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它的岗位是企业组织的基础结构,也是企业的基础组成部分,企业工作岗位设立和制定的合理性、科学性直接关系到企业经营活动的运作经营水平、企业整体工作效益以及企业的经营效益。因此,对于企业领导而言,他们首先要做的就是把企业的经营目标分层细化安排下去,确保公司所有岗位都有其相关的任务和目标,确保企业的经营压力能够有效的转化为企业工作岗位的责任和动力,也就是他们要做好企业工作岗位说明书的建立和建设工作,使得岗位员工能够明确其工作内容、工作要求和工作权利义务等相关内容。  相似文献   

2.
论激励制度中的声誉和控制权分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高洁 《生产力研究》2004,(8):157-159
企业为减少委托代理成本 ,就必须对受托人给予适当的激励。对于企业经营者而言 ,仅仅货币激励是不够的 ,必须给予诸如声誉、控制权等隐性激励。声誉激励作为一种非显性的激励手段 ,实质上是经理人员将自己的职业生涯与远期最大化收益有机结合之机制。控制权激励手段也是企业为降低代理成本的措施之一 ,其核心内容就是解决控制权在不同当事人之间的如何合理有效分配。  相似文献   

3.
契约失灵框架下的家族企业控制权配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家族企业“长不大”的根源在于家族管理禀赋不能有效支撑企业的成长。以家族资本融合人力资本、吸收社会管理资源是家族企业成长的必由之路,这就意味着对职业经理的授权。然而,企业控制权的让渡面临着来自企业主的集权情结和职业经理市场失灵内外两方面的障碍。本文构建了一个家族企业控制权让渡的模型,并提出在契约失灵框架下产权分享是促进家族企业控制权让渡的有效举措。  相似文献   

4.
美国家族企业控制权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控制权是家族公司的两大要件(控制权与家族关系)之一。与非家族公司一样,家族公司控制权的直接的或表象的基础是公司股权。许许多多的家族企业在从创立之日到不断成长发展壮大的过程中一直都存在着对企业的控制权问题。可以说,一部家族企业的发展史,就是一个家族对其企业控制权的演变史。  相似文献   

5.
以往研究多关注混合所有制股权结构对企业单一绩效的影响,但对企业经济社会双重绩效协同的研究少有论及。文章采用协同度模型测度企业经济绩效与社会绩效的协同度,通过断点回归的方式研究了混合所有制企业控制权地位突变对企业双重绩效协同的影响。研究表明:国有控股企业中,国有资本取得绝对控制权对企业双重绩效协同无显著影响;非国有控股企业中,非国有资本取得绝对控制权负向影响企业双重绩效协同。考虑到政治治理是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进一步考察了党组织嵌入到公司治理结构中对企业双重绩效协同发挥的作用,研究表明:党组织嵌入国有控股企业,国有资本取得绝对控制权显著提升企业双重绩效协同;对于非国有控股企业而言,党组织嵌入能抑制非国有资本取得绝对控制权对企业双重绩效协同的负向影响。研究结论为优化混合所有制企业股权结构提供参考借鉴,为党组织参与公司治理有效路径探索提供经验支持。  相似文献   

6.
有人认为,判断一项投资是否为直接投资,其关键是投资者对“相关企业股权的控制”,因为“控制权是直接投资的核心问题”;他们认为,只有投资人拥有对企业股权的控制权,才能对有关公司的管理权和决策权实施有效控制,否则不能算直接投资。  相似文献   

7.
对外直接投资合资企业中的股权比例及控制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蓉莉 《经济论坛》2004,(13):43-44
有人认为,判断一项投资是否为直接投资,其关键是投资者对“相关企业股权的控制”,因为“控制权是直接投资的核心问题”;他们认为,只有投资人拥有对企业股权的控制权,才能对有关公司的管理权和决策权实施有效控制,否则不能算直接投资。  相似文献   

8.
企业文化是在管理学中逐步从实践中观察和总结产生;而对于经济学而言,企业文化则意味着需要敲开企业外壳,深入到企业内部、甚至是经营者的“大脑”中探求其思维的规律,从而给出合理的、可信服的解释。  相似文献   

9.
企业的控制权配置是公司治理结构的核心问题。本文通过不完全契约理论对公司控制权的分析,论证了控制权机制影响着公司治理的效果和作用,合理的控制权配置对于完善公司治理具有积极作用。公司控制权机制问题成为我国后股权分置时代上市公司治理的主要问题之一。完善的控制权机制是提高我国公司治理效率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媒体、利好消息与企业社会责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媒体是企业社会责任的最重要的影响因素,这一点一直被理论界所忽略。媒体对于各种类型的企业社会责任供给都具有重要的影响;这种影响在实质上表现为企业的社会责任行为与媒体利好消息之间的互利交换;而这种交换对于企业而言意味着生产函数的革新,媒体的利好消息则是实现革新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1.
对于现代企业而言,网络经济的发展,特别是作为网络经济核心内容之一的电子商务的发展,意味着企业在战略思想、管理理念、运作方式、组织结构、企业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创新性变革。正是从这个意义上,我们说网络经济对现代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既是一种机遇,也是一种挑战  相似文献   

