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对30年前中国大陆经济体制的内容、特征和弊端进行了回溯,并以此作为参照物,对广东经济学者在改革开放中的亮点性的思考进行了概述。同时指出,广东经济学者的主要贡献在于:推崇"市场导向"改革,建言"市场经济"目标;倡导多元分立架构,支持产权制度改革;重视分配激励功能,创新市场分配理论;肯定特区对外开放,维护特区市场经济;倡导外向型经济和主张经济国际化。  相似文献   

2.
雷强  刘冰 《特区经济》1996,(11):10-13
<正> 一、新形势下,广东经济特区原有的政策优势及发展潜力正在减弱回顾广东经济特区的发展历程,我们可以很清晰地体会到,广东三个特区能创造今日之辉煌,虽然各有各的优势、发展机遇和发展过程,但是分析原因,则主要有两大方面:一是中央给予特区的优惠政策和特殊政策所带来的政策优势;二是特区利用毗邻港澳优势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然而,在当前的新形势下,广东特区的政策优势及与港澳经济合作(如制造业合作)的潜力正在减弱.  相似文献   

3.
研究新问题,创造新优势四年前,江泽民总书记在视察深圳时,向特区人民提出了“增创新优势,更上一层楼”的要求;四年后,江总书记把这个对特区的要求进一步扩展到广东全省。广东要在新形势下,要在迈向新世纪的征程中,继续先行一步,这是一个更为艰巨的任务。昨天,广...  相似文献   

4.
1998年3月,在广东港澳经济研究会一九九八年会暨香港国际竞争力研讨会上,共有5篇中心论文。其中暨南大学特区港澳经济研究所的论文已在《特区港澳经济》杂志上发表,其余四篇在本期删节后发表。  相似文献   

5.
广东省的深圳、珠海、汕头三个经济特区自创办以来,经济得到了持续、稳定、高速的增长,改革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广东经济特区的发展中,香港因素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首先,毗邻香港的区位优势,是经济特区首先在广东出现的重要条件。其次,香港因素在广东经济特区的发展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具体表现在:香港是广东三个特区引进外资的主要来源地;香港是三个特区外贸进出口的主要市场和转口基地;特区旅游业的发展,其境外游客主要来自香港:香港按国际惯例运作,发展市场经济的经验,为特区进行经济管理体制改革试验、迈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提供了非常有益的借鉴。香港回归祖国,为广东三个经济特区“增创新优势”、进行二次创业提供了更为有利的条件,特区与香港的经济合作将进一步加强。这种合作,不仅有助于经济特区更上一层楼,而且有利于保持香港的繁荣和稳定。经济特区也必须通过自身的努力,创造更多的有利条件,把合作向前推进。  相似文献   

6.
梁钊 《南方经济》2010,(8):75-78
今年是广东经济特区成立30周年,为了进一步回顾、总结特区30年改革发展的经验、教训,深入研究在国内外环境发生深刻变化的情况下经济特区发展面临的挑战,明确特区未来的发展定位和发展方向,编辑部特约广东经济理论界的部分专家、学者就此问题发表一下自己见解。从本期开始,将采取分期刊发这一组文章,分别从不同角度深入探讨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7.
1983年12月17日至22日,广东省委政策研究室、广东省经济学会、广东省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和《南方经济》编辑部在广东省从化温泉宾馆联合召开了“广东省经济发展战略理论讨论会”。出席会议的有省有关部门负责同志、经济理论及实际工作者、新闻工作者近100人。提交大会的论文及调查报告共70多篇。中央顾委委员刘田夫同志给大会发来贺电,对会议以及部分论文给予肯定的积极的评价。省委书记吴南生同志在会上作了重要讲话。出席会议人员,本着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百家争鸣的方  相似文献   

8.
今年是广东经济特区成立30周年,为了进一步回顾、总结特区30年改革发展的丰富经验和教训,特别是展望未来30年,深入研究特区在中国经济社会“二次转型”的重要历史阶段,如何在率先推进社会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创新、率先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率先建立现代产业体系、率先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等方面继续为全国开拓试验、创新探路,广东经济学会和广东省体制改革研究会联合于7月6日在广州召开“特区30周年回顾与展望”理论座谈会,来自各高等院校的专家学者及媒体代表约20人出席了会议。现将会议主要内容纪要如下:  相似文献   

9.
黄育新 《南方经济》2003,(11):74-76
198 8年在汕头特区召开的第三次经济特区讨论会 ,是在中央提出加快沿海地区外向型经济发展这一重大决策之后召开的。这次讨论会由广东经济特区研究会、广东经济学会、汕头、深圳、珠海特区经济学会共同举办。参加这次讨论会的有广东、福建、北京、广州、深圳、珠海、汕头、厦门等地的专家学者和实际工作者共 6 0多人。研讨的主题是探讨经济特区如何进一步推进、实施外向型的经济发展战略 ,以加快特区前进的步伐。会议的理论研究成果 ,集中反映在许隆、黄兰淮主编的《中国特区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 (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1990年 1月出版 )一书…  相似文献   

