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全球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产业智慧化成为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的过程和路径。宁波作为制造业大市,在传统的发展模式越来越难以为继的背景下,抓住产业智慧化发展机遇,实现新一轮产业大发展显得尤为迫切。面对挑战和机遇,宁波产业智慧化发展应以创新为动力,在产品、企业、产业三个维度实现突破,培育壮大支撑性智慧产业;基本路径是推进制造过程创新、产品创新、服务创新、商业模式创新、产业基础领域创新和集成创新。  相似文献   

2.
我们谈产品创新,谈营销创新,谈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但影响这些的关键因素是人的作用。如果把企业比喻成一颗树苗,那么我们不得不把企业的员工比作阳光、泥土、水分和养分。一颗树的成长,必须依赖于这些元素,这样才能进行光合作用,才能茁壮成长,才能开出丰硕的果实。富田集团的发展与每一个富田人的努力分不开的。富田集团一直以来采取的较为科学的人才管理,努力打造富田学习型团队。[编者按]  相似文献   

3.
叶松  陈颖 《北方经济》2022,(11):61-64
智慧养老已成为我国老龄化社会的必然选择,为实现智慧养老产业高质量发展目标,需要不断强化金融创新机制,服务智慧养老产业。研究从精准供给优化、有效需求提升、产业科技耦合、专业人才培养、制度体系保障等多个角度,分别提出了顶层设计、投融资制度、价值链延伸、资产证券化、风险投资体系等具体金融创新手段,赋能智慧养老产业,促进我国的智慧养老产业提质、高效、绿色、持续、和谐相统一的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4.
阴秀文 《走向世界》2013,(39):98-101
<正>作为国务院批准设立的首批国家级高新区之一,济南高新区是济南市乃至山东省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自主创新的重要载体和经济发展的增长极,一直发挥着经济创新的示范力量。一直以来,高新区充分利用区位优势,大力发展产业优势,营造创新体系,打造特色园区,吸引了世界各地的专家和国际型人才,智慧融聚,开创着济南城市发展的新篇章。济南在向东,这是众所周知的现实。从20年前那片荒凉的郊区,到如今高楼林立、产业密集的黄金热土,高新区一直领跑着济南的经济腾飞。有人说,这是一片底气十足的土地,也是一方不断见证奇迹的热土。的确,在这片快速崛起的年轻土地之  相似文献   

5.
邵燕成 《宁波通讯》2012,(21):30-31
1992年11月19日,在东海之滨的一片盐碱滩涂上,宁波保税区犹如一颗种子在这里破土萌茅,它承海风春潮之涤荡,得开放土壤之滋养,经顽强拚博之努力,创新思维之催化,不断裂变,进发出巨大的活力,不断高歌猛进,创造出一个又一个的奇迹。  相似文献   

6.
“六个加快”是今后一个时期宁波发展的总体战略部署和主攻方向。智慧制造作为“加快创建智慧城市”和“加快推进产业升级”的结合点,是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路径。宁波欧琳集团是国内最早进军厨具行业的传统制造企业,近几年大力实施智慧战略创新,推进智慧制造,逐步探索出了一条以智慧制造促转型升级的优化路径。  相似文献   

7.
文章阐述智慧产业的内涵及其产业链的组成,研究国内外智慧产业的发展及苏州发展的基本情况,分析苏州智慧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苏州智慧产业发展的思路,从产业发展环境、产业关键技术、智慧制造、智慧企业、智能产品、智慧人才等角度提出适合苏州智慧产业发展的对策和建议,对政府制定智慧产业发展战略,调整产业结构,提升智慧产业的辐射影响力,带动智慧城市建设及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20年前,这里只是一片荒野滩涂,20年后,这里已经成为龙城太原一张绚丽的“名片”,三晋大地一颗璀璨的明珠,闪耀着火炬之光,引领着山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这就是太原高新区。  相似文献   

9.
陈博 《宁波经济》2013,(7):17-20
深化体制机制创新是推进智慧城市建设的内在要求和主要制约因素。从资源统筹、业务协同、管理协同、产业发展等方面分析,当前宁波智慧城市建设尚存在一些问题,其内在根源在于城市信息化推进体制机制建设滞后。推进宁波智慧城市建设要以体制机制创新为重点,推进政策法规、制度标准的创新完善。  相似文献   

10.
宁创 《宁波经济》2014,(7):19-19
从生态企业到创新企业,从创新企业到智慧企业,毫无疑问,每一次产业的变革都是由企业发展所推动。伴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你会发现生活中的一切仿佛都在发生变化。互联网带来的绝不仅仅是变化,准确地说,是一种颠覆。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永善县马楠苗族彝族乡按照"山上猪牛羊、山下干果粮"的产业发展之路,走出了一条脱贫致富、生态发展之路。自2007年起,在20 000亩核桃树苗分7批在马楠的土地上茁壮成长的同时,也树起了马楠种植产业的新希望。为将核桃产业做大做强,形成产业发展长效机制,马楠乡在核桃种植技术培训工作上推进,逐渐培养起一批又一批乡农民技术队,  相似文献   

