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个接着一个的食品安全事件让普通老百姓从"什么都敢吃"变成了"什么都不敢吃"。随着对食品安全意识的增强,越来越多的人按照工商、质监等部门的提醒,开始倾向于依赖正规渠道和品牌产品来规避食品风险。作为一名普通百姓,我们有理由相信大超市、正规企业生产的大品牌的食品会更安全。然而,近年来,品牌产品和品牌购物场所也不时被曝光出现问题。当正规渠道和品牌食品的安全同样不被保障时,对于本就对食品安全惶惶不安的普通百姓来讲,又将拿什么保卫我们的生命健康?近日,本刊就收到消费者投诉:"厦门惠尔康食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惠尔康公司)生产的花生牛奶里竟然出现蚂蚁。"  相似文献   

2.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近年来频频传出的食品安全问题,让人无所适从。自"瘦肉精"、"毒奶粉"、"染色馒头"、"地沟油"等事件不断被媒体曝光以来,食品安全问题也成为全社会最为关注的民生问题之一。国家将食品安全视为"餐桌上的民生",不仅表明了中央政府对食品安全问题的重视,也表明食品安全问题关系到每一个人的切身利益。怎样让餐桌走出"问题食品"的阴影,如何保障群众饮食安全?廖记棒棒鸡是成都良丰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旗下品牌,较早开启  相似文献   

3.
食品安全问题是长期困扰和危害我国国民健康的重大隐患,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如近年来不断发生的劣质奶粉事件、苏丹红事件、红心鸭蛋、瘦肉精事件、敌敌畏金华火腿等事件.让国人不知道还有什么东西可以吃。所谓的国家驰名品牌、免检产品“三鹿婴幼儿奶粉事件”引爆的中国奶品行业食品危机风暴更让世人震惊。据北京某知名网站和一家调查机构最新的消费者调查显示:在经历了过多的食品安全危机事件后.有超过90%的消费者将因产品安全危机事件而改变消费习惯,70%的消费者表示今后不知道吃什么:更为严重的是,超过了60%的公众认为被曝光的食品安全卫生事件,只是问题的“冰山一角”.实际存在的问题远比暴露出来的问题要严重的多。  相似文献   

4.
如今,想安安稳稳地过简单惬意的生活似乎越来越难。随着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生活质量的普遍提升,我们越发觉得自己生活在一个险象环生的环境里,令人防不胜防:苏丹红、毒奶粉、毒豆芽、瘦肉精猪肉、牛肉膏"牛肉"、可燃面条、染色玉米馒头、化学火锅、地沟油……一系列食品安全事件还未淡出人们的记忆,如今的"毒胶囊"事件又"铬"行其道:毒胶囊、老酸奶、果冻……药品监管问题夹杂着食品安全问题的巨浪再一次向中国民众袭来。  相似文献   

5.
"三鹿奶粉事件"对乳制品消费及食品安全控制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三鹿奶粉事件"的影响遍及社会各个方面,本文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该事件在消费环节所造成的影响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消费者的乳制品消费行为、消费结构、品牌选择和消费信心都因该事件的发生而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变化.文章指出,"三鹿奶粉事件"的爆发有助于提高消费者理性,进而推动乳制品食品安全控制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6.
文章通过在杭州地区发放"消费者对食品安全标准认识现状"的问卷调查,初步探讨了"三鹿奶粉事件"后消费者对食品安全标准的了解及重视程度,总结了消费者食品安全标准保护意识的作用,并提出了增强消费者在食品安全标准意识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三聚氰胺奶粉事件一波未平,瘦肉精火腿肠事件一波又起。这使得广大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关注程度不断提高。如何确保向消费者提供安全的食品,科学地指导安全食品的生产和消费,显然是广大消费者十分关心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锐声音     
从2008年"毒奶粉"震惊全国开始,食品安全开始成为新闻热词。2012年,骇人听闻的"瘦肉精"、"地沟油"还未退隐,"塑化剂"、"黄曲霉素"等新鲜词语又露头,公众心理承受力不断受到挑战,对食品安全的信心一降再降。"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一次次食品质量安全事件让消费者变成受害者,很多  相似文献   

9.
近期食品安全问题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媒体报道的食品安全事件不断,近又有"问题胶囊"、"思念速冻的过氧化值"、"江西赣州人造猪耳朵"以及上海来伊份的"问题蜜饯"等事件曝光,  相似文献   

10.
食品安全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食品安全事件的增多不仅损害消费者权益和健康,同时也引起消费者对企业、对政府的信任危机。正如国内的乳品行业在经历了"三鹿事件"的重创后,虽然乳品行业已经制定了更加严格的法律法规及行业规范,乳品质量也极大提高,但是消费者的信心已经受到伤害,对于国内乳品的信任极大地降低,减少了对国内乳品的购买,导致国内乳品行业一直萎靡不振。如何使消费者获得真实有效的食品安全信息是目前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11.
<正>随着中国食品工业的迅速发展,我国的食品加工模式及人们饮食方式呈现多样化发展,但是层出不穷的食品安全问题不断刺激人们的神经,食品安全再次成为备受关注的热门话题。"神农丹姜"事件、注胶虾事件、"地沟油"事件、"皮鞋酸奶果冻"、可口可乐"含氯门"、问题奶粉等骇人听闻的食品安全事件,无一不牵动着广大民众的心。各种食品问题既让人们愤怒、恐惧,又加深了民众对政府监管部门的失望。这就亟须政府加大审  相似文献   