10.
关注"特区"的人士清楚,"特区"一词最早出自邓小平口中。据《深圳的斯芬克斯之谜》一书记载,1979年4月,邓小平与时任广东省委第一书记、省长习仲勋商讨开放事宜,提出在深圳建立一个新的开放区域,全力引进外来资本,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并且建议这个开放区域就叫"特区"。  相似文献   

11.
刘国和 《开放导报》2008,(1):118-119
布吉是2006年4月29日原布吉街道"一分为三"后新成立的街道,位于龙岗区西部、深圳市中部,紧邻特区,是特区的"北大门"。管辖面积30.89平方公里,建  相似文献   

12.
布吉是2006年4月29日原布吉街道"一分为三"后新成立的街道,位于龙岗区西部、深圳市中部,紧邻特区,是特区的"北大门".  相似文献   

13.
《南方经济》创刊十年来,在研究广东经济、特区经济、探索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市场体系、建立有计划商品经济理论、促进改革开放等方面,作出了有益的贡献。不仅对广东经济的繁荣,而且名符其实地对“南方经济”的发展起了促进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广东经济特区精神之“特”,指的是它具有新珠江文化的特色,其主要内容是敢闯、唯实、重效、好学等精神;为探索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路和振兴中华作出了特殊的贡献;对挽回和振奋世界人民的社会主义信心产生了特殊的影响。特区精神源于实践又回到实践中推动特区的开放改革和建设。文章认为,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总结和发扬广东特区精神是当前特区建设要特别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深圳市长许勤在接受专访时表示:将把"深圳速度"转为"深圳质量"。"2011年深圳前海开发写入了国家‘十二五’规划,2011年也是深圳‘大特区’建设的开启之年。"4月1日,在接受《中国经济周刊》独家专访时,深圳市长许勤说。2011年,刚过"而立之年"的深圳经济特区,再次找到了自己的出发点——"大特区,新前海"。"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30周年之际,有两大标志性意义的建设任务:一是推进经济特区一体化,二  相似文献   

16.
进入90年代以来,随着中国改革开放政策的全面贯彻实施,以上海浦东为龙头的长江三角洲对外开放开发,以及沿海沿江、沿边地区的全方位开放格局的形成,广东原有特殊政策灵活措施等政策优势已逐渐消失,特区不“特”的现象已出现;地缘人缘的优势在减弱,不少港澳台商人已大举进军内地投资;广东尤其是特区,随着工资、地价的攀升、物价上涨,造成生产成本上升,商品竞争能力削弱,加上基础设施建设滞后,能源、原材料短缺等“瓶颈”制约,使广东的经济发展面临着严峻的挑战,经济特区如何加快发展也面临许多问题。小平同志南巡讲话和党的十四大都明确提出:“广东要力争用20年左右的时间,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宏伟目标。面对这一艰巨任务,朱森林省长向全省提出了再造广东经济发展新优势的战斗号召,这是一个  相似文献   

17.
《中国城市经济》2008,(1):89-89
贾华:深圳首任市长 任职时间:1979.1.23~1980.6.17中央决定在深圳试办“出口特区”后,深圳把原出口基地办公室改为对外经济技术联络办公室,贾华兼任主任,在他的领导下,很短时间内就引进了大批“三来一补”企业,深圳引进外资由此肇始:1983年贾华病逝。  相似文献   

18.
<正>《特区经济》杂志是深圳市经济类重点刊物,是全国办得最早、颇具权威的以宣传、研究特区经济为主的大型月刊,是连续五届我国中文(中国经济类)核心期刊、广东省"十佳"期刊、中国城市经济十佳期刊之首。作为专业性期刊,《特区经济》艰苦创业,开拓进取,经历多次重大改革,坚持超前性和科学性,坚持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为特区发展献计献策,使刊物质量不断提高。目前,《特区经济》已成为研究特区经济的权威刊物。自2004年刊物走市场化道路以  相似文献   

19.
广东经济特区劳动制度改革十年回顾与展望研讨会7月上旬在深圳市迎宾馆举行、参加会议的有省社会科学研究机构、广东部分高等院校以及广州、深圳、珠海、汕头、海南和厦门等经济开放区与特区的理论工作者与实际工作者共50人。与会代表主要就下述问题进行了研讨。一、关于经济特区的劳动用工制度改革问题  相似文献   

20.
鲁开垠  文凯 《南方经济》2003,(7):74-76,26
一、成功缘自创新求实在我国经济学界 ,一提起第三产业经济学 ,人们自然就会想到李江帆。正如 1998年《经济日报》一篇题为“李江帆与第三产业经济学”的报道称誉的那样 ,李江帆已和第三产业经济学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密不可分了。李江帆 ,195 1年生于广东台山 ,现任中山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中山大学中国第三产业研究中心主任。兼任广东经济学会副会长、广东中青年经济研究会第一、二届会长、英国皇家经济学会会员。他在196 8- 1973年为下乡知青。 1973- 1976年在广东师范学院政史系学习。 1979- 1982年在华南师范大学攻读政治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