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赵婕 《中国集体经济》2013,(15):37-38,56
消费主义是一种在资本主义发展中产生的价值观.它要求人们把消费作为人生幸福的源泉、目的和终极价值。从人的价值的角度看.消费主义价值观是对人的本质的异化.使人们放弃对人的社会价值的追求.限制了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消费主义既是一种生活方式,又是一种价值观念,而作为价值观念的消费主义对人影响更大,在价值观念上消费主义认为消费本身即是目的,并进一步将消费视为人生目的和价值;在消费理念上,消费主义追求炫耀性消费、品牌消费,重视消费的符号象征意义;在物质与精神的取向上,消费主义竭力倡导消费对外在物欲与感官的满足,忽视内在的精神追求.消费主义使人的生存面临价值危机,使人的生存面临精神危机,使人的生存面临生存危机,我们应坚持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指导,坚持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来探索合理的解决之策.  相似文献   

3.
消费主义是20世纪初源自美国的一种社会文化现象.随着我国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购物空间的扩展,消费主义在我国也存在着蔓延的苗头.本文试图立足于消费主义价值观的基本内涵,通过剖析其产生的原因,来引领全社会的民众树立科学消费观.  相似文献   

4.
在当今消费主义文化在各个领域内的迅速蔓延的趋势下,文化领域的审美符号化趋势也日渐增强。我们该如何看待这一现象并在保持一个清醒认识的前提下对其展开分析研究是学术界必须面对的课题。本文通过审美主体和消费价值的转化、文化权威的颠覆和导致审美符号化的背景因素等方面来接要阐述消费主义文化对审美符号化趋势产生的巨大冲击。  相似文献   

5.
吴垠 《理论观察》2009,(1):50-51
随着人类社会由匮乏走向丰裕,消费正日益被推向社会经济活动的中心,并逐渐形成了消费主义化的消费文化。有关消费主义的定义,鲍德里亚和布迪厄的论述各有其独特的视角,也有其不可逾越的缺陷。有格兰诺维特的嵌入性理论却给了我们启发,符号消费往往是嵌入于特定的场域之中的,而不应简单地将一种消费文化作为某一阶级的标志。  相似文献   

6.
消费是在现代社会满足人们生存所需的必要手段,也是经济社会繁荣发展的催化剂.然而,如果把一切都消费化,搞消费崇拜,唯消费是从,甚至用物质填满心灵,就必然生出一种"庸俗的消费主义". 对于个人而言,如何消费是一种自主选择,但如果庸俗的消费主义成为生活方式、群体选择甚至社会风尚,那就值得警惕.  相似文献   

7.
生态消费模式主要主张适度消费、消费正义和可持续消费。生态消费模式的三方面内容所蕴含的价值取向是,在消费主义的时代,它拨正了消费主义所蕴含的在人的价值观念上的物化倾向和消费至上的观念,在肯定人的效用价值的同时肯定和高举人的类价值,并摆正了人类与非人类成员的价值地位,实现了对人的价值的真正回归。  相似文献   

8.
意识形态的内涵从最早纯粹的思想观念体系,延伸到具有物质性,可以通过物质载体对人产生影响。葛兰西是提出意识形态物质载体的第一人,他认为意识形态可以通过电视、报纸等媒体影响人的价值观。在意识形态物质载体的引导下,近年来消费主义逐渐成为人们生活的潮流,商品控制着人们的生活,导致部分人理想信念缺乏。所以,我们要充分发挥意识形态...  相似文献   

