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中国金融监管的有效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郭力 《重庆金融》2001,(8):26-28
1.提高金融监管有效性是发挥金融监管作用的本质体现,从监管实践看,中国金融监管的行为目标就是要维护金融秩序,维护社会公众利益。促进金融业稳健发展。提高金融监管有效性,通过及时采取监管措施,规范金融企业的经营行为,不但可以建立公平竞争机制,维护金融秩序,而且可以促使金融企业改善经营管理,有效提高金融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因此,提高金融监管的有效性就是最充分地发挥金融监管的作用,实现金融监管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葛中旺 《山西金融》2002,(10):37-38
为了加强对金融监管工作的开展,支行成立了由行长任组长,分管行长任副组长、各监管部门负责人参加的金融监管领导小组和金融风险处置领导小组,并紧密结合辖区金融发展实际,认真研究和把握有关金融政策和监管规律,不断探索和改进金融监管的方式方法,着力构建全方位的大监管框架,主要建立了“三大监管系统”。一是金融机构的自律系统。就是要按照创建金融安全区的目标,  相似文献   

3.
在世界金融业纷纷抛弃分业体制转而实行综合体制的主流趋势下,尽管我国目前的金融制度和技术条件还不允许我国近期实行综合金融体制,但从发展的观点看,开放的中国不可能在金融制度方面长期游离于国际金融制度之外,加入WTO后,我国的金融业必须要走上混业经营,统一监管的道路。在目前分业经营、分业监管的体制下,我们有必要加强对金融控股公司发展问题的研究。对建立金融控股公司的必要性、途径及对金融控股公司监管等主要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四十三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指出,"金融越发展,越要加强监管。要坚持把金融监管作为金融工作的重中之重, 不断完善金融监管体制机制,不断提高监管能力和水平。”  相似文献   

5.
《金融论坛》2006,11(9)
《中国金融制度创新报告(2006)》杨如彦主编随着金融的创新与发展,形成了一套特有的监管体系和监管活动,金融创新特别是金融制度创新,实际上就是市场主体和监管主体之间围绕着自由和规范之间的博弈和互动过程。本书作者站在制度经济学和法律经济学的立场观察2005年的金融制度变  相似文献   

6.
马平衡  温彪 《山西金融》2002,(11):11-13
商业银行的规范经营和安全经营是涉及到国家安全的重大因素。这也正是金融部门及金融活动往往成为最严格的监管对象之一的主要原因,要达到商业银行的这种安全经营目的,就必须有一种严格能动的机制。为此,作提出,构建这种机制就是建立商业银行的自律经营体系。要达到自律经营的境界,就必须具备两大条件,一是以法律监管、央行监管、社会中介监管、自律组织监管为主要内容的外部监管;二是具有浓厚的控制化及手段的内部控制制度。作围绕这两大条件就我国商业银行构建自律经营体系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7.
金融管理当局及有关部门应准确把握比特币交易迅猛发展和互联网金融异军突起的有利机遇,重新定位金融与货币的基本含义,以发展的眼光审视原有的宏观调控和监管框架,构筑适应未来变化趋势的监管体系。  相似文献   

8.
符合金融发展规律的金融监管不会抑制金融创新,但风险承担能力与风险承担水平匹配应是金融科技监管的底线原则,且能够有效解决规范与发展的对立统一问题。本文认为,即使是在“监管沙盒”中进行创新试验,也应要求金融科技平台企业的风险承担大小与其风险承担能力相一致,这样金融科技平台企业才能够“走出沙盒”。本文首先从实然性、必然性和应然性三个角度论述了对金融科技平台企业实施监管的原因,并提出了审慎监管应遵守的四个原则:科技服务与金融服务分业监管原则、合规监管上升至风险监管原则、全面风险管理原则、加强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原则。之后,从公司治理体系、偿付能力监管与流动性监管双支柱框架、监管当局监督检查、信息披露以及宏观审慎视角提出了对金融科技平台企业实施审慎监管的方案。  相似文献   

9.
当我们审视一年前爆发的美国次贷危机时发现,次贷危机给我们最大的启示之一就是在创新的同时一定要加强金融监管。创新和监管是一种对立和统一的关系,两者相互影响。我们应该正确把握金融创新和监管的发展趋势,积极推动金融创新,同时完善科学的监管体系。  相似文献   

