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长江经济带市域经济格局演变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空间自相关和空间计量方法对长江经济带市域经济差异的时空演变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总体上长江经济带市域经济差异呈现出先增大再缩小的发展趋势。长江经济带经济表现出较强的空间相关性,高值和低值集聚现象显著,"高高"集聚较稳定在长三角地区,"低低"集聚有向分散的趋势发展;运用空间计量方法对两个阶段市域经济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对比研究,分析得出财政收入和人口密度在两阶段由第一阶段的负效应作用转变成了第二阶段的正效应作用,财政支出在第一阶段的正效应作用转变成了第二阶段的负效应作用,经济结构和固定资产投资在两阶段都起着正效应作用,两阶段中固定资产投资的正效应都为最大,第二产业比重、第三产业比重和固定资产投资正效应作用上升明显。  相似文献   

2.
长江经济带外向型经济发展特征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外向型经济在长江经济带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1997 年长江经济带外贸出口增长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20 .03 % 。依据详实的数据资料,本文分析了长江经济带外向型经济增长的基本态势、上中下游及省际外向型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变化趋势以及外向型经济行业及地域空间结构特征,并且根据经济带外向型经济行业及地域空间结构特点,分析了东南亚金融危机对经济带外向型经济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从生态建设的经济、社会、生态环境3个方面选取16个代表性指标,基于多指标面板数据,运用熵权法与函数型分析相结合方法对长江经济带2006—2017年的生态建设进行动态评价,深入分析各地区生态建设的变化趋势,探讨函数型综合评价在生态建设中的应用价值。得出结论:长江经济带地区在2006—2017年期间生态建设上升趋势明显;生态环境水平:东部地区呈U型分布,中西部地区呈上升趋势;生态保护和压力:东中西不断上升,且变化趋势相似;经济和社会因素对生态建设影响最大,其次为环境污染和环境治理;生态建设的发展状况与经济建设有一定的趋同特征,且具有明显的聚集现象;对于近两年生态建设发展状况,11个地区上升变化趋势相似。总体而言,函数型综合评价模型对长江经济带的动态生态建设情况分析有效且合理。  相似文献   

4.
长江经济带的经济联系网络空间特征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经济联系网络模型基础上,将社会网络分析法与核密度估计法结合,实证分析长江经济带的经济联系网络结构、中心节点、网络密度及网络子群特征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结果显示:长江经济带整体经济联系网络密度处于较低水平;经济联系网络密度呈自下游向上游逐渐减弱的梯度发展态势;经济带包括4个区域性子群,小团体特征显著,子群间的互动较弱。因此,本文提出要充分发挥各区域比较优势,提升区域的整体竞争力,加快长江经济带经济一体化进程的总体优化方向,并针对各区域提出区域性的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5.
长江经济带的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6.
缩小经济差距,实现经济协调发展对于丝绸之路经济带的贯通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利用丝绸之路经济带中国段西部九省的经济数据,通过经验检验分析了省际之间的经济差异,同时发现净出口和消费对各省经济差异的影响较大,而投资对其影响较小。另外,通过对消除协变量后各省的经济水平排位变化的考察,可以明确各省在投资、消费与净出口的优势与劣势,从而为利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契机,缩小经济差异、实现经济一体化协调发展提供了出路和方向。  相似文献   

7.
文章利用契合高质量发展情景的环境治理绩效测度指标体系,综合考察了长江经济带环境治理绩效,并采用广义熵指数法对其区域差异加以测度与分解.研究发现:长江经济带环境治理绩效呈现出由下游至上游逐渐递减的空间分布差异特征,但该差异在样本期间呈波动下降趋势;子样本分解显示长江经济带环境治理绩效的总体差异主要由区域内差异引致;不同类型环境治理指数的差异程度存在异质性.为此,未来应创新和完善长江流域资源共享机制、生态补偿机制和政府生态政绩考核机制,以此缩小长江经济带环境治理绩效的区域差异,提升长江经济带环境治理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  相似文献   

8.
基于2011—2020年长江经济带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利用熵值法测度长江经济带共同富裕水平,并采用核密度估计方法与Dagum基尼系数揭示共同富裕水平发展的分布动态、区域差异及来源,最后利用变异系数和静态面板收敛模型检验共同富裕水平发展的σ收敛和β收敛特征。研究发现:(1)长江经济带共同富裕水平总体上呈上升趋势,三大区域共同富裕平均水平从高到低依次为下游、中游、上游。(2)区域间差异是长江经济带共同富裕水平区域差异的主要来源,长江经济带总体及上游、中游、下游地区共同富裕水平区域内差异均呈缩小趋势,各地区共同富裕水平的分布动态存在异质性。(3)长江经济带总体及上游、中游、下游地区共同富裕水平均具有显著σ收敛、绝对β收敛和相对β收敛特征。  相似文献   

