,可以增强农民工的定居意愿,推动城镇化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1.
高房价与低空置率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孙超  邱珍英 《市场周刊》2004,(7):53-54,61
2003年中国房地产快速发展的一年,中国很多大中城市出现了高房价与低空置率并存的现象。本文指出:供给受到限制和缺乏市场竞争是房价过高的主要原因,大量隐性收入和外来资金支撑了高房价,厂商的炒买行为也加剧了房价的上涨,降低了空置率。  相似文献   

12.
李铁 《信息与经营》2013,(8):105-105
在一线、二线高等级的城市,资源稀缺性还存在,房价还有上涨的空间,部分三线城市和四线城市再按照这样的模式发展房地产,恐怕在扩张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会导致崩盘。房价是个复杂问题,因此在对之进行分析时,我们不能笼统判断中国的房价上涨,首先要分析中国哪些地区的房价在上涨?为什么会上涨?首先,高房价主要集中在高等级城市,特别是直辖市、省级城市和副省级城市。城市资源分配不平衡,从低等级城市向高等级城市集  相似文献   

13.
高房价的地方政府之责及其治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全国各地房价不断攀升,使高房价已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毒瘤,它会形成严重的社会不公、加剧产业结构的失衡、制约城镇化战略实施、导致金融风险的积聚、抑制居民的消费需求、助长社会政治腐败。地方政府对高房价难辞其责,突出表现为追逐地价,推高房价;高额税费,抬升房价;追求政绩、放任房价;漠视民生,使政策落空。要使地方政府履行好遏制高房价的责任,必须提高其对遏制高房价的认识,着力加快城镇住房保障体系的建设,切断地方政府与地价收益的利益联系,全面推进房地产税费改革,加强地方政府对房价的监督管理。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中国房地产业持续快速发展,楼市火爆,为中国的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拉动了内需,提升了GDP,但随之而来的高房价却使中国许多家庭无法承受,许多家庭都需要通过大量贷款来解决住房问题.为控制房价过度上涨,中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组台政策.可房价还会涨吗?何时买房?中国的房价为何上升得如此之快?高房价背后又有多少推手?这一系列的问题,已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高度关注.抑制高房价,必须打击房产投机,加强房地产业法制建设,加强时各个环节的监督,同时,应加大廉租房和社会保障性住房的建设,满足更多老百姓的住房需求.  相似文献   

15.
痛苦的房价     
高房价下的成交量萎缩以及部分城市房价的局部松动,是意味着楼市的短暂喘息,还是楼市下跌的开始?  相似文献   

16.
依据2012年数据测算,黑龙江的房价收入比为6.5:1,辽宁省为6:l。从省会城市看,哈尔滨市的房价收入比10:1,远高于沈阳和长春的8:l和7.7:l,这表明黑龙江房价水平相对偏高。供给和需求是黑龙江房价居高不下的两大主要影响因素,政府、商业银行、城市经济发展等都起到了推动作用。高房价对民生和社会发展的负面影响严重,必须下定决心彻底治理。  相似文献   

17.
面对高房价的理性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洪力 《商场现代化》2006,(24):165-166
房价是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尽管仍处于房地产宏观调控之中,房价却不降反升。面对房价不断上升的趋势,需要我们严肃反思。本文阐述了高房价的危害,对引起高房价的制度性原因和深层次根源作了深入分析,提出了降低房价的思路和当前应采取的措施,以便为政府有关部门进行房地产宏观调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胡燕  李怡  黄小勇 《价格月刊》2022,(12):51-56
房价一直是民生关注的热点问题,通过测算2010—2019年全国54个大中城市产城融合度,再以城市化水平为门槛变量实证检验了产城融合对房价影响的门槛效应。结果表明:产城融合对城市房价存在显著的门槛效应,并且存在双重门槛。当城市化水平降低时,产城融合对房价具有正向影响;当城市化水平跨过第一重门槛后,产城融合对房价具有负向影响;当城市化水平跨过第二重门槛后,产城融合对房价的影响转为正向影响。根据研究结果,从城市产城融合及发展城乡一体化方面提出能够缓解中国城市高房价压力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近些年,人才作为资本积累和创新核心要素,越来越受到各大城市的重视,成为大城市之间的主要竞争,而飙升的房价成为各大城市吸引人才的普遍焦虑。显然,由于高房价带来的生活成本过高,对人才产生挤出效应,不利于一个区域的人力资本积累,为此,深圳等多个城市在近期纷纷改善人才安居政策,将优惠范围进一步扩大,以达到吸引外来人才,增加人力资源流动性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一、金融危机复苏时期我国的房地产金融现状 从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开始至2008年,中国的楼市因购买力不足而持续萎缩了一年,高房价似乎已经丧失了市场支撑。然而2009年中国的实体经济仍然在遥远的复苏路上,国民收入依旧在缓慢的滞涨甚至负增长的状态,但是诸多城市的房价却一路飙涨到接近翻倍的程度,有些地区的房价甚至上涨了一倍有余,高房价下的楼市已经与市场分开了万里之遥。究其房价的幕后推手,从楼市交易量统计数据中可以看出,一线城市85%的交易量来自于投资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