10.
《西南金融》2007,(5):1-1
今年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研究部署金融改革发展工作,要求着力加强金融调控和监管。在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上,温家宝总理要求,提高金融监管能力,强化金融企业内部管理,保障金融稳定和安全。在3月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又指出,“要切实加强和改进金融监管,健全监管协调机制,有效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维护国家金融稳定和安全。”最近,温家宝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再次强调“加强金融调控和监管,防范各种金融风险。”可见中央对金融监管工作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1.
《金融论坛》2011,(1):F0004-F0004
《实践与反思:金融危机下银行业的若干问题》 蒋定之 著 本次金融危机引发了全球关于金融发展模式和监管方式的深刻反思。本书就是在金融危机背景下对银行业的运营、创新、转型与监管的思考,其中许多观点都是作者基于实践的反思和感悟。值得一提的是,作者针对次贷危机提出的警示:当心金融创新过度带来的风险;  相似文献   

12.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高基层银行业的监管水平和依法执政能力,促进银行业的稳健经营与健康发展,是新时期基层银行业监管分局的一项重要工作目标和历史使命。当前,我们就是要将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紧密结合到银行业监管工作,以理论指导实践,把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体现到监管为民的要求上,落实到银行业改革的发展进程中。  相似文献   

13.
<正>金融科技发展带来金融模式创新的同时,也形成对监管的挑战,而借助监管科技应对新的风险则是未来监管发展的路径。金融科技发展是近年金融生态体系变革的重要特征,其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区块链等更迭多项传统业态,不仅有效迎合需求,也极大拓展了金融市场本身。中国人民银行于2019年8月印发《金融科技发展规划(2019-2021年)》,强调要"增强金融风险技防能力,正确处理安全与发展的关系",同时"强化金融科技监管,建立健全监管基本规则体系"。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纲领。《决定》强调,要增强对关键行业和领域的控制力。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业的改革、发展与安全,涉及到执政党的长期执政问题,是执政党的一项重要工作。人民银行学习贯彻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就是要全面履行《中国人民银行法》赋予的职责,不断提高金融宏观调控能力、金融发展能力、金融稳定能力和金融服务能力,进一步巩固党在金融领域的执政基础。  相似文献   

15.
金融控股公司是我国金融业未来发展的有益选择,对我国金融控股公司的模式选择,构建途径以及如何对其实施有效的监管进行了分析探索,并提出一些比较新颖的观点。  相似文献   

16.
强化金融监管、防控金融风险是当前宏观调控政策的重要内容。本文深入分析了金融要以服务实体经济为根本的内在机理,金融发展要防范金融"不当创新"、"有毒创新"和脱离实体经济的"金融背叛"行为;强化金融监管,就是要促使金融回归本源、不忘初心,确保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和国家战略的根本方向。文章就强化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功能提出了四点建议:加强功能监管和监管协调;强化信息披露和责任追究;建立金融市场伦理审查机制;加强金融消费者教育和权益保护。  相似文献   

17.
《现代金融》2001,(3):22-22
活力,是事物的生命力。企业活力,就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能力,如何增强农村信用社活力,使之成为充满生机与发挥潜力的合作金融企业,以便更好地发挥其在农村金融中的主力军作用,为社会主义农村经济建设服务,这是当前所面临的一个紧迫课题。  相似文献   

18.
张竹林 《理财》2004,(12):57-58
随着银行业务不断复杂化,投资主体向多元化发展,金融创新的不断深入,进一步加剧了金融风险演化为金融危机的可能性。我国政府特别强调要将强化金融监管作为金融体制改革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然而在金融风险不断积聚和扩大的现实条件下,若想真正实现银行监管目标,尤其是要真正实现有效监管,银行业的自我监管将是监管体系中的首要环节。  相似文献   

19.
对于我国来说,规范和发展衍生产品交易是金融改革的应有之义,是中国银行业金融机构和广大银行业客户参与全球竞争的必经之路,值得全社会的关心和重视。培育我国金融衍生产品市场,就是要求我们一定要注意以参与者为本,通过推动所有参与者提高专业化知识与理解,提高运用金融衍生产品的能力,提高管理风险的能力,最终推动衍生产品市场以及整个社会经济金融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20.
在金融资本流动与融合中加快区域经济金融的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高小琼 《中国金融》2006,(16):16-16
金融资本的流动与融合,是经济繁荣发展的内在动力和必然要求,是金融合作与发展的必然结果。要实现泛珠三角区域金融合作向更高更深层次发展,助推区域金融资本的交流与融合,我们必须以前瞻的眼光、开放的战略和有效的举措,实现泛珠三角区域金融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高层次上的融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