9.
在界定休闲渔业产业化概念的基础上,从经济、社会、产业和支撑四个方面,创新性地选取26项指标构建休闲渔业产业化发展潜力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因子分析法和层次分析法对长江经济带11个省份休闲渔业产业化发展潜力进行科学评价。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休闲渔业产业化发展潜力呈现东部沿海地区和中部的湖北相对领先,中部其余省份和西部地区相对落后的分布格局。进一步采用聚类分析法将长江经济带休闲渔业产业化发展潜力划分为四个等级,并分析不同等级地区存在的优势和不足,据此提出促进各地休闲渔业产业化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11.
首先构建区域科技创新能力指标体系,然后应用主成分分析法测算了2014年长江经济带省域科技创新能力,并运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法对其空间关联格局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长江经济带省域科技创新能力大体呈现阶梯状分布格局;长江经济带省域科技创新能力空间关联性显著,科技创新能力相似的省域在空间上显著集聚;长江经济带省域科技创新发展呈现明显的核心-边缘空间结构。最后,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打破两极分化的空间结构,构建协同创新发展的空间关联格局。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从人口、经济、社会、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和城乡一体化6个层面构建长江经济带新型城镇化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测算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和采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度量其新型城镇化协调水平。研究结果显示:东部地区新型城镇化综合发展良好,且发展水平和耦合协调度水平远远高于中西部地区;中部地区的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和耦合协调度水平居于中间位置,且各省份的差距不大;西部地区除了重庆之外,其他省份的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和耦合协调度水平均处于落后状态。  相似文献   

13.
基于2012—2021年长江经济带省级面板数据,从数字基础设施、数字技术创新、数字产业发展与数字金融发展四个维度构建了数字经济发展水平评价体系。运用固定效应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实证分析长江经济带数字经济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机理,并进一步运用面板门槛模型分析长江经济带数字经济与产业结构升级、经济增长之间的非线性关系。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发展有助于推动长江经济带经济增长;在数字经济对经济增长的传导机制中产业结构升级发挥了显著的中介作用;数字经济对长江经济带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增长的影响存在非线性特征。  相似文献   

14.
15.
在我国“双碳”目标背景下,基于DPSIR模型构建低碳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TOPSIS法对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2014—2019年的低碳竞争力水平进行测度,并结合障碍度模型诊断阻碍低碳竞争力提升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1)2014—2019年长江经济带低碳竞争力水平总体呈上升趋势,但各省市低碳竞争力水平差距较大,呈现出“下游较强,中上游次之,局部跳跃”的空间格局。(2)驱动力和响应子系统的贴进度呈上升趋势,而压力、状态及影响子系统的贴进度均呈下降趋势。(3)长江经济带各区域低碳竞争力的影响因素存在差异,主要障碍因素集中在响应、驱动力及状态子系统,工业污染治理投资额是最主要的障碍因素。  相似文献   

16.
张文洁  许宁  洪名勇 《经济问题》2023,(11):105-113
碳排放绩效是衔接“双碳”目标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节点。选用EBM模型对2006—2019年长江经济带108个城市的碳排放绩效进行测度,采用Kernel密度估计、Markov链、Dagum基尼系数考察了碳排放绩效的分布动态、地区差异。结果显示:(1)长江经济带总体及其上游、中游、下游三大地区碳排放绩效呈现出波动上升的态势,高水平的碳排放绩效由上游地区逐步转变为中下游地区。(2)中游、上游地区碳排放绩效的内部绝对差异逐年缩小,与下游地区和总体地区状况相反;各等级的碳排放绩效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呈现“俱乐部趋同”特征。(3)碳排放绩效上游地区内部差异最大,上游—中游地区间差异最大,地区间交叉重叠问题是导致碳排放绩效总体差距出现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吴滨  石磊 《技术经济》2023,42(10):94-104
推动生产方式绿色化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关键途径。基于绿色生产方式的内涵和外延,构建了涵盖绿色产业布局、绿色生产过程和绿色制造体系三个维度26个指标的长江经济带绿色生产方式指标体系,运用定基极差熵权法测度2015—2020年长江经济带生产方式绿色化水平作为其绿色生产方式的量化指标,并采用核密度估计、空间可视化分析及耦合协调度分析,对其时空演化特征和协同效应进行全面分析。研究发现:2015—2020年,长江经济带11省(市)的生产方式绿色化水平实现了较快提升,整体上呈现逐年上升态势,但沿线省(市)间生产方式绿色化水平的差异逐渐扩大;长江经济带生产方式绿色化水平呈现空间正相关性,但这种空间相关性在2017—2020年逐渐减弱。长江经济带生产方式绿色化水平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呈现出“下游地区>中游地区>上游地区”的分布格局。长江经济带绿色生产方式中绿色产业布局、绿色生产过程和绿色制造体系三个维度的协同效应逐渐增强,但是整体协同水平依旧较低、地区差异明显,协同能力仍需提升。  相似文献   

18.
长江经济带产业绿色发展水平测度及空间差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长江经济带产业绿色发展为研究视角,从产业转型升级、自主创新能力、资源利用效率和环境保护4个方面构建长江经济带产业绿色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运用2007—2016年长江经带11省(市)面板数据,对长江经济带产业绿色发展水平进行测度,并根据所得数据从空间尺度对长江经济带产业绿色发展水平进行相关分析。结果显示,长江经济带产业绿色发展指数在-0.4~0.37之间。其中,上海最优,四川最差,产业绿色发展整体水平从下游地区到中游地区再到上游地区呈逐渐递减趋势。空间自相关分析显示,Moran's 指数显著为正并呈现空间正相关特征。因此,提升长江经济带产业绿色发展水平,必须发挥下游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加强下游地区和中、上游地区间的交流合作,构建长江经济带中、上游地区绿色承接产业转型模式,促进区域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19.
王冠凤 《生产力研究》2021,(9):31-35,41
文章将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作为研究样本,基于2000—2018年的相关面板数据,实证分析研发支出、金融集聚、金融相关率、居民消费支出和经济开放程度等指标都对高端服务业发展有促进作用.相关的政策启示是以高端服务业为引领,以一体化的创新为突破口,打造专业金融资本集聚区,扩大开放支持长江经济带融入全球产业链,促进长江经济带的...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