12.
企业财权是企业所有权的核心内容。企业所有权是企业剩余索取权和控制权。从企业所有权安排的性质和内容看,无论是企业剩余索取权还是企业控制权,其核心都表现在财务方面,即企业剩余的表现形式是财务收益,企业控制权的核心是财务控制权。  相似文献   

13.
企业财权是企业所有权的核心内容.企业所有权是企业剩余索取权和控制权.从企业所有权安排的性质和内容看,无论是企业剩余索取权还是企业控制权,其核心都表现在财务方,即企业剩余的表现形式是财务收益,企业控制权的核心是财务控制权.  相似文献   

14.
融资模式是资本流动的制度安排,决定了企业治理结构的生成环境,融资模式的不同意味着企业面临的资本市场、产品市场和经理市场的不同,从而影响着企业的融资结构的选择、形成、运行及效率,也影响着企业治理结构的所有权、控制权和经营权在不同权益主体之间的分布和配置。企业融资模式与企业治理结构实质上是外部治理与内部治理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现代公司制企业中剩余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的配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剩余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的概念界定 传统观点认为企业所有权就是企业剩余索取权和剩余控制权。剩余索取权是指企业收入在扣除所有固定的合同支付的余额后的要求权;剩余控制权是指在合约中没有特别规定的活动的决策权,有时也把剩余控制权称为控制权。需要指出的是,剩余控制权不能简称为控制权,因为两者是不完全相同的概念。控制权是指契约中规定的决策权和没有特别规定的决策权,  相似文献   

16.
PPP项目控制权本质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控制权是PPP项目合作的重要理论前提,同时也是实践中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研究基于控制权理论,在剖析权力及企业控制权的基础上,深入探讨了PPP项目控制权的本质;认为PPP项目控制权是建立在资源基础上的企业控制权,包括实质控制权和剩余控制权,它们构成影响公私合作效率的基础。由于控制权结构不同,因此,它既是公私合作的选择形式,也是合作主体的权利与义务的条件。  相似文献   

17.
企业控制权配置是公司治理的核心和关键。企业控制权配置的制度安排取决于其基础;而企业控制权配置状态又内生出各自不同的问题,使得企业控制权配置不能达到最优企业控制权安排;为了达到最优企业控制权安排,从规范的角度分析,就必须按照资源对企业的贡献程度来对企业控制权进行配置。  相似文献   

18.
本文在比较各融资方式效率的基础上,基于控制权、资本成本和现金流的分析,提出了中小房地产企业融资模式确立的系统框架,并以DH房地产企业为例进行详细的说明。结论表明,无股权出让的融资模式和有股权出让的绝对控股融资模式对于DH地产都是可行的,各有利弊,要根据控制性股东个人对于控制权以及个人利益最大化还是企业利益最大化的偏好进行相机选择;利用股权出让获得银行担保贷款的融资模式,资本成本很低;部分控制权的转移,有助于企业绩效增长,但是,如果小股东过多,则搭便车现象严重,反而使企业绩效下降,二者之间应该存在一个均衡。  相似文献   

19.
企业合约的不完全性,是企业合约不同于一般市场合约的最显着特征,因此企业利益由固定权益和剩余权益组成。企业剩余权益是相对于企业固定权益而言的权益,由剩余索取权和剩余控制权构成,二者合称为企业所有权,其中剩余索取权是对企业收入在扣除所有固定合同支付后(如利息费用等)的余额的要求权,而剩余控制权指的是企业合约没有特别规定的活动的决策权。从企业权益配置的角度看,由于固定权益的分配是事前确定的,那么,由谁以何种方式取得企业所有权则成为企业责权配置的核心问题。  相似文献   

20.
科技创业企业控制权分配的经验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控制权分配是创业投资合约的核心特征之一。已有的理论分析表明,科技创业企业控制权分配具有两个明显的特点:一是创业资本家拥有超比例的控制权;二是这类企业的控制权分配是状态依存的。为了对这类企业的控制权安排进行经验分析,笔者选择我国35个具有代表性的创业投资机构,并调查了它们所投资的科技创业企业控制权分配情况。结果表明,我国科技创业企业控制权分配的情况基本上和理论预测相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