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余胜映  吴华兰  古敏 《投资与合作》2011,(7):280-280,282
在文学翻译中,常常离不开模糊语言的使用。在翻译的时候既要忠实原文,又要保留原作的风格,做到功能对等,保持文学作品的模糊美。本文主要从“以模糊译模糊”、“以精确译模糊”和“以模糊译精确”三方面阐述模糊语言视角下的翻译技巧。  相似文献   

2.
翻译就是将一种语言所表达的意思用另一种语言表达出来。译文应尽可能在内容、形式和风格上与原文保持一致,尽可能求得译文与原文之间的意义对等、形式对等和风格对等的结果。由于原语和译入语各自具有很多独特的表达方式,有时要灵活对等,即舍弃形式对等而求得意义对等和风格对等。意义对等是翻译的根本,风格对等是翻译的重要目标。  相似文献   

3.
美国作家阿瑟·海雷(Arthur Hailey)写的小说《钱商》(The Moneychangers)是美国当代的一本畅销书。它的缩写本,经南京大学外文系欧美文化研究室翻译出版,译名为《金融浊流》,于前年、去年一版,再版,公开发行。  相似文献   

4.
可译与不可译性是翻译领域中一个长期争论不休的理论问题。作为一对二律背反命题,这对矛盾根源于导致翻译矛盾与困难的民族语言文化差异。本文由翻译、可译性及不可译性的定义入手,从语言功能和文化的角度通过英汉互译的具体例证探讨可译性和不可译性的理论依据,并且阐述了将不可译性向可译性转化的可能性及其策略技巧,旨在说明翻译是可能的,即可译性是绝对的,不可译性是相对的。  相似文献   

5.
杜鹃花 《金卡工程》2010,14(5):332-332
阅读了康拉德的小说,从他笔下的各种不同风格的女性形象,透露出不同的女性观,本文通过分析康拉德的作品中的女性人物的女性观,提出康拉德作品中女性观存在的弊端,最后分析康拉德小说中的女性观弊端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近些年来,译本的经验功能分析已经较为广泛地应用于诗歌散文等短篇文本的翻译。为了验证这一分析模式同样适用于长篇小说翻译,选取莫言小说《蛙》及其葛氏译文中具有代表意义的五封信作为研究语料,对比原文和译文中的小句及物性过程分布情况,分析小说英译过程中的经验功能传译。研究结果表明葛氏译文与原文及物性过程分布极其相似,汉英传译过程实现了经验功能对等。同时,葛浩文在处理小句结构时所采用的降级、结构调整以及改变及物性过程的方法可以进一步推广,其译例可以运用于翻译教学实践。  相似文献   

7.
《现代商业银行》2010,(2):62-63
在很多张迷们费尽心力搜集张爱玲小说的时候,《张爱玲小说全集》于2009年应运而生。纯白、干净、中国风的装帧与设计,配合张爱玲的文字是那么的贴切而自然,带您回到故事中的故事。本全集收录张爱玲所有小说作品,不仅包括《小团圆》,还包括脍炙人口的《倾城之恋》、《金锁记》、《红玫瑰与白玫瑰》、《色,戒》等中短篇小说,  相似文献   

8.
张晓丽 《金卡工程》2009,13(7):246-247
从语言环境、文化差异和文章风格三方面论证"忠实、通顺"的原则在翻译中的重要性.指出翻译过程中必须"非常"忠实:追求"精确",同时指出"忠实"也要有一定尺度,不能一味追求"忠"造成"死译","硬译".  相似文献   

9.
"色"与"戒"之间的冲突,源于天性与制度的不可调和性 最近,获得金狮奖的电影<色,戒>成了此一时间的热门话题.这让人们又一次地想起了张爱玲.在张爱玲成名的40年代,有一大批自称"张派"的小说家写了不少跟风小说,但都是些形似而非神似的短命作品,现在的人都已经忘记了他们.  相似文献   

10.
石伟伟 《金卡工程》2008,12(8):131-132
模糊性作为语言的本质特征已受到越来越多语言学学者的关注与研究.本文简要介绍了语言的模糊性,然后针对法律语言的模糊性从语言学和法律本身进行了分析,最后就法律英语翻译应如何处理模糊性作了讨论,指出在翻译方法方面可以采用对等翻译、增译、省译及进行变通翻译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