12.
江苏建筑企业面对传统施工技术的制约,信息化水平不高,创新能力不足,管理和技术人才匮乏等一系列问题,要保证江苏建筑业持续稳定的发展势头,建筑施工企业面临着转型升级的压力,本文提出了四条企业转型升级的建议:建筑产业现代化和绿色建筑的联动发展、建筑信息化和建筑工业化的融合发展、智慧建筑和智慧产业的创新发展、建筑企业创新和高素质人才的共同发展,供建筑企业选择参考。  相似文献   

13.
智慧城市是城市建设和管理的革命创新,是信息时代全新的城市形态,也是"十三五"时期我国信息化的建设热点及全球城市转型发展的普遍选择.南京市作为国家重要的创新基地与科创中心,同时也是全国智慧城市建设的先行者,经过多年来的探索和实践,在基础设施建设、信息资源整合、城市运行管理、便民服务拓展、智慧产业发展和商业模式创新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并形成一套符合中国国情兼顾南京特色的理论与实践模式.  相似文献   

14.
童明荣 《宁波通讯》2011,(19):20-21
智慧制造作为"加快创建智慧城市"和"加快推进产业升级"的结合点,是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路径。宁波欧琳集团是国内最早进军厨具行业的传统制造企业,近几年大力实施智慧战略创新,推进智慧制造,逐步探索出了一条以智慧制造促转型升级的优化路径。欧琳集团的有益探索也给了我们深刻启示。  相似文献   

15.
在信息技术突破性发展和国内外商业力量的推动下,重庆两江新区实现了以大数据、人工智能为核心的产业爆发式增长,有力支撑和引领了重庆市的创新驱动发展。但是,作为内陆第一个国家级新区和重庆市域经济的"增长极",两江新区对重庆大数据智能化的引领作用还不够突出,大数据智能化引领创新驱动发展仍存在市内创新资源争夺加剧、产业集群集聚难度加大等诸多问题。基于此,本研究提出以下两江新区建设全国领先大数据、人工智能产业创新策源地的路径:一是完善创新链条,优化创新体系;二是加强技术攻关,突破技术瓶颈;三是推进转型升级,推动融合发展;四是构筑智慧城市,建设智能两江;五是推动全域创新,构筑产业生态。  相似文献   

16.
这里生机盎然,无数颗“金种子”成长为令人瞩目的科技“小巨人”;这里群星璀璨,日月争辉,聚拢了在产业细分领域众多的单项冠军;这里万象更新,欣欣向荣,连续十余年,每年的增长速度超过30%……渤海之滨,津沽大地,一座创新高地正在崛起;九河下梢,海河两岸,高端产业正加速聚集。厂房林立,产业云集,科技高地,生态宜居,这片创新创业的热土,就是天津滨海高新区。一个个铿锵高亢的符号,记录着天津滨海高新区日新月异的变迁。人们记忆犹新:建区之初的芦苇荡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花香怡人、精致布局的绿化带。人们感慨万千:经过二十多年的建设与发展,高新区已形成了新能源、软件及高端信息制造、先进制造、生物技术和现代医药、现代服务业五大产业竞相发展的局面,涌现出一批堪称业界翘楚的高新技术企业。  相似文献   

17.
徐勇 《中国高新区》2007,(3):108-108
剪下一片白云裹着心灵的赤裸让蓝天衬托着七彩反射着一双迷人的智慧剪下一片白云折一对丰腴的鹤放飞淡绿色的希翼让青春的年轮巡回剪下一片白云遮着羞涩的酒窝和诨晕把一颗跳动的急促甩出心灵的窗户剪下一片白云投进生活多彩的池塘天使让荷花漂染荷花让天使扮靓剪下一片白云——致友W@徐勇$宝鸡高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常务副主任~~  相似文献   

18.
智慧城市产业以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区块链等技术为支撑,推动产业融合和产业集群发展,并逐渐向产业生态圈转型。文章对智慧城市产业生态圈形成的机理进行研究,梳理国内外智慧产业生态圈构建模式。以成都市为例,在成都智慧产业发展现状基础上,探讨了成都青白江区欧洲产业城智慧城市产业生态圈构建的实践,并对数字生态发展背景下成都智慧城市产业生态圈高质量发展提出建设路径。  相似文献   

19.
在新的历史时期,滨海新区提出加快推进智能经济发展,既是繁荣宜居智慧新城建设的重要内容又是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制高点和产业变革新机遇的战略选择。当前滨海新区应把发展智能制造、建设智慧港口、构建智慧城市、创新机制体制作为突破口,谋划智能经济战略布局,推动繁荣宜居智慧城市建设。  相似文献   

20.
刚刚过去的2012年,大连旅游行业多措并举,实现了产业规模快速发展,乡村旅游跃升发展,旅游节庆繁荣发展,智慧旅游创新发展,旅游服务优质发展——温泉旅游产业规模迅速壮大围绕建设温泉旅游第一大市这一目标,着重推进温泉"5区、12小镇"建设,温泉旅游产业建设规模、项目体量和接待能力成倍增长,"投资和消费双驾马车"作用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