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皖南乡村旅游开发的SWOT分析——以西递和宏村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安徽皖南古村落是一种独特的乡村旅游资源,具有极大的开发利用价值。被评为世界文化遗产的西递宏村是其典型代表。文章在对皖南西递宏村的乡村旅游开发进行了SWOT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西递宏村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古村落保护与开发是实现乡村振兴及推动乡村旅游发展的关注点。湘西地区保留了大量具有民族特色的古村落,在分析古村落内涵及保护意义的基础上,探讨了湘西地区土家族古村落的数据留存、信息加工及保护模式,并从新媒体公众平台推送与传播、古村落数据信息的转换与传承、古村落数字产业化开发等方面探讨湘西地区土家族古村落数字化传承与利用,为湘西地区古村落保护发展提供了理论与实际意义上的指导。  相似文献   

3.
熊欢欢 《老区建设》2013,(16):37-38
随着现代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以及新农村建设的步伐不断提速,古村落作为一种非常特殊而脆弱的旅游资源,其开发与保护已经成为迫在眉睫的问题。文章针对江西省古村落旅游资源开发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古村落的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4.
古村落是历史文化信息和乡土文化的载体,是乡愁寄托的精神家园。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推进,越来越多古村落日益消亡或被现代物质重构取代,古村落旅游资源开发是保护和延续古村落文化的模式之一,但在开发保护过程中存在困境。本文从资金投入、人才保障和政府行为等三个方面提出对策,探讨古村落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5.
世界文化遗产地西递村在旅游开发过程中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古村落保护与发展问题。统筹兼顾保护与发展,实现其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丰收,是民族文化旅游地今后发展的方向。我们一方面要大力发展民族文化旅游业,使当地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另一方面要保护民族传统文化,使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能够传承并持续向前发展。在遵循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第一,开发第二”的原则下,实现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  相似文献   

6.
广东石塘古村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村,拥有丰富多彩的古村落文化旅游资源,旅游发展存在古村落保护和营销宣传不力、文化传承压力大、管理与配套设施不完善、旅游产品缺乏深度体验等问题,从全域旅游视角提出石塘古村优化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发展旅游体验经济、完善古村落保护与管理体系等旅游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7.
文化旅游开发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重要途径之一。但非遗文化旅游开发面临着诸多困境,以安徽池州为例,非遗文化旅游开发面临着规划与资源整合相脱节、资源与品牌构建不协调、利用与创意发展不适应等困境,强化资源整合、注重品牌运营、坚持创意发展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旅游开发的具体路径。  相似文献   

8.
古村落旅游同质化成为严重制约古村落旅游发展的瓶颈。要突破这一瓶颈,必须将"创意旅游"的理念融入古村落旅游开发当中,激发古村落旅游的新活力。本文以徽州古村落为例,研究"创意旅游"理念下徽州古村落旅游开发的新举措。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文化与旅游日益成为人们最关心的话题,两者之间的互动发展也越来越频繁,成为产业不断高速发展下的产物。文章以建水县旅游企业经营者和当地居民为调查对象,首先,探究了乡村旅游企业的发展是否会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起到正向作用;其次,当地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否有助于乡村旅游企业的经营。通过探究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建立良好的互动模型,实现文化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以期达到乡村旅游企业经营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双赢的局面。  相似文献   

10.
伍鹏 《特区经济》2008,(4):61-63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珍贵的旅游资源。如能正确处理好旅游开发和文化保护之间的关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业发展可以实现良性互动。宁波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应通过政府主导与全民参与结合、传承与创新相结合、人才培养与理论研究结合等措施加强保护,此外,还应将遗产保护与旅游产业化结合,实现口头传统、民间表演艺术、民俗、民间手工艺和餐饮老字号保护与旅游开发互动,才能够提升宁波旅游业的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