12.
警惕食品中的铝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积极关注食品质量、努力营造安全环境历来是党和政府心中所关心的一件大事.今年7月份发生的"膨化食品铝超标事件"和8月份发生的"油条铝超标事件"引起了国内外食品生产、加工、包装、销售、质量控制等领域的部门和机构以及消费者的广泛关注,再次敲醒了食品安全的警钟.  相似文献   

13.
我国与欧盟食品安全管理及保障体系分析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食品安全关系到民生大计,食品安全监管是政府主管部门的当然职责.近年来,伴随着国际上食品安全恶性事件不断发生--如欧洲的疯牛病、二噁英污染事件、亚洲的禽流感、“苏丹红(一号)”事件等,以及近期国内问题食品违规事件的曝光--如雀巢奶粉碘含量超标、深圳哈根达斯无证生产等,如何才能"吃的安全"越来越成为老百姓当前关注的焦点.随着全球经济的一体化,食品安全已变得没有国界,世界上某一地区的食品安全问题很可能会波及全球,乃至引发双边或多边的国际食品贸易争端.在这种情况下,建立强有力的食品安全管理及保障体系既是民众的心声,也是一个有作为政府的当务之急,这不仅可以提升消费者对政府的信任度,还能有效促进经济和贸易的发展,并维护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  相似文献   

14.
双汇品牌经过近些年的经营,一度成为放心肉的代表,但2011年3.15节目曝光其瘦肉精事件后,不但双汇品牌面临重大打击,也让中国本就脆弱的食品安全变得岌岌可危。回顾双汇事件,它所伤害的不仅仅是消费者、经销商、民族品牌和上游养殖户,更严重的还是双汇自己。双汇品牌能否度过这次危机,是伤还是殇,取决于消费者,更取决于双汇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  相似文献   

15.
我国食品安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卓丽 《价值工程》2010,29(19):249-250
我国食品安全问题比较严重,有关的食品安全事件时有发生,对社会经济的发展与消费者健康构成了巨大威胁。而影响食品安全的主要原因表现为:化学品污染、微生物污染以及食品新技术和新资源的应用带来的挑战,面对如此严峻的食品安全问题,需要建立健全一套完整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最终保障消费者的食品安全。  相似文献   

16.
从2005年的"苏丹红"事件到2006年"福寿螺"事件,再到2008年"三鹿奶粉"事件和2010年初300多万吨的"地沟油"事件,民众对食品安全的信心正遭受着一次又一次考验,2008年2月28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并于2008年6月1日实施.  相似文献   

17.
正3月15日是国际消费者权益日,这期间,食品安全是媒体每年报道必不可少的新闻话题。食品安全与人们生命健康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与每个人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方便面荧光剂"、"勾兑葡萄酒"、"毒大米"、"注水猪肉"、"毒奶粉"等食品安全事件让消费者心有余悸。食品安全成了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我们希望国人"横扫"海外奶粉货架,以及广州人买酱油都要到香港的现象不复存在,相关部门和食品标杆企业努力为大家营造一个安全、健康的食品消费环境。  相似文献   

18.
我国食品安全的公共政策浅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期的"苏丹红"事件、雀巢奶粉碘超标事件、光明牛奶"回奶罐"事件,使我国的食品安全问题再一次凸显,这些事件不禁使我们想起蛋白质含量严重不足的劣质奶粉、添加吊白块的米粉、用"瘦肉精"喂养的猪、添加建筑工业防腐剂的麻辣豆干等等一系列让人触目惊心的食品安全事件.在我国,食品安全问题已经到了忍无可忍的地步了.  相似文献   

19.
继月饼、奶粉等诸多极端恶劣的问题食品被媒体曝光之后,新近爆出的上海"染色馒头"问题成为了又一个社会关注的食品安全事件。在"民以食为天"的最高法则面前,一次又一次的公共食品安全事件,带给国人的警示总是那么微弱无力。一桩桩的食品质量丑闻,让希望进一步追求生活品质的老百姓,一次次感受到尴尬与无奈。  相似文献   

20.
崔伟英  章翔  李蔚 《数据》2013,(8):24-25
近年来,频频发生的食品安全事件不断挑战着中国消费者舌尖上的体验。整个社会对食品安全的关注度不断增高,消费偏好瞬息万变。近期,市场研究集团益普索(Ipsos)携手第一财经发布了《2013年消费者食品安全研究报告》,旨在集合政府、食品企业、行业专家、媒体及公众等多方力量探寻解决方案。调查访问了北京、上海、广州、成都、沈阳、西安、武汉7个城市共3249名消费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