9.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财富的增加,西方消费主义在我国逐渐流行开来。消费主义的流行.对于拉动需求、促进经济增长固然有所贡献,但其产生的消极影响却不容乐观。消费主义对于生产力不发达、人均资源相对贫乏、生态环境脆弱的我国是不切实际的。因此,必须正确认识消费主义的危害,抑制西方消费主义。构建和谐消费模式,才能实现经济社会的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10.
消费主义思潮作为一种文化思潮,是一种异化的社会现象,主要是对于非必要物质占有超过了自己的消费水平,并利用自己所购买的商品来突出自己社会地位形成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世界经济迅猛发展背景下文化相互交融,消费主义思潮逐渐渗透到中国社会。2020年“凡尔赛文学”一个网络热词席卷互联网,用先抑后扬、低调的方式炫耀高端的生活,这种新型炫耀式消费在互联网上流行起来,随之造成了经济虚假繁荣和荼毒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消费观念的问题。因此需要国家建立以人为本的可持续的消费观、大力发展生产力和实现共同富裕,同时社会引导绿色消费观念、规范和优化网络环境,个人保持科学消费观和反思自身消费行为。  相似文献   

11.
董新强 《改革与开放》2011,(20):173-174
哲学观问题是回答"将哲学视作什么"这一体现哲学教育思维方式问题的核心。由此形成了哲学教育的不同思维方式。从"作为知识"转向"作为价值"是哲学教育思维方式的重要转变。  相似文献   

12.
高校独立学院的负外部效应及其矫正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校独立学院是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生事物,有待进一步规范和完善。本文从经济学的角度分析了独立学院的基本特点与负外部效应的主要表现,并提出了矫正其负外部效应的基本对策。  相似文献   

13.
现代意义的"以人为本"的含义是把人当作社会历史发展的主体和目的。"以人为本"观念在当代的提出具有深刻的社会背景:一是以物为本的发展观的严重弊端在实践中显现,二是人的主体作用和地位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日益突出。"以人为本"与"以民为本"、"人本主义"具有重要区别。  相似文献   

14.
在我国传播者的社会角色也经历了从计划经济时代向市场经济时代的转换 ,其强制化、权威化的特点逐渐减弱 ,服务特点逐渐加强 ,走的也是一个从“传者中心”到受者中心的路子 ,到九十年代后 ,大量在传播活动中的经验和教训让人们逐渐认识到受众不仅仅是服务对象 ,它也是接受主体。而且 ,应该是一种传播活动能否实现的最关键的环节。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节目对此进行了成功地探索  相似文献   

15.
"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高原则,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它的理论遵循是马克思主义的"人的解放"思想,包括人在经济、政治、社会、精神四个领域的解放;它的价值取向是中国共产党的人民主体思想,主要体现在中国共产党历代领导集体在实践过程中对人民主体思想的新发展;它的文化底蕴是中华传统民本思想,表现为对传统民本思想的传承和超越。  相似文献   

16.
目前,我国高校在学生管理工作中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过分注重制度的制定,对学生约束过多,服务意识不强,学生综合素质不高。学生在学习、生活、心理。交往方面也存在一定的问题,为此,需要我们引入以学生为本的管理理念,强化学生自律意识,树立高校服务意识,用心对待学生,做好高校学生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17.
论以人为本高等教育理念的多维构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等教育改革必须注重教育理念的更新和有效践行.以人为本高等教育理念主要来自于对现代西方人本主义哲学思潮的借鉴和对教育教学实践经验及教训的反思.厘清以人为本的高等教育理念的多维要求是十分必要的,以人为本高等教育理念的逻辑构成应包括教学、德育、管理等三个维度.  相似文献   

18.
樊一麟 《科技和产业》2020,20(12):117-120
依据对价值链、虚拟价值链和价值网的理论研究,基于农业产业链上的种植养殖、初深加工、仓储物流、市场营销等环节,阐述了农业产业价值链各个环节的价值创造过程,并从实体价值链、虚拟价值链和具有网络结构形态的农业产业价值网三个主要创造价值增值的方面,提出构建以农业产业顾客为中心的农业产业价值链,同时,分析了农业产业价值链管理的三方面内容。  相似文献   

19.
对于一个单位的发展来说,员工是根本,是单位发展的所有动力的源泉.对于党务政工工作人员来讲,其工作的重点和核心在于将政工工作密切结合到单位的生产经营过程之中,为了实现这一核心的或者说是重点的工作目标,那么必然就需要将自己的工作方法不断的革新,不断的务实,不断的进步,做到以德为先,抓好员